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兴元年,三月,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北京城迎来了新朝建立以来最盛大的一场典礼——皇帝大婚。整个京城张灯结彩,洋溢着喜庆的气氛。尽管百废待兴,但朝廷依然竭尽全力将这场婚礼办得隆重而合乎礼制,以此向天下昭示新朝的稳定与繁荣,以及帝后和谐、国本巩固。
自皇城至沈家临时府邸的街道早已净水泼街,黄土垫道,两侧站满了维持秩序的士兵和翘首以盼的百姓。百姓们身着新衣,脸上洋溢着笑容,纷纷议论着即将成为皇后的沈家小姐。听说沈小姐才貌双全,是南直隶出了名的贤淑女子。可不是,她家中教养极好。街坊邻里交头接耳,眼中满是羡慕与期待。
吉时一到,盛大的迎亲队伍便从紫禁城出发。旌旗猎猎,卤簿乐队奏着《凤求凰》的雅乐,浩浩荡荡,引来围观民众阵阵欢呼。沈婉清凤冠霞帔,在命妇的搀扶下,拜别父母,登上了华丽的凤辇。她心中虽难免紧张,但更多的是沉静的责任感。她知道,从这一刻起,她不再仅仅是沈家的女儿,更是大明的皇后,天下之母。
凤辇缓缓前行,沈婉清透过纱帘,看到街道两旁百姓的笑脸,心中微微安定。她想起父亲临行前的教诲:婉清,你今日所代表的,不仅是沈家,更是大明皇室。你要谨言慎行,以身作则。她深吸一口气,挺直了背脊,努力保持仪态。
迎亲队伍行至皇城,礼部尚书早已在宫门前等候。众人依次进入宫门,穿过重重殿宇,最终停在皇极殿前。祭告天地、宗庙的仪式在礼部的精心操办下,一切井井有条。沈婉清身着凤袍,手持玉圭,随皇帝朱慈烺行礼,一言一行都符合礼制,不卑不亢。
当朱慈烺与沈婉清并肩坐在皇极殿上,接受万官山呼之时,这场象征意义极大的婚礼达到了高潮。朱慈烺侧目看了一眼身旁的新皇后。凤冠之下的容颜清丽端庄,神情平静,眼神清澈而坚定。他心中微微点头,此女确有其沉稳之处,希望她真能如自己所望,安定内廷,母仪天下。
陛下,沈氏婉清,性情温良,才德兼备,可为中宫。礼部尚书的声音在殿中回荡,臣等谨遵圣意,愿陛下与皇后同心同德,共治天下。
朱慈烺微微颔首,目光再次落在沈婉清身上。她正低头行礼,一袭凤袍衬得她愈发端庄。他不禁想起登基前夜,父亲曾对他说:选后之事,关乎国本,切不可轻率。如今看来,父亲的忧虑已化为安心。
是夜,坤宁宫(明代皇后寝宫,此处沿用)红烛高照。繁琐的礼仪过后,帝后终于有了独处的片刻。朱慈烺看着略显拘谨却努力保持仪态的沈婉清,语气比平日温和了些许:不必过于拘礼。此后宫中,便是你的家。朕忙于国事,内廷诸务,便托付于你了。望你能秉持公正,和睦妃嫔,约束宫人,使朕无后顾之忧。
沈婉清起身,恭敬行礼,声音清晰而柔和:臣妾谨记陛下教诲。定当恪守宫规,勤俭持家,尽心辅佐陛下,不敢有负陛下信任与天下万民之望。
朱慈烺满意地点了点头。他深知,帝后大婚不仅是个人家庭的组建,更是国家政治生活的一件大事。皇后的册立,意味着大明帝国的内核进一步稳定,朱慈烺可以更加专心地投入到下一步的宏图霸业之中。
沈婉清在宫中渐渐适应了新身份。她每日早起,查看各宫事务,与妃嫔们和睦相处,对宫人也宽厚有度。她没有因自己是皇后而骄纵,反而处处以身作则,倡导节俭。宫中上下,皆赞其贤德。
朱慈烺在朝堂上,每每听到关于皇后的赞誉,都会露出欣慰的笑容。他想起那个春日的清晨,沈婉清凤冠霞帔,登凤辇的背影。那时的紧张,已化作今日的沉稳。他相信,这位皇后,定能助他一臂之力,共筑大明盛世。
夜深人静,朱慈烺独自在书房批阅奏章,思绪飘回那日的婚礼。他不禁想,或许,这不仅仅是一场婚礼,更是新朝走向繁荣的起点。而沈婉清,这位看似柔弱却内心坚定的女子,将成为他最得力的助手。
此时的北京城,春意正浓,万物复苏。新朝的希望,正如这初春的嫩芽,正在悄然萌发。沈婉清的每一步,都踏在了历史的节拍上,她的沉稳与智慧,将为这个新朝注入新的活力。
朱慈烺放下奏章,望向窗外。远处的紫禁城在月光下显得格外庄严。他想起沈婉清那清澈坚定的眼神,心中涌起一股暖意。这不仅仅是一场婚礼,更是新朝稳固的基石,是未来盛世的开端。
春意渐浓,京城的每一处角落都洋溢着希望。沈婉清的凤冠在阳光下闪耀,映照出一个新时代的开始。她将用自己的智慧与仁爱,为这个新朝编织出更加美好的明天。
帝后大婚,不仅是一场仪式,更是新朝政治格局的重新确立。沈婉清的沉稳与智慧,将为这个新生的帝国注入新的活力,让大明的旗帜在春风中更加高扬。
喜欢日曜南明请大家收藏:(m.8kxs.com)日曜南明8k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