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凤算大唐:从纸贵长安到日月当空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16章 齿轮下的阴影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
  

第一百一十六章 齿轮下的阴影

永徽五年的夏天,似乎比往年更加燥热。火铳的轰鸣余音尚未完全散去,帝国东西两线传来的压力却如同闷雷前的低气压,沉甸甸地压在长安城的上空。吐蕃的蠢蠢欲动与高句丽愈发刁钻的反制,让朝堂上的主战派与主和派争论不休,而李瑾则在这种争论中,更加坚定地推行着他那以技术优势和体系力量为核心的“疲敌”之策。

登州水师在适应了高句丽的火船骚扰后,改进了巡逻战术,并开始在关键航道上布设由匠作学堂新设计的、利用水压触发的水下障碍物(原始水雷的雏形),虽然效果有限,却进一步增加了高句丽船只突破封锁的难度和心理压力。同时,对那座新发现的大岛(台湾)的勘探和初步开发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第一批移民和驻军已经抵达,开始修建港口和营垒,将其真正纳入大唐的海疆体系。

然而,就在李瑾和林薇将大部分精力投向对外战略时,一场源于技术革新最深处的危机,终于在帝国看似稳固的肌体上,撕开了一道裂口。

这场危机的起点,并非边关告急,也非朝堂攻讦,而是来自今春首次举行的“格物科”科举。

放榜之日,长安城东南角的贡院外墙下,人头攒动。当那张写着及第者名单的黄纸贴上墙面时,人群中爆发出的并非全是欢呼,更多的是惊愕与哗然!

上榜的三十名“格物科”进士中,竟有超过半数,出身于山东、河北的几个并非以文风鼎盛着称的州县,且其中多人,竟与当地新兴的、依托“大唐标准”而迅速崛起的工坊主家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更有一人,其父正是洛阳那三家曾抵制标准的矿场主之一,后来虽被迫接受,却在这场科举中,其子赫然名列前茅!

几乎是立刻,“科举舞弊”、“格物科乃权贵私器”的指控,如同瘟疫般在落第士子和部分清流官员中蔓延开来。他们聚集在贡院外,群情激愤,指责这场所谓的“革新”,不过是皇后与新兴的“匠官”集团,为自己攫取权力、安插亲信而上演的一场丑剧!有人甚至翻出旧账,将皇长子李昊喜爱机械之事与眼前“舞弊案”联系起来,隐晦地暗示这是“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帝国未来的方向令人忧惧。

御史台的弹劾奏章雪片般飞向李瑾的御案。这一次,攻讦的矛头不再仅仅指向林薇,更直接指向了负责“格物科”出题、阅卷的匠作学堂和部分支持革新的官员。

“陛下!格物科初立,便生此等丑闻,若不严查,何以服众?何以立信?臣恳请陛下,立即废止格物科,严惩涉事官员,以正视听!”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御史跪在殿中,声泪俱下。

李瑾的脸色难看至极。他深知“格物科”对于打破士族垄断、吸纳新鲜血液的重要性,也相信林薇绝不会在此事上徇私。但眼前的证据(至少是表面上的关联)对革新派极为不利。

“查!”李瑾从牙缝里挤出一个字,“给朕彻查!朕倒要看看,是谁在背后兴风作浪!”

**\\* \\* \\***

调查由刑部、大理寺和御史台联合进行,很快便有了初步结果。调查显示,“格物科”的考题并未泄露,阅卷过程也并无明显违规。那些中第者,确实在算学、格物方面表现出了相当的才华。然而,调查也证实,在这些学子备考期间,他们所在的州县,尤其是那些工坊主家族势力庞大的地区,出现了数家由民间资本设立的“格物学馆”,重金延请了来自匠作学堂的退休匠师或有名望的算学先生授课,其教授内容,极具针对性。

这不能算是严格的舞弊,却是一种赤裸裸的“资源倾斜”。新兴的工商阶层,以其敏锐的嗅觉和雄厚的财力,迅速抓住了“格物科”这条晋升阶梯,并试图将其变为自己的专利。他们用金钱堆砌出的教育优势,几乎将那些真正出身寒微、仅凭天赋苦读的学子排斥在外。

消息传出,舆论一片哗然。守旧派趁机大肆抨击,称“格物科”甫一设立,便已成为富商巨贾的玩物,背离了朝廷广纳贤才的初衷,长此以往,国将不国。甚至连一些原本支持革新的寒门官员,也对此感到失望和愤怒。

林薇在宫中得知这一切,沉默良久。她推开窗户,望着远处匠作学堂方向升起的袅袅青烟(那是试验新式炉窑的痕迹),心中涌起一股复杂的情绪。技术的进步,在打破旧有门阀壁垒的同时,似乎正在催生新的、以资本和技术知识为核心的门槛。她亲手推动的变革,正在产生她始料未及的副作用。

“他们……学得很快。”她喃喃自语,语气中带着一丝苦涩。这里的“他们”,既指那些钻营的工坊主,也指那些利用此事兴风作浪的守旧势力。

**\\* \\* \\***

就在“格物科”风波愈演愈烈,李瑾承受着巨大压力,考虑是否要暂时退让以平息物议之时,一则来自河西的八百里加急军报,以最残酷的方式,打破了僵局。

军报称,吐蕃主战派终于按捺不住,以“唐国背信,以次等技术敷衍吾邦”为借口,发动突袭,攻占了位于丝绸之路要冲的瓜州!守将殉国,城中储存的大量准备用于边境贸易的、符合“大唐标准”的新式农具、丝绸、瓷器被掳掠一空!更令人发指的是,吐蕃军队在城中进行了野蛮的屠戮,并扬言要挥师东进,兵锋直指凉州!

瓜州失陷,丝绸之路断绝!

消息如同晴天霹雳,震动了整个长安。朝堂之上,主战派的声浪瞬间压倒了所有争论。这一次,连最保守的文官也无法再提“怀柔”。

李瑾猛地从龙椅上站起,脸上再无半分犹豫,只有冰冷的杀意和决绝。他看了一眼身旁珠帘后的林薇,两人目光交汇,瞬间达成了默契。

“传朕旨意!”李瑾的声音响彻大殿,“陇右、河西诸军全线戒备!命左武卫大将军程知节为西征行军大总管,统兵十万,即日开赴凉州!务必要将吐蕃蛮夷,给朕打出瓜州,打出河西走廊!”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那些此前弹劾“格物科”最起劲的官员,声音森寒:“国难当头,凡有再议及废止格物科、扰乱新政者——以通敌论处!”

战争的阴云,终于彻底笼罩了大唐的天空。而在这场突如其来的外患面前,内部关于“格物科”的纷争,关于技术阴影的忧虑,都被暂时强行压下。帝国这架庞大的机器,在皇帝的意志下,发出了复仇的咆哮,开始向西方全力开动。

然而,所有人都明白,内部的裂痕并未消失,只是被战争的帷幕暂时遮盖。当西线的烽火燃起,东线的高句丽会作何反应?那些隐藏在“格物科”风波背后的势力,是会偃旗息鼓,还是会趁乱而起?帝国的齿轮,在战争的巨大压力下,是会咬合得更紧,还是……会崩裂出更深的阴影?

喜欢凤算大唐:从纸贵长安到日月当空请大家收藏:(m.8kxs.com)凤算大唐:从纸贵长安到日月当空8k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