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我靠食谱当上女宰相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98章 你换我的料,我烧你的路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
  

秋祭前三日,晨光未透,炊火阁外已人声鼎沸。

十万份“九味归宗”调味包整装待发,陶罐压模,蜡封如镜,每一只都刻着“苏晏清”三字,端正清峻,仿佛不是名字,而是一道誓言。

百姓称这料包为“归心之引”,说它不单调百味,更能唤回人心。

阿满立于高台之上,一袭青布短打,腰间系着铜铃钥匙,亲自监装。

军旗猎猎,运料车队沿官道排开,宛如长龙。

老香婆拄着拐杖站在库门前,鼻翼微动。

她一生调香,嗅觉比刀锋还利。

这批姜粉……不对。

她不动声色,取了三包暗样,连夜送入食证堂。

天未亮,回报便至——姜粉中混有微量“迷魂草”灰烬。

此草本无毒,燃之清香扑鼻,常被用作熏殿净气;但若混入饮食,久食则神志恍惚,易受蛊惑。

更可怕的是,若十万人同食,其中三成以上出现幻觉,秋祭大典必乱。

苏晏清正在灯下核对分发路线图,听闻消息,指尖一顿。

她缓缓放下笔,目光落在案头那柄旧铜勺上。

勺面斑驳,却映出她冷静如深潭的双眼。

十年前,祖父也是这样,在御膳房中嗅出一丝异香,继而写下《食毒百鉴图》第一卷。

可他上奏未果,反被诬以“以味惑君”,成了“谋逆”的开端。

如今,同样的手段,换了衣裳,又来了。

她提笔批令,墨迹未干:“即刻封锁所有已分发包袋,暂停派送。各乡设临时验料棚,凡未启封者,一律回缴。”又召阿满入内,低声吩咐:“传老香婆,闭门重制基料,用‘三沸三滤法’提纯香糟,不可有半点疏漏。”

阿满皱眉:“时间不够了,姑娘。秋祭在即,若断供三日,民心必疑。”

“宁可三日无味,不可一日中毒。”苏晏清语气平静,却如铁铸,“他们想让百姓癫狂?那我就让真相,先在蜡里显形。”

她命人在新制油蜡中掺入微量银粉。

银性敏毒,遇迷魂草灰烬,三日内封蜡必泛青斑。

此举看似微末,实为天罗地网——你敢换料,我就让蜡自己开口说话。

两日后,东乡分发棚前。

陈老爹带着十几个乡老早早等候,人人手中提篮挎袋,等着领那“归心料”。

阿满亲自到场,监督开箱。

可当她掀开第一包时,目光骤然一凝——蜡面微青,似有薄雾浮于其上。

她不动声色,连启三包,皆如此。

当即命人取来沸水冲调,银针探入汤中,须臾抽出,针尖乌黑如墨。

“毒!”有人低呼。

阿满猛地站起,拔出腰间短刀,一刀劈开整箱料包,尽数倾倒入火盆。

烈焰腾起,浓烟滚滚,百姓惊退数步。

她立于火前,声音清亮:“此批料包已被调换,含迷魂草灰!凡持青斑蜡包者,立即交回,换领新料!炊火阁不计损耗,一换一,三日内兑完!”

人群先是寂静,继而轰然。

有人怒骂:“谁敢害我们吃毒?”

也有人惶恐:“会不会是苏使自己……?”

话音未落,一老妇举起手中料包,高声道:“我这包是西乡领的,蜡面清亮!苏姑娘家三代御厨,怎会害我们?信苏使,不吃毒!”

“信苏使,不吃毒!”

呼声如潮,自东乡蔓延至四野。

百姓自发排成长队,将可疑料包交回,无一人哄抢,无一人滋事。

炊火阁门前,短短半日,堆起小山般的青斑蜡包。

夜深,火盆余烬未熄。

苏晏清终于抵达东乡,风尘仆仆,衣袖沾灰。

她未入厅堂,直奔焚炉。

炉中灰烬尚温,随风轻旋,如黑蝶纷飞。

她蹲下身,指尖轻拨残灰,忽觉气息微滞。

这灰……飘得太轻了,不似寻常草木燃尽之物。

且空气中残存一丝极淡的甜香,初闻怡人,再嗅却令人心头一恍。

她蓦地想起什么,眸光一凛。

祖父的《食毒百鉴图》中曾有批注——

“迷魂草灰,遇雨成雾,可乱心神。”苏晏清蹲在焚炉前,指尖捻起一撮残灰,轻轻一吹,那灰便如尘雾般飘起,在夜风中打着旋儿,竟不落地,反似有灵性般贴着地面浮游。

她瞳孔微缩,脑海中骤然闪过祖父手札中的朱批小字:“迷魂草灰,质轻如魂,遇湿不沉,反腾为瘴;若逢夜露或细雨,可化无形之雾,侵人七窍,惑神乱志。”

她猛地站起身,风拂起她沾了灰烬的袖角,眼神却如寒刃出鞘。

“传令——即刻通晓十乡百村:所有未启用的‘归宗料’,不得堆置地面,须悬于高架通风处!各乡验料棚即刻加设防雨布帐,四面开敞,顶覆油毡,务必隔湿断潮!”她语速极快,字字如钉入木,“再命炊火阁女工连夜赶制红绳串包,每十户为一联,共持一串,互为监察——一人领错,十户同查;一包有毒,百家举报!”

阿满疾步上前,脸色凝重:“姑娘,这等联户之法,怕惹民怨,反生嫌隙……”

“正要他们彼此牵制。”苏晏清声音清冷,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道,“人心最易在混沌中失守。我们不靠信任,我们靠制度。十户成环,环环相扣,谁也不敢轻举妄动,也不敢袖手旁观。”她顿了顿,目光扫过堆积如山的青斑蜡包,“他们想用迷魂草乱民心,那我就让百姓自己成为监察之眼。”

夜色渐深,炊火阁灯火通明。

女工们红绳穿梭,十包一串,编号烙印,井然有序。

老香婆亲自坐镇提纯坊,三沸三滤,香糟如雪,再经银皿盛装,逐批封验。

陈老爹带了几十个乡老自发巡乡,挨家挨户宣讲新规,嗓音沙哑却坚定:“苏使说了,这一口饭,不是赏的,是咱们自己守出来的!”

三日转瞬。

秋祭前夜,苏晏清立于验料高台。

晨光初透,十万份新制“九味归宗”整齐列阵,红绳串串如血脉相连,蜡封清亮,无一泛青。

她亲手拆封百包,银针入汤,次次洁白如初;汤色澄黄透亮,九味交融,香气清正不邪。

台下万人屏息。

她将手包调料缓缓置于高龛之上,亲笔题字,墨迹沉稳:“此味为民所食,亦为我所尝。”话音落时,风过幡动,仿佛天地共振。

深夜,苏晏清独坐灯下,案头铜勺静卧,映着烛火斑驳。

阿满悄然入内,递上一只半截香囊,布料已焦,内中残粉尚存。

“从东乡焚炉边的草丛里找到的,”阿满低声道,“比对过了……与周府药房抄本所载‘迷魂草灰’炮制之法,分毫不差。”

苏晏清指尖轻抚香囊残角,目光沉静如渊。

周怀瑾虽倒,余党未绝。

他们不敢明刀明枪,便藏于暗处,以食为刃,以毒为谋——可他们忘了,苏家三代执掌御膳,守的从来不只是味道,而是“人”与“心”的分寸。

她将香囊覆于烛火之上,灰烬簌簌而落。

“你们毁不了这灶火,”她轻语,似对亡祖低诉,亦似对暗处敌人宣判,“因为这一口饭,是十万个人一起守的。”

窗外,万籁俱寂。

可就在那最深的夜色里,不知何处,第一缕炊烟悄然升起,淡如雾,柔如雨,却执拗地刺破了黑暗。

喜欢我靠食谱当上女宰相请大家收藏:(m.8kxs.com)我靠食谱当上女宰相8k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