紫山县虽已收复,
可摆在大将军和小侯爷面前的难题,却如一座巍峨大山,横亘眼前。
紫山县县衙大堂内,
一众将军、校尉整齐围立四周,神色肃穆,静静等候大将军发令。
大将军稳稳端坐主位,目光如炬,依次扫过两旁身姿笔挺的将领们。
随后,他缓缓拿起桌上那份沉甸甸的汇总报告,
声音低沉却掷地有声:
“紫山县如今已在我军掌控之中,但情况不容乐观。
据统计,现有的百姓人数,十不存一。
此外,还有众多逃难的难民,以及藏身山中的灾民尚未归来。
且方圆百里内,能耕种的土地少之又少。
当下,粮食与民生,成了我们亟需解决的头等难题。
大家都畅所欲言,说说各自的想法。”
众将军听闻,不禁面面相觑。
平日里,行军打仗他们冲锋陷阵,游刃有余,
可提及如文官般筹措粮食、发展民生,这可着实让这群大老粗们犯了难。
他们绞尽脑汁,搜肠刮肚,却依旧毫无头绪,
一个个面露难色,抓耳挠腮。
一旁的小侯爷亦是双眉紧锁,头痛不已。
此前在苍云镇,各项事务在他的打理下井井有条,
可那都是建立在粮草物资充裕的基础之上。
而如今的紫山县,
经鞑子一番烧杀抢掠、肆意破坏,早已满目疮痍,不成样子。
百姓所剩无几,物资粮草更是匮乏至极。
虽说成功收复县城,可如今面对的却是这般艰难困境。
目前储备的粮草,仅够大军维持一个月,
这点粮食,对于当下的局面而言,不过是杯水车薪。
再看紫山县连同苍云镇等附近收拢的百姓、难民,
人数已达两万之多,这两万多张嗷嗷待哺的嘴,
每日消耗巨大,入不敷出,实在令人忧心忡忡。
这时,
一位将军犹豫着开口道:
“大将军,要不咱们派人去周边县城借粮?
兴许能解燃眉之急。”
大将军微微皱眉,沉思片刻后说道:
“周边县城同样受灾严重,自顾不暇,借粮怕是困难重重。”
“......”
众人又陷入了沉默,气氛愈发凝重。
县衙大堂内,烛火摇曳,
光影在众人身上忽明忽暗地晃动,
将领们或坚毅或焦急的面容映照得愈发深沉。
大堂外,
夜色如墨,狂风呼啸着席卷而过,
发出如鬼哭狼嚎般的声响,仿佛在为这艰难的局势而哀嚎。
偶尔有几片枯叶被狂风裹挟着,拍打着紧闭的门窗,
发出“簌簌”的声响,更添几分萧索与凝重。
大将军神色凝重,目光如炬,缓缓扫视着堂下一众将领,
“如今紫山县虽已收复,但边疆局势依旧严峻,尚有诸多边城沦陷于鞑子之手,
尤其是最西面那座石山县城,料想此刻仍被敌军占据。
我军下一步之清剿目标,
便是将所有被鞑子侵占的边疆县城,以及边境关口,尽数收复回来!”
大将军话语刚落,
前将军“唰”地一下挺身而出,
单膝跪地,抱拳朗声道:
“大将军,末将愿请令带兵前去收复边疆县城以及关口!
末将定当全力以赴,不收复失地,誓不罢休!”
说罢,他目光灼灼,透着一股视死如归的决绝,
在跳跃的烛火映照下,脸上的刚毅线条愈发清晰。
其余将军见状,如梦初醒,
纷纷反应过来,顿时大堂内一阵骚动。
“大将军,请派末将前去!”
“末将愿效犬马之劳,定将边境县城全部收复,把鞑子赶出国境!
若完不成任务,末将提头来见!”
“大将军......”
众将争先恐后,竞相请命,
一时间,整个大堂内请战之声此起彼伏。
其中一位后将军也不甘示弱,刚要开口请令,
却被身旁一位中军将领抢白道:
“你靠边站,你个后将军,怎敢与我中军争这先锋之位?”
后将军涨红了脸,大声辩解道:
“大将军,收复这些被鞑子占领的小城镇和县城,兵贵神速!
末将麾下有一千骑兵,可即刻率部前往,
定能如疾风扫落叶般,将鞑子赶往边界,逐出我大华国境!”
“哼,你才一千骑兵,老子中军有五千之数,
大将军,还是让我去吧!”
“大将军,让我去......”
“让我去......”
“我去......”
“去......去你娘的......”
“你怎可骂人......”
“我骂你怎么呢......”
“.........”
大将军看着这群平日里在战场上英勇无畏的将领们,
此时为了出征收复失地,争得面红耳赤,不禁暗自摇头。
他望向窗外那无尽的黑暗,狂风仍在肆虐。
此次紫山县收复之后,
城内所有文官以及城卫守将等,皆被鞑子屠杀殆尽,
如今想找一个能真正主持县城事务的正儿八经的文官,实在是难如登天。
而战后的紫山县,
百废待兴,粮食短缺,
县城急需重建,仓廪亟待充实,这一切都需要有大才之人来统筹规划,
可惜他如今手下竟无可用之文官。
大将军无奈地瞥了瞥身旁的小侯爷,
在座众人之中,估计也只有自己儿子还能在这方面出些主意了。
想到此,他猛地一拍桌子,
“啪”的一声巨响,
震得众人皆是一凛。
“肃静!”
大将军高声喝道,
“这是军议,收复失地之事,稍后再议。
当下最要紧的,是如何安民!
你们也都清楚,周边县城皆受天灾影响,
干旱无收,借粮这条路,已然行不通了。
大家先静下心来,好好想想,究竟该如何解决这粮食与民生之难题!”
“......”
大将军见众将又寂静无声,暗叹一口气,
他心中早有定谋,遂神色威严,声若洪钟般朗声道:
“既如此,事不宜迟,吾便当即决断!
赵宇将军,你乃收复苍云镇之头功,
且于苍云镇安民治世,举措得当,成效斐然,积累了诸多宝贵经验。
今紫山县之重任,便交付于你!
你须得在短时间内,令紫山县焕发生机,
使其如铜墙铁壁般,成为我大军坚实可靠的后勤辎重之地。
待朝廷粮草送达,你务必全力以赴,
以雷霆之势、钢铁之卫,确保我大军粮草毫发无损,万无一失!”
小侯爷听闻此言,先是一怔,
旋即面露难色,语气急切道:
“啊?!
大将军,您竟要末将留守紫山县?
末将一心追随大将军,欲继续西进,
与那左贤王决一死战,扬我军威啊!”
大将军有些心虚不去看着他,
“此次西进,你无需参与。
你麾下士卒连番历经三场恶战,伤亡惨重,亟需修整。
且收复紫山县,你功勋卓着,首屈一指。
本将军定会将你此次之英勇事迹、卓越战功,详尽着于战报,呈于陛下御览。
你便安心留于此地,悉心打理紫山县诸事。”
言罢,
大将军目光如电,横扫其余众将,振臂高呼:
“其余众将听令!
明日随本将军一路西进!
待收复最后一座边疆县城,再挥师直取北阳关,
定要将那鞑子彻底逐出我泱泱大国之境,叫他们片甲不留!”
“是,大将军,我等遵命!”
“若有机缘相遇,哼,区区左贤王,何足道哉!
届时,
本将军定要与大风左贤王,堂堂正正地掰掰手腕,
让他见识我大华儿郎之神威!”
“是,大将军威武!”
大将军话音刚落,声震屋瓦,
众将军顿时热血沸腾,大喜过望。
此前他们跟随大将军,不过攻打一座仅三千鞑子驻守的小县城,
于十万雄师而言,实乃微不足道。
反观小侯爷,早已在紫山县立下不世之功。
他率先抵达此地,收复苍云镇,
以此为根本,先破一营千人鞑子,又伏击万人之众,更将一名万夫长斩于马下。
如此赫赫战功,足以令其加官晋爵。
相较之下,他们所获战功,实在寥寥。
如今听闻大将军要继续西进,
且有望与左贤王的十万兵马一较高下,众人心中皆是豪情万丈。
他们深知,唯有奋勇向前,征战沙场,方能立下不世之功。
见小侯爷似不再与他们争功,众人更是觉得机会难得。
想到若能在与左贤王的交锋中崭露头角,立下大功,那必将名垂青史。
众人不禁心潮澎湃,喜形于色,纷纷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小侯爷此刻只觉头痛欲裂,
这情形恰似巧妇面对无米之炊,实在棘手。
自己本是一介武将,擅长冲锋陷阵,舞刀弄剑,
而非舞文弄墨、治理一方的文官,
如今却要他挑起治理紫山县这副重担,这不是故意刁难他嘛!
然而,面对大将军的命令,
小侯爷纵然满心无奈,却也不敢有丝毫违抗,
只得垂头丧气地应道:
“是,末将遵命。”
声音中透着明显的有气无力。
他心里清楚,
如今自己军功卓着,若再执意跟随大将军继续攻打鞑子,
定会引得其他将军和校尉心生不满。
在军队中摸爬滚打多年,他深知不能独揽功劳,吃独食的道理。
大将军接着高声下令:
“行了,大家都去整理安排一下,
明日一早大军随我出发。
赵宇将军,紫山县就全权交给你了。”
“是”
“是”
“是!”
“......”
所有将军和校尉齐声应承,小侯爷也不例外。
军令如山!
他们不得不遵,只能依照大将军命令行事。
待小侯爷走出营帐,回到自己的主帐时,
只见李山,还有王校尉、丁校尉、林校尉,
甚至连后勤的李光亮~李校尉,都已齐聚帐内,正焦急地等候着他归来。
众人一见到小侯爷,纷纷围上前去,
“小侯爷,小侯爷!”
“小侯爷,怎么样?”
校尉们七嘴八舌地打着招呼,急切地询问道,
“小侯爷,大将军有何安排?”
小侯爷冲着他们摆了摆手,一言不发地走到主帐的主位坐下,
神色凝重地面对着众人,嘴唇微微开合,却又欲言又止。
唉,这事儿该如何说出口呢?
原本大家都是在战场上冲锋陷阵的热血儿郎,
可如今,治理这千疮百孔的紫山县的艰巨任务,却硬生生地落到了自己头上。
小侯爷长叹一口气,神色有些僵硬地说道:
“大将军有令,明日他将亲率十万大军出发,继续去征讨鞑子。
而我等需留下,看守紫山县,
主要负责收集粮食、救助难民,还要对紫山县进行治理重建。”
“什么?”
众人听闻,不禁面面相觑,满脸的难以置信。
“这……这……小侯爷,咱们可都是些大老粗啊,
打仗杀敌那是不在话下,可让咱们治理县城,这不是文官干的事儿吗?”
“废话!
我难道不知道这是文官的活儿?
可如今形势如此,咱们只能听从大将军的安排。”
小侯爷眉头紧皱,一脸无奈地回应道。
“......”
众人闻言均都无语中......
小侯爷满心愤懑,继续说道:
“再说了,你们瞧瞧这方圆百里之内,你倒是给我找个文官出来看看!
不论是紫山县还是苍云镇,
从县令到下面的主簿、师爷,哪怕是个稍有学识的小吏,
全都被鞑子屠杀殆尽,一个都没留下!
咱们这边识字的人倒是能找出几个,
可连个秀才都没有,全都是普通老百姓出身。
你们说,我上哪儿去找文官来治理这县城?”
小侯爷越说越气,胸口剧烈起伏着。
李山在一旁急得抓耳挠腮,
其他校尉也都眉头紧锁,
一个个苦思冥想,却愣是想不出半点儿主意。
小侯爷见状,无奈地摆摆手道:
“行了行了,回头就把咱之前在苍云镇用过的那些法子再用上。
哎,也就本侯爷稍微还懂点儿这方面的事儿。
要是都指望你们,
哼,估计喝西北风都喝不上。”
“是是是,小侯爷才高八斗,末将佩服!”
“对对对,小侯爷能力出众,岂是我等可以揣摩的?”
“没错,小侯爷真乃天才也!”
一时间,各种吹捧之声不绝于耳。
小侯爷听得直翻白眼,没好气地喝道:
“谁再拍马屁,就给我去抄军规!”
众人一愣,
吓得集体闭嘴,往后退了一步,再也不敢言语。
突然,
李山猛地一拍双掌,兴奋地说道:
“小侯爷,您看啊,咱们既然没有现成的文官可用,
那可不可以找人来帮忙呀?”
“找人?
都说了没有文官,现在根本找不到能用的文官,你说找谁帮忙?”
小侯爷没好气地回应道。
“不是,小侯爷,过段时间咱们军粮不是要运送过来吗?
咱们可以托人回去报信,让您说的那个王铭~王公子亲自押军粮过来呀。
您不是说他是有大才智的吗?”
“啊?嘿,我怎么没想到?
对呀,咱们都是舞刀弄枪的军武之人,
治理县城这种文官干的事儿,咱们确实不懂,可咱们不是还有王铭嘛!
哈哈哈,李山啊李山,
还是你脑子灵光,太好了!”
小侯爷顿时转怒为喜,
“快快给我研墨,我要给王县伯写封信,必须把他请过来。
他想躲在后方逍遥自在,那可不行。
既然兄弟我如今有难,他必须得伸手帮这个忙。”
说罢,小侯爷哈哈一笑,赶忙快步走到案桌前。
小侯爷急忙拿起毛笔,从案上抽出一份宣纸,
略作思忖,便奋笔疾书起来。
他深知,此事不可操之过急,需徐徐图之。
故而,并未直接开口请王铭前来治理紫山县。
开篇,
小侯爷详细描述了此地天灾肆虐的惨状,
广袤大地干裂荒芜,颗粒无收,百姓苦不堪言。
紧接着,他着重讲述了难民们的悲惨境遇,
尤其是他们遭遇鞑子时的种种可怕经历。
那些从半瞎子村长口中听闻的鞑子暴行,
一桩桩、一件件,
皆被他饱含悲愤之情,尽数书于信中。
鞑子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百姓们在其铁蹄下挣扎求生,女子被凌辱,孩童惨遭杀害,整个紫山县宛如人间炼狱。
写完这些,小侯爷笔锋一转,
言辞委婉地表达了希望王铭能前来相助的意愿。
他提及紫山县亟待解决的诸多难题,
诸如应对天灾、治理县城、恢复农耕种植粮食,
以及保境安民、开发土地等事务。
他心里明白,这些皆是王铭所擅长的领域。
王铭此人,在经营土地与商业运作方面,堪称手段高超,翻手为云覆手为雨。
只需他稍动心思,莫说这小小的紫山县,
便是整个关州,在他手中亦能恢复如初,甚至更加繁荣。
待信写完,小侯爷又逐字逐句仔细查看了几遍,
确保言辞恳切、表意清晰,且无错漏之处。
随后,他郑重其事地签上自己的名字,并盖上印章,将信小心翼翼地封入一个竹筒之中。
接着,他精心做好封漆,叫来自己的心腹护卫。
“你们三人,务必快马加鞭赶往关州,
将此信亲手交至王铭县伯手中,途中不得有丝毫懈怠!”
小侯爷神色凝重,语气严肃地吩咐道。
“是!小侯爷放心,我等定不辱使命!”
三位护卫齐声应道,旋即接过竹筒,飞身上马,扬尘而去。
待护卫们离去,小侯爷长舒一口气,
心中顿时涌起一股自信,整个人的心情也随之好了起来。
他深信,以自己对王铭的了解,一旦此信送到他的手中,
王铭绝不可能坐视不理这里百姓的悲惨遭遇。
况且王铭足智多谋,手段丰富,必定能想出良策,
帮助这里的百姓度过难关,让紫山县恢复生机。
虽然此次不能以皇室的命令强行安排王铭,
只能请他以师爷或军师的身份前来襄助,
但小侯爷已然下定决心,
只要王铭真的能赶来,助他将紫山县治理妥善,
待局势稳定之后,他定会亲自上书皇帝陛下,为王铭请功。
他希望能让王铭这样的大才之人步入朝堂,一展身手,
如此方能不辜负王铭的满腹才学。
小侯爷见那书信已然送出,心中稍定,
旋即便抖擞精神,对着麾下众校尉发号施令:
“如今信既已送出,吾等自是不可懈怠。
且依苍云镇之旧例行事,你等四人,
各自挑选麾下一半兵力,分别驻守紫山县之东、南、西、北四门。
其余将士,皆配合后勤营与斥候营,尽数外出寻人。
无论深山老林,或是乡野村镇,
乃至官道南北,但凡有灾民、难民之处,皆要寻得,将其带回紫山县。
当下这紫山县,百废待兴,最缺者便是人口,
人多一分,重建便多一分希望,切记,万不可疏漏。
此外,外出时务必多备干粮,
那些难民饱受饥馁,饿了多日,须得先让他们饱腹,
恢复些许气力,方有力气赶路至此。”
“是,末将遵命!”
众校尉整齐划一,抱拳行礼,神色肃穆。
待听完小侯爷所言,见再无其他吩咐,
便各自告退,依令行事,迅速着手安排任务。
小侯爷目送众校尉离去,而后将目光转向身旁的李山,吩咐道:
“李山,你即刻去领一支护卫营,于县城内外仔细巡逻。
如今县城初定,人心未稳,需震慑那些妄图滋事的宵小之辈,保县城安宁。
同时,组织城中百姓,修葺那残破不堪的屋舍,
打扫大街小巷,将这县城好生规整一番。
你看这县城,历经战火,满目疮痍,
城墙倾颓,屋舍破败,若不尽快修缮,百姓日后何以安身?”
李山应道:“是,末将领命,
只是小侯爷身边,还得多留些护卫才是,以防不测。”
小侯爷眉头一皱:
“休要啰嗦,我要那许多护卫作甚?留五十人便足够了。
其余之人,你尽数带去,
该巡逻巡逻,该组织百姓干活便组织百姓干活,
县城之内一应事务,皆交予你负责。
我这便去后勤营,让他们速速准备粮食,
于县城四门支起大锅煮粥,赈济那些归来的难民。
对了,你且告知我,如今咱们所存粮食,还能支撑多久?”
李山赶忙回道:
“回小侯爷,若省吃俭用,约莫还有半月之数。”
“半月?怎会如此之少?”
小侯爷不禁皱眉,面露忧色。
“实因大部分粮草要被大将军带走,以供大军西进所需,
故而留给咱们的,便只有这些了。”
小侯爷长叹一声:
“哎,民以食为天,粮食短缺,这可如何是好?
如今也只能寄望,朝廷的后勤粮草能够尽快运来。
想来大将军已将捷报八百里加急送往京城,
陛下仁慈,想必会第一时间安排人手,前来救灾救急。”
说罢,小侯爷微微仰头,目光中满是忧虑与期待,
心中默默祈祷着粮草早日送达,以解紫山县燃眉之急。
喜欢重生异界之我是小农官请大家收藏:(m.8kxs.com)重生异界之我是小农官8k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