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抗战之振兴中华风云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984章 晋绥军军心涣散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
  

东门的哨兵偷偷聚在一起,压低声音说话:“听说中阳县城的弟兄投了八路军,发了粮食,还能回家看婆娘……”

“别瞎说!”小队长呵斥道,可他自己也摸了摸怀里的家书——婆娘在信里说,儿子得了急病,没钱抓药,只能在家等死。

这时,城外突然传来几声枪响,紧接着是喊话声,带着浓重的山西口音:“暂编30师的弟兄们!八路军优待俘虏!缴枪不杀!回家的发路费!”

哨兵们探头往城外看,月光下,八路军的宣传队举着灯笼,正往城根下贴传单。一张传单飘进城墙,小队长捡起来一看,上面画着个士兵揣着银元回家,婆娘抱着孩子在门口等,旁边写着“自己人不打自己人”。

“队长……”一个年轻哨兵声音发颤,“要不……咱也投了吧?”

小队长捏着传单,指节发白。远处的司令部里,李效曾还在给佐藤打电话,求他再给些弹药,可电话那头只有忙音——佐藤早就睡了,哪里会管汾阳的死活。

风陵镇的指挥部里,阎长官对着油灯枯坐。桌上摆着两封电报,一封是国府的,写着“晋绥军与敌勾结,令行禁止”;另一封是日军的,说“若愿归顺皇军,可保风陵镇安全”。

“勾结?”他冷笑一声,把国府的电报揉成一团。当初日军进攻太原,是国府让他“暂避锋芒,保存实力”。

如今他跟日军虚与委蛇,倒成了“勾结”。墙角堆着十几个木箱,里面是他搜刮来的金银细软,足够他下半辈子衣食无忧——可没了兵权,这些东西又能护他多久?

“委员长是记恨我当年跟红军搞‘晋西防共’吧……”他喃喃自语。当年他为了保住地盘,既防红军又防日军,结果两边不讨好。现在晋绥军被八路军打得节节败退,国府正好借“通敌”的由头把他踢开,省得还得给他发军饷。

这时晋绥军的朱参谋长走进来,低声说:“长官,风陵镇的百姓在外面请愿,说要加入八路军的游击队……”

“让他们去!”阎长官猛地拍桌子,“一群白眼狼!当年我给他们分地,现在倒好……”话说到一半,却卡住了——那地本就是从百姓手里抢来的,分出去不过是为了让他们替自己打仗。

这时,门外传来汽车引擎声,阎长官眼睛一亮:“是不是国府的人来了?”他冲到门口,却看见日军26师团的副官站在车旁,手里拿着份协议:

“阎长官,黑田重德将军说了,只要签字归顺,将来晋省的八路军消灭后,全部归您管,还能给您一个‘晋省自治政府’的头衔。”

阎长官看着协议上“日中亲善”的字眼,突然觉得一阵恶心。他转身回屋,从床底拖出个木箱,里面是套崭新的国军军装——那是他年轻时在保定军校的制服,一直舍不得扔。

“告诉黑田重德,我阎某人好歹是国军上将,死也不当汉奸。”他把军装套在身上,虽然紧绷,却挺得笔直,

“给武汉发最后一封电报,就说晋绥军愿全军编入国军序列,随时参加武汉会战,战死沙场,以证清白。”

朱参谋长看着他颤抖的手,知道这不过是最后的体面。武汉会战正打得惨烈,国府根本没空管一支败军的死活,这封电报,注定石沉大海。

窗外,风陵镇的百姓举着灯笼往城外走,嘴里喊着“欢迎八路军”,灯笼的光在夜色里蜿蜒,像条温暖的河。阎长官摸了摸军装领口的徽章,上面的“青天白日”已经锈迹斑斑。

拿下中阳县的第三天清晨,马子华的信使骑着快马冲进县城,手里举着封信,一路喊:“汾阳有消息了!”

陈振华正在给伤员换药,闻言立刻接过信。信上是马子华潦草的字迹:“汾阳县城2个团愿投诚,李效曾带着残余不到2个团的兵力往吕梁县城逃跑,请示是否追击。”

“不追。”陈振华把信递给徐虎,“让马子华收编投诚的队伍,清点物资。咱们去吕梁县城。”

“徐团长,你安排侦查团的一个营,到汾阳县城将那两个团收编,同时让马子华去吕梁劝降,他不是和吕梁的暂编30师师长史泽坡很熟吗,不战而屈人之兵是我们现在最好的结果。”

他指着地图上的吕梁市,那里是晋绥军在晋西的最后据点,“拿下它,整个吕梁就和太原以及黄河西岸连成一片了。”

李战龙凑过来看地图:“吕梁市有晋绥军一个暂编师,还有日军的一个步兵小队,如果再加上李效曾东两个团,怕是不好打。”

“越是难打,越要打。”陈振华用红笔圈住吕梁县城,“日军的步兵小队是来监督晋绥军的,他们本就不是一条心。咱们先围而不攻,派人去城里贴传单,告诉他们,八路军是来帮百姓过日子的,不是来打仗的。”

尤太中,徐虎和李战龙笑着点头:“昨天马子华还说要跟着去吕梁市,帮咱劝降暂编30师呢!”

中阳城外的操场上,被俘的晋绥军士兵正在宣誓加入八路军。刘二捧着新领的灰布军装,激动得满脸通红,对着军旗敬礼时,手都在抖。他转头对身边的同乡说:“咱以前跟错了人,现在总算找对路了!”

陈振华走出指挥部,看着这一幕,又望向吕梁市的方向。阳光穿过晨雾,照在连绵的黄土坡上,给沟壑纵横的山峦镀上了层金边。

远处,运输团的卡车正装着粮食和弹药,战士们扛着枪,唱着歌,队列像条长龙,在山道上缓缓移动。

“出发!”他一声令下,红旗率先扬起,在风里猎猎作响。

吕梁的风似乎都变得温暖起来,带着泥土和庄稼的清香。陈振华知道,这场仗不仅是为了占地盘,更是为了让那些像刘二一样的士兵、像中阳百姓一样的人们,能真正抬起头,过上踏实日子。

远方的太原城,仿佛已经能听见解放的钟声在回荡——那钟声里,有八路军的脚步声,有百姓的笑声,还有一个崭新的吕梁,正在硝烟中慢慢舒展画卷。

汾阳市的城门缓缓打开时,暂编38师的副师长王怀礼带着二十多个军官列队站在道旁,个个低着头,军帽拿在手里,手指绞着帽檐。

侦查团团长徐虎骑马走在最前面,看着这群昔日不可一世的晋绥军军官,跳下战马,然后诚恳的说道:“王副师长,欢迎加入八路军队伍,从此我们就是一家人了。”

王怀礼连忙点头哈腰:“是是是,徐团长这边请。”

他偷偷抬眼打量徐虎——这位八路军团长穿着洗得发白的粗布军装,脚上是打补丁的布鞋,跟自己脚上的锃亮马靴比起来,寒酸得不像样子,可他身后的战士们个个腰杆笔直,眼神锐利,比自己手下那群抽大烟、逛窑子的兵强太多。

城内的伪军早已被暂编38师剩余两个团的晋绥军控制,他们蹲在城隍庙的院子里,抱着头瑟瑟发抖。

徐虎带领着侦查团的一个营到后,立刻让人把那些伪军集中关押,又派战士去粮仓监督放粮,百姓们提着篮子、扛着布袋涌过来,看着八路军战士有条不紊地分发粮食,有人忍不住哭了:“盼星星盼月亮,可算盼来好人了……”

消息传到晋绥军总部时,阎长官正在吃晚饭,银质的碗勺“哐当”一声掉在桌上。

“废物!”他指着送信的参谋骂道,“一个师守不住一个汾阳,还向八路军献城?脸都丢尽了!”

旁边的朱参谋长小心翼翼地说:“司令,要不咱跟八路军拼了?”

“拼?”阎长官冷笑一声,“你没看八路军的打法?交城、晋中、忻州、平型关、繁峙全是硬啃下来的,陈振华手下的兵跟狼崽子似的。“

“小鬼子都干不过八路了,咱们现在拼,不等于拿鸡蛋碰石头嘛。”

他来回踱着步,忽然停住,“给国府统帅部发报,就说我阎某人,报国心切,三日后就率领主力部队南下,一路前往武汉参加会战,不灭日军再也不返回晋省了,也让国府的人看看我阎某人的抗战决心。”

此时的朱参谋长知道,阎长官已经没有一丝一毫的条件再与国府统帅部讨价还价了,现在撤离晋西,前往武汉,还能够活一阵子,如果再不撤离,八路军包围上来,那就彻底留在晋省了。

晋中县的秋日,漫山的酸枣红得像火,新组建的四个独立团正在河滩上操练,喊杀声震得河谷嗡嗡作响。

周卫国站在山岗上,看着独立十四团的士兵练习刺杀,张子放正亲自示范动作,枪尖划破空气的“咻咻”声,比晋绥军操练时的枪响还要提神。

“把老弱病残送回家,给足安家费;思想动摇的,发路费让他们走,今后不准再加入日军和晋绥军的势力;留下的,就得按八路军的规矩练。”

周卫国参谋长对身边的新兵训练团团长查余生说道,手里捏着份花名册,上面用红笔圈出了五十多个名字——都是各团里摸过炮弹的士兵,将被送去九二式步兵炮团里担任炮手。

喜欢抗战之振兴中华风云请大家收藏:(m.8kxs.com)抗战之振兴中华风云8k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