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凤算大唐:从纸贵长安到日月当空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65章 风起青萍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
  

第六十五章 风起青萍

林薇与李瑾联名上奏的《请改革常平仓疏》,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又一块巨石,在朝堂内外引发了比盐引新政更为剧烈的震荡。

奏疏条陈清晰,逻辑严密,直指当前常平仓体系的积弊,并提出了一套包括建立信息快道、量化调控标准、强化审计监督在内的完整改革方案。其核心目的,便是将常平仓的掌控权,从地方豪强和贪官污吏手中,部分收归中央,尤其是纳入“银枢司”的监管体系。

皇帝李恪阅后,沉吟良久。他深知此策若能推行,于国于民确是福音,能极大增强朝廷应对天灾、稳定社会的能 力。但其所要触动利益集团之广、之深,远超盐引新政。这已不仅是经济改革,更是深刻的政治权力再分配。

御书房内,皇帝召来了李瑾、林薇,以及几位心腹重臣。

“永嘉,皇儿,此疏朕已细览。”皇帝目光如炬,看着二人,“策是良策,然施行之难,尔等可知?”

李瑾躬身道:“父皇,儿臣深知其难。然,为社稷长治久安,纵有万难,亦当前行。且盐引新政成功,已证明银枢司有此能力。”

林薇补充道:“父皇,改革不必求一步到位。可先选河东、河南两道试点,此两道乃漕运关键,粮仓重地,若能成功,便可推及全国。且试点期间,儿臣愿亲赴地方,督导推行。”

她主动请缨,意在掌控第一手情况,也是向皇帝展示决心。

皇帝眼中闪过一丝赞赏,又看向几位重臣。有支持的,也有面露难色,委婉提出需从长计议者。争论半晌,皇帝最终拍板:“准奏!即于河东、河南两道试点常平仓新法,由银枢司主事永嘉公主总揽,皇长子李瑾协理,遇紧要事宜,可便宜行事!”

圣旨一下,天下哗然。

支持新政者欢欣鼓舞,视此为革新吏治、惠泽苍生的壮举。而反对者,尤其是关陇集团及其附庸,则感到了刺骨的寒意。盐利已被大幅削弱,若再失去对地方粮仓的控制,他们的根基将被动摇。

淑景殿内,崔贵妃摔碎了一只心爱的玉盏。

“好个永嘉!好个李瑾!这是要赶尽杀绝!”她美艳的面容因愤怒而扭曲,“本宫倒要看看,你们能不能把这新法,推行到地下去!”

她召来心腹老太监,低声密语:“传信给家里,还有我们在河东、河南的人……给他们找点‘麻烦’。记住,要‘意外’,要‘自然’,要让我们的永嘉公主,知难而退……”

公主府内,林薇与李瑾正在紧张筹备出行事宜。他们知道,此行绝非坦途。

“河东、河南,世家势力盘根错节,地方官吏多有依附。我们此行,明枪易躲,暗箭难防。”李瑾神色凝重。

林薇正在检查一份程英刚送来的两地主要官员及世家大族的背景资料,闻言抬头,眼中是冷静与决然:“我知道。所以,我们更要快,要准,要以雷霆之势,在他们反应过来之前,打开局面。”

她指着地图上的几个点:“根据系统……根据以往情报,这几处仓廪问题最大。我们抵达后,不必与地方官员过多周旋,直接以钦差身份,突击核查此几处仓廪!只要拿到确凿证据,立时拿下主事之人,以儆效尤!”

她顿了顿,看向李瑾,语气稍缓:“殿下,此次离京,京中局势需有人坐镇,尤其要防备崔贵妃等人再生事端。我欲请程英带一半精锐留下,协助殿下。”

李瑾握住她的手:“京中我自会小心。你身边更不能缺了得力人手。让程英跟着你,我才能放心。”

两人目光交汇,千言万语,尽在不言中。他们是君臣,是战友,亦是即将分离的恋人。

三日后,钦差仪仗离京。林薇与李瑾并肩而行,直至长安城外长亭。

“此行凶险,多多保重。”李瑾为她整了整披风,低声嘱咐。

“殿下亦是。”林薇深深望了他一眼,“待我归来。”

车马辚辚,向着未知的艰险迤逦而行。林薇坐在车中,回望渐行渐远的巍峨长安,目光坚定。

她知道,地方上的腥风血雨,绝不会比朝堂之上温和。但这条路,她必须走下去。

而在她看不见的暗处,几双阴鸷的眼睛,已经盯上了这支队伍,杀机,悄然潜伏。

喜欢凤算大唐:从纸贵长安到日月当空请大家收藏:(m.8kxs.com)凤算大唐:从纸贵长安到日月当空8k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