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长青的名字,伴随着那篇投向顶级期刊的论文,如同一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在北大校园内激起了层层涟漪。这股冲击波,自然也毫不意外地传回了32楼406宿舍这个小小的空间。
最先按捺不住的是李哲。他几乎是冲进宿舍的,手里晃动着手机,屏幕上显示着校园论坛里热议的帖子标题——“大一新生直顶pRL?物理系林长青是何方神圣?”
“长青!你也太不够意思了吧!”李哲一屁股坐在林长青旁边的椅子上,脸上是毫不掩饰的兴奋与夸张的抱怨,“发了这么大的事儿,居然一点风声都不透!pRL第一作者啊!我的天,你这让我们这些还在为微积分发愁的凡人怎么活?”
他的声音又急又快,带着上海话特有的软糯尾音,眼神里却全是与有荣焉的光彩。他是真心为林长青感到高兴,同时也敏锐地意识到,自己这位室友的“不一样”,恐怕远远超出了他最初的想象。
赵强紧随其后,他刚从球场回来,汗湿的背心贴在结实的胸膛上。他听不懂pRL具体意味着什么,但看李哲的反应和论坛里的热议,也明白是了不得的大事。他用力拍了一下林长青的肩膀,力道大得让林长青微微一晃,憨厚的脸上满是佩服:“林兄弟,牛逼!我就知道你肯定行!以后咱们宿舍就靠你撑门面了!”他的赞美直接而纯粹,带着西北汉子特有的爽朗。
宿舍里一时间充满了李哲叽叽喳喳的惊叹和赵强憨直的笑声。林长青放下手中的书,有些无奈地笑了笑。他不太习惯成为这种关注的焦点,尤其是来自身边人的。他语气平和地解释道:“只是刚投出去,结果还不知道,而且主要是周教授和张师兄指导得好。”
他的谦逊并非伪装,而是发自内心。他知道一篇论文的发表充满变数,也深知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然而,宿舍里还有一个人始终保持着沉默。陈斌坐在自己的书桌前,背对着他们,似乎在专注地看着电脑屏幕。但从林长青这个角度,能看到他握着鼠标的指节微微泛白,肩膀的线条也比平日更加紧绷。
李哲和赵强的热闹持续了一会儿,也渐渐察觉到这微妙的氛围。李哲冲林长青使了个眼色,压低声音:“老陈他……”
林长青微微摇了摇头,示意他不必多说。
直到晚上熄灯后,宿舍陷入黑暗与寂静,各自躺在床上,陈斌低沉的声音才忽然在黑暗中响起,像是经过长时间的深思熟虑:
“长青,”他叫了林长青的名字,语气听不出什么情绪,“那篇论文……涉及到的拓扑序概念,是你看教材自学的,还是周教授单独指导的?”
这个问题很具体,也很技术性,不像李哲那样着眼于表面的荣耀,也不像赵强那样纯粹表达感情。它透露出陈斌一直在关注,甚至在试图理解林长青所达到的高度,以及这高度背后的路径。
林长青在黑暗中睁开眼,坦诚地回答:“概念是从教材和文献里看的,周教授在论证逻辑和表述上给了很多关键指导。”他顿了顿,补充道,“主要还是靠自己去想,去琢磨。”
陈斌那边沉默了片刻,然后轻轻地“嗯”了一声,便不再说话。
但这声“嗯”里,包含的东西却很多。有确认,有思索,或许,还有一丝被悄然点燃的、不愿服输的火苗。陈斌同样是天之骄子,有着自己的骄傲和目标。林长青的横空出世,无疑给他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但这种压力,似乎并没有转化为嫉妒,而是变成了一种沉静的、审视自我的动力。
接下来的几天,宿舍的氛围确实有了些微妙的变化。李哲依旧活泼,但偶尔会拿着一些经管类的问题来请教林长青,想听听他不同的思路;赵强还是大大咧咧,却会在林长青晚归时,默默帮他留好热水。而陈斌,则变得更加沉默,学习也愈发刻苦,常常是最晚一个离开图书馆的人。
一次,林长青深夜从校外的“据点”回来,看到陈斌还在台灯下演算着复杂的物理习题,眉头紧锁,神情专注。他轻轻放下书包,没有打扰。
陈斌却头也不抬地忽然开口,声音带着熬夜的沙哑:“你那个催化剂的项目,如果需要处理并行计算的问题,我可以试试。”
林长青愣了一下。他从未在宿舍里详细提过催化剂项目,陈斌显然是通过某些细节自己推断出来的。这句话,更像是一种姿态,一种认可,也是一种带着骄傲的、试图参与的方式。
“好,有需要我一定找你。”林长青认真地回应。
躺在床上的李哲悄悄睁开一只眼,嘴角弯了弯,又安心地闭上。
林长青知道,他这片突然掀起的风浪,并没有冲散这个小集体的凝聚力,反而像一种奇异的催化剂,让四个背景迥异、性格不同的年轻人,在一种新的层面上,找到了更加真实和牢固的相处方式。他们依然是室友,是同学,但彼此之间,多了一份基于实力认可的关注,一份心照不宣的支持,以及一种无需言明的、共同向上的默契。
荣耀与光芒是外在的,而宿舍里这份经过微妙调整后愈发坚实的友情,才是他在燕园征战途中,最温暖的慰藉之一。
喜欢神瞳至尊:从学霸到星河帝皇请大家收藏:(m.8kxs.com)神瞳至尊:从学霸到星河帝皇8k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