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他从硝烟处走来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606章 不说不快的张彩兰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
  

张彩兰的家早就搬到了市区,但她的心似乎还留在过去那个熟人社会的厂区大院。

每天雷打不动的行程,就是坐几站公交车,到浑江边的老码头公园来。这里与其说是公园,不如说是原红星机械厂、胜利化工厂等几个老牌国营大厂的“退休人员俱乐部”。

江风带着微微的腥气吹拂着岸边的老柳树,树荫下、长廊里、空地上,到处是三五成群的老头老太太,下棋的、打牌的、扯着嗓子唱京戏的、活动筋骨的,更多的是聚在一起,东家长西家短地闲聊。

这里俨然是这座城市一个独特的信息枢纽,各种各样或真或假、或新或旧的小道消息在此交汇、发酵、传播。

谁家儿子升官了,谁家闺女离婚了,哪个厂区的老楼要动迁了,物价又涨了几毛几分,都能在这里引起一阵或羡慕或唏嘘的讨论。

张彩兰熟门熟路地穿过人群,脸上带着一种掌握了独家秘闻的矜持与急切。

“老李头,你这棋臭得很呐!”

“王姐,今天这身衣裳真精神!” 她跟相熟的人打着招呼,脚步却没停,径直走向长廊一角那几个正聊得热火朝天的老姐妹。

那几位看到她,立刻有人招呼:“彩兰来了,就等你了,快说说,昨天你说你家楼上那家漏水,后来咋解决了?”

张彩兰摆摆手,一副“那都是小事”的表情,她先是不紧不慢地找了个石凳坐下,又拿出水杯慢悠悠地喝了口水,吊足了大家的胃口。

等众人都把目光聚焦在她身上,她才往前探了探身子,压低了声音,用一种神秘兮兮又带着几分幸灾乐祸的语气说道:“漏水的事儿回头再说。我跟你们说个新鲜的,你们知道吗?就咱们厂原来那个会计,王玉兰,她家那个大小子,刘东,又被抓起来了!”

这话像一块石头投进了平静的湖面,立刻激起了涟漪。

“啊?真的假的?”一个烫着羊毛卷的大妈惊讶地张大了嘴,“不是听说前几年才放出来吗?”

“就是他!王玉兰那个不争气的儿子!”张彩兰肯定地点点头,语气更加笃定,“我家小倩,昨晚上在医院急诊亲眼看见的。让警察押着去的,身上让人砍了好几刀,血呼啦的,还有纹身呢,一看就不是干什么好路数。”

“哎呦喂。”

另一个穿着太极服的大妈一拍大腿,“我就说吧,狗改不了吃屎,当年在厂里的时候,王玉兰还挺得意她这个儿子呢,学习不咋地,整天打架斗殴,果然吧。”

“因为啥事儿啊?又打架了?”有人追问细节。

“那可不嘛。”张彩兰得到了积极响应,谈兴更浓,“具体为啥砍的还不清楚,但让警察押着,那还能有好?肯定是又犯事了。我家小倩说了,一看那样就不是好人!王玉兰也是命苦,摊上这么个儿子,唉……”

她这一声“唉”,听起来像是同情,但眉眼间却更多是分享八卦后的满足感。

“啧啧,真是造孽啊……” “老王这下可愁死了。” “现在这社会多复杂,好好的孩子都能学坏,何况他这种有前科的……”

众人立刻围绕着“刘东被抓”这个话题,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开来,结合着自己听来的只言片语和丰富的想象力,迅速勾勒并丰富着这个“新闻”的细节。

江风依旧吹拂,公园里的喧嚣依旧,而这个关于王玉兰家大小子再次“进去”了的消息,已然成为这个早晨,这个老码头公园小道消息集散地里,最热门的谈资之一。

张彩兰心满意足地听着大家的议论,偶尔补充一两句从女儿那里听来的“第一手资料”,感觉这一早上总算没白来。

王玉兰也是这个公园的常客,儿子做生意赚了些钱,执意把老两口从厂区老旧的平房里接了出来,在离老码头公园不远处的江边新小区买了套宽敞明亮的楼房。

他们俩顺势都办了退养,提前过起了“退休”生活。刘元山闲不住,时常会帮儿子刘涛去周边乡镇跑跑,收些山货、土特产,也算给儿子的生意搭把手。王玉兰则主要负责收拾家务,照料一家人的饮食起居。

她家住的小区就在江边,推开窗就能看到浑江碧波。沿着修缮一新的江堤步道,走上大约两里路,就能到老码头公园。

自从搬来后,王玉兰也成了这里的常客。毕竟,在新小区里,关起门来谁也不认识谁,远不如这充满烟火气和人声的老地方让她觉得自在亲切。

虽然不像张彩兰那样是“核心成员”,但她也会时常过来,听听熟悉的乡音,看看熟悉的旧面孔,在江风中寻找那份属于过去厂区大院的归属感。

这天上午,忙完了家务,王玉兰像往常一样不紧不慢地溜达着来到了公园。一走进来,她就隐隐觉得有些不对劲。

原本三五成群、高声谈笑的人们,在她经过时,声音会不自觉地低下去几分;一些投向她的目光,在与她视线接触的瞬间,又迅速地、略显尴尬地移开,随即响起一阵压抑的窃窃私语。

还有几个平时见面会热情打招呼的老姐妹,今天也只是冲她不太自然地笑了笑,眼神里似乎藏着点什么。

王玉兰心里直犯嘀咕,这是怎么了?她低头看了看自己的衣着,没什么不妥啊。这种被无形隔离、在背后指指点点的感觉,让她浑身不自在,心里像是堵了一团棉花,闷得慌。

正当她准备找个清静角落坐下歇歇,理理思绪时,胳膊被人从后面轻轻拽了一下。她回头一看,是原来是关系一直不错的赵姐。

赵姐把她拉到一棵老柳树后面,四下看了看,才压低了声音,语气急促地说道:“玉兰,你怎么还跟没事人似的在这儿晃悠?你还不知道吧?刚才张彩兰她们都在说……说是你家大小子刘东出事了,被警察给抓了。”

“被警察抓起来了,会不会看错人了,我儿子在京都上班呢,也没在通白啊?”王玉兰诧异的说道。

“错不了,张彩兰家的丫头和你家那小子是同学,她在医院亲手给缝的针,说是刘东被人砍了好几刀,刀口都那么老长……”赵姐边说边用手比划着。

王玉兰听到这话,脑子里“嗡”的一声,脸上的血色瞬间褪去,整个人都僵住了。

赵姐一看王玉兰脸色煞白,身子晃了晃,像是要站不稳的样子,顿时吓坏了,心里暗骂自己多嘴。她连忙伸手搀住王玉兰的胳膊,半扶半抱地把她按到旁边不远处的木质长凳上。

“玉兰?玉兰你没事吧?你可别吓我!”赵姐看着王玉兰失魂落魄、眼神发直的模样,又急又悔,抬手轻轻打了一下自己的嘴巴,懊恼道,“唉,你看我这张破嘴,真是的……我就不该听风就是雨,更不该急吼吼地跑来跟你说这些,你……你快缓缓,别急,兴许是她们传岔了,看错了呢?”

王玉兰只觉得耳朵里嗡嗡作响,赵姐后面的话变得模糊不清,只有“砍了好几刀”、“刀口老长”这几个字眼在脑海里疯狂盘旋、放大。

她下意识地攥紧了拳头,喘了几口气,胸口那股憋闷的窒息感稍微缓解,脑瓜子里那股强烈的眩晕劲也慢慢过去了。

不行,不能待在这里了。她猛地站起身,动作快得让赵姐又是一惊。

“赵姐,”王玉兰的声音带着一丝颤抖,“我、我没事了。谢谢你告诉我。我……我还有事,先回家了。”

说完,她甚至没等赵姐回应,急匆匆地沿着来时的江堤步道往家走去,背影显得十分仓促。

一路上心里都在想儿子在京都当兵,好端端的怎么会出现在通白?还挨了刀?张彩兰女儿亲眼见的?万一是真的呢?

她显得六神无主,在客厅里来回转悠,一会儿走到窗边,一会儿又无力地跌坐在沙发上,心里乱糟糟的,像塞了一团乱麻。刘元山下乡去了,家里连个商量的人都没有。

转悠了半天,她一下停住脚步。光在这里瞎猜有什么用?是真是假,自己去看看不就知道了,对,去医院。

她快步走进卧室打开衣柜里的一个小抽屉,从最底下翻出一本存折揣进兜里。

下了楼王玉兰一下停在小区门口,原来是不知道去哪个医院。通白城市虽然不大,医院却不少,市医院、矿医院,还有钢厂医院,再加区医院县医院林林总总的总有十几家。

而张彩兰家丫头在哪个医院上班她也不知道,踌躇了半天,拦了一辆出租车直奔医疗水平最好的市医院而去。

到了市医院,已是下午了,平日里人来人往、略显嘈杂的门诊大厅,此刻却弥漫着一种不同寻常的严肃气氛。

王玉兰一脚踏进去,心就不由自主地往下沉。她敏锐地察觉到,那些行色匆匆的医护人员,脸上不见了往日的随和,个个面色凝重,偶尔低声交谈两句,眼神里也带着一丝紧张。

说来也怪,先前在家里那种六神无主、心乱如麻的感觉,在踏进医院的那一刻,反而被一种异常的清醒所取代。极度的恐惧像一盆冰水,浇熄了纷乱的杂念,让她的脑子变得格外冷静。

儿子是被警察抓来的,现在是在医院还是在拘留所都不知道,不过老太太还是多了个心眼,拦住了一名护士,“小姑娘,我问一下,张倩是不是在这里上班啊?”

赵姐说的时候提起过张彩兰女儿的名字,这会她一下想起来了。

“张医生啊,昨天晚上值夜班,这会早回家了”,小护士说了一句急匆匆的又离去了。

听到张倩确实在这里上班,王玉兰心里反而莫名松了口气一一地方找对了,剩下的就不会跑冤枉路了。

她定了定神,没敢大声张扬,急诊区人来人往,病患嘈杂,她瘦削的身影在人群中穿梭,探头探脑,来回打量了好几遍,都没看到人。

急诊区不大,很快便转完了。一无所获让她的心又悬高了几分。不在急诊,那会不会在住院处?伤得重了,肯定是要住院的。这个念头一起,她立刻调转方向,脚步匆匆,几乎是带着小跑,直奔后面的住院部大楼。

洛筱一眼就认出了王玉兰,上次她和刘东在去北韩之前在通白碰头,正好碰上了和女儿刘蕾逛街的王玉兰。

当时洛筱还大大方方的说是刘东的女朋友,这会遇到了也不知道是上去打招呼还是不打的好。

想了想还是不去管她,毕竟自己这边还有任务,不是随随便便就能显露出身份的。

通白市的大搜查是在悄无声息的情况下进行的,境外势力潜入,对通白警方是个考验,而军方又拒绝他们介入,让通白市政上上下下都悬着一颗心。

说不让他们介入也不是绝对的,公路沿线设卡,酒店旅馆出租屋等盘查还是要由他们出面的。

王玉兰在住院部一楼大厅茫然站定,消毒水的气味钻进鼻腔。她看着穿着蓝白条纹病号服的人被家属搀扶着进进出出,突然感到一阵无力感。

她在这医院里转了近两个小时,腿脚发酸,却连刘东的影子都没找到。这种无头苍蝇似的寻找让她不禁有些泄气。

她慢慢坐在椅子上,手指无意识地绞着背包带子。就在这时,一个名字突然跳进脑海——张红兵。

作为红星派出所的所长,他总能比她有办法。这个念头一冒出来就像藤蔓一样疯长。

他当年和刘元山一起追她追得全厂皆知,每天下班都在厂门口等她,就为了塞给她一包刚炒好的瓜子。

后来她选了刘元山,他喝得大醉,听说在派出所值班室躺了三天。这些年来,他们偶尔在街上遇见,他总会特意停下来,问一句“玉兰,最近好吗”,那眼神里还藏着年轻时的余温。

但刘元山那张板正的脸又浮现在眼前。他要是知道了,准要闷着头抽烟,一根接一根,最后瓮声瓮气地说:“你就非得去找他?”那语气里的失望,比吵架还让人难受。

她叹了口气,起身时腿有些麻,差一点摔倒,却被旁边路过的一个小姑娘一把扶住。

“阿姨,你是刘东的母亲吧?”高杨扶住差一点摔倒的王玉兰。她去刘东家采访过,自然见过刘东母亲,看着面熟就试探的问了一句。

“你是……?”王玉兰迟疑的问道。

“阿姨,我叫高杨,是刘东的朋友,刚刚去病房采访过他”。

《他从硝烟处走来》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8k小说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8k小说!

喜欢他从硝烟处走来请大家收藏:(m.8kxs.com)他从硝烟处走来8k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