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现代皇帝爆笑改造大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56章 裂痕与“借势”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
  

第56章:裂痕与“借势”

太后对刘美与雷允恭可能存在的微妙态度差异,如同一丝极其纤细的光线,穿透了笼罩在赵祯心头的厚重阴霾。这或许不是明确的立场,甚至可能只是他过度解读下的错觉,但在这近乎绝望的困局中,任何一点可能的变量都值得抓住。

他不能直接去问太后,更不能表露出对雷允恭的特别关注。他需要一种更隐晦的方式,来确认这种“裂痕”是否存在,并尝试“借”太后之势,来对付雷允恭这条隐藏更深、也可能更危险的“毒蛇”。

他的“药膳”渠道,再次成为了最理想的工具。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赵祯呈送给慈元殿的膳食和便签,内容开始发生极其细微的变化。他依旧关心太后的健康,但偶尔会在便签中,夹杂一些看似无心的“见闻”。

例如,在呈送一道安神汤时,他写道:“母后,儿臣近日读史,见前朝宦官擅权,勾结外臣,侵吞国帑,乃至祸乱宫闱,终致社稷倾颓,每每思之,深感警醒。幸得母后圣明,垂帘以来,宫禁肃然,此乃儿臣与万民之福。”

他没有提及任何人,只是抒发读史感慨,赞扬太后治宫有方。

又过了两日,他借着呈送新研制的“茯苓糕”之机,在便签中提及:“听闻内侍省近日操办宫苑修缮,颇费周章,雷公公奔走辛苦。然儿臣以为,宫中用度,关乎天家体面,亦需谨慎,当以俭德为本,方是长治久安之道。”

他提到了雷允恭,但语气是中性的,甚至带有一丝体恤其“辛苦”,重点落在“俭德”的规劝上,完全符合一个受儒家教育的皇帝应有的态度。

他在小心翼翼地试探,观察太后对这些涉及宦官、涉及雷允恭、涉及宫中用度话题的反应。

太后的回复依旧简短,但其中一次,在赵祯提到“宦官擅权”之弊后,太后让女官带回的话里,多了一句:“皇帝能以史为鉴,心系社稷,甚好。内廷外朝,俱是朝廷股肱,然则……亲近与否,忠奸之辨,尤需皇帝自家明察,莫要被表象所迷。”

“俱是朝廷股肱”,看似一视同仁,但那句“亲近与否,忠奸之辨,尤需皇帝自家明察,莫要被表象所迷”,却透着一股意味深长。她似乎在提醒赵祯,不要因为某些人表面上的恭敬和亲近就放松警惕,要有自己的判断。这隐隐是在将内廷宦官(很可能特指雷允恭)与外朝臣子(可能包括刘美)放在了一起,暗示都需要“明察”,并未偏袒任何一方。

而对他提及雷允恭“辛苦”并强调“俭德”的便签,太后则没有直接回应,只是照常收下糕点,未置一词。这种沉默,本身也是一种态度——她没有为雷允恭说话,也没有反驳赵祯“俭德”的观点。

几次试探下来,赵祯心中渐渐有了一个模糊的轮廓:太后对雷允恭,似乎并无特别的维护之意,甚至可能对其有所保留。这与她对刘美那种带着亲情色彩的宽容,是有所不同的。

这个判断,给了赵祯一丝行动的勇气。

他决定,对雷允恭的调查,可以再往前推进一小步。他再次叮嘱双喜,将观察的重点,更加集中到雷允恭及其亲信手下与宫外那些特定商号(尤其是“永昌质库”关联商号)的往来上,寻找更具体的证据。同时,他也让双喜开始留意,雷允恭在宫中的对头或者与之关系不睦的其他宦官。敌人的敌人,或许就是潜在的盟友,或者至少是可以利用的信息来源。

然而,调查权宦,如同火中取栗。双喜的行动变得更加艰难和危险。他几次试图接近与雷允恭相关的人员或场所,都感觉似乎有无形的眼睛在盯着,不得不迅速放弃。

就在赵祯为调查难以突破而焦灼时,陈忠和带来了一个从京西经由柳永那条特殊渠道辗转传回的消息。消息并非来自小桂子,而是包拯通过一个伪装成货郎的“江湖风媒”送出的。

信中的内容让赵祯精神一振!包拯表示,在那些民间义士(尤其是几位精通算学的账房和善于追踪的江湖人)的帮助下,账目梳理和线索追踪取得了重大进展!他们已经初步厘清了一条数额巨大的贪腐款项流向,这条资金链通过多家空壳商号周转,最终的确流向了京城的“永昌质库”,并且,有迹象表明,质库背后有官宦势力的背景!包拯已经掌握了部分关键的书证和几个愿意暗中作证的中间人,他准备选择一个时机,对“永昌质库”及其关联势力,发起决定性的冲击!

然而,信的最后,包拯用极其凝重的笔触写道:“……然则,对方似已有所警觉,近日京西气氛诡谲,恐有反扑。臣已做最坏打算。陛下所遣小内侍桂,聪慧勤勉,已掌握核心账目关窍,为防不测,臣已令其将关键证据副本及说明,另觅极其隐秘之处收藏。若臣……若事有不成,陛下可凭此,另图他策。”

这封信,既是捷报,也像是一份决别的预告!包拯已经做好了玉石俱焚的准备!而小桂子,这个赵祯亲手派出的“星火”,此刻也身处风暴的最中心!赵祯刚刚因为找到太后态度裂痕而稍感轻松的心情,瞬间又被这京西传来的决死信息揪紧!他必须做点什么,必须在京城这边,为包拯和小桂子,牵制住雷允恭这条可能发出致命一击的“毒蛇”!

喜欢现代皇帝爆笑改造大宋请大家收藏:(m.8kxs.com)现代皇帝爆笑改造大宋8k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