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吴三桂称帝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63章 清军压境,华北告急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
  

金陵的夜色正浓,秦淮河的流水裹挟着残暑的余温,静静淌过这座刚安定未久的古城。府衙书房内,烛火通明如昼,吴三桂身着玄色常服,指尖捏着一封八百里加急送来的求援文书,指节因用力而泛白,眼底翻涌着未散的戾气。

文书上的字迹潦草而急促,字里行间皆是绝望——多尔衮亲率十万清军铁骑,半月前攻克天津卫,如今已兵临山海关下。留守华北的守军本就是新朝收编的旧部,战力薄弱,加之粮草不济,连番苦战之下节节败退,山海关守将拼死送信,言明“城破只在旦夕,若援军不至,华北全境恐沦于清军铁蹄”。

“啪”的一声,文书被重重拍在案几上,砚台中的墨汁溅出,在宣纸上晕开一片乌黑。吴三桂负手而立,目光落在墙上悬挂的山河图上,指尖划过华北的疆域,语气沉得能滴出水来:“多尔衮这老狐狸,倒是会选时机!”

江南初定不过月余,士族虽已臣服,但根基未稳;收编的南明降军尚未整训,军心浮动;粮草军械虽有储备,却仅够支撑江南防务。此刻回师北上,金陵空虚,江南士族若再生异心,南明残余势力趁虚而入,辛苦打下的江南基业便会瞬间崩塌;可若是留守江南,放任多尔衮攻破山海关,清军便可长驱直入,华北一失,江南便成孤悬之地,迟早会被清军合围,到那时便是瓮中之鳖,插翅难飞。

两难之局,如同一把锋利的双刃剑,横在吴三桂面前,稍一不慎便是满盘皆输。

书房外传来轻微的脚步声,沈落雁一袭青色劲装,身姿挺拔如松,手中捧着一卷舆图,步履轻缓地走了进来。她显然也是刚得知消息,眉宇间带着几分凝重,却依旧保持着沉稳:“陛下,华北急报,臣已知晓。”

吴三桂转过身,见是她,紧绷的肩头微微松弛了些许。自金陵城破以来,沈落雁便一直协助他处理军政要务,其谋略之深远、行事之果决,远超朝中诸多男性官员,早已成为他最得力的臂膀。“落雁,你来得正好,”吴三桂声音沙哑,“你说说,此事该如何应对?回师,还是留守?”

沈落雁走到案前,将手中的舆图铺开。那是一幅详细的北方疆域图,上面用红笔标注着清军的进军路线与兵力部署,蓝笔则是己方守军的位置。她指尖落在山东境内,沉声道:“陛下,臣以为,回师与留守,皆非上策。”

“哦?”吴三桂眼中闪过一丝讶异,“此话怎讲?”

“回师北上,需抽调江南半数兵力,至少耗时一月方能抵达山海关。”沈落雁语速平稳,条理清晰,“且不说这一月之内,山海关能否守住,即便守住,江南空虚,南明鲁王在舟山群岛虎视眈眈,江南士族中仍有顽固派暗中勾结,一旦生变,我们便是腹背受敌,进退两难。”

她顿了顿,指尖又移向华北:“若留守江南,山海关破局已定,清军占据华北后,可囤积粮草,休整兵力,待来年春汛,便可兵分两路,一路从陆路南下,一路沿运河入长江,夹击江南。届时我们无险可守,必败无疑。”

吴三桂眉头皱得更紧:“照你这般说,岂不是进退维谷?”

“非也。”沈落雁摇了摇头,眼中闪过一丝锐利的光芒,“兵法有云,攻敌之必救,可解己之围。多尔衮率大军南下,倾巢而出,其后方必然空虚,尤其是山东——那里是清军的粮草转运基地,运河沿岸的粮仓囤积了清军半数军需,若能拿下山东,烧毁粮草,多尔衮前线补给断绝,必然会被迫分兵回救。如此一来,华北防线的压力便可骤减,山海关之围自解。”

“围魏救赵?”吴三桂眼中一亮,顺着她的思路思索起来,“此计虽妙,但山东清军防守亦不薄弱,且我军主力若攻山东,江南防务……”

“陛下放心,江南防务有臣在。”沈落雁抬头看向他,目光坚定,毫无半分犹豫,“臣愿留守金陵,统筹全局。楚嫣然可稳固地方吏治,安抚士族百姓;叶轻眉能保障粮草供应;穆青岚、凌霜虽需率军出征,但金陵城内尚有亲卫与部分守军,足以应对突发状况。只要陛下速战速决,攻克山东后即刻回师,江南万无一失。”

烛光下,沈落雁的脸庞显得格外清丽,眼神中却透着与柔弱外表截然不同的刚毅与决绝。吴三桂望着她,心中涌起一股复杂的情绪。自相识以来,沈落雁便始终在他身后,为他出谋划策,排忧解难,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从未有过半句怨言。此刻她主动请缨留守,无疑是将自己置于最危险的境地,却只为让他能毫无后顾之忧地率军出征。

“落雁,”吴三桂声音微哑,“留守金陵,责任重大,风险极高,你……”

“陛下,”沈落雁打断他,语气带着几分恳切,“臣跟随陛下多年,所求者,不过是扫清寰宇,还天下太平。如今正是关键之际,臣虽为女子,却也愿为大业赴汤蹈火。况且,臣对江南防务已有部署,定能守住这根基之地,等候陛下凯旋。”

她的目光清澈而坚定,里面盛满了信任与牵挂,如同暗夜中的星光,照亮了吴三桂心中的迷茫。那一刻,所有的犹豫与迟疑都烟消云散,吴三桂深吸一口气,眼中重新燃起熊熊战意:“好!便依你之计,围魏救赵,攻打山东!”

他走到案前,拿起笔,在舆图上重重一点:“明日一早,我便下令集结兵力,由凌霜率水师沿长江入海,直扑山东胶州湾,截断清军海运补给;慕容雪率骑兵从陆路奔袭,配合水师作战。我亲率主力随后跟进,务必在半月之内,拿下山东粮仓!”

沈落雁点了点头,补充道:“陛下,清军主力在华北,山东守军虽不算精锐,但也不可掉以轻心。苏凝香已在北方布有情报网络,臣已传令让她加急联络北方反清义士,骚扰清军后方,牵制其兵力。同时,需严令各军,沿途不得侵扰百姓,以免失了民心。”

“嗯,”吴三桂颔首赞同,“你考虑周全。粮草方面,让叶轻眉加急筹备,务必保障军需。另外,传我命令,金陵城实行宵禁,加强城防巡逻,严防南明残余势力与士族顽固派趁机作乱。”

“臣遵旨。”沈落雁躬身领命,正要转身离去,却被吴三桂叫住。

“落雁,”吴三桂走上前,目光灼灼地看着她,“金陵就交给你了,务必保重自身。待我攻克山东,即刻回师,与你汇合。”

沈落雁心中一暖,脸颊泛起淡淡的红晕,避开他的目光,轻声道:“陛下亦然。战场凶险,陛下需多加留意,臣在金陵,等候陛下佳音。”说完,她转身快步离去,青色的身影消失在夜色中。

吴三桂望着她的背影,心中五味杂陈。他知道,此次分离,前路充满了未知与凶险,但有沈落雁留守金陵,他便能安心征战。他重新走到案前,目光落在华北的疆域上,眼中闪过一丝狠厉:“多尔衮,你我之间的账,也该好好算算了!”

与此同时,苏凝香的密探府内,灯火通明。苏凝香身着黑色夜行衣,正对着一幅北方联络图,快速标记着反清义士的据点。桌上堆放着数十封密信,皆是各地义士传来的消息。

“姑娘,”一名属下快步走进来,递上一封刚收到的密信,“北方传来消息,多尔衮已下令山东守军加强戒备,同时抽调部分兵力驰援华北,如今山东境内的清军兵力约有三万。”

苏凝香接过密信,快速扫过一眼,嘴角勾起一抹冷笑:“三万兵力,分守各地粮仓与运河码头,实则兵力分散,正是我等下手之机。”她拿起笔,在图上圈出几个关键据点,“传令下去,让鲁西的张大胆、胶东的李铁枪,即刻率部袭击清军粮道,焚烧小型粮仓,制造混乱。另外,让潜伏在兖州的暗线,密切监视清军守将动向,随时准备策应大军。”

“是!”属下领命,正要离去,苏凝香又补充道:“告诉各位义士,此次行动,事成之后,新朝将给予重赏,凡战死沙场者,家属由官府妥善安置,子女入学堂读书。”

属下眼中闪过一丝激动,躬身应道:“属下明白,定将姑娘的话如实传达!”

苏凝香看着属下离去的背影,心中暗道:沈军师的“围魏救赵”之计能否成功,北方义士的配合至关重要。她必须确保每一步都万无一失,为吴帅攻打山东创造有利条件。

夜色渐深,金陵城笼罩在一片肃杀的氛围中。城墙上,士兵们手持火把,来回巡逻,铠甲碰撞的声音在寂静的夜色中格外清晰。城内的百姓们也感受到了紧张的气氛,家家户户紧闭门窗,不敢外出。江南士族的府邸内,灯火稀疏,家主们心思各异,有的在暗中观察局势,有的则在祈祷战火不要再次蔓延到江南。

而在千里之外的山海关,清军的营寨连绵数十里,篝火如繁星点点,照亮了夜空。多尔衮身着明黄色战甲,站在中军大帐外的高台上,望着远处的山海关城楼,嘴角露出一抹得意的笑容。

“王爷,”一名清军将领走上前,躬身道,“山海关守军已是强弩之末,明日一早,我军全力攻城,定能一举拿下!”

多尔衮微微颔首,目光深远:“山海关是南下的门户,拿下此地,江南便唾手可得。吴三桂此刻想必还在金陵焦头烂额,江南初定,他定然不敢轻易回师,这正是我等一举平定华北,进而席卷江南的绝佳时机。”

“王爷英明!”将领恭维道,“只是听闻吴三桂麾下有一支江南水师,战力不弱,若是他派水师袭击我军粮道,该如何是好?”

多尔衮不屑地笑了笑:“江南水师刚整合不久,不过是乌合之众,不足为惧。山东有三万大军驻守,运河沿线关卡重重,他若敢来,定让他有来无回。”他顿了顿,语气变得凌厉,“传令下去,明日拂晓,全力攻城,务必在三日内拿下山海关!”

“遵旨!”将领高声领命,转身离去。

多尔衮望着南方的夜空,眼中闪过一丝贪婪与野心。他仿佛已经看到了清军铁骑踏遍江南的景象,看到了自己一统天下,登基称帝的荣光。却不知,在金陵城内,一道针对他粮草基地的致命计划,已经悄然展开。

次日清晨,金陵城外的校场上,鼓声震天,旌旗招展。吴三桂身着金色战甲,手持长枪,站在点将台上,目光威严地扫视着台下集结的大军。十万将士排列整齐,铠甲鲜明,士气高昂,齐声高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吴三桂抬手示意将士们安静,声音洪亮如钟:“将士们!多尔衮率清军入侵华北,山海关告急,百姓危在旦夕!今日,我将亲率大军,北伐山东,直捣清军粮草基地,解华北之围,救万民于水火!”

“北伐!北伐!北伐!”将士们齐声呐喊,声音震耳欲聋,直冲云霄。

吴三桂目光扫过身旁的将领们,沉声道:“凌霜听令!”

“末将在!”凌霜身着银色水师战甲,跨步出列,英姿飒爽。

“命你率江南水师三万,沿长江入海,直扑山东胶州湾,袭击清军海运粮船,封锁胶州湾港口,切断清军海路补给!”

“末将遵旨!”凌霜躬身领命。

“慕容雪听令!”

“末将在!”慕容雪一身蒙古骑兵装束,手持弯刀,气势凌厉。

“命你率骑兵两万,从陆路奔袭山东,扫清兖州外围清军援军,配合水师作战,务必在十日之内,抵达兖州城下!”

“末将遵旨!”慕容雪领命。

吴三桂最后看向沈落雁,目光中带着不舍与信任:“沈军师,金陵城及江南防务,便拜托你了。”

沈落雁躬身道:“臣定不负陛下所托,守住江南,等候陛下凯旋。”

吴三桂点了点头,翻身上马,高举长枪:“将士们,出发!”

“出发!出发!出发!”

大军浩浩荡荡,向着北方进发。马蹄声、脚步声、兵器碰撞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一首激昂的战歌。沈落雁站在城楼上,望着大军远去的背影,直到消失在天际,才缓缓收回目光。她知道,一场决定华北命运,乃至天下格局的大战,即将在山东拉开序幕。

而在山海关,清军的攻城战已经打响。炮火轰鸣,箭矢如雨,山海关的城墙在清军的猛烈攻击下摇摇欲坠。守将亲自上城督战,将士们拼死抵抗,鲜血染红了城墙,却依旧难以阻挡清军的攻势。华北的命运,似乎已经走到了悬崖边缘。

千里之外的山东,运河沿岸的清军粮仓内,粮草堆积如山,守军正在加紧转运。他们尚不知晓,一支精锐的水师正在向胶州湾疾驰,一支勇猛的骑兵正在奔袭而来,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暴,即将席卷这片平静的土地。

金陵城内,苏凝香的情报源源不断地送往前方大军;叶轻眉正在加紧筹备粮草军械,确保前线供应;楚嫣然则带领衙役们加强城防巡逻,安抚百姓;白芷薇的临时医馆内,医护人员正在准备药品,随时等候接收伤员。红颜团队各司其职,为北伐大军保驾护航。

吴三桂率领主力大军,一路向北疾驰。他知道,时间紧迫,每一分每一秒都关乎着华北的存亡,关乎着江南的安危。他必须尽快赶到山东,与凌霜、慕容雪汇合,攻克兖州,烧毁清军粮草,迫使多尔衮分兵回救。

这场“围魏救赵”的博弈,究竟能否成功?山海关能否守住?江南能否安然无恙?一切的答案,都将在山东的战场上揭晓。而此刻,无论是金陵的沈落雁,还是北上的吴三桂,亦或是山海关的守军、山东的清军,都已被卷入这场决定天下归属的洪流之中,无从退路,唯有死战到底。

喜欢吴三桂称帝请大家收藏:(m.8kxs.com)吴三桂称帝8k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