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花铁壶的成功让韩烨信心大增,他转头投入到带钩镰刀的打造中。这把镰刀是给上山砍柴的刘三叔订的,刘三叔前阵子砍柴时摔伤了腿,说要是镰刀能有个钩子,勾住树枝借力,能省不少劲。
“带钩的镰刀,说难不难,说易不易。”吴铁匠看着韩烨画的图纸,用烟杆点了点钩子的位置,“钩子太陡,勾住树枝容易断;太缓,又借不上力。你得找到那个‘巧劲’的角度。”
韩烨把刘三叔常用的旧镰刀拿来研究。旧镰刀没有钩,木柄被磨得光滑,刀刃有几处卷口,显然用了不少年。他试着模仿刘三叔砍柴的姿势,弯腰、抬手、挥刀——当刀刃砍中树枝时,手腕需要猛地用力才能切断,若是树枝较粗,还得来回锯几下,确实费劲。
“钩子得安在刀刃背面,离柄端七寸的位置正好。”韩烨在图纸上标注,“这样挥刀时,钩子能自然搭在树枝上,手腕不用再额外使劲。”
可角度到底多少才合适?他找了块软铁,反复弯折出不同弧度的钩子:三十度太陡,勾住树枝时像被卡住,稍一用力铁钩就弯了;十五度太缓,勾住树枝后会往下滑,根本借不上力。
吴昊在一旁用泥巴捏了十几个小模型,有尖的、圆的、带倒刺的,挨个递给韩烨:“试试这个?我觉得带倒刺的能勾得更牢。”
韩烨试了带倒刺的钩子,确实勾得牢,可取下时却要费很大劲,反而耽误功夫。他摇摇头:“不行,刘三叔腿不好,摘钩子太费劲会更累。”
那天晚上,韩烨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满脑子都是钩子的弧度。他想起小时候爬树,脚蹬在树杈上的角度——既不能太陡,否则脚会滑;也不能太缓,否则用不上力。他忽然坐起来,借着月光在地上画了个树杈的形状,又在旁边画了个镰刀钩子,两者的角度竟惊人地相似。
“有了!”韩烨披上衣服跑到铁匠铺,连夜烧红一块铁,按照记忆中树杈的角度弯折钩子——二十五度!
这个角度的钩子,搭在树枝上时,钩尖自然向下倾斜,既不会太陡导致断裂,也不会太缓容易滑落。他试着用钩子勾住一根粗树枝,轻轻一拉,身体的重量顺着钩子传到树枝上,手腕只需微微用力,刀刃就能轻松切入木材。
“就是这个角度!”韩烨兴奋地喊出声,惊得角落里的老鼠“嗖”地窜了出去。
解决了角度问题,接下来是钩子与刀身的衔接。普通镰刀的刀身与木柄是直接固定的,可带钩镰刀的钩子需要承重,衔接处若是不牢固,很容易从根部断裂。
韩烨想起处理旧铁料时用的“分层锻打”法,特意在钩子与刀身衔接的地方多加了一层厚铁,像给连接处加了个“铁箍”。他反复锻打这处,让两层铁料完全融合在一起,用小锤敲上去,声音沉闷厚实,听着就结实。
刀刃的打磨也有讲究。砍柴的镰刀不需要像菜刀那样锋利,却需要有足够的韧性,不然砍到硬木会崩口。韩烨把刀刃磨成略带弧度的楔形,既保证了切削力,又增加了抗冲击性。
三天后,带钩镰刀终于完工。韩烨特意去找刘三叔试用,刘三叔拄着拐杖走到柴堆前,拿起镰刀试着勾住一根粗柴,轻轻一拉,身体借着力道转动,刀刃“咔嚓”一声就把柴砍断了。
“好小子!这钩子太得劲了!”刘三叔乐得合不拢嘴,又试了几下,“以前砍这粗柴得来回锯三下,现在一下就成!你咋知道这角度正好的?”
韩烨挠挠头:“瞎琢磨的,想着您爬树时脚蹬的样子。”
刘三叔哈哈大笑:“你这琢磨,比那些读书先生的学问都管用!”
消息很快传开,村里上山砍柴的人都来找韩烨订带钩镰刀。韩烨根据每个人的身高和力气,微调钩子的角度和大小,有人力气大,钩子就做得稍陡些;有人个子矮,就把木柄截短些,让钩子能更自然地搭在树枝上。
吴铁匠看着院子里排队取镰刀的村民,对韩烨说:“你这钩子,钩的是树枝,藏的是心思。记住,好手艺不光要打得结实,更要懂得让人用着舒服——这才是‘巧思’。”
韩烨点点头,望着手里的带钩镰刀。阳光下,钩子的弧度像个温柔的拥抱,既承托着力量,又传递着温度。他知道,这把镰刀的价值,不止在于省了多少力气,更在于它让每个使用者都感受到——有人在用心琢磨着他们的难处。
喜欢荒破天穹请大家收藏:(m.8kxs.com)荒破天穹8k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