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市老炭窑遗址,尘封的记忆在此苏醒。
李承乾负手而立,凝视着脚下这片斑驳的土地。
曾经,这里是长安的“供暖心脏”,无数窑工挥汗如雨,用劣质炭火温暖着千家万户,也用滚滚浓烟,慢慢蚕食着自己的生命。
“殿下到!”
随着一声高呼,人群自动分开,李承乾缓步登上临时搭建的台子。
阳光洒在他的脸上,映衬着他坚毅的轮廓,他今天的装扮也格外不同,没有穿象征着太子身份的华丽服饰,而是一身利落的劲装,更像是一个工匠,一个实干家。
台下,三十六位“草根英雄”早已等候多时。
他们中有京兆府的老窑工,饱经风霜的脸上刻满了岁月的痕迹,也有经历过瘟疫肆虐的村正,眼神中还残留着挥之不去的恐惧,还有曾经戍守边关的退役火影卫,挺拔的身姿依旧充满着军人的刚毅。
李承乾目光扫过众人,缓缓开口,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到每一个人的耳中:“诸位,今日请你们来,不是为了歌功颂德,而是为了……溯源!”
他顿了顿,语气变得激昂起来:“溯源这火,从何而来,又将去往何处!”
老窑工张大爷率先站了出来,他伸出粗糙的手,指着不远处陈列着的原始泥模,声音嘶哑:“殿下,老汉我烧了一辈子炭,以前烧的都是要命的黑炭,咳血,胸闷,那是家常便饭。要不是殿下,我这条老命早就交代了!”
疫区村正王二麻子也红着眼眶说道:“俺们村子,十个里头有八个都得了怪病,咳嗽,发烧,浑身没劲儿。多亏了殿下的蜂窝煤,干净,暖和,还省钱!俺们全村人都念着殿下的好!”
退役火影卫李铁柱,更是激动地握紧了拳头:“殿下,俺们在边关,冬天冷得刺骨。以前烧的炭,烟大呛人,熏得眼睛都睁不开。现在好了,有了新炭,暖暖和和的,晚上睡觉都踏实多了!”
台上的“草根英雄”们,你一言我一语,用朴实的语言,讲述着他们与“火”的故事。
他们如何从咳血濒死到重操旧业,如何参与第一批蜂窝炭的试烧,如何见证炭炉图纸一步步改良……每一个故事,都饱含着辛酸与希望,都充满了对李承乾的感激之情。
李承乾静静地听着,脸上始终带着微笑。
他知道,这才是真正的民意,这才是他重塑权力合法性的基石。
“诸位,你们说的这些,我都听到了,也记住了。”李承乾深吸一口气,走到一座复原的旧式炭炉前。
这座炭炉,是按照当年的模样,一比一复原的。
炉身锈迹斑斑,透着一股岁月的沧桑。
李承乾拿起火折子,轻轻一点。
“呲........”
一簇小火苗,瞬间点燃了炉膛内的木柴。
火焰升腾,映红了李承乾的脸庞。
他转过身,目光如炬,扫视着在场的每一个人。
“这火,不属于任何一人!”
他掷地有声地说道:“它始于十万双手,终于千万户灶!它属于这里的每一个人,属于大唐的每一个百姓!”
“若有人自称执火之神,请问他可曾在寒夜里,为百姓添过一块炭?!”
“可曾亲手刨过一块煤?!”
“可曾冒着生命危险,改进过一口炉?!”
“没有!”李承乾猛地一挥手,语气铿锵有力:“他们只会躲在神坛上,享受着百姓的供奉,却对百姓的疾苦视而不见!”
“这火,是人民的火!”
“是温暖的火!”
“是希望的火!”
“是属于我们自己的火!”
李承乾的话音刚落,全场瞬间沸腾。
“殿下说得对!这火是我们的!”
“是啊,是我们的血汗换来的!”
“什么神?什么圣母?都是骗人的!”
窑工们,村正们,火影卫们,纷纷挥舞着拳头,齐声高呼:“属我等所有!”
声音如雷,震动着整个西市。
就在这时,一个洪亮的声音,从人群外传来:“殿下所言极是!这火,当属于民!”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程知节,身披铠甲,威风凛凛地走了过来。
在他的身后,是十二卫的将领,一个个盔明甲亮,气势逼人。
程知节走到李承乾面前,单膝跪地,抱拳说道:“末将程知节,率十二卫将领,参见殿下!”
“程将军快快请起!”李承乾连忙扶起程知节。
程知节站起身,朗声说道:“殿下心系百姓,末将等深受感动。我等愿与百姓同甘共苦,共度难关!”
说完,他从怀中掏出一份文书,双手递给李承乾:“殿下,这是末将等草拟的《军民共暖约》,请殿下过目。”
李承乾接过文书,仔细地阅读了一遍,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军民共暖约》的内容很简单,就是承诺边关戍卒,也将换用新式蜂窝煤,确保将士们在寒冷的冬天,也能感受到温暖。
“好!好!好!”李承乾连说了三个“好”字,激动地说道:“程将军深明大义,本宫甚是欣慰!”
他转过身,对着台下的百姓们说道:“诸位,程将军已经表态,边关的将士们,也将和我们一起,使用新式蜂窝煤!让我们一起,为他们送去温暖,送去希望!”
百姓们再次沸腾,欢呼声,呐喊声,响彻云霄。
这一刻,李承乾彻底完成了从“灭火者”到“点火人”的身份跃迁。
他不再是那个躲在深宫里,依靠“天雷”来铲除异己的阴谋家,而是一个真正为百姓着想,为国家着想的明君。
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希望看到这一幕。
远在长安城外的太史局,袁天罡站在观星台上,望着天空中闪烁的星辰,眉头紧锁。
“紫微星动摇,天下将乱……”他喃喃自语,苍老的声音中充满了担忧。
当夜,袁天罡连夜派心腹,往洛阳送去一封密信,信中只附着一小包星辰砂,以及八字箴言:“紫微动摇,可借死局开新生。”
次日清晨,洛阳城外的尼庵里,传出一个惊人的消息:武媚娘饮下混有朱砂的茶汤,昏迷不醒,口中喃喃自语:“凤归火海……”
消息传到长安,裴行俭立刻派人封锁了现场,并上书李承乾,请求严查此事。
然而,李承乾却批复道:“让她‘死’一次,看看有多少人肯为她点长明灯。”
果然,不出李承乾所料,三日之内,各地静火堂纷纷设立灵堂,祭奠武媚娘。
更有十余名狂热的信徒,竟然自焚殉教,临终高呼:“迎圣母归位!”
李承乾不动声色,命苏敬携带两名中毒幸存者,赴刑部作证,展示长期吸入含砷烟雾者的肺叶标本,并发布《毒火辨识图谱》:真火蓝焰无声,伪火黑烟带腥。
《毒火辨识图谱》一出,立刻在民间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百姓们纷纷学习辨识真假炭火,对那些自焚殉教者的行为,嗤之以鼻。
“呸!什么圣母?分明是妖女!”
“就是!烧的都是毒炭,还想骗我们?”
“幸亏殿下英明,及时揭穿了她们的阴谋!”
一场“辨火识邪”的风潮,迅速席卷了整个大唐。
就连三岁孩童,都能指着那些殉教者,大声喊道:“他们烧的是毒炉!”
第七日黎明,洛阳尼庵内,第一缕阳光悄然照进屋内,武媚娘缓缓睁开双眼,茫然地环顾四周。
她轻声呢喃:“地藏菩萨……示梦……”声音犹如幽谷中的回音,带着一丝恍惚。
她慢慢坐起身,长发如瀑布般散开,眸中却闪着坚定的光芒。
“命我续传静火。”武媚娘自言自语,仿佛在与心中的声音对话。
她迅速整理好衣衫,步出房门,来到信众们聚集的庭院。
庭院中,信众们分成两派人马,争论不休。
一派主张暴力复仇,眼神中闪烁着怒火与杀气;另一派则主张回归医道,慈悲济世,眼中流露出坚定与平和。
“静……静下来!”武媚娘的声音突然拔高,如同春雷般震响在庭院中。
信众们纷纷停下争论,转头看向她。
武媚娘缓步走到中央,神色肃穆:“地藏菩萨示梦,命我续传静火,净化世间罪孽。但我不会走回头路,也不会用暴力解决问题。”
她深吸一口气,继续说道:“我要发表《再启录》,指引大家走上光明之路。”然而,话音未落,人群中传来阵阵质疑声。
一位年轻信徒高声喊道:“圣母,你是不是被骗了?那群狗官还信得过吗?”
武媚娘我们要用智慧和仁爱,战胜一切邪恶。”话音刚落,信众们的反应却不如她所愿,裂痕更加明显。
此刻,长安城内,李承乾收到密报,冷笑道:“信仰崩了,只剩下帮派。”他随即下令工部刊印新版《火政纪要·续篇》,扉页上赫然写着渭南灾民的手书:“我们的火,不怕雨淋。”李承乾凝视着这行字,嘴角露出一丝冷笑:“看看你们的信仰,是否真的坚不可摧。”
他挥手示意身旁的侍卫:“去,将这书发往各地,务必让每一个人都看到。”侍卫领命而去,李承乾则转身回到书房,心中暗自盘算着下一步的行动。
喜欢大唐:全能太子,李二直呼内行请大家收藏:(m.8kxs.com)大唐:全能太子,李二直呼内行8k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