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城的中军帐内,烛火将将燃过半盏,映得舆图上的山川河流明暗交错。吴三桂负手而立,目光紧锁着郑州周边的防线标注,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腰间佩剑的穗子。帐外传来的炮声虽已停歇,但那震耳欲聋的轰鸣仿佛仍在耳畔回响,提醒着众人,多尔衮的十五万大军已兵临城下,一场生死决战已避无可避。
“王爷,清军连日猛攻,城墙已多处塌陷,守军伤亡过半,若再这般硬拼下去,郑州城恐难支撑旬日。”负责守城的副将面色凝重地禀报,战袍上还沾着未干的血迹,显然是刚从城头下来。
帐下诸将皆面露忧色,纷纷请战,或主张出城与清军决一死战,或建议收缩防线,固守待援。议论声此起彼伏,却始终没有一个能让众人信服的万全之策。
吴三桂抬手示意众人安静,目光转向立在舆图旁的沈落雁:“军师,如今局势危急,你可有破敌之策?”
沈落雁一袭青衫,鬓边仅簪一支素银簪,虽连日操劳,眼底带着淡淡的疲惫,却依旧神色沉稳。她指尖落在舆图上郑州城的位置,缓缓开口:“王爷,清军势大,兵力是我军守城部队的五倍,且装备精良,红衣大炮威力无穷,若与他们正面硬抗,无异于以卵击石。”
“那依军师之见,我们该如何应对?”一名将领急切地问道。
“避其锋芒,诱敌深入,围点打援。”沈落雁一字一顿,语气坚定,“多尔衮急于拿下郑州,切断我军南北联系,必然求胜心切。我们可故意示弱,放弃部分外围防线,让清军误以为我军已是强弩之末,引诱他们主力尽数投入郑州城下,陷入攻城消耗之中。届时,我们再分兵多路,直击其要害,便可一举破局。”
吴三桂眼中闪过一丝精光,上前一步:“军师详细说说,如何分兵?”
沈落雁俯身,拿起案上的竹筹,在舆图上一一标注:“第一路,固守郑州,牵制主力。”她将一支红色竹筹插在郑州城内,“穆将军、柳将军,你二人率领三万守军,继续坚守郑州。明日起,可减少城头还击力度,故意露出防守破绽,让清军觉得有机可乘,全力攻城。同时,务必坚守核心防线,拖延时间,为其他部队争取战机。”
穆青岚闻言,立刻上前一步,单膝跪地:“末将领命!定率部死守郑州,哪怕战至一兵一卒,也绝不会让清军踏入城内半步!”她银甲上的血迹尚未擦拭干净,眼神却锐利如刀,透着必死的决心。
柳如眉也随之躬身领命:“请王爷放心,末将与穆将军齐心协力,必能拖住清军主力。只是清军炮火凶猛,还需请王爷协调后方,尽快补充守城器械与粮草。”
“此事我已安排妥当,叶轻眉在开封统筹调度,补给会尽快送达。”吴三桂点头应下,又看向沈落雁,“第二路呢?”
“第二路,迂回敌后,截断粮道。”沈落雁拿起一支黑色竹筹,插在清军后方的粮草囤积地——安阳城外,“慕容将军,你率领两万蒙古骑兵,连夜出发,绕开清军前锋,从侧翼迂回至安阳。清军长途奔袭,粮草补给线过长,安阳是其重要的粮草中转站,只要烧毁其粮草,清军必军心大乱,不战自溃。”
慕容雪一袭白色劲装,身形矫健,闻言眼中闪过一丝兴奋:“军师妙计!末将这就率部出发,定将清军粮草烧得一干二净!”蒙古骑兵向来以速度快、冲击力强着称,长途奔袭、奇袭敌后正是他们的强项。
“此去凶险,清军必定派有重兵把守粮草营地,你务必小心行事,不可恋战,得手后即刻撤离,与王爷主力汇合。”沈落雁叮嘱道。
“末将明白!”慕容雪沉声应道。
“第三路,潜入敌营,搜集情报。”沈落雁再拿起一支青色竹筹,放在清军大营的位置,“苏姑娘,你带领暗影卫,趁夜潜入清军大营,摸清多尔衮的营帐位置、兵力部署以及主帅动向。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我们需要精准的情报,才能制定后续的总攻计划。”
苏凝香一身黑衣,身形纤细,如同暗夜中的影子,她微微颔首:“军师放心,暗影卫已做好准备,今夜便潜入敌营,定将所需情报带回。”暗影卫是吴军的精锐情报部队,个个身怀绝技,擅长潜伏、暗杀与情报搜集,此前多次立下大功。
沈落雁最后将一支黄色竹筹插在郑州外围的荥阳地区:“第四路,坐镇外围,伺机总攻。王爷,您亲率五万大军,驻扎荥阳,养精蓄锐。待慕容将军截断清军粮道、苏姑娘传回关键情报后,您便率领主力部队,从外围发起猛攻,与郑州城内的守军里应外合。届时,穆将军、柳将军从城内杀出,慕容将军率骑兵回师阻断清军退路,三面夹击,必能将清军主力包围歼灭。”
吴三桂看着舆图上的四路部署,竹筹虽小,却勾勒出一幅精密的破敌蓝图。他心中豁然开朗,此前的焦虑一扫而空,沉声道:“好!就依军师之计!此计环环相扣,缺一不可,各位务必各司其职,严守军令,不得有误!”
“遵命!”帐下诸将齐声应和,声音洪亮,士气高昂。此前的迷茫与担忧,在沈落雁的精准部署下,尽数转化为必胜的信心。
散帐之后,各路人马立刻行动起来。
穆青岚与柳如眉返回郑州城头,连夜调度兵力,加固核心防线。穆青岚下令,将部分破损严重的外围城墙故意弃守,让士兵们退至第二道防线,同时减少弓箭与滚石的投放量,只留下少量士兵在城头虚张声势。柳如眉则安抚受伤士兵,清点守城器械与粮草,做好长期坚守的准备。她深知,固守郑州是整个计划的核心,只有拖住清军主力,其他部队才能顺利完成任务。
慕容雪回到蒙古骑兵大营,即刻下令拔营出发。两万蒙古骑兵,人衔枚,马裹蹄,趁着夜色,悄无声息地离开了郑州城外的驻地,朝着安阳方向疾驰而去。马蹄踏在地面上,只发出轻微的声响,如同夜风吹过草地。慕容雪骑在最前方,目光坚定,心中只有一个念头:按时抵达安阳,烧毁清军粮草,为大军破敌创造条件。
苏凝香则召集了二十名精锐暗影卫,换上夜行衣,携带暗器与绳索,趁着夜色的掩护,朝着清军大营的方向潜行而去。清军大营戒备森严,营外布满了岗哨,巡逻士兵往来不绝。苏凝香凭借着多年的潜伏经验,带领暗影卫避开岗哨,如同幽灵般潜入了大营之中。营内灯火通明,士兵们正在休整,准备明日的攻城之战。苏凝香等人小心翼翼地穿梭在营帐之间,寻找着多尔衮的中军帐,同时留意着清军的兵力部署。
吴三桂则率领五万大军,缓缓撤离郑州外围,进驻荥阳。荥阳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且距离郑州不远,便于随时发起总攻。大军驻扎下来后,吴三桂并未让士兵们懈怠,而是下令加强操练,修缮军械,同时派出斥候,密切关注郑州城内与清军大营的动向,等待沈落雁的进一步指令。
沈落雁则留在郑州城内的临时中军帐,统筹全局。她一边与吴三桂、穆青岚、柳如眉、慕容雪、苏凝香等人保持着密切联系,及时掌握各路人马的进展;一边安抚城内百姓,稳定后方秩序。她深知,这场战役不仅是军事上的较量,更是民心的较量。只有百姓安定,士兵们才能无后顾之忧地奋勇杀敌。
次日清晨,清军再次对郑州城发起猛攻。多尔衮站在阵前,看到城头吴军的还击力度明显减弱,且部分外围城墙已无人防守,心中大喜:“看来吴三桂已是强弩之末,郑州城指日可下!传本王令,加大攻城力度,务必在今日午时之前,攻破郑州城!”
数十门红衣大炮再次轰鸣,炮弹密集地砸向郑州城墙。城墙原本就已破损严重,在清军的猛烈攻势下,又有多处塌陷。清军士兵见状,士气大振,纷纷扛着云梯,朝着城头冲去。
城头之上,穆青岚率领士兵们顽强抵抗。她手持长枪,斩杀了一名又一名爬上城头的清军士兵,肩部的旧伤因剧烈运动再次裂开,鲜血浸透了战袍,她却浑然不觉,依旧指挥着士兵们还击。柳如眉则在后方不断调度兵力,补充弹药,哪里战况危急,便将预备队派往哪里。
激战半日,清军虽攻势凶猛,却始终未能攻破郑州城的核心防线。多尔衮站在阵前,看着迟迟未能拿下的郑州城,心中渐渐生出一丝疑虑:“吴三桂明明已是强弩之末,为何还能坚守如此之久?”
就在此时,一名斥候匆匆赶来,向多尔衮禀报:“王爷,后方传来急报,安阳的粮草囤积地,遭到一股蒙古骑兵的奇袭,粮草被烧毁大半,守粮士兵伤亡惨重!”
“什么?!”多尔衮脸色骤变,猛地转身,眼中满是难以置信,“蒙古骑兵?哪里来的蒙古骑兵?”他万万没想到,吴三桂竟然会分兵奇袭他的粮草中转站。
“据逃回来的士兵禀报,是慕容雪率领的吴军蒙古骑兵!”斥候答道。
多尔衮心中一沉,粮草是军队的生命线,如今粮草被烧,大军断粮,军心必定大乱。他急忙下令:“传本王令,即刻抽调三万兵力,回师驰援安阳,务必保住剩余的粮草!”
可就在此时,又一名斥候疾驰而至,面色惨白:“王爷,不好了!我们的大营被吴军的暗探潜入,主帅的营帐位置与兵力部署已被摸清,暗探虽被发现,但已趁乱逃脱!”
多尔衮闻言,只觉得一阵头晕目眩。粮草被烧,情报泄露,这两件事如同晴天霹雳,让他瞬间乱了方寸。他看着远处依旧顽强抵抗的郑州城,突然明白过来:“不好!我们中了吴三桂的诱敌深入之计!”
他急忙下令:“停止攻城,全军后撤,固守大营!”
可此时,早已等候在外的吴三桂,收到苏凝香传回的情报与慕容雪奇袭得手的消息后,立刻下令:“总攻开始!全军出击,目标清军大营!”
五万大军如同猛虎下山,从荥阳出发,朝着清军大营猛冲而去。郑州城内的穆青岚与柳如眉,也感受到了城外的变化,立刻下令:“打开城门,全军出击,与王爷主力汇合,夹击清军!”
城门缓缓打开,吴军士兵们如同潮水般涌出,朝着清军的侧翼发起猛攻。清军刚刚接到后撤的命令,阵脚大乱,又遭到吴军的两面夹击,顿时溃不成军。士兵们四处逃窜,哭喊声、惨叫声此起彼伏。
多尔衮看着混乱的战局,心中悔恨不已。他太大意了,低估了吴三桂的实力,更低估了沈落雁的智谋。如今粮草断绝,军心大乱,又遭到吴军的三面夹击,败局已定。
“撤!快撤!”多尔衮无奈之下,只得下令全军撤退,朝着北方狼狈逃窜。
吴军士兵们士气大振,纷纷追击。穆青岚率领亲卫,一马当先,追杀清军溃兵;柳如眉则率领部分兵力,打扫战场,救治伤员;慕容雪率领蒙古骑兵,绕至清军后方,阻断其退路,斩杀无数;苏凝香的暗影卫,则在暗中射杀清军将领,进一步瓦解清军的指挥系统。
这场战役,吴军大获全胜。清军主力损失惨重,仓皇北撤,中原的战火暂时得以平息。而这一切,都源于沈落雁那精密的“诱敌深入、分兵部署”之计。中军帐内,吴三桂看着捷报,对沈落雁愈发敬佩:“军师神机妙算,此次破敌,你居功至伟!”
沈落雁微微躬身:“王爷过奖了。这并非属下一人之功,而是各位将军与士兵们奋勇作战的结果。如今清军虽败,但元气未伤,我们仍需提高警惕,以防其卷土重来。”
吴三桂点点头,目光望向北方,眼中闪过一丝锐利的光芒:“军师所言极是。传本王令,全军休整三日,之后即刻北上,乘胜追击,彻底击溃清军主力,一统中原!”
帐下诸将齐声应和,声音洪亮,充满了必胜的信心。一场新的征战,即将拉开序幕。
喜欢吴三桂称帝请大家收藏:(m.8kxs.com)吴三桂称帝8k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