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日曜南明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24章 惊雷裂海(下)与龙归大海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
  

郑森接到韩赞周的警报,心中凛然,却并未慌乱。他深知奇袭的效果已然达成,此刻最重要的不是贪图扩大战果,而是如何在清军主力合围之前,安全地将部队和战利品撤走,并尽可能地带走愿意追随的辽民。

“传令!各部加快动作,两个时辰后,全军登船,撤离金州!”郑森果断下令,“将我们携带的《大明弘光皇帝告辽民书》大量散发!告诉愿意跟我们走的百姓,朝廷水师接他们回家!”

命令下达,明军加快了破坏和搜罗的步伐。值得庆幸的是,郑森派出的侦察分队带来了一个意外之喜:他们在金州以北的山区,联系上了一支约百余人的抗清义军,其首领曾是明朝东江镇旧部。这支义军对辽东地形、民情颇为熟悉,并且表示愿意为朝廷效力,跟随南撤。

更让郑森惊喜的是,这支义军提供了一个关键情报:旅顺口清军防守相对空虚,且港口条件优于金州,若能快速夺取,更利于大军登船撤离,也能给追兵制造更大的混乱。

机不可失!郑森立刻调整计划,留下部分兵力在金州继续制造混乱、接应百姓,自己亲率“飞霆”号等精锐战舰和大部分陆战队,在这支义军向导的带领下,直扑旅顺口!

此时的旅顺清军,已得知金州遇袭的消息,正惊慌失措,加强戒备。但他们万万没想到,明军的动作如此之快!郑森舰队利用海岸线复杂地貌的掩护,突然出现在旅顺口外,又是一阵猛烈的炮火急袭,打得守军晕头转向。随后,登陆部队在义军向导的指引下,从清军防守薄弱处一举登陆,里应外合,经过短暂而激烈的战斗,竟成功占领了旅顺口!

夺取旅顺,意义重大。这不仅是一个更优良的撤退港口,更象征着明军时隔多年后,再次在这片战略要地升起了大明旗帜!郑森毫不耽搁,立刻组织部队将金州方向撤下来的兵力、物资以及愿意跟随南迁的近千名辽民,迅速转运上船。

当多尔衮派出的前锋,一支两千人的蒙古八旗骑兵,气喘吁吁地赶到金州时,看到的只是一片废墟和仍在冒烟的残骸,明军主力早已扬帆远去。而当他们追至旅顺,更是只能望洋兴叹,看着海面上那支渐行渐远的庞大舰队,徒呼奈何。

“惊蛰”行动,至此落下帷幕。明军以极小的代价,成功突袭辽东,焚毁金州、旅顺大量清军设施物资,阵斩清军守备官兵数百,携获部分船只军械,并成功接应上千辽民南归,更在政治上沉重打击了清廷的威信,宣告了南明不仅有能力防守,更有能力将战火烧到敌人的后方!

消息传回南京,举城再次欢腾!朱慈烺闻讯,龙颜大悦,尽管他知道这只是战略上的一个插曲,无法立刻改变整体态势,但其带来的士气提升和政治影响是无可估量的。他立刻下旨,重赏张煌言、郑森及所有参战将士,并将接回的辽民妥善安置,以示朝廷对北方遗民的关怀。

就在海上惊雷炸响的同时,另一条暗线也传来了决定性的消息。经过东厂暗探数月如履薄冰的努力,以及那位发展的眼线巧妙安排,终于与芒砀山“小白龙”部的核心人物——一位原京营老哨官接上了头。在确认了对方身份和来意(隐去了皇帝和东厂,只说是北京旧臣派来寻找皇子)后,那位老哨官老泪纵横,终于吐露实情:他们的首领,正是永王朱慈炤!

原来,北京城破当日,混乱中,朱慈炤在一些忠心的太监和侍卫保护下,侥幸逃出京城,一路颠沛流离,辗转逃入河南。为了生存和躲避追捕,他们不得已落草芒砀山,但朱慈炤始终牢记身份,严令部众不得骚扰百姓,只打击投靠清廷的豪强,因此在乱世中不仅存活下来,还赢得了一定声望。

东厂暗探立刻将这一确凿消息,以最高机密等级飞报南京。朱慈烺接到密报,激动得险些失态!弟弟果然还活着!而且似乎在逆境中成长为了一个颇有担当的少年!

“好!好!好!”朱慈烺连说三个好字,眼中闪烁着泪光与决断,“立刻制定万全计划,不惜一切代价,确保永王绝对安全,将其秘密接回南京!韩大伴,此事由你亲自督办,若成功,你便是大明第一功臣!”

一条来自北方的巨龙,即将结束潜渊之苦,归入大海。而南明的中枢,也将迎来一位血统尊贵的亲王,这无疑将进一步巩固朱慈烺的法统地位,凝聚人心。

喜欢日曜南明请大家收藏:(m.8kxs.com)日曜南明8k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