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遥远的东方,曾经存在着许多藩邦国家,或者是准备进化成国家的游牧部落,但如今这些藩邦已经不复存在了。
尤其是在那遥远的极东之地,那里地域辽阔,广袤无垠。在这片土地上,如今仅存一个极其简陋的流鬼国。这个国家坐落在东海之东,与另一个名为夜叉国的地方相邻。这两个国家与其说是传统意义上的国家,倒不如说是两个规模稍大些的部落更为恰当。
大秦帝国竟然凭借着自身的强大实力,使得这两个原本与世隔绝的部落,迅速地实现了从部落到国家的巨大跨越!尽管这两个新兴国家的规模和实力都相对较为有限,但它们却因为曾经对大秦的远征团提供过帮助而得到了大秦特殊对待。
大秦帝国打破常规,破例邀请这两个国家派遣使者前往帝国参加使团会议。这无疑是一种前所未有的殊荣,对于这两个初出茅庐的新鲜国家来说,无疑是一次难得的机遇和挑战。
更值得一提的是,这次会议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意义——它是有史以来东方大陆召集的各个陆地国家联盟会议,简称为“朝歌会盟”。这个名称显然是借鉴了先秦时期着名的“弭兵之盟”,其目的在于制止各个陆地国家之间的战争,倡导和平与合作。
在这个会议上,各国代表将共同探讨如何通过协商来解决彼此之间的纷争和矛盾。任何国家之间的冲突和争端都将被禁止使用武力解决,而是要在结盟圈内通过和平谈判来寻求解决方案。
大秦帝国的这一提议得到了东罗马帝国的大力支持和推动。这不仅显示了大秦帝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也表明了各国对于和平与稳定的共同渴望。
这种会议形式并非毫无渊源,早在千年前的东方大陆,各堵候国就曾举行过类似的联盟会议。当时,秦国还曾当选为联盟的盟主,这段历史被后人总结称为“春秋五霸”时期。
如今,大秦帝国在更广阔的范围内重新建立起这样的联盟,凭借自身强大的实力提出了联盟的概念。对于这一点,汉族官员们早已习以为常,但对于那些来自西方的蛮夷来说,这段历史过往却是相当陌生的。不过,大秦帝国的高层并没有因此而感到焦虑,他们似乎有着足够的耐心去等待这些蛮夷逐渐了解和适应这一秦人历史传统。
相比之下,其他国家就没有如此幸运了。例如羯胡的石国和鲜卑慕容的后燕,它们都已经亡国。羯胡这个种族更是遭受了灭顶之灾,男子全部死亡,而女子则被迫嫁给边疆的军士为妾。后燕的灭亡并非大秦所为,而是被拓拔氏所灭。由于大秦与此事并无直接关联,所以也没有继续追究下去。
此外,曾经在大国争战中扮演重要角色的高句丽,也在这场混战中莫名其妙地消失得无影无踪。剩下的只有野人部落进京朝贡的使团,北美大陆的印加帝国刚建立建立不久,赢玖儿做为印加帝国的国师,带着刚生的外甥女,返回了帝都,一切看起来都不错,在年尾,离石在万民宫万民殿里,接待十来个外国使团,为了防止被人骗了,使团必须要派出国的官方文书,由派出国皇帝亲自书写盖印的证明文书,还要有边关守将开具的通关文书,同时还要有大秦行商开具的介绍信,三件文书都具备,才能证明其使臣的身份。
鸿胪寺官员身着华丽的官服,面带微笑地迎接了来自远方的使团。他们在宽敞的宫殿中摆开了盛大的宴席,以表示对客人的尊重和欢迎。
在宴会上,双方开始正式商谈建交的条件和原则。鸿胪寺官员详细地解释了大秦对于建交的要求,包括拥有确定的领土、固定的常住民、军队、主权以及专职官员管理内政等方面。只有满足这些条件的国家才有资格与大秦签订盟约。
而在签订盟约后的原则方面,大秦强调的是对等原则。这意味着双方将以平等的地位对待彼此,无论在政治、经济还是其他领域,都将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则。你怎样对待我,我就会怎样回应你,绝不让任何一方吃亏。
此外,签订盟约后,双方将互不干涉内政,尊重彼此的主权和独立。这是维护国际关系稳定的重要基石。然而,如果一方撕毁盟约,那么在采取行动之前,必须通过和平谈判解决争端,而不能直接使用武力。
对于签订盟约这种事情,汉人可谓是经验丰富。早在先秦时期,各种盟约就层出不穷。只不过,随着工业化的发展,蒸汽火车的出现让世界变得越来越小,使大秦与西方各国之间的交流也变得更加频繁和便捷。
如今,螺旋桨飞机的发明以及有线电报的广泛应用,更是让大秦与西方蛮国的交流变得轻而易举。原本需要耗费一年时间才能往返大秦的使团,现在只需要短短数月就能完成使命。这无疑大大促进了各国之间的贸易和文化交流。
现在,从边境抵达碎叶城竟然耗费半个月的时间,这在以前都是需要二年多的生死之旅,现在却只需半个月时间,而且吃喝拉撒都不用操心,然而这仅仅是旅程的开始。从碎叶城搭乘火车,近千人仅仅用了三天时间就抵达了朝歌城,如此之快的速度实在令人无法想象。
不过,更令人震惊的是,在与鸿胪寺官员交流之后,竟然可以立刻派人返回国内,请示本囯皇帝是否结盟,让皇帝之间直接通过电报进行沟通。经过一番商议,最终决定由两国皇帝亲自通过有线电报,协议签署友好盟约。
为了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双方还采取了相互印证的措施,以避免信息在传递过程中被扭曲或误解。
不过,大秦与各国目前只能暂时签订临时友好盟约,因为对于更详细的盟约条款,还需要进一步深入了解和研究。
毕竟,外国对于大秦的了解还相当有限,能当皇帝的人,都是些骄傲白负的狂人,控制欲极强,要想签订更详尽的条款,必须得到各自皇帝的授权才行,否则即使盟约签署了也无法真正生效。
于是,在鸿胪寺的积极推动下,各国使臣开始共同商议互派使节的事宜。经过一番深入讨论,大家一致决定,各国将派遣使节前往对方的帝都,进行为期一年的学习交流。
在这个过程中,大秦将承担起培训各国电报收发员的重任,以确保电报传递信息的准确性。这不仅是技术层面的交流,更是文化与知识的传播。
一年之后,当各国的使节们学成归来时,大秦将与各国签订更为详细的准盟约,进一步加强彼此之间的联系与合作。
这种外交方式,实际上是离石根据后世的经验和设想而提出的。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新儒家敏锐地嗅到了其中蕴含的巨大机会。他们意识到,这正是宣扬汉化、教化天下的绝佳时机。
由于对等原则最先得到确立,各国之间的交流变得更加平等和有序,抵触情绪也最少。大秦与各国开始互派使臣和吏员,这不仅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也为各国之间的贸易和合作奠定了基础。
为了更好地促进交流,大秦迅速着手新建通译馆,以便各国使节和吏员能够更顺畅地沟通。同时,各国共同商定,将汉语、阿拉伯语和柆丁语定为通用语言,以方便彼此之间的交流。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出现了一些小小的波折。大秦强烈要求将吐蕃语也加入通用语的行列,而东罗马则同样坚决地主张将波斯语纳入其中。这一要求让阿拉伯帝国感到非常恼怒,因为阿拉伯帝国正在与东罗马进行激烈的战争,伊斯兰教与天主教更是宿敌。
尽管如此,由于这里是大秦的主场,阿拉伯帝国也不得不对大秦的实力有所忌惮。毕竟,他们已经亲身领教过大秦的厉害。
喜欢离石游记请大家收藏:(m.8kxs.com)离石游记8k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