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黄庭经之书符问道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34章 守阁无声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
  

南朝,琅琊郡,藏琅峰。

千仞孤峰刺破云海,终年缭绕的雾气仿佛给这片山峦披上了一层神秘的薄纱。飞瀑如银河倒泻,轰鸣声回荡在幽谷之间,与千年古松的摇曳松涛相应和,奏出一曲亘古的自然之音。于这险峻与清幽交织的奇绝之地,一片依山势起伏、错落有致的庞大建筑群悄然嵌入山体,檐角如飞鸟展翅,隐现于云雾之中,恍若传说中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家宫阙。此地无军营的肃杀之气,却有书院般的宁静致远,唯有风声、松声、以及那每日定时响起、清越悠扬仿佛能涤荡心灵的钟声,是此处不变的韵律。这里,便是天下修道之士、博学鸿儒心中向往的学术圣地,超然于世俗纷争之外的——琅琊阁总阁。

然而,在这片看似永恒的宁静之下,亦有暗流涌动。

“万象藏经窟”深处,一间名为“观星览舆室”的秘殿,此刻气氛不同往日。殿内四壁并非寻常书架,而是以不知名的黑色石材整体雕琢,其上镶嵌着以金银宝石、夜明珠屑勾勒出的巨大繁复星图,星辰轨迹仿佛遵循着某种玄奥的规律,缓缓流转。地面更为奇绝,是以各色温润玉石、稀有晶石,依山川脉络、江河走向,铺就成一幅巨大的中原舆地图,细微的灵光在玉石脉络间如水银般缓缓流淌,将整个天下的气运地势,隐约映照于此,玄妙非凡。

数位身着素色葛袍、气息沉凝如古井深潭的老者,此刻正围立于舆地图北境,目光聚焦在“平城”与那标记着不详气息的“黑风坳”区域附近。为首者,正是琅琊阁当代阁主苏清河。他面容清癯,眼神澄澈而深邃,手中正拿着数道由不同隐秘渠道、以最高级别加密手段方才传递而至的讯息卷宗。其中最新、也是最重的一份,正是王悦之自龙潭虎穴般的北魏平城藏经阁中,冒着九死一生之险传回的密信。

密信以特制药水写就,显影后,字迹清晰,却字字千钧。内容简要叙述了获取那凶物“幽冥煞核”的惊险过程,提及了九幽道修士的诡异狠辣、地藏宗势力的介入、北魏朝廷的复杂态度、皇帝拓跋濬那令人不安的野心,以及……信末那至关重要的一笔——王悦之在藏经阁浩瀚卷帙中,偶然发现的关于东方泰岳之地,可能与失落的《黄庭中景经》残篇有关的古老线索。

一位面容清瘦、目光锐利如电的长老,正是主管典籍考据与鉴定的玄石长老,凝神看着那缕关于泰岳的线索,指节轻轻叩击着舆地图上泰岳的山形标记,沉吟道:“泰岳洞府……《中景经》残篇……竟与地脉阴煞之气有所牵连?若此则前朝孤本记载为真,或可解释为何那‘圣莲墨咒’与‘噬心黑莲咒’,皆具阴煞死寂之性,霸道绝伦,摧人生机,内里却又诡异地蕴含着一丝扭曲的、近乎不灭的邪异生机。这《中景经》所载之道,或许正是调和、乃至驾驭此类极端力量的关键法门,是化解咒力的一线曙光。”

另一位气质温和、眉宇间带着悲悯之色,负责医卜丹药研究的素问长老,则忧心忡忡地捻动着腕间一串沉香木念珠,声音低沉:“幽冥煞核……此物凶险异常,阁中《异物志》残卷有载,称其为‘万怨之凝,蚀魂之核’,乃至阴至邪之物,非人力所能轻易掌控。山阴此人,竟试图以精微机关术导引转化其力?想法虽奇崛,胆识亦过人,然此举无异于稚子玩火于积薪之旁,稍有不慎,煞核反噬,引动的便是滔天大祸,殃及千里!悦之那孩子,身负墨咒,与这等凶物近距离接触,更是如同以残烛之身,行于烈焰边缘,每一步都是惊心动魄,稍有不慎便是万劫不复!”

苏清河的目光,缓缓扫过舆地图上那代表着北魏都城平城的、此刻正微微闪烁着警示性幽光的玉石节点,声音沉稳,带着一种历经沧桑的洞明:“王悦之已深陷局中,身不由己。北魏皇帝以墨林、陆姑娘为质,其势如骑虎,进退两难。然观其应对,假意顺从参与研究,暗中传递消息,更于险境之中觅得泰岳线索,寻觅生机,此等心性智计,已属难得,未坠琅琊王氏门风。”他话语中对王悦之有赞许,亦有不易察觉的凝重。

他顿了顿,修长的手指精准地点在舆地图上那片标记为“黑风坳”、色泽暗沉如凝血的区域:“煞核于此地现世,绝非偶然。九幽道与地藏宗修士,竟不惜在北魏皇帝眼前大打出手,疯狂抢夺。其所图谋,恐怕绝不仅仅是增强一宗一派实力那么简单,背后必有更深沉的野心。结合悦之所获泰岳线索,老夫怀疑,九幽道、地藏宗,乃至其背后可能存在的更大黑手,其真正目标,或是欲借这凝聚了万载阴煞与无尽怨念的煞核之力,行那逆天之举——撬动某处自上古便存在的古老封印,或是进行某种足以祸乱苍生的骇人仪式。黑风坳下被镇压的那缕‘魔念’,或许……并非孤例。”

玄石长老神色肃然,颔首道:“前代阁主仙去前,曾观星象,言及‘紫微晦暗,辅弼偏移,星轨紊动,地气隐有沸腾异变之兆’,嘱托我等需格外留意天下奇物异动,山川气运流转。此番煞核现世于古战场,九幽、地藏以及那五斗米教邪宗蠢动,恐非偶然,乃是天地大劫将起之征兆。我琅琊阁立世之基,在于传承守护先贤智慧,虽不涉王朝更迭、俗世朝争,然守护我人族火种不灭,维系天地正气,防止灭世之祸降临人间,亦是历代阁主铭刻于心的职责所在。”

“不错。”苏清河眼中闪过一丝决断之光,声音虽不高,却清晰地传遍秘殿每一个角落,“事态紧急,已非寻常。即刻起,启动‘玄’字级应对预案。”

“玄”字级三字一出,殿内原本就凝重的气氛,瞬间如同结冰般凝固。在琅琊阁内部,“玄”字级应对,意味着事件已触及可能动摇人族根基、引发滔天灾劫的古老隐秘与极致危险,需要调动阁内最核心、最隐秘的力量。

“其一,”苏清河不再犹豫,指令清晰下达,“传令‘四海驿’,立即动用所有隐秘渠道,不惜代价,全力核实王悦之所获泰岳线索的真实性与具体细节。同时,开启‘万象藏经窟’甲字区域禁制,调阅总阁自上古以来所有关于泰岳、上古洞府遗迹、地脉阴煞流转以及《黄庭中景经》的一切关联记载、孤本、残篇,由玄石长老亲自牵头,组织精干学者研判,务求在最短时间内,找出那可能存在《中景经》残篇的洞府最可能方位,哪怕只有一线希望,也绝不容有失。”

“其二,”他目光转向虚空中某处,仿佛能穿透重重阻隔,看到平城景象,“以最高加密等级,传讯我琅琊阁在平城所伏所有隐子,以及通传风雨楼‘墨香斋’主事崔琰,涉及天下气运,当同气连枝不惜动用一切潜伏力量,利用所有可用资源,暗中保护王悦之、陆嫣然、墨林三人安全,尤其是王悦之,其身份特殊,身负重任,绝不容有失。若事态危急至不可挽回,可相机启动‘金蝉’计划,助其三人脱身,以保全有用之身。”

“其三,”他看向眉宇紧锁的素问长老,“集中阁内所有精研医药、咒法、符箓的长老与弟子,以王悦之传回的黑莲咒力特性描述为基础,结合煞核已知特性,全力推演化解之道,或至少,找出能暂时压制陆姑娘体内咒力反噬、避免其完全被拓跋濬掌控利用的有效法门。任何进展,无论大小,皆需通过绝密渠道,第一时间送至平城,交予王悦之参详。”

“其四,也是眼下最为关键的一点,”苏清河的目光缓缓扫过在场每一位长老,最终落在那象征着琅琊阁最终武力的、空置的席位方向,“以阁主之名,请动‘守阁人’。”

殿内陷入了一片更深沉的寂静,连呼吸声都几不可闻。“守阁人”并非具体职位,而是琅琊阁内一群特殊存在的代称。他们超然于阁内一切日常事务与管理体系之外,常年隐居在阁内最危险的禁地深处,或是云游于外界人迹罕至之地,修为深不可测,心性如古玉经霜,唯一的使命,便是守护琅琊阁最核心的秘密与传承不绝,非涉及阁本存续或天下倾覆之危,绝不出世。

“需派一位守阁人,秘密前往泰岳区域,先行探查。若线索为真,洞府确存,需确保《中景经》残篇不致落入奸邪之手,或被无知者鲁莽损毁。至少……要以‘拓影留形’之术,完整记录下其内容,带回总阁。同时,”苏清河语气加重,“另遣一位经验丰富的守阁人前往北境,暗中监视黑风坳及平城动向,非必要绝不介入世俗争斗,但若煞核有失控之危,或地藏宗、九幽道真有惊天阴谋将行,危及万千生灵,则需有足够的力量予以制止,或至少,向总阁发出最及时的预警。”

一道道指令,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虽无声,却激起了层层涟漪。整个琅琊阁总阁这台精密、古老而超然的庞大机器,开始为这一场可能席卷天下、祸及苍生的暗流,悄然加速运转起来。它的目的,从来不是助南朝北伐或是维系北魏统治,而是守护先贤留下的智慧火种不灭,维护这方天地某种微妙的平衡,防止那最坏、最黑暗的可能降临世间。

琅琊阁的意志,由此化作无声的行动,融入茫茫夜色与山川大地。

在总阁后方,那被视为禁地中的禁地,“守阁人”隐居的“静思崖”深处。一道模糊的身影,仿佛与山岩雾气融为一体,接到了当代阁主苏清河以秘法传来的请托。没有多余的言语交流,只有一枚触手温润、刻着古老“泰”字的玉符,被一只骨节分明、却蕴含着恐怖力量的手掌无声收起。当夜,月隐星稀之时,一道青影,淡如烟,渺如雾,便悄无声息地掠下了千仞藏琅峰,其身法之玄妙,竟似完全融入了自然之风,避开了山中所有明哨暗卡与那无处不在的玄奥阵法感应,方向直指东方那巍巍泰岳。其人所过之处,连最警觉的夜枭都未曾惊起。

与此同时,一位常年在北境荒漠与草原之间游历、负责收集漠北舆地与各部族风俗资料的琅琊阁记籍学士,于一座边境小镇的简陋驿馆中,接到了来自“四海驿”以特殊方式送达的最高密令。他表面身份是一名贩卖书籍、地图的普通行脚商人,面容饱经风霜,言辞朴实,实则修为精深,尤擅隐匿、追踪与观察之术。他原本正于灯下,细心整理着近日在柔然部落的见闻笔记,接到那枚隐藏在干粮袋夹层中的蜡丸后,指力微吐,碾碎蜡丸,看清其上密文,那双平日温和记录着风土人情的眼睛,瞬间变得锐利如鹰隼,仿佛能穿透重重迷雾。他没有任何迟疑,立刻起身,手脚麻利地收拾起那几件简陋的行囊,将那本未写完的笔记小心藏好,身影很快便消失在小镇外的茫茫夜色中,向着黑风坳与平城的方向,坚定而去。他,便是总阁派往北境的“眼睛”,也是必要时,能发出致命一击的潜在执行者。

北魏平城,“墨香斋”内。崔琰在重重机关守护的密室中,借助专用的译码水晶,逐字解读了风雨楼及琅琊阁传来的密令。昏黄的灯光下,他的面色愈发凝重,眉头紧锁。他沉默片刻,推开书案下方一处极隐蔽的暗格,取出一套比通用密码本更为复杂、唯有各据点主事方能掌握的密钥,开始伏案疾书,向几个埋藏最深、平日里几乎处于静默状态的关键潜伏点,发出了一系列指令。无形的网络开始悄然收紧,资源在黑暗中调动,数名伪装成店铺伙计、衙门账房、甚至军中低阶文吏的外围人员,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会陆续接到“提高警戒,留意一切与九幽道、地藏宗、幽冥煞核、以及北魏宫中异动相关的讯息,随时准备接应”的指令。一条备用的、极其危险却也可能是唯一生路的秘密逃生路线,被重新检查、确认,并安排了最可靠的人手在关键节点待命。

而在软禁王悦之、陆嫣然等人的那座看似平静的宅院之外,街角巷陌之间,一些细微的变化也在发生。一个原本每日清晨准时前来送菜的老农,他独轮车上那几捆蔬菜的摆放顺序,与往日有了不易察觉的调整。这看似无意的举动,落在“有心人”眼中,便是“一切正常,总阁已知悉,已加强外围监视与保护,等待下一步指令”的暗号。王悦之立于窗前,看似随意地眺望街景,目光扫过那老农的车子,捕捉到那特定的信号,心中一直紧绷的弦,终于稍稍松弛了几分。

万象藏经窟内,灯火长明。玄石长老亲自坐镇,带领着十数位在古文字、地理堪舆、道家典籍方面堪称权威的资深学者,埋首于浩瀚如烟海的古老书卷之中。关于泰岳的古老游记、失传的地方志、道家不传秘录、甚至前朝宫廷珍藏的堪舆孤本图册,被一一从尘封的藏经楼中调出,在长案上铺开。不同的记载被交叉比对,矛盾的传说被反复辨析,荒诞不经的神话被重新审视其内核。一张巨大的、标注极其精细的泰岳区域羊皮地图被悬挂在墙壁上,上面开始被以不同颜色的朱砂、墨笔,谨慎地标注出数个依据典籍推断、可能存在上古修士洞府或隐秘禁制的疑似区域,每一个标记,都代表着一种可能,也伴随着未知的风险。

而在另一处弥漫着浓郁药草与灵符燃烧气息的静室内,素问长老则与几位精研咒术、医道、丹鼎之术的长老闭门不出,几乎是废寝忘食。他们以王悦之传回的对黑莲咒力特性的详细描述为基础,结合阁中收藏的关于西域古老邪咒、佛门镇压禁制的零星残篇记载,以及一些魔道功法的偏门论述,艰难地推演着那黑莲咒力的核心运行原理与可能存在的力量节点或薄弱之处。几种理论上可能起效的安神定魂符方、暂时压制乃至疏导咒力的丹药配方,被初步拟定出来,并通过一座微型的、刻画着复杂阵法的玉石沙盘进行模拟推演,灵光闪烁间,试图窥见那一线生机。

所有这一切的行动,都在绝对的隐秘与高效中进行。琅琊阁的外在,依旧展现着它千年不变的超然与宁静,每日仍有慕名而来的道门真人和儒家学子,在山门前尝试那闻名天下的“墨试”考核,阁中学者们为某个经义注解或历史疑案争论不休的场景也依旧如常。但在这平静的表象之下,一股强大而古老的力量已然全面启动,它的触角悄无声息地伸向了北方日渐紧张的乱局与东方那座承载着无数传说的古老山岳。

而在平城那座被无形枷锁困住的宅院内,王悦之于次日,收到了一本由“墨香斋”伙计以售卖杂书为名,巧妙送入的《肘后备急方》注疏本。他不动声色地接过,回到书房,仔细翻阅。在书中关于治疗“症瘕积聚”(类似体内邪气郁结、形成异物的病症)的篇目旁空白处,他发现了数行以极细狼毫笔写就的批注。这些批注,初看皆是专业的医药术语,讨论药性君臣佐使、针灸穴位配伍,但若以琅琊阁内部特定的解读方式看去,其核心含义,赫然是总阁那边,根据现有信息初步推演出的,几种用于压制陆嫣然体内黑莲咒力反噬、稳定其心神的心法运转要点与服药期间的禁忌事项。

王悦之的指尖,轻轻抚过那几行细若蚊足、却蕴含着生机与关怀的字迹,一股难以言喻的暖流,悄然浸润了他这些时日以来一直冰冷而紧绷的心田。他缓缓合上书卷,抬眸望向窗外北魏阴沉的天色,目光深处,一片深沉。他知道,前路依旧凶险莫测,身份一旦暴露便是灭顶之灾,北魏皇帝拓跋濬的耐心与算计如同悬顶之剑,五斗米教邪宗以及九幽道与地藏宗更是虎视眈眈。但至少在此刻,他清楚地感知到,自己并非独行于这黑暗的漩涡,身后那座云雾缭绕的琅琊阁,于无声无息处已然出手。

喜欢黄庭经之书符问道请大家收藏:(m.8kxs.com)黄庭经之书符问道8k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