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凤算大唐:从纸贵长安到日月当空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37章 战后余烬与星火传承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
  

第一百三十七章 战后余烬与星火传承

登州水师奇袭高句丽西海岸的成功,如同一剂强心针,瞬间提振了因北疆苦战而低落的帝国士气。围攻营州的高句丽大军因后方告急,攻势骤缓,被迫转入围困。辽西走廊的唐军趁势反击,将登陆之敌逐步压缩至海岸一隅。北疆最危险的时刻,总算过去了。

捷报传回,长安城内欢庆的余韵未消,紫宸殿内已开始了冷静的复盘与展望。

“此战虽暂解燃眉之急,然我朝北疆防线之脆弱,亦暴露无遗。”李瑾指着舆图上依旧被敌军重兵围困的营州,语气沉重,“高句丽主力未损,此番受挫,必怀恨在心,来自报复只会更加猛烈。”

兵部尚书出列奏道:“陛下,营州虽暂得喘息,然粮草军械消耗巨大,急需补充。幽州、平卢诸军亦疲敝不堪,当务之急是稳固防线,补充兵力。”

“还有登州水师,”一位水师将领补充道,“此番虽立奇功,然孤军深入,亦有损伤,且久悬海外,补给困难,需尽快返航休整。”

朝堂之上,围绕着北疆防务重整、赏功罚过、以及未来对高句丽战略的争论,再次响起。但这一次,基调已与以往不同。经历了此番南北同时告急的惊险,即便是最保守的臣子,也不得不承认,拥有一支强大的、能够主动出击的海上力量,对于维系帝国安全是何等重要。

**\\* \\* \\***

就在朝堂聚焦于北方战事善后之时,几份来自南方和内部的奏报,也悄然呈递御前。

吕宋方面,瘟疫已彻底平息。老太医令功成身退,在返航前,他将应对此次“瘴疟”的经验整理成册,留于吕宋据点,并建议日后常备相关药材。更令人欣喜的是,经过此次共度时艰,大唐驻军与当地土人的关系显着改善,数个原本摇摆的部落正式请求内附,愿遵大唐律令。吕宋据点,因祸得福,根基反而更加稳固。

岭南“宣慰使团”的奏报则详细汇报了打破僵局的过程,并提出了后续建议:一方面,继续严厉打击残余的破坏势力,巩固成果;另一方面,趁势加快甘薯、玉黍的推广步伐,并着手规划在沿海新建数座专司海贸的市镇,以容纳日益增长的贸易量,同时便于管理。

而来自帝都的一则消息,则更耐人寻味。那位捐赠藏书后致仕的老学士,在返乡途中,于一处驿站安然病逝。临终前,他留下遗折,并非为自己或家族求取恩荫,而是再次恳请皇帝“重经史以固国本,纳格物以开新局”,并希望朝廷能善待、用好他捐赠的那些藏书。

这份遗折,与其说是劝谏,不如说是一种无奈的认可与托付。它标志着旧式士大夫阶层中,开始出现对技术革新有限度的接纳。

**\\* \\* \\***

帝国的巨轮,在惊涛骇浪后,似乎进入了一段相对平稳的航道。北疆转入对峙与防御,南海稳步经营,内部阻力因接连的打击而暂时蛰伏。

然而,李瑾和林薇都深知,平静之下,暗流依旧。技术的进步在带来力量的同时,也在不断制造新的问题。如何平衡军事与民生、开拓与守成、创新与稳定,是摆在他们面前永恒的课题。

这一日,李瑾处理完政务,信步来到林薇宫中,却见殿内气氛不同往日。四岁多的李昊并未像往常一样摆弄格物模型,而是端坐在小书案前,手握一支对他来说略显粗大的毛笔,正对着摊开的一卷《舆地志》摹绘着什么,神情专注。

李瑾悄然走近,只见那书页空白处,被李昊用稚嫩却已初见骨架的笔触,画出了一幅简陋的“海陆图”。大陆轮廓歪斜,但方位大致不差,上面标注着“长安”、“营州”、“登州”、“吕宋”等他能记住的地名。更令人惊讶的是,在代表海洋的蓝色区域,他不仅画了船,还在几处关键水道,画上了小小的堡垒标志,并用歪扭的字标注:“要守”。

林薇站在一旁,轻声道:“他前几日听宫人讲述北疆战事和登州水师奇袭,便自己琢磨着画了这个。臣妾并未过多指导。”

李瑾心中巨震。一个四岁孩童,竟已能从纷繁的信息中,提炼出“海陆相连”、“关键水道需扼守”这样的战略概念!这已不仅仅是格物天赋,更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对宏观格局的敏锐洞察力。

他俯下身,温和地问道:“昊儿,为何要在这里画堡垒?”

李昊抬起头,指着那处水道(疑似渤海海峡),小脸认真:“这里窄,坏人的大船过来,守住这里,他们就过不来了!就像……就像守城门一样!”

比喻虽稚嫩,道理却通透。

李瑾沉默良久,轻轻抚摸着儿子的头,对林薇叹道:“或许,你我穷尽心力想要守护和开拓的这个世界,将来真正能理解并驾驭它的,正是昊儿这一代人。”

林薇看着儿子那双清澈而专注的眼睛,仿佛看到了点点星火,正在这帝国的未来继承人眼中悄然点燃。她轻声道:“是啊,我们能做的,便是为他扫清障碍,铺平道路,将这副担子,完好地交到他的手中。”

**\\* \\* \\***

帝国的日历,翻过了永徽六年。北疆的烽火暂时平息,南海的据点日益繁荣,岭南的新政在阵痛后逐步推行。朝堂之上,关于海陆之争、新旧之辩的声音虽然依旧存在,但格局已定,大势难逆。

然而,所有人都明白,暂时的平静并不意味着永久的安宁。高句丽的仇恨在积蓄,西方吐蕃的威胁并未解除,海洋的深处依旧藏着未知的敌人与风险。而帝国内部,因技术变革和利益重新分配而激起的矛盾,也只是被暂时压制。

李瑾站在高高的宫阙上,眺望着远方。他知道,帝国的航船只是驶过了一段险滩,前方还有更长的路,更大的风浪。但他看着身旁目光坚定的林薇,想着宫中那个已初显峥嵘的继承人,心中便充满了力量。

“薇儿,你说,百年之后,史书会如何评价你我?”李瑾忽然问道。

林薇微微一笑,目光悠远:“功过是非,自有后人评说。但求无愧于心,无愧于这大唐江山,无愧于……我们亲手开启的这个时代。”

夜色渐浓,繁星满天。每一颗闪烁的星辰,都仿佛是一个未知的可能,一个等待被探索的未来。帝国的故事,还远未到终章。

喜欢凤算大唐:从纸贵长安到日月当空请大家收藏:(m.8kxs.com)凤算大唐:从纸贵长安到日月当空8k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