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谋杀三国精编版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37章 青齐谋挑袁瓒隙 弘农箭递吕颜盟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
  

青州东莱郡昌阳县长贵亭,名义上为县属,实则为管亥大本营。管亥以此统辖青州黄巾,扩建海港、新筑城池、开辟盐场,将其打造成连接豫章与青州的战略要地。

管亥日过得闲暇,除练兵外,唯食海鲜、饮白酒而已。豫章粮草运抵长贵,便分与青州诸黄巾,兼受各方势力馈送。今已娶一妻三妾,生计甚适。

时维初秋,天候温凉,正宜练兵。管亥日于城外操练,然心下思谋一战。自青州黄巾行 “精兵简政” 之策,实兵不足二十万,散据青州全境,已无力独抗州内诸侯。又以粮草供给制约束,黄巾诸部困于青州,莫敢轻动。

由此,史载青州三十万黄巾北上投黑山之事未生,公孙瓒破黄巾收编七八万众之局亦无。然青州北部黄巾,仍无力拒公孙瓒麾下田楷入据,田楷受任青州刺史,得平原国全境,唯因少了北上黄巾之扰,兵力不足制全青,仅能控平原国及乐安国黄河以北之地,兵渡黄河亦显乏力。

为尽控青州,田楷聚兵一万五千于漯阴,欲袭济南国,先取济水北岸着县、菅县、东朝阳诸地,再图乐安国临济、乐安、蓼城、千乘等县,欲成济水为界之东西对峙之势。

济水者,古之四渎之一,又名沇水,乃黄河下游要支。汉时于定陶北入巨野泽,出泽经梁山东至安民亭南合汶水,复北经戴庙东、埠子头西,至鱼山东北入渤海。唐末断流,唯遗沟壑之迹。其水量虽不及黄河,然与淮河相当,横亘青州东部,虽非天险,亦难轻越。

田楷集兵欲取济水北岸之际,宋神臂自齐国故地携一人至长贵。管亥闻报,心甚纳闷,令召入军营大帐。神臂入帐施礼,指身旁高冠文士谓管亥曰:“管帅,此乃冀州牧袁绍帐下审配,审正南先生。”

管亥审视审配,还礼延坐:“正南先生远临青州,不知有何见教?”

审配整衣正冠,撩袍跪坐,捋髯笑曰:“管帅可知青州之利害乎?”

管亥一愣,不解其言:“正南先生此言何意?”

审配曰:“今公孙瓒麾下田楷受表青州刺史,已得平原国。近聚兵漯阴,欲袭济水以北。若任其兵临济水,青州终将为田楷所据,青州黄巾亦无立足之地,管帅当早作良图。”

田楷欲自漯阴出兵之事,管亥已得探报。闻审配此言,知其另有他图,试探问曰:“先生以为管某当如何图谋?”

审配续曰:“冀州牧袁绍,四世三公之后。久闻管帅叱咤青州,早有结交之意。若管帅与袁公结盟,田楷何足惧哉!”

管亥始明审配来意,乃欲联己抗田楷,佯作不解:“袁公乃冀州牧,何以干预青州之事?”

审配淡淡一笑,料管亥乃一介武夫,未悟深意:“袁公固不能制青州,唯请管帅出手相助一二。”

管亥作市侩之态:“相助?如何相助?我管亥助袁公,有何益处?”

审配暗喜,管亥既问好处,事便可图:“管帅相助,袁公岂会令君白劳?只需管帅牵制田楷,使不得抽身青州北上渤海,袁公愿以十万石粮草为谢。”

管亥曰:“十万石粮草?我青州黄巾百万之众,袁公欲以此打发乞儿耶?我黄巾从不据城,青州郡县归谁,与我何干?田楷纵得全青城池,我仍可劫掠,于我无损。”

审配暗道 “秀才遇兵,有理难辩”,管亥实乃匪首耳,却仍正色曰:“管帅此言差矣!劫掠终非长策,早谋出路为上。今管帅兵强马壮,可藉此为百万黄巾谋生计,岂能令其终身为匪?粮草若少,管帅只管开口,袁公必当满足。”

管亥未悟其深,唯知粮草可商:“袁公能足我粮草?依先生之见,我百万黄巾一年需粮几何?今冀州郡县不全为袁公所有,恐难供养我百万之众吧?”

审配闻言大惊,未料管亥竟欲令袁绍供养百万黄巾。据凉州居延汉简所载,兵士月粮三石三斗,年约四十石,百万人年需四千万石,纵竭冀州赋税,亦难凑足。

“啊,管帅误会!” 审配急曰,“袁公可助管帅些许粮草,然供养百万大军,实难办到。但若袁公上表,封管帅为渤海太守,君日后为一郡之主,麾下兵马多寡,尽可自定。”

管亥终明其图:“正南先生,渤海非袁公之地,彼何以表我为太守?纵使袁公上表、朝廷应允,渤海仍在公孙范之手。不若待袁公破公孙范、得渤海,再表我为太守不迟。”

审配闻言,几欲气结,暗忖:“若渤海为袁公所有,岂会封你为太守?不如一并取青州,除你这黄巾余孽!” 然口上仍曰:“所谓无功不受禄,管帅助袁公夺得渤海,袁公便可表奏君功,名正言顺。粮草之事,袁公先送十万石,待逐田楷出青州,再送十万石助君进兵渤海。”

管亥至此恍然大悟,袁绍此举,实乃鹬蚌相争、渔翁得利之计也。

“袁绍欲以小计役使我,以少许粮草令我除田楷,复以渤海太守之虚衔诱我取渤海。待我与公孙瓒苦战疲惫,必卸磨杀驴,除我于渤海之地!”

管亥虽识破袁绍之计,却不知如何应对,是直拒其请,还是将计就计夺渤海?其间利害,管亥难以细算,索性不欲费神,决意打发审配离去。

“正南先生,渤海太守之位,管某无甚兴致。田楷愿如何折腾,任其自便。只要不犯我境,他为青州刺史也罢,冀州刺史也罢,与我何干?先生可归告袁公,管亥不趟此浑水。”

审配仍不甘心:“粮草可再加十万石,管帅不妨再思之。”

管亥不耐烦挥手:“送客!”

亲兵闻声入帐,欲请审配出帐。审配仍欲劝谏:“管帅,冀、青唇齿相依……”

管亥怒而挥袖,亲兵会意,架起审配便往外拖。“管帅,管帅……” 审配之声渐远。

管亥瞪视宋神臂,厉声问:“汝曾将我青州黄巾底细告之此人?”

宋神臂被瞪得发毛,颤声道:“末将怎敢泄密!一路之上审配虽屡番打探,末将皆胡乱应付而已。”

“当真未曾提及?”

“管帅,末将发誓,绝无半字泄露!”

管亥掐须踱于宋神臂面前,倏然止步追问:“审配何以寻到你?”

宋神臂沉吟道:“此人自兖州泰山郡绕道妫山,为巡哨所获,言是袁绍麾下谋士,有要事求见管帅。末将思其远道而来必有缘故,又恐其沿途打探我军虚实,彼不知我黄巾早已改弦更张,故末将伪称管帅巡于东莱,又假意护送,引其来见。”

管亥颔首,思索片刻,面露诡笑:“可护审配出青州地界。再令济南、平原二地弟兄散布消息,使田楷知此事。田楷闻之,八成会出兵截杀审配。无论成败,若能挑起袁绍与公孙瓒之争,我等便可坐观好戏,或能渔翁得利!”

宋神臂目露精光,击掌道:“管帅妙计!若袁、公孙二家交兵,我等或可夺回田楷所占青州城池,归我青州黄巾所有!”

管亥瞪眼斥道:“何为归我黄巾?当归主公所有!”

“是,是,归主公所有!” 宋神臂忙改口,躬身退帐,“末将这便送审配离青州。”

管亥挥手令其退下,心下盘算着修书一封,将此事告知李虺。

弘农郡,弘农城西十里吕布大营。连日来,吕布每日令李傕攻城。布明知弘农城中兵多粮足,且郭汜新败折兵三万,已无力东西夹击,李傕绝难轻易破城。其真意,实为消耗李傕兵力,此亦是李虺书信中所嘱之关键。

李傕自然洞悉吕布之意,明知城池难破,遂出工不出力,每次攻城皆雷声大雨点小,徒作姿态。弘农城中兵精粮足,应付李傕之虚攻从容不迫,白波军士气亦为之提振。

每日攻城者皆是李傕,吕布麾下八健将轮番率骑兵助阵;守城者亦分班交替,坚守不懈。

是日,恰逢文丑与曹纯守城,城下助战者乃张辽、魏续。见李傕兵马磨磨蹭蹭逼向城下,刚入箭程,文丑轻蔑一笑,抬手摘弓搭箭,使出三箭连珠之技,动作迅捷如电。身旁曹纯尚未看清箭势,前两箭已射中两名攻城军侯,第三箭却直飞向更远之处的张辽。

此第三箭殊是反常,前两箭皆射攻城下级军官,第三箭却指向不参与攻城、距城更远的张辽。正因其超乎常理,故愈发出人意料。

张辽未料城上文丑竟会射向自己,且箭矢角度诡异,初看宛若随意射向空中。然箭出之后,受风力、重力相制,下落时划出诡异弧线,直扑张辽胸口。

张辽大惊,箭矢已近前胸,躲闪不及,急伸手去抓。终是慢了半分,箭中前胸之际,手亦握住箭杆。张辽瞪目低头视箭,随即大叫一声,手握箭矢栽落马下。

张辽中箭落马,众皆愕然。亲兵急忙下马扶起,寻担架抬回大营。魏续见张辽遇险,急收拢并州狼骑回撤。失了张辽、魏续监督,李傕全无攻城之心,当即鸣金收兵。

曹纯扶城垛下望,见董卓军狼狈退走,感佩不已,转头谓文丑曰:“吴将军好箭法!三箭便退贼军,真神人也!”

文丑笑而摆手:“子和将军谬赞,不过是天赐良机,侥幸而已。”

董卓军退去,文丑与曹纯巡视城墙。日暮时分,曹纯料敌军不复来攻,便下城歇息。

张辽被抬回大营,吕布早已闻讯赶来探望。入帐却见张辽手中握箭置于胸前,身上竟无半点血迹,正自纳闷,张辽翻身而起。

吕布大惊,后退两步:“文远,你这是……”

张辽笑递箭矢:“将军请看。”

吕布讶异接过,低头一瞧,只见箭无箭头,箭头处以蜡封住。掂了掂,已知箭杆中空,遂双手用力将箭杆折断。

箭杆果为中空,内夹一卷布条。吕布抽出展开,见布条上有小字一行。阅毕,递与张辽:“文远,此事可有成算?”

张辽接布条一看,大笑道:“将军,依计而行,此计必成!”

曹纯离去后,文丑策马经马道至南城,南城乃颜良镇守。二人令牛刚率兵守城楼入口,登二楼,颜良问:“射中张辽否?”

文丑一笑:“大哥,我箭法虽非百步穿杨,然城上射张辽这般目标,绰绰有余。且那箭纵有箭头亦不能伤人,何况是‘银样镴枪头’?所幸曹纯不谙箭法,换作他人,恐早察端倪。”

“哦?曹纯未识破破绽?”

文丑自信道:“幸得头两箭射杀两名军侯,曹纯未料第三箭不伤人性命。”

颜良捋须又问:“张辽中箭不死,曹纯未起疑?”

文丑面露庆幸:“张辽心思迅捷,箭刚射中便觉有异,伸手抓箭,伪作跌落,模样颇真。且相距甚远,曹纯未及看清,张辽已被抬走。非但张辽回撤,李傕兵马亦随之退去,曹纯竟以为我箭法如神,射杀了张辽。”

颜良道:“张辽既有此反应,今夜当可依计行事。关键是不可让曹操逃脱,最好生擒献与主公,此功怕是要让云长侧目了。” 言罢,掩口失笑。

文丑道:“城中兵多,今夜必乱,我等动手良机不多,仍需看文长、幼平他们。”

颜良收笑颔首:“此言甚是。我今入城巡视,探看虚实。二弟速回西门整顿兵马,预备依计行事。”

文丑点头,二人下城楼各自行事。

曹纯归衙署,详述文丑箭射张辽、退敌经过,众皆赞叹文丑箭法高超。曹操亦感慨得此良将,大业更有指望。

然高览细思后起疑,问曹纯曰:“子和将军,吴恒箭射张辽之时,相距几何?”

曹纯掐颌思索片刻,不确定道:“约莫两箭之地,具体远近未曾量度,然必超普通弓箭射程。”

此语一出,众皆生疑。高览又问:“两箭之地?何以能射中?”

曹纯释曰:“我亦说不清。吴将军头两箭射向城下,两名董卓军军侯应弦而倒。恰在此时,吴将军骤抬手上射,那箭似生双翼,飞上半空后划一道弧线,直扑张辽。随后张辽便中箭胸口,大叫落马。”

众人听得惊奇,有人下意识抬手比划开弓之势,仍不解其理,摇头放下。

正是:

青郊斗智挑兵衅,西郭飞箭传密盟。

伪射空弦欺敌目,暗通良将定危城。

乱局自有机锋在,险计偏因智勇成。

汉末烽烟多诡道,英雄逐鹿各施能。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喜欢谋杀三国精编版请大家收藏:(m.8kxs.com)谋杀三国精编版8k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