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抗战之振兴中华风云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985章 捷报频传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
  

整编的日子里,河滩上总能看到有意思的场景:晋绥军老兵教八路军士兵如何保养老旧的汉阳造,八路军战士则教晋绥军弟兄怎么辨认小鬼子的炮弹轨迹。

炊事班的大师傅们凑在一起,研究怎么把粗粮做得更可口;夜里的篝火旁,有人讲晋绥军里军官克扣军饷的事,有人说八路军帮老乡挑水的暖心事,说着说着,就抱成了一团。

独立十七团的石作恒团长是个倔脾气,起初总觉得八路军“规矩多”,直到有天看到前国军团团长,现在863旅战车团团长,863旅参谋长周卫国蹲在田埂上,帮老乡扶被炮车压倒的玉米苗,裤脚沾满泥浆也毫不在意。

那天晚上,他主动找到周卫国,红着脸说:“参谋长,我以前……对不住老百姓的地方,您尽管责罚。”

周卫国拍了拍他的肩膀:“以前的事过去了。往后好好打仗,好好做人,比啥都强。”

两个月后,这四个独立团开赴濮阳、新乡、焦作、沧州等地驻防时,已是军容严整的劲旅。

平津线战场的指挥室里,地图上的红箭头正沿着铁路线稳步推进。陈副师长捏着刚收到的战报,突然“啪”地一拍桌子,笑声震得油灯都晃了晃:“好小子!陈振华这一手,比当年打平型关战役还漂亮!”

战报上写着:晋中六城不战而降,收编晋绥军四个师4.5万人,缴获步枪三万余支,火炮一百零八门。

最让陈副师长叫好的,是末尾那句“百姓箪食壶浆,沿途劳军”——打胜仗不难,难的是让老百姓真心拥护。

“陈副师长,我们陈旅长,是把《孙子兵法》吃透了啊。”独立一团团长韩贤初凑过来看战报,手指点在“清徐归降”四个字上,“不战而屈人之兵,这境界,咱们得学。”

韩贤初话音刚落,独立二团的程瞎子就拄着拐杖站起来,独眼龙似的眼睛里闪着光:“学不完啊,这叫天生帅才啊!想当年咱打野狼谷,靠的是猛冲猛打;现在小陈旅长靠的是抓住人心,都是能耐!”他嗓门大,震得窗纸都嗡嗡响。

“程团长说得在理。”七七二团团长王疯子接话,手里还把玩着他那把缴获的日军指挥刀,

“我打了这么多年仗,就没见过哪个队伍能像咱们365师这样,越打兵越多,越打装备越好。上个月他们送来的那批九二式重机枪,好家伙,比咱手里的捷克式火力猛多了!”

指挥室里的笑声此起彼伏,连向来严肃的七七一团团长徐申吉都忍不住点头:“冀中、晋中接连告捷,我估计小鬼子的关东军怕是坐不住了。不怕小鬼子不来,现在就怕他们不来,我们的手都痒痒了。”

这话刚说完,门外就传来一阵爽朗的笑声,新八团团长范子夏掀帘进来,手里举着份电报:

“说曹操曹操到!新三团来电,说他们在海兴县缴获了日军一个辎重队,给咱们送了一百五十箱子弹,一百箱手榴弹,20挺九二式重机枪,还有五十挺歪把子机枪!”

范子夏是个白面书生模样的军官,却带着股狠劲,上个月刚在平津线伏击过日军的巡逻队,打出了“范大胆”的名头。

他走到地图前,用手指在冀北、晋北和平津线之间划了个圈:“依我看,用不了半年,咱们就能把这几个圈连成一片,到时候别说太原,就是北平、天津、大同也得让鬼子扒层皮!”

陈副师长看着眼前这群虎将,心里像揣了一团火,他想起当年在申城见到陈振华时,那还是个上学的毛头小子,握着枪的手都在抖;如今却已成了能独当一面的将才,不仅会打仗,更会聚拢人心。

“好!”陈副师长拿起桌上的望远镜,望向窗外的训练场,“告诉新三团的韩冬杉,缴获我们收下了,等打跑了平津线的鬼子,我请他喝汾酒!”

“同时,把这些装备全部都补充到独立一团、独立二团、771团和772团,你们每个团不是都补充了上千人的国军俘虏老兵吗,给他们最好的武器,在晋省的战斗没有结束之前,我们一定要将平津线守护稳了。”

“好的,陈副师长,不过我们现在每个团的兵力都达到了5000人了,每个团都有6个营了,加上炮营都7个营了。”

“哈哈哈,这算什么,你们不扩充手底下营的数量,咱们就两个旅的编制,那得多出多少个团出来,你们还不知道吧,现在小陈旅长的手底下,恐怕团级的部队,现在已经快接近25个了,386旅也有14个团了,东进纵队现在已经发展到18个团了。”

“是啊,咱们365师发展的太快了,每一个旅都发展到一个师的规模了,就是国府太抠门了,只给了咱们4个师的编制。”

“哈哈哈,有没有编制无所谓,只要咱们自己的拳头硬,咱们的队伍强大,编制迟早有一天会都有的,就像那首歌,没有吃没有穿,自有敌人送上前,没有枪没有炮,自有敌人给我们造,编制肯定会有的。”

夕阳透过指挥室的窗棂,在地图上投下长长的光带。冀北、晋北和平津线的红箭头,像三条蓄势待发的火龙,正一点点向着同一个目标逼近。

而远在晋中的陈振华,此刻正站在太原城外的山岗上,看着接手晋中的独立四团操练,心里清楚:拿下太原只是开始,真正的硬仗,还在后面——但只要人心齐,再硬的骨头,也能啃下来。

陈振华站在晋中城头,看着这一切,想起陈副师长的电报:“兵不在多,在精;将不在勇,在谋。”

他转身对身旁的张子放笑道:“等打下太原,咱们就北上,跟平津线的弟兄们会师!”张子放点头,望着远处的群山:“到时候,让小鬼子的关东军也尝尝咱们的厉害!”

武汉会战的炮火还在继续,晋中的炊烟已经升起。不同的战场,同样的信念,在烽火中传递。

那些归降的士兵、支援的百姓、前线的将领,用一个个选择汇聚成洪流——这洪流,终将冲垮侵略者的防线,迎来属于华夏的黎明。

八路军总部的窑洞外,槐树的叶子被秋风染成深黄,簌簌落在青石板上。左副参谋长手里捏着电报,大步流星地穿过院子,蓝布褂子的下摆被风掀起,像一面小小的旗。

刚到指挥部大门口,他就扬声喊起来,声音里的笑意几乎要漫出来:“老总啊,老总!陈振华那小子又下一城——汾阳县城拿下来了!”

窑洞内,煤油灯的光晕笼罩着满墙的地图,上面用红笔密密麻麻标注着晋省的地名。八路军副总指挥正俯身看着太原城防图,手指在“双塔寺”“汾河桥”等据点上轻点,闻言直起身,脸上露出难得的笑容:“这小陈,倒是会给咱们添喜。”

桌旁围坐的将领们纷纷侧目。129师的代表刚端起茶杯,闻言手一顿,茶水溅在桌面上:“汾阳?前天刚拿下交城,今天就到汾阳了?这速度,比骑兵还快!”

120师的参谋凑过来看电报,念出声来:“……汾阳守军石作恒全师归降,缴获火炮12门,步枪万余支,百姓夹道欢迎……”

“好一个‘百姓夹道欢迎’!”政治部主任放下烟袋,眼里闪着光,“这比拿下十个县城还金贵。晋绥军那些队伍,以前在老百姓眼里就是‘兵匪’,现在跟着小陈,竟能让百姓主动迎出来,可见这整编工作做得扎实。”

左副参谋长把电报往桌上一铺,指着上面的数字笑道:“你们算算,这一个星期,陈振华拿下晋中、太谷、清徐、古交、孝义、交城、汾阳七个县城里,收编晋绥军四个师,光是步枪就缴获了四万多支,比咱们去年一年在冀西缴获的还多!”

他转向副总指挥,语气里满是赞叹,“老总,您当初把863旅放在晋南根据地,真是放对了地方!”

副总指挥拿起电报,指尖在“陈振华”三个字上轻轻敲着,嘴角噙着笑意:“这小子,以前打硬仗是把好手,现在收编队伍也有一套。上个月他还来电报,说怕收编的晋绥军不服管,要我派几个政工干部去,这才多久,就把四个师捏合成了多个独立团,不简单。”

115师的代表是个老红军,摸了摸下巴上的胡茬:“我听说他给归降的士兵发新衣服,还让老乡给他们上课,讲讲鬼子的暴行。这法子好啊,比光靠枪杆子压人管用。”

《抗战之振兴中华风云》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8k小说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8k小说!

喜欢抗战之振兴中华风云请大家收藏:(m.8kxs.com)抗战之振兴中华风云8k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