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二章 盟约初定与基石撼动
永徽十一年的春天,是在东西方两大帝国频繁往来的国书与使节中到来的。经过数轮艰苦而细致的谈判,大唐与“大秦”(拜占庭)之间的《永徽—君士坦丁盟约》正式缔结。盟约文本以汉文、希腊文双语镌刻于铜柱之上,一式两份,分存于长安与君士坦丁堡。
盟约内容基本遵循了李瑾定下的基调:双方确认为共同对抗阿拉伯哈里发国(“星辰巨鹰”)的军事盟友,共享相关军事情报,在战略上相互策应;互相给予对方商人最惠待遇,保障其在己方境内的安全与贸易权利;约定在航海、冶金、医药等非核心领域进行技术交流。
盟约的签订,在帝国朝野引发了复杂的反响。支持者欢欣鼓舞,认为帝国找到了打破僵局的强援,开拓西境的宏图迈出了坚实一步。而保守派虽暂息争论,但眉宇间的忧虑并未散去,他们冷眼旁观,等待着这“异邦之盟”可能带来的任何纰漏。
**\\* \\* \\***
盟约的墨迹未干,其带来的初步效应便已显现。“大秦”使团带来了几位精通造船与航海技术的工匠,作为技术交流的诚意。而大唐则开放了部分非敏感的港口,允许“大秦”商船停靠补给,并派出了数名精通算学与格物的学子,随同“大秦”使团西返,前往那个陌生的帝国游学。
东西方文明交流的管道,第一次以官方、成体系的方式建立起来。长安西市,开始出现更多来自极西之地的货物,如色彩斑斓的挂毯、镶嵌宝石的兵器、以及一种名为“沙漏”的计时工具。而“南溟海道”上,悬挂着大唐龙旗与“大秦”鹰旗的混合船队也逐渐增多,虽然航程依旧艰险,但贸易额开始稳步回升。
**\\* \\* \\***
然而,外部局势的缓和,并未能平息帝国内部的暗流。相反,那些因变革而利益受损的势力,将东西盟约视为了一个新的攻击靶子。
他们的策略愈发刁钻。不再公开反对盟约本身,而是将矛头指向了盟约执行过程中必然带来的“异域风气”。数位言官联名上奏,痛心疾首地指出,自“大秦”商人、使者频繁出入以来,长安奢靡之风日盛,奇装异服迭出,甚至有些年轻士子竟以模仿“胡语”、“胡俗”为荣,长此以往,恐“华夏衣冠沦丧,圣贤之道不存”!
这顶“用夏变夷”的大帽子扣下来,其杀伤力在于,它巧妙地利用了部分士大夫心中固有的文化优越感与排外心理,将经济、技术层面的交流,上升到了文化存续、道统安危的高度。
几乎同时,一场针对“太子党”年轻官员的舆论围攻也达到了高潮。一份不知从何处流传开来的《新贵录》,以辛辣的笔触,描绘了数位在推行新政中表现突出的官员如何“攀附东宫”、“结交商贾”、“生活奢靡”,甚至隐晦地暗示他们与“大秦”使者过往从密,有“里通外国”之嫌。
这本小册子在市井间悄然流传,虽未指名道姓,但其影射的人物特征清晰可辨,极大地损害了这些官员的声誉,使得他们在推行公务时阻力大增。
**\\* \\* \\***
压力,如同无形的蛛网,再次缠绕上帝国的核心。李瑾对此怒不可遏,下令严查《新贵录》的来源,却再次如石沉大海。对手隐藏极深,且手段高明,总能找到最敏感的话题进行挑拨。
这一日,李昊在格物博士的讲解下,学习基础的几何原理。博士在地上画出标准的圆形、方形,讲解着其中的规律与美感。李昊听得入神,忽然问道:“先生,‘大秦’的人,画圆和方,和我们一样吗?”
博士一愣,答道:“殿下,据‘大秦’使者所言,其国亦有智者研究此道,其理相通,然表述或有不同。”
李昊若有所思,拿起炭笔,在一旁的白纸上,先画了一个标准的圆,又在旁边,按照“大秦”使者带来的书籍上的图示,画了一个用许多细小直线无限逼近的“圆”。
“你看,”他指着两个图形,眼中闪着好奇的光芒,“样子有点不一样,但都是‘圆’。就像……就像我们和大秦的人,说话不一样,穿衣服不一样,但都要吃饭,都要造房子,都要打坏人,是不是?”
他无意识中,触及了不同文明间“求同存异”的深刻哲理。在他眼中,技术的原理、生存的需求是共通的“圆”,而文化习俗的差异,只是描绘这个“圆”的不同笔法。
格物博士看着太子,心中感慨万千。许多饱读诗书的成年人,困于“华夷之辨”的窠臼,其见识竟不如一个孩童通透。
**\\* \\* \\***
然而,理论的通透无法立刻化解现实的困境。就在帝都为文化之争暗流涌动之际,一个来自帝国根基的警报,以最猛烈的方式拉响了!
户部尚书与工部尚书联袂紧急求见,脸色煞白地呈上了一份触目惊心的奏报:用于制作“度量衡基准器”的核心原料——一种产自黔中(贵州)、质地极其均匀细腻的特定青石矿,其最大的矿脉,在近日的官方开采中,竟然……枯竭了!
更为蹊跷的是,根据矿监报告,在官方开采队抵达之前,似乎有不明身份的私人矿队曾在此地进行过破坏性的、不计后果的疯狂盗采,正是他们的行为,加速了这条优质矿脉的枯竭!
统一度量衡的基石,在刚刚铺开之际,便遭到了釜底抽薪式的破坏!
消息传入宫中,李瑾勃然变色,猛地将御案上的镇纸扫落在地!
“查!给朕一查到底!”他的怒吼声震殿宇,“无论是谁,敢坏帝国根基,朕要他的脑袋!”
“拂晓”与刑部的精锐力量被立刻派往黔中。所有人都意识到,这绝非简单的盗采案,而是一场经过精心策划、意图从根本上阻挠帝国标准化进程的阴谋!对手的狠辣与精准,远超以往。
帝国的变革,在迎来外部盟友的同时,其内部的基石,正遭受着前所未有的撼动。下一次较量,将不再局限于朝堂的口舌之争或市井的流言蜚语,而是围绕着这关乎帝国未来的命脉资源,展开一场你死我活的暗战。
喜欢凤算大唐:从纸贵长安到日月当空请大家收藏:(m.8kxs.com)凤算大唐:从纸贵长安到日月当空8k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