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我靠食谱当上女宰相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95章 锅碎了,火还站着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
  

医庐里的铜漏滴了七百二十次。

萧决的拇指在火种袋的绳结上磨出薄茧,每回数到第三百六十滴,他总要掀开半幅帷帐,看一眼榻上的人。

苏晏清的睫毛沾着晨露似的细汗,苍白的唇瓣抿成一道线,像极了那年雪夜她蹲在御膳房后巷,替他温了半盏姜茶时的模样——那时他因厌食症吐得浑身发抖,她把茶盏塞进他掌心,自己却冻得指尖发紫。

又凉了。他低咒一声,指腹按在火种袋上。

这是用玄镜司密藏的千年火绒织成的袋子,本是用来保存西域进贡的圣焰,此刻却裹着半块碎锅片,贴在苏晏清心口。

可今晨他摸上去,那丝若有若无的青光竟比昨日淡了三分,火绒边缘甚至泛起灰白,像被抽干了生气。

大人。

门帘掀起时带进来一阵风,吹得烛芯跳了跳。

饭知味的青衫下摆沾着草屑,怀里抱着半卷竹简书,眼眶红得像浸了血:《味录》新篇......灯花村昨夜设了无味祭。

萧决的手指在榻沿攥出青白,却没回头:

老妇人们煮了白饭,一粒盐都没放。饭知味的声音发颤,竹简在怀里蹭出沙沙响,她们跪在村口老槐树下,说苏娘子教过无味是百味之母,可没了她,这白饭比黄连还苦。

有个阿婆哭着说,要是苏娘子醒了,想让她尝一口热乎的

榻上突然传来极轻的响动。

萧决猛地转身,只见苏晏清的唇角微微动了动,像在尝什么滋味,右手食指从被角里挣出来,轻轻颤了两颤,仿佛要去够什么。

他喉头一紧,立刻握住那只手,掌心里的温度让他想起三年前她替他熬药时,药罐把手的余温——那时他因味觉障碍不肯进食,她便守着药炉整整七日,说药苦,但熬过这阵,往后吃什么都甜。

她听见了。饭知味抹了把脸,竹简地掉在案上,我来的时候,村头老井里的水都在冒热气,像是......在等她。

萧决低头,看见苏晏清的指尖正轻轻叩着他手背,一下,两下,像在敲摩斯密码。

他突然想起她教他认火候时说的话:大火是急,小火是稳,锅沿跳三跳,便是要起锅了。

备车。他将苏晏清小心裹进狐裘,转身时目光扫过案头梁正典新上的奏疏——民间私设灶祭,淆乱礼制的朱批还未干,去灯花村。

金銮殿的龙涎香裹着冷意漫进来时,梁正典的朝笏正抵在丹墀上。

陛下,清灶吏已携圣旨在南。他的声音像敲在青铜编钟上,传火锅本是苏府旧物,当年苏老御厨便是用这等以食乱礼的手段谋逆。

今日若放任民间自封灶主,明日便要有人借锅问鼎!

龙椅上的皇帝摩挲着玉扳指,目光落在案头八百里加集的塘报上——江南三十六府的灶火图被红笔圈了又圈,每个红点旁都写着二字。梁卿,他抬眼时眸色微沉,朕记得你当年在户部,曾力主推广官定农书。

正是。梁正典的朝服纹章在烛火下泛着冷光,农有农谱,食有食规。

当年苏老御厨的能乱宫闱,今日苏晏清的便能乱天下。

臣已命清灶吏收缴所有苏氏锅,重立官定味谱,方是......

报——

殿外太监的唱和声惊得檐下铜铃乱响。

一个浑身是泥的驿卒跌跌撞撞跪进来,怀里还揣着半块黑黢黢的锅片:灯花村......清灶吏抗令了!

梁正典的朝笏坠地。

灯花村的老槐树正落着花。

清灶吏的铁锤悬在半空中,锤头离铁锅只有三寸。

锅底结着层黑亮的油垢,仔细看能看出些细碎的菌丝,在晨光里泛着淡青——那是苏晏清教村民养的灶芯菌,说是能让锅越用越香。

这锅,是我男人临死前说别让火灭了时留下的。老妪的手抚过锅沿,指节上的茧子蹭得锅片沙沙响,他走那天,我用这锅给他煮了碗白粥,他说比御膳房的燕窝都甜。

清灶吏的手开始抖。

他奉命南下时,怀里还揣着梁正典亲授的毁锅令,可此刻锤柄上全是汗,滑得几乎握不住。

身后围了一圈村民,有抱着娃娃的妇人,有拄拐的老汉,连最顽劣的小豆子都乖乖缩在阿婆身后,眼睛亮晶晶的。

叔叔。

童声像颗小石子投进心湖。

清灶吏低头,见小豆子举着片锅片,边缘磨得圆润,显然被揣了许多日子,娘说,火要传。

你带一片回家吧,我娘说,这样你夜里加班时,锅里的粥就不会凉了。

他接过锅片,掌心立刻泛起温热。

有什么东西突然涌进脑海——是幼时冬夜,娘坐在灶前煮粥,他蹲在旁边数火星。

灶火映着娘的脸,她舀起一勺粥吹凉,说慢着点,烫,而他总等不及,被烫得直吐舌头,娘就笑着刮他鼻尖:小馋猫。

当啷。

铁锤砸在青石板上,惊起一群麻雀。

清灶吏蹲下身,把锅片贴在脸上,滚烫的温度透过皮肤渗进骨头里。

他突然想起出发前梁正典的话:毁锅要狠,莫被愚民迷惑。可此刻他望着村民眼里的光,突然明白那些被梁大人称为的人,心里都揣着团火——那火不是写在官谱里的,是娘的手,是阿婆的粥,是小豆子递来的锅片上,还带着体温的暖。

起轿。

萧决的声音裹着风卷进灯花村时,日头正爬到树顶。

他背着苏晏清,脚步稳得像山,可凑近了看,能看见他脖颈处的青筋绷成线——苏晏清的重量轻得让他心慌,她的脸贴在他后颈,凉得像块玉。

放我下来。

声音轻得像片叶子。

萧决猛地顿住,低头见苏晏清的眼半睁着,瞳仁里映着村口的老灶台。

那是三年前她教村民砌的,用的是她祖父传下的聚火砖,此刻灶里还堆着未燃尽的柴,灰烬里埋着半块烤红薯。

你撑不住。他的声音发哑,手却已经顺着她的意思往下放。

苏晏清的脚尖刚沾地,便踉跄了一下,他立刻揽住她腰,却被她推着往灶台走。

阿清......

她抬手指向灶边的石案,那里整整齐齐码着千片竹简,每片上都刻着字——火候、水温、米性、人心。

那是她这些年走南闯北记下的,本想等沉冤得雪时,刻进御膳房的墙里,此刻却泛着温润的光,火要传,不能只靠一口锅。

萧决的喉结动了动。

他看见苏晏清的指尖抵在心口,那里的青光突然亮了一瞬,像要烧穿皮肉。

她的唇色越来越白,可眼睛亮得惊人,像当年在国子监讲学时,说到食为政首时的模样。

三息。她轻声说,我引心火入灶,能撑三息。

不行!萧决的手扣住她手腕,你会死!

那火......她笑了,指尖轻轻碰了碰他手背,早烧进千万人心里了。

话音未落,她的指尖已点在石案中央。

第一息,灶里的柴突然腾起蓝焰;第二息,千片竹简同时泛起金光;第三息,所有光纹连成线,化作万千金蝶直冲云霄。

村民们仰着头,看见金蝶落在自家灶上,落在隔壁的饭锅里,落在清灶吏怀里的锅片上——凡蝶落处,锅底自动浮出细密的纹路,像在诉说最妥帖的火候。

最后一口锅。苏晏清转身,从萧决怀里接过那口祖传的铁锅。

这是她祖父当年被抄家时,灰主母偷偷藏下的,锅底还留着当年御膳房的暗纹。

她将锅放在石台上,举起萧决腰间的玄铁剑——那是玄镜司的镇司剑,此刻却成了砸锅的锤。

脆响惊得老槐树的花簌簌落。

锅片四溅,有一片擦过萧决的耳际,他却连躲都没躲,只是盯着苏晏清。

她站在火光里,发梢沾着碎金,唇角挂着笑,声音虽弱却清晰:火不在器,不在谱,不在官印里。她抬手指向满村炊烟,火在——想让人吃上热饭的那颗心里。

话音未落,她的身形晃了晃。

萧决接住她时,触到她后背一片湿热——是心口的青光烧穿了衣襟,在她背上烙了朵火焰状的印记,像极了当年灰主母说的,苏老御厨临终前,心口也有这样的光。

阿清?他轻声唤,指尖抚过她闭合的眼睫。

苏晏清没应,可唇角还挂着笑。

远处山道上,清灶吏跪在碎锅前,捧着一片锅片喃喃:我娘......也这样煮过粥。

暮色漫进灯花村的草庐时,苏晏清的睫毛动了动。

萧决守在榻边,握着她的手贴在自己脸上。

她的五感像被蒙了层雾,听不清声音,看不见光,却能感觉到心口那团火——比之前更弱,却更稳,像埋在灰烬里的炭,只要有人轻轻吹口气,就能重新烧起来。

他低头,在她额角落下一吻:睡吧。

草庐外,炊烟又起了。

喜欢我靠食谱当上女宰相请大家收藏:(m.8kxs.com)我靠食谱当上女宰相8k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