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破局的关键在人
太后这道谕旨,如同精准的外科手术,切在了赵祯刚刚尝试伸展的翅膀上。
赐书,是鼓励,更是警告和框定——你想研究可以,但必须在祖宗定下的规矩和书本的框架里研究。封闭小厨房,收缴炊具,则是釜底抽薪,直接剥夺了他亲自实践的可能。
软硬兼施,恩威并济。这位垂帘听政的母后,手段老辣得让赵祯心底发寒。他之前那些小聪明、那些引经据典的辩解,在绝对的实力和控制力面前,显得如此苍白无力。
“儿臣……领旨谢恩。”赵祯对着御帘方向躬身,声音听不出波澜,但袖中的拳头却悄然握紧。这皇帝当得,憋屈!
朝会在一种微妙的氛围中结束。百官散去,不少人离去前都隐晦地瞥了一眼御座上的年轻皇帝,目光复杂。这位新君甫一登基,就搅动了一池春水,虽然暂时被太后摁了下去,但谁都知道,这恐怕只是开始。
赵祯面无表情地回到福宁殿。陈忠和跟在他身后,大气都不敢出,他能感受到官家身上那股压抑的怒火和……一丝不易察觉的茫然。
殿内依旧金碧辉煌,宫人们依旧恭顺无声,但赵祯却感觉这里比之前更像一个华丽的牢笼。
他挥退所有宫人,只留下陈忠和。
“都查清楚了吗?”赵祯的声音有些沙哑,他问的是昨日太后为何能如此快得知他下厨之事。
陈忠和噗通一声跪下,老脸上满是愧疚和惶恐:“老奴无能!福宁殿内人员混杂,昨日事发时,往来宫人、传递消息者甚多,实在……实在难以断定具体是何人……”
赵祯闭上眼睛,揉了揉眉心。他早该想到的。太后经营多年,眼线恐怕不止一个,甚至可能是一种无形的网络,任何风吹草动都会通过这个网络迅速汇聚到她那里。想揪出单个“告密者”,意义不大。
“起来吧,不怪你。”赵祯叹了口气,“是朕想得太简单了。”
他走到窗边,看着外面被宫墙切割得四四方方的天空,一种前所未有的孤立感涌上心头。朝堂上,他看似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实则被太后和辅政大臣架空;后宫之内,他连最基本的饮食自由和隐私都无法保障。
怎么办?难道真要像个傀儡一样,乖乖听话,等到太后还政那天?且不说那一天何时到来,就算等到了,一个毫无根基、毫无自己班底的皇帝,又能真正掌握多少权力?
不行,绝对不能坐以待毙!
权力来自于哪里?在古代,无外乎军权、政权、财权、人心。军权他现在摸不到边;政权被太后和宰相们把持;财权更是遥不可及……那么,唯一可能快速切入的,就是“人”!
他需要自己的人!不是这些被太后掌控、或者只会唯唯诺诺的宫人,而是真正能为他所用、有才能、甚至能理解他那些“离经叛道”想法的人。
他的大脑开始飞速运转,像一台过载的计算机,检索着一切可能的信息。
范仲淹?他今日在朝堂上出言转圜,似乎对自己并无恶感,甚至有几分欣赏其“务实”?但他毕竟是朝廷重臣,立场首先忠于的是这个朝廷和制度,短期内不可能成为自己的心腹。
司马光?算了,那就是块茅坑里的石头,又臭又硬,观念不合,暂时绕道走。
狄青?未来的名将,但现在还不知道在哪个军营里摸爬滚打呢,远水解不了近渴。
欧阳修?文坛领袖,或许可以借文化之名接触?
还有谁?那个在登基大典上偷偷看点心的小宫女!赵祯脑海中忽然闪过那双带着渴望和一丝纯真的眼睛。她心思单纯,欲望直接(对美食),而且地位低微,不容易引起注意,或许……是个可以尝试培养的“自己人”?
就在他思绪纷飞之际,殿外传来轻微响动。陈忠和出去片刻,回来时,脸上带着一丝古怪的神色,手里还拿着一块折叠整齐、略显脏污的粗布。
“官家,刚才有个洒扫庭院的小黄门(低级小太监),偷偷塞给老奴这个,说是……说是秋月姑娘让转交官家的。”
“秋月?”赵祯一愣,随即想起,这就是那个小宫女的名字。
他接过那块粗布,展开。布块内侧,用不知是木炭还是什么灰烬,歪歪扭扭地画着一副极其简陋的图画:一个小人(看发髻像是宫女)站在一口大锅旁,锅里有东西在冒热气,旁边还有一个箭头,指向锅子,箭头旁边画了个圈,圈里点了个点。图画的角落,还画了一朵小小的、抽象的花。
赵祯盯着这幅“抽象派画作”,看了好一会儿,结合秋月对食物的执念,才勉强解读出来:她是在表示,她想学做那种有“锅气”的菜?那个圈加点,是表示“好吃”?那朵小花是她的署名?
这丫头……胆子不小!而且,确实是个吃货无疑了!
这幅幼稚却充满冒险精神的画,像一缕微光,照进了赵祯有些阴郁的内心。他嘴角不自觉勾起一丝笑意。在这个人人自危、循规蹈矩的宫廷里,这样一个为了口吃的敢冒险传递消息的“同道中人”,显得如此珍贵。
“秋月现在何处?”他问道。
陈忠和低声道:“回官家,就在刚才,太后宫中来人了,将秋月……调往慈元殿后的小厨房当差了。”
赵祯脸上的笑容瞬间僵住。
调走了?!太后动作这么快?是巧合,还是……她已经注意到了秋月这个不起眼的小宫女与自己那短暂的互动?
如果是后者,那太后的洞察力和反应速度,就太可怕了!
他刚刚发现一点可能的火星,就被瞬间掐灭。
赵祯看着手中那块粗布,上面的炭笔画似乎还带着那个小宫女单纯的渴望。他缓缓将布块攥紧,眼神逐渐变得锐利起来。
太后能调走一个秋月,难道能把所有有才能、有想法、或者仅仅是对新事物好奇的人都调走吗?这庞大的宫廷,这偌大的京城,乃至这整个天下,总会有不甘于现状、愿意追随新风气的人存在。
“陈大伴,”赵祯的声音恢复了平静,却带着一种前所未有的坚定,“从今日起,替朕留意着。留意宫人中,有无心思灵巧、手脚麻利、口风紧,最重要的是……对新鲜事物不那么排斥的。留意朝野上下,有无像范仲淹那样务实敢言,或像……像柳三变(柳永)那样不拘礼法、甚至被视为‘离经叛道’的读书人。不必刻意招揽,只需……记下。”
他不能坐等,他必须主动去寻找,去发现那些可能成为“星星之火”的人。而这一切,必须在绝对的隐秘中进行。
喜欢现代皇帝爆笑改造大宋请大家收藏:(m.8kxs.com)现代皇帝爆笑改造大宋8k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