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乾十年的恩科开考了。
作为平定北静王和四皇子之乱善后的一环,雍乾十年的恩科对天下读书人来说是一场狂欢。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士农工商,士的社会地位排在第一位,天下学子寒窗苦读不就为了有朝一日鲤鱼跃龙门?
说得通俗些,一个萝卜一个坑,这次朝廷空出来多少个萝卜坑?怎能不让人兴奋。
科举制度发展到大夏朝,虽然没办法实现绝对公平,世家大族依旧掌控着大部分教育资源,但寒门向上的通道终究是打开了,阶级跨越不再是不可能之事。
贾蓉虽不准备参与恩科利益分割,但作为浙直总督、江南省巡抚对于恩科必须关注,这次恩科安徽省、江南省的学子全都聚集到金陵贡院参加考试。
主持两省恩科的主考官是礼部派出的一位侍郎。
天下之事遇上恩科,不管事情再大都要放一放。
于是在科考开考的日子,贾蓉换上浙直总督官府前往坐落在秦淮河的江南贡院巡视,表达最高军政首脑对恩科的重视。
负责恩科的全体官员对于贾蓉的到来十分重视,主考官礼部侍郎张俊亲自接待,带着贾蓉巡视考场。
张俊时年六十余岁,典型的老儒形象。
贾蓉也是参加过科考之人,对于科举倒是熟悉,和张俊聊的有声有色,让六十多的礼部侍郎暗自感叹宁国侯的博学。
“张大人,这江南贡院可以容纳多少考生?”
巡视半晌,望着没有边际的号舍,贾蓉放弃走一遍考场的想法,兴致勃勃的走进一间狭窄的号舍坐下来东瞧瞧西看看。
“回总督大人,江南贡院始建于前朝景泰年间,可以同时容纳3000读书人考试。
“3000多人?”贾蓉意外,要知道参加恩科的要么是秀才、要么是监生,但江南省、安徽两地就有这么多考生?
“那参加此次恩科的考生有多少?”
作为主考官张俊对于恩科的各项数据熟记于心,听到贾蓉问起笑道:“两地共有两千一百五十三名考生,除却开国首场恩科,这届恩科是参阅人数最多的一次,当真是皇恩浩荡。”
贾蓉感叹果然体制才是最好的归宿,单单两个省就有这么多,放到全国有多少?
这么算下来萝卜坑还是少的可怜,多少学子皓首穷经依旧进不了官场。
“张大人,要做好考生们的后勤保障,时下天气转寒,炭火必须保证供应,莫要委屈了考生们,对于哪些寒门出生的学子要主动提供棉衣,都是大夏未来的中流砥柱切莫忽视,有短缺之处尽可找布政使大人和金陵知府。“
贾蓉象征性提出指示,科举考试有一套成熟的运行流程,他也就表明下态度。
张俊连忙表示感谢。
贾蓉打量着号舍,心中摇头,大夏朝的教育资源还是不够,江南富庶之地的考场都如此简陋,更不要说偏远的省份。
天气转寒,考生蜷缩在简陋的号舍答题本身就是一劫,高门大户的子弟还好少不了御寒之物,寒门学子可就难了。
想到这里贾蓉换上严肃的表情问:“御寒衣物本次恩科是否有预备?”
张俊犯了难,本以为贾蓉是象征性说一说,自古以来哪有官府为考生准备御寒衣物的?还不都是考生自己准备。
“总督大人关心学子实乃考生之福,只是我朝尚未有给考生预备御寒之物的先例,炭火也仅是在几个号舍之间摆上一个炉子。”
果然,没有鲤鱼跃过龙门之前,鱼就还是鱼。
贾蓉抿着手指,前世也是穷人家出身,知道底层想要实现阶级跨越的艰难,他低头沉思。
张俊看贾蓉的模样不难猜出他的想法,心底纳罕宁国侯竟有这般心思,此人可不是悲天悯人之辈,宁国侯之位是踏着尸山血海拿来的。
作为钱鹤底下的官员,张俊对贾蓉的印象还是不错的,见他犯难劝慰道。
“总督大人,朝廷成例在前,何况此次恩科已经是皇上对天下学子施恩,若连小小号舍之苦都吃不了,恐怕也不适合为官。”
贾蓉抬眸,迎着张俊的目光点了点头,心底却不赞同,考场环境就体现着不公平,又谈何考试成绩的公平。
恰好此时贾雨村匆匆赶来。
作为金陵知府,恩科考场设在金陵,贾雨村必然是会在贡院。
这位金陵知府还没走进贡院就被告知总督大人已经到来,紧赶慢赶的找到贾蓉。
贾雨村目前最大的政治谋划就是重新傍上贾蓉,为此他对于涉及贾蓉之事都格外重视。
“下官来迟,还请侯爷见谅。”
见到贾雨村到来,贾蓉瞬间下了决定,问:“前几天本侯记得贾大人说瞻园出售的银两已经都换成煤炭和过冬的棉衣?”
贾雨村喘着气听见贾蓉的问话一愣,好端端的在贡院问政?
“回侯爷,业已准备妥当,只等下面统计完成后派发。”
贾蓉点了点头,该说不说贾雨村的执行力还不赖,带过兵打过仗的人对于执行力很看重,要的就是指哪打哪。
“不错,以总督衙门的名义先调一千套棉衣到江南贡院,如有考生需要按需发放。”
既然是打破常规的事情,贾蓉就用总督衙门的名义,追究起来金陵知府承担不起。
面对贾蓉的决定,张俊还没说什么,贾雨村大惊失色道:“侯爷,万万不可,此事没有先例,倘或被朝中有心人弹劾到圣上跟前,说您收买人心,亦或是借派发棉衣之名行科举舞弊之事,百口莫辩啊。”
贾雨村第一想法是阻止贾蓉的愚蠢行径,他的为官之道不容许贾蓉乱发善心。
贾蓉笑了笑:“贾大人,当着主考官的面收买人心、科举舞弊?张大人,您来说可不可行?”
贾雨村的考虑终究是为自己考虑,贾蓉把锅甩给张俊。
张俊也头疼,他已经六十多岁快退休了,只想安安稳稳,不喜欢旁生枝节。
“总督大人好心,但贾知府所言非虚,此事着实让下官犯难。”
江南考场历来被天下关注,真那样做难保不会惹怒一些人,不患寡而患不均。
贾蓉不以为意,想了想又说:“贾大人,你先按本侯的意思做,至于朝中本侯会像皇上写陈情的折子,另外张大人你派人去找金陵锦衣卫指挥使,让他派人来,凡是给考生的棉衣均有官府和锦衣卫检查记录在册。”
贾蓉还就不信堂堂浙直总督这点事情落实不下去。
.......
喜欢红楼之开局尤氏找上门请大家收藏:(m.8kxs.com)红楼之开局尤氏找上门8k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