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后,南京中华门的硝烟渐渐散了些,阳光透过云层洒下来,落在满是弹痕的城墙上,也落在城下忙碌的人群里。滇军60军的士兵们正帮着121师清理战场,有的抬着日军尸体往城外拖,有的在捡散落的武器弹药;民防队的后生们跟着一营士兵学拆卸三八大盖,王大爷蹲在旁边,把从日军尸体上翻出的刺刀绑在锄头上,笑着说:“这玩意儿比锄头锋利,砍鬼子更得劲!”
陈砚和滇军60军的师长卢汉站在城楼上,看着眼前的场景——121师的士兵大多带伤,却没人闲着,三团的残兵们在整理装备,把能用的步枪和子弹集中起来;林晚带着医疗站的人在城楼下搭临时救护棚,女学生们帮着给伤员喂水,动作虽生涩,却格外认真。
“陈师长,你们的弟兄真硬气。”卢汉递过来一壶酒,语气里满是敬佩,“中华门守了这么多天,换别的部队,早撑不住了。”
陈砚接过酒,抿了一口,辛辣的酒液滑过喉咙,却压不住喉咙里的沙哑:“都是弟兄们拼命,还有百姓帮忙,不然早完了。”他指着城下的民防队,“那些后生,昨天还在种地,今天就敢跟鬼子拼命,南京的百姓,才是真的英雄。”
卢汉点点头,看向远处的日军营地:“日军虽然退了,但肯定没走远,我已经派侦察连去探查了,估计今晚还会来袭。咱们得尽快协同布防,你看——”他指着地图,“121师守东、北两个瓮城,我带60军守西、南两个,再派一个团去保护城里的粮库,那里还有上万斤粮食,要是被鬼子炸了,咱们和百姓都得断粮。”
“粮库的事交给我。”陈砚立刻接话,“我带一营和三团的残兵去,再让民防队的后生跟着,他们熟悉城里的路,能省不少事。”他回头喊,“周明轩!发报给师部,让吴师长把三团能战斗的弟兄集中起来,再准备五十发迫击炮弹,我们去粮库设防。”
周明轩应着跑开,石勇提着石刚的苗刀走过来,身后跟着几个苗族士兵:“团长,俺们跟你去!俺们熟悉地形,还能帮着探路。”
陈砚点头,又叮嘱:“记住,这次是设防,不是硬拼,先摸清粮库周围的情况,设好伏击,等鬼子来。”
队伍很快集结完毕——一营能战斗的有五百人,三团残兵两百人,民防队后生一百五十人,加上几个苗族侦察兵,一共八百五十人。王大爷非要跟着去,说“粮库附近的巷子俺熟,能帮着带路”,陈砚拗不过他,只好让他跟着负责向导。
往粮库走的路上,能看到不少逃难的百姓,有的扛着行李,有的抱着孩子,往安全区方向走。陈砚让士兵们分了些压缩饼干给百姓,一个老妇接过饼干,对着士兵们磕头:“兵爷,谢谢你们,要是没有你们,俺们早就成鬼子的刀下鬼了。”
陈砚赶紧扶起她:“大娘,这是我们该做的,您快往安全区走,晚了就不安全了。”
粮库在南京城南,是一座老式的四合院,周围全是窄巷,正好适合设伏击。陈砚让士兵们在巷口埋上土雷,在粮库屋顶架起两挺从日军手里缴获的轻机枪,迫击炮架在粮库后院,对准巷口——只要日军进来,就能形成合围。
民防队的后生们跟着苗族士兵学设陷阱,有的在巷口拉上绳子,绳子上绑着铃铛,只要日军碰到,就会响;有的把煤油洒在地上,准备等日军进来就点火。王大爷带着几个后生,在粮库周围的墙上挖射击孔,说“鬼子要是从墙上爬,咱们就能从孔里打”。
刚布置好,周明轩就发来电报:“团长!侦察连截获日军情报,他们今晚派一个中队去炸粮库,带了炸药包,从城南的巷子过来!”
陈砚立刻让士兵们隐蔽,民防队的后生们躲在射击孔后,手里紧握着步枪;苗族士兵趴在巷口的屋顶上,石勇握着苗刀,眼睛盯着巷口的动静;迫击炮手蹲在院子里,手指放在扳机上,随时准备开火。
夜色渐浓,巷口突然传来铃铛声——是日军碰到了绳子!陈砚做了个噤声的手势,士兵们屏住呼吸,等着日军靠近。不一会儿,十几个日军端着步枪,小心翼翼地走进巷口,后面跟着几个扛着炸药包的工兵,嘴里小声说着日语,往粮库方向走。
“打!”陈砚喊了一声,屋顶的轻机枪立刻响了,巷口的日军应声倒地,后面的日军慌了,想往后退,却踩中了土雷,“轰隆”一声,又倒下一片。迫击炮手对准巷口,“咚咚”两发炮弹,把巷口炸塌,日军想退也退不出去,成了瓮中之鳖。
石勇带着苗族士兵从屋顶跳下去,苗刀挥舞着,专挑日军的手腕砍,一个日军举着刺刀刺向石勇,他侧身躲开,苗刀顺势往日军脖子上一抹,日军当场倒地。民防队的后生们也从射击孔里开枪,有的虽然打不准,却把日军的阵型打乱了。
战斗没持续多久,日军一个中队就被全歼,缴获了二十支三八大盖、五箱子弹、十个炸药包,还有三挺轻机枪——都是从日军尸体上捡的,正好补充给民防队的后生们。王大爷看着缴获的武器,笑得合不拢嘴:“这下好了,后生们有新枪了,再打鬼子更有劲了!”
陈砚让士兵们把粮食分装成小袋,准备明天送一部分去中华门,剩下的留给百姓。刚忙完,周明轩又发来电报:“团长!吴师长说军委会来电,让咱们明天撤往合肥,和师部汇合,南京外围的防线全破了,再守下去没意义了。”
陈砚心里一沉——撤往合肥,意味着要放弃南京,但现在的情况,不撤也不行。他看着粮库的粮食,又看了看身边的士兵和后生,说:“明天撤的时候,把粮食带上,再帮着百姓往安全区送最后一程,咱们不能丢下他们。”
士兵们齐声应着,开始整理装备。石勇坐在粮库的门槛上,用布条擦着苗刀,月光照在刀身上,泛着冷光:“团长,合肥那边,还能打鬼子吗?”
“能。”陈砚坐在他身边,望着远处的中华门方向,“只要咱们还在,只要弟兄们还在,就一直打下去,直到把鬼子赶出中国。”
夜色里,粮库的灯亮着,士兵们在整理缴获的武器,民防队的后生们围着王大爷听故事,苗族士兵在用苗语唱歌,歌声里满是对家乡的思念,却也透着股不服输的劲。陈砚知道,明天撤退会很艰难,但只要大家同心协力,就一定能安全抵达合肥,和吴剑平汇合,再打鬼子,为石刚、为牺牲的弟兄们报仇。
天快亮时,队伍开始往中华门回撤,民防队的后生们扛着缴获的轻机枪,脚步比来时更坚定;苗族士兵走在最前面,石勇握着苗刀,眼神里满是坚定;王大爷跟着队伍,嘴里还在念叨着“等打跑鬼子,俺还回汤山种地”。陈砚走在队伍中间,望着南京的方向,心里默默说:南京,我们还会回来的,等我们打跑鬼子,一定回来。
喜欢铁血黔军:从抗战到解放请大家收藏:(m.8kxs.com)铁血黔军:从抗战到解放8k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