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城下的首轮猛攻受挫,让多铎暴跳如雷,却也让他更加清醒地认识到,眼前的明军已非吴下阿蒙,其城防之坚固、火器之犀利、抵抗之顽强,远超其预料。强攻硬打,代价太大,且未必能奏效。
他迅速调整了策略。一方面,继续维持对徐州的严密包围,不断派出小股部队进行袭扰,消耗守军精力,并日夜不停地用火炮轰击城墙,虽然效果有限,但能给守军持续施加心理压力。另一方面,他派出手下大将准塔,率领一支偏师,约两万人,南下泗州方向,做出威胁庐州,甚至意图绕过徐州,直扑扬州的姿态,试图调动明军,寻找防线上的薄弱环节。
江北战局,由此进入了看似沉闷,实则凶险的僵持阶段。
扬州督师府内,史可法面对着沙盘,眉头紧锁。多铎的分兵,在他的意料之中,却也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徐州被围,虽暂时无忧,但长期来看,补给困难,士气难免受影响。准塔偏师南下,庐州秦良玉部压力增大,若庐州有失,则淮西防线洞开,徐州将成孤城。
“传令秦老将军,务必守住庐州,不得有失!命黄得功,派出五千精锐,自仪真北上,进驻天长,威胁准塔侧翼,使其不能全力攻庐!”史可法沉着下令,试图以攻代守,缓解庐州压力。
然而,准塔用兵颇为老辣,他并未急于进攻庐州,而是在泗州一带稳扎稳打,清剿当地明军小股部队和义军,建立前进基地,摆出一副长期对峙的架势,这让史可法调动其兵力的意图落空。江北战线,陷入了微妙的平衡,双方都在等待对方露出破绽,或者寻找新的破局之道。
就在江北陆上陷入僵局之时,朱慈烺一直寄予厚望的“奇兵”——李定国部,在敌后开始发力。
得到朝廷通过海路和秘密陆路持续输送的补给后,李定国部在鲁西南的沂蒙山区已然扎根。他不再满足于小规模袭扰,开始集结主力,瞅准清军主力被吸引在江淮前线、山东腹地空虚的良机,突然率军东进,兵锋直指漕运重镇——济宁!
李定国用兵,虚实难测。他先派出多股小部队,四处出击,佯攻兖州、曲阜等地,制造混乱,吸引清军注意力。自己则亲率八千精锐,昼伏夜出,绕过清军主要据点,如同鬼魅般突然出现在济宁城下!
济宁守军措手不及!他们根本没想到,一支规模如此之大的明军,能神不知鬼不觉地深入到运河沿岸的核心区域。李定国部装备了部分朝廷支援的“弘光五式”步营炮和大量震天雷,战斗力今非昔比。经过一昼夜的激战,竟一举攻克了防御相对薄弱的济宁外城!虽然内城仍在清军手中,但外城的失守,以及漕运码头上大量等待北运的粮船被焚毁,已然震动了整个北方!
济宁告急的文书雪片般飞向北京和徐州前线。多铎接到消息,又惊又怒!济宁乃漕运咽喉,一旦有失,不仅影响北方粮饷,更会严重打击清廷的威信!他不得不从围困徐州本已紧张的兵力中,再次分出一部精锐,火速北上救援济宁。
李定国的敌后出击,如同一根毒刺,狠狠地扎进了清军的软肋,有效地牵制了多铎的兵力,打乱了其部署,为江北正面战场的守军,赢得了宝贵的喘息之机。
消息传回南京,朱慈烺大喜过望,连声称赞:“李定国真乃国之干臣!朕没有看错他!”他立刻下旨,对李定国及其部下予以重赏,并命令张煌言,不惜代价,再组织一批军械物资,通过海路支援李定国,鼓励其在敌后继续扩大战果。
江北的僵局,因李定国在敌后的活跃而被打破。多铎陷入两面作战的窘境,兵力开始捉襟见肘。战争的主动权,似乎正在悄然向南明一方倾斜。然而,朱慈烺深知,多铎手中仍有雄厚的本钱,最终的胜负,远未见分晓。他指示史可法,抓住敌军分兵、士气可能受挫的机会,可组织一次有限的反击,进一步消耗清军实力。
喜欢日曜南明请大家收藏:(m.8kxs.com)日曜南明8k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