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战国风云之韩国再起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十四章 河内之战(上)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
  

河内郡,朝歌。

九月初五,赵国以廉颇为将,领军二十万,攻打河内郡。朝歌首当其冲,被五万赵军前军团团包围。

蒙骜接到朝歌的求援后,率领十万大军紧急驰援。等蒙骜大军赶到朝歌城下,与赵军前军交战,小胜,斩首过千。两日后,廉颇率领的中军主力到达!彼此互相忌惮的双方皆是小心翼翼,没有再发起战事。如今,十万韩军和二十万赵军于朝歌一线对峙,已逾三日。

赵军在廉颇的指挥下,有条不紊地分成三个部分,两万人围困朝歌,防止朝歌守军和蒙骜大军里应外合;两万人警戒河水防线,防止东郡的韩军渡河偷袭,切断自己的退路;剩下的十六万大军则开始试探韩军,寻找破绽。

一番试探后,廉颇不得不承认,蒙骜在防守上确实颇有造诣!韩军的营寨扎的严谨又不保守,集攻防于一体。想要破开韩军的营寨,除了硬碰硬,绝无好的办法!河内,绝对是一个难啃的骨头,而不是赵国想象的肥肉!非但如此,一个不小心,这块骨头可以崩掉赵国最重要的几颗牙齿!

蒙骜也对着连绵数十里的赵军营寨暗自头疼。廉颇是赵国名将,用兵讲究的是大开大合,对付这样的敌军守将,压力不是一般的大。如今,河内的全部韩军都在自己麾下,若是兵败,河内将不能自保。虽然韩王为了缓解自己的压力表示河内可以弃守,但身为一个将军,怎可未战先怯?!

虽然这一次,韩军完全处于下风,但也不是必败的局面。用兵之道,讲究的是虚虚实实。赵军虽有二十万。但不一定可以完全发挥出自己的实力。而在某种情况下,韩军确实可以以一当二。

蒙骜现在比较担心的是赵国的另一路兵马。按照情报,赵国会动用三十万大军。如今只有二十万出现在朝歌。剩下的十万则是毫无踪影!这十万赵军的主将是谁,目前在何方。蒙骜均是一无所知。所以,在没有确定另外十万赵军的踪迹前,蒙骜是万不能调动五万镇守上党郡的韩军来增援的。

相比较赵军,蒙骜唯一的优势在于韩军的粮草充足,补给方便,不像赵军的粮草俱是从邯郸转运过来的。虽然邯郸距离朝歌看似不过三百里,但为了护送、转运粮草,赵国需要付出的额外代价可不小。加上赵国的粮草素来不多。蒙骜相信,只要自己可以坚守下去,就可以等到反败为胜的机会!

对赵国来说,朝歌势在必得。朝歌若是不破,经略河内也就无从谈起。赵国不利久战,必定猛攻自己!然欲速则不达,赵军越是急切,越容易出差错。蒙骜用这样的话语激励着全军将士,一方面是暗示赵军的攻势会很凶猛,己方要有心理准备;另一方面则是振奋士气。

二十万赵军又如何?!犯我韩国者。虽远必诛!只要等到赵军士气衰竭,韩国解决了齐、楚两国中的任意一国,就是反攻的时候!到时候饮马邯郸。接受赵国乞降,岂不快哉!在防守的这一段时间,可是立功的最好时机。而在韩国,军功意味着一切。

九月初九,天气晴,微风,正是适合大战的最佳天气!廉颇亲自带领五千赵军出营,挑衅韩军,想要逼迫蒙骜派兵出战。蒙骜自然不为所动。虽然自己并不怵廉颇,韩军士卒更是跃跃欲试。想要拿赵军的项上人头立功,但有着坚固的营寨不以逸待劳地对付赵军。却和赵军野战厮杀,显然并不明智!

当然,拒不出战有损士气,蒙骜也想出了应对之法,那就是宣布谁可取廉颇首级者,奖励一个布币,美人儿一名。对的,没有听错,就是一个布币,美人儿一名。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显示出韩军对廉颇的轻视,蒙骜更希望可以借此激怒廉颇,让廉颇怒气冲冲地猛攻韩军营寨。

廉颇确实这样做了,但却不是蒙骜预料的那样是因为愤怒失去了理智,而是一开始就这么打算。猛攻韩军营寨除了因为粮草并不充足,也是为了调动韩军。廉颇必须让蒙骜深信不疑地认定,赵国的目标就是河内。等到韩国在河内支撑不住的时候,就不得不调动援军,而这,才是赵国留下的十万大军发挥作用的时候!

五千赵军踏着鼓点,缓慢而坚定地冲向凸在最外侧的一个韩军营寨。廉颇在巡视完韩军营寨后,当然知道韩军的营寨是环环紧扣,互为犄角,无论哪一个营寨遭到攻击,其他的营寨都可以迅速增援!但没有任何的防御是完美的,在进攻一方敢于付出牺牲和拥有足够兵力的条件下,就没有攻克不了的营寨。

如何以最小的损失拿掉韩军最外围的营寨,廉颇做过许多设想,但设想终究是设想,廉颇必须派出军队试探下这些营寨的防御力,才能汲取经验教训,为后续的攻击做准备!五千的人数在廉颇看来已经不少了,应该足够可以试探出很多东西!

发现赵军发动了攻击,韩军的营寨立即行动起来。弓箭手迅速上前,准备远程压制。投石机也就位,但营寨中不过五架的数量证明这更多的是示威!这是一个驻守着三千人的小寨,像这样的小寨,在韩军的外围还有八个。

受袭的韩军营寨内响起的呜咽号角是求援的信号。听到号角声,南北两侧的韩军营寨也在令旗的指挥下开始调集弓箭手和歩卒。但在看到廉颇身后超过五千人数的骑兵的时候,营寨的守将明智地放弃了派出歩卒支援的想法。在开阔的平原上,没有一支人数处于劣势的轻步兵愿意面对蓄势待发的骑兵,如果非要让轻步兵出战,那是让他们送死!

但即使廉颇用骑兵打消了南北两侧的韩军营寨直接出兵增援的念头,单单是面对三个方向的弓箭手和投石车也让冲锋的五千赵军体会到什么叫做狂风暴雨的攻势。连绵不绝的箭雨和从天而降的石块让赵军伤亡惨重,虽然赵军已经高举着盾牌,放缓了脚步。让整个阵型异常紧凑,但总有箭矢穿过指宽的缝隙,射进赵军的身体当中。投石机发射的石块则更加霸道了些。凭借巨大的动能,往往直接把盾牌撞开。将盾牌下的赵军士卒砸成肉泥。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赵军的伤亡往往随着盾牌阵的破灭而无法控制地越来越大。

事实证明,韩军的攻势密不透风,几乎没有死角。意识到这一点的赵军校尉咬着牙,命令身旁的亲兵吹响了冲锋的号角。赵军希望用极快的速度冲过这段最危险的区域,只要和韩军短兵相接,就不用面对对方该死的弓箭手了。

这个策略显然奏效,南北营寨的韩军弓箭手在放空了自己的一半箭囊后。就发现赵军已经在弓箭的射程之外,自己无能为力了!赵军如今只需面对正对面的韩军弓箭手了!赵军似乎已经看到韩军弓箭手慌张的面孔和因为过度紧张而颤抖的双手!

但异变突生,在距离韩军营寨不过四十步的地方,冲在最前面的赵军只觉得脚下一空,随即因为巨大的惯性栽倒在地。少数反应快的勉强调整好姿势,才躲过了倒地的命运。在这样冲锋途中,身后的袍泽是不会有时间怜悯倒地的赵军的,所以,倒地意味着会被踏做肉泥!幸运的会当场身亡,不幸的则会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身体如何化作一滩肉泥。然后因为失血过多而死去!

赵军所遭遇的陷阱,正是蒙骜的杰作之一。距离是陷阱成功的关键,太近了会失去意义。太远了对方的冲锋速度又没起来,造成不了太大的伤害。四十步的距离刚好,越过了死亡箭雨的敌人面对近在咫尺营寨,肯定会下意识地靠拢在一起,准备用集体的力量冲入营寨!

先是零零散散的坑洞对付敌人,然后是整条整条的坑道对付敌人。在这个混乱的战场上,前者消灭的敌军绝不会引起他人的注意。因为有太多的可能会造成这个现象,也许是中箭,也许是扭到脚。等后者大批次的伤亡造成后。敌人才会意识到他们中了自己的陷阱!可这个时候,自己的目的已经达到了。

为了防止赵军及时吸取教训。蒙骜自然也作出了不同的变化。每个营寨外的陷阱均是不同,大大小小十几种陷阱。虽然对战局造成不了决定性的影响,但总可以削弱赵军的士气,甚至让赵军胆寒!从此,赵军每次冲锋,除了担心天上的箭雨,还要分心脚下!

在双方势均力敌又没有明显破绽的时候,胜利往往是一点点累积起来的。蒙骜对于韩王说的这一点极为认同,不说太多,如果每次都可以给赵军增添百十人的伤亡,那等赵军拿下韩军最外围的营寨,将平添上千人的伤亡。赵军的兵力优势可以一点点被抹平。而且,想要不战而屈人之兵,让赵国产生动摇就必须让赵军士气低迷。而有时候,伤兵对士气的影响比战死的士卒还要大!

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赵军校尉反应地不可谓不快!这个时候,他的第一反应不是心悸,不是退兵,而是迎难而上。一路付出了上千人的伤亡,韩军到现在没有一个损失,就这样败退的话,不仅廉颇饶不了自己,自己也会羞愧而死。所以,将近四千名赵军在校尉的带领下,径直杀向韩军设置的拒马阵。

这个时候,弓箭手已经退后,将空间留给了身后的歩卒。隔着拒马,韩军三人一组地和赵军厮杀起来。一名长枪手主攻,一名长剑手辅助,一名弩箭兵抽冷子袭击。在狭窄的拒马阵,腾挪变得极为困难。面对敌人刺过来的长枪或者劈过来的长剑,要么架住,要么以命博命将手中的武器杀向对方,除此之外,没有别的办法。

在临行前,赵军就演练过如何在拒马阵中和韩军交战。毕竟,韩军这种简单粗暴的防守曾经让秦军吃尽了苦头,赵军不可能不去筹划。战前多流汗总好过战时多流血。

只不过,赵军还是有种被韩军坑了一把的感觉。因为赵军发现,韩军的拒马阵实在太矮了。依照赵军的身高在拒马阵里穿行,总是一不留神就撞到拒马。所以在很多时候。赵军不能专心致志地和韩军厮杀。

这又是蒙骜的另一个小计策。蒙骜向韩王申请,将南阳的两万大军划归自己所用,就是看中了南阳当地的士卒身材相对矮了几寸。别小看这几寸的差距。因为拒马阵是为南阳的士卒量身定做的,赵军在里面作战无形中就大打折扣。而且。韩军手中所持的俱是连弩,虽然只是三连发的弩箭,射程也相对较近,但相比赵军手中每次只能发射一次的弩箭,已经是占尽了便宜。

有这么多的优势在手,加上韩军是以逸待劳,单兵素质并不逊色赵军,所以很快。赵军校尉发现自己手下的伤亡越来越大!如果巨大的伤亡可以突破拒马阵,那也没什么好说的。赵军完全可以凭借数量上的优势来全歼这个营寨的韩军!但问题了,鏖战了大半个时辰,除了不到十分之一的拒马阵被破坏,韩军的拒马阵基本上可以称得上是完好无损!

在身后观战的廉颇也发现了这一点,虽然赵军一波又一波地杀进拒马阵,但坚持不了多久又会被韩军赶出来,廉颇看着韩军的中军旗帜林立,隐隐有调动兵马的迹象,担心韩军会反扑。便下令民警收兵。今天不过是一次试探罢了!反正试探的目的已经达到了,没必要再徒增伤亡,折损士气!

呜呜的号角吹响。赵军校尉虽然万般不甘心,也不敢顽抗军令,只能带着委屈至极的赵军退兵!不过即使是退兵的时候,赵军依然是进退有度!韩军见此,也没有出寨追击,只是用密密麻麻的箭雨留下了三百多具的赵军尸体。

第一次交锋,以韩军是完胜收场!韩军此役战死不过三百多人,换来的是赵军超过两千人的伤亡。看起来战损比相当大,但考虑到这是赵军不熟悉韩军的一系列精心布置。韩军想要在以后的战事中取得如此大的战果,将没有这么容易!对韩军来说。考验还在后面!

河内郡,朝歌。

九月初五。赵国以廉颇为将,领军二十万,攻打河内郡。朝歌首当其冲,被五万赵军前军团团包围。

蒙骜接到朝歌的求援后,率领十万大军紧急驰援。等蒙骜大军赶到朝歌城下,与赵军前军交战,小胜,斩首过千。两日后,廉颇率领的中军主力到达!彼此互相忌惮的双方皆是小心翼翼,没有再发起战事。如今,十万韩军和二十万赵军于朝歌一线对峙,已逾三日。

赵军在廉颇的指挥下,有条不紊地分成三个部分,两万人围困朝歌,防止朝歌守军和蒙骜大军里应外合;两万人警戒河水防线,防止东郡的韩军渡河偷袭,切断自己的退路;剩下的十六万大军则开始试探韩军,寻找破绽。

一番试探后,廉颇不得不承认,蒙骜在防守上确实颇有造诣!韩军的营寨扎的严谨又不保守,集攻防于一体。想要破开韩军的营寨,除了硬碰硬,绝无好的办法!河内,绝对是一个难啃的骨头,而不是赵国想象的肥肉!非但如此,一个不小心,这块骨头可以崩掉赵国最重要的几颗牙齿!

蒙骜也对着连绵数十里的赵军营寨暗自头疼。廉颇是赵国名将,用兵讲究的是大开大合,对付这样的敌军守将,压力不是一般的大。如今,河内的全部韩军都在自己麾下,若是兵败,河内将不能自保。虽然韩王为了缓解自己的压力表示河内可以弃守,但身为一个将军,怎可未战先怯?!

虽然这一次,韩军完全处于下风,但也不是必败的局面。用兵之道,讲究的是虚虚实实。赵军虽有二十万,但不一定可以完全发挥出自己的实力。而在某种情况下,韩军确实可以以一当二。

蒙骜现在比较担心的是赵国的另一路兵马。按照情报,赵国会动用三十万大军,如今只有二十万出现在朝歌。剩下的十万则是毫无踪影!这十万赵军的主将是谁,目前在何方,蒙骜均是一无所知。所以,在没有确定另外十万赵军的踪迹前,蒙骜是万不能调动五万镇守上党郡的韩军来增援的。

相比较赵军,蒙骜唯一的优势在于韩军的粮草充足,补给方便,不像赵军的粮草俱是从邯郸转运过来的。虽然邯郸距离朝歌看似不过三百里,但为了护送、转运粮草,赵国需要付出的额外代价可不小。加上赵国的粮草素来不多,蒙骜相信,只要自己可以坚守下去,就可以等到反败为胜的机会!(未完待续)

ps:马上修改好

喜欢战国风云之韩国再起请大家收藏:(m.8kxs.com)战国风云之韩国再起8k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