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铁血黔军:从抗战到解放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03章 暗虑丛生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
  

11月1日午后,南京东郊汤山鸦雀岭,秋阳透过稀疏的树梢,在新筑的战壕上洒下斑驳光影。

陈砚正蹲在半山腰的机枪阵地旁,帮老兵调整重机枪的俯仰角。枪管上缠着伪装的树枝,枪口斜指下方的官道,远处的山峦在薄雾中若隐若现。“再调低两度,这样能覆盖官道的转弯处,鬼子过弯时反应不过来。”他伸手扶住枪身,指尖划过冰冷的金属,这是师部刚补充的马克沁重机枪,射程远、火力猛,是守隘口的利器。

老兵依言调整,试射了两发,子弹落在官道的标记处,扬起细小的烟尘。“团长,这位置绝了!鬼子敢来,保管有来无回!”老兵黝黑的脸上满是兴奋,之前他在淞沪打过硬仗,知道好阵地对防御有多重要。

不远处,石刚正带着苗族士兵操练近战。他们没用苗刀——对付坦克和重火力,苗刀只能应付步兵,此刻手里握着的是缴获的日军刺刀,绑在步枪上,练习突刺动作。阿吉动作最灵活,一个箭步冲上前,刺刀精准刺中稻草人的心口,引得周围士兵喝彩。“记住,对付鬼子的刺刀,别硬挡,侧身躲过后再反击!”石刚示范着动作,古铜色的臂膀在阳光下绷紧,每一个动作都透着实战的利落。

王锐则在主峰的弹药库山洞里清点物资,账本摊在一块平整的岩石上,铅笔在纸上快速划过:“团长交代的200发重机枪弹、50颗手榴弹,都按班组分好了,每个哨位还留了应急弹药。”他抬头看向洞口,后勤兵正扛着一箱糙米进来,“注意轻拿轻放,别碰倒旁边的炸药箱!”

林晚的医疗站也已就绪,设在主峰西侧的山洞里,磺胺、止血带按使用频率摆得整齐,地上铺着干草,供伤员临时躺卧。她正给医护兵演示如何处理枪伤:“子弹打穿手臂时,先找出血点,用止血带捆在伤口上方,再撒磺胺粉,动作要快,不然会失血过多。”医护兵们听得认真,时不时点头记录,他们知道,接下来的战斗,每一秒都关系着士兵的生死。

陈砚巡视完各阵地,刚走到营地边缘,就听到身后传来熟悉的脚步声——是121师的参谋处长,正陪着吴剑平往这边走。他刚要上前打招呼,却听到吴剑平压低的声音,顺着风飘过来:“……陈石这小子确实能打,可你没注意吗?周世昌三番五次给3团送物资,贵州商会还专门发通电夸他,连南洋侨商的捐赠都优先给3团……他根基太稳,又是贵州本地人,以后121师的指挥,怕是要受影响。”

参谋处长的声音也带着顾虑:“师长,要不要找个由头,调走他身边几个核心军官?比如那个石刚,苗族弟兄都听他的,要是跟陈石一条心……”

“别轻举妄动。”吴剑平打断他,语气里满是权衡,“现在正是用人之际,汤山要靠3团守,要是动他的人,打输了怎么办?先看看,等汤山这仗打完,再做打算。”

陈砚的脚步顿在原地,心里五味杂陈——他知道吴剑平不是针对自己,而是作为师长,担心部队指挥权分散,可听到“根基太稳”四个字,还是有些不是滋味。他没上前戳破,而是转身往石刚的训练场地走去,手里的马鞭攥得更紧了——辩解没用,只有打胜仗,守住汤山,才能让吴剑平放心。

“团长,你来了!”石刚看到他,停下训练,擦了擦额头的汗,“俺们刚练完突刺,再练会儿警戒,保证鬼子靠近50米就能发现。”

陈砚点点头,目光扫过训练的士兵:“晚上加派双岗,重点盯紧官道北侧,日军可能会派小股部队夜袭,试试咱们的防御。”他顿了顿,又补充,“让苗族弟兄多留意山林,你们在山里熟,鬼子想绕后,肯定瞒不过你们。”

“俺明白!”石刚挺直腰板,立刻去安排警戒任务。阿吉跑过来,手里拿着一个用藤条编的哨子:“团长,这是俺编的,吹起来声音尖,能当信号用,比军哨隐蔽,鬼子听不出来。”

陈砚接过哨子,藤条带着草木的清香,他试吹了一下,声音清亮却不刺耳,确实适合隐蔽通讯:“做得好,给每个哨位都送一个,约定好信号——长哨是警戒,短哨是集合。”

傍晚时分,王锐匆匆来报:“团长,师部送来一批草药,说是周世昌托人从贵州寄来的,治外伤和疟疾的,林大夫说正好能用。”他递过一张纸条,上面是周世昌的字迹:“鸦雀岭湿热,草药可防瘴气,望3团弟兄安好,静待捷报。”

陈砚看着纸条,心里暖暖的——周世昌和贵州乡亲的支持,是他的底气,却也成了吴剑平的顾虑。他把纸条折好,塞进衣袋:“让林大夫把草药分下去,每个士兵发一小包,教他们煮水喝,预防疟疾。”

林晚接到草药时,正在给一个训练时擦伤的士兵包扎。她拿起草药闻了闻,眼里满是惊喜:“这是贵州的辣蓼草和蒲公英,熬水喝能消炎,外敷能治擦伤,周先生想得真周到。”她立刻让医护兵架起铁锅,煮草药水,浓郁的药香很快在营地散开,士兵们排队领取,捧着陶碗喝得暖烘烘的。

入夜后,鸦雀岭陷入寂静,只有哨位的篝火在夜色中闪烁。陈砚带着两名卫兵,沿着战壕巡视,看到士兵们裹着毯子,靠在战壕壁上打盹,手里却紧紧握着步枪。走到官道入口的土雷区,负责警戒的苗族士兵正趴在枯草里,眼睛盯着远处的黑暗,像蛰伏的猎手。“团长,放心,只要有动静,俺们第一时间发信号。”士兵的声音带着沙哑,却透着坚定。

陈砚走到主峰顶端,望着南京方向的灯火,心里盘算着——吴剑平的顾虑,他理解,却也不能退缩。明天日军可能就会来进攻,只要守住鸦雀岭,用实打实的战绩证明3团是121师的助力,不是负担,所有顾虑都会烟消云散。

他掏出怀里的哨子,吹了一声短哨——这是集合信号。不一会儿,石刚、王锐、林晚都赶到主峰:“团长,有情况?”

“没情况,就是想跟大家说,明天可能有硬仗。”陈砚看着他们,语气沉稳,“吴师长担心咱们,咱们就用胜仗让他放心。石刚,你带近战部队守第一道防线,对付冲上来的鬼子;王锐,保证弹药供应,别断了前线的补给;林大夫,医疗站随时准备,救一个弟兄,就是多一份战力。”

“放心吧团长!”三人齐声应下,眼里没有丝毫犹豫。石刚握着苗刀,王锐攥着账本,林晚提着医疗包,他们跟着陈砚从淞沪打到汤山,早已是生死与共的兄弟。

陈砚望着远处的黑暗,心里没有不安,只有坚定。风里传来草药的清香,混合着泥土的气息,这是属于鸦雀岭的夜晚,也是属于3团的战场。

喜欢铁血黔军:从抗战到解放请大家收藏:(m.8kxs.com)铁血黔军:从抗战到解放8k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