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日曜南明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90章 北廷震怒与南国隐士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
  

南渡朝廷在淮西的辉煌胜利,以及随之而来的帝乡光复、江淮防线巩固,其冲击波远远超出了江南地域,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在北方清廷的核心统治区,激起了巨大的波澜与震怒。

北京,紫禁城,武英殿。

气氛压抑得如同暴风雨前的死寂。摄政王多尔衮端坐在宝座之上,面沉似水,手中捏着一份来自江北的、措辞极其严峻的战况汇总和求援奏报。殿下,满汉王公大臣们垂手侍立,连大气都不敢喘,生怕触怒了这位权势熏天的摄政王。

良久,多尔衮才缓缓抬起头,目光冰冷地扫过众人,声音不高,却带着刺骨的寒意:“庐州丢了,胡茂祯死了,凤阳也让人家拿回去了……好啊,真是好啊!我大清八旗劲旅,何时变得如此不堪一击了?嗯?”

他猛地将手中的奏报摔在御案上,发出“啪”的一声脆响,吓得几个胆小的汉臣一哆嗦。

“多铎是干什么吃的?!坐拥十数万大军,眼睁睁看着秦良玉一个老妪渡江攻城,几天时间就把庐州给丢了?!还有那个朱慈烺!”多尔衮提到这个名字时,几乎是咬牙切齿,“一个深宫里长大的娃娃,逃到南京这才多久?就能整军经武,弄出这些妖魔鬼怪的火器来?!你们告诉本王,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殿内一片死寂。范文程、洪承畴等汉臣更是将头埋得极低,心中叫苦不迭。南方朱明政权的突然“雄起”,尤其是技术上的跨越,完全超出了他们的预料和认知。

郑亲王济尔哈朗硬着头皮出列道:“摄政王息怒。伪明侥幸得胜,全赖火器之利。然其国力有限,此番攻势已是强弩之末。当务之急,是速调援兵,稳固江北防线,并加紧仿制其火器……”

“仿制?谈何容易!”多尔衮不耐烦地打断,“多铎在奏报里说了,明军有一种巨炮,能打四五里远!我们的红衣大炮能打多远?两里顶天了!这差距怎么补?!还有那种不用火绳的鸟铳……亨九(洪承畴),你在明国多年,可曾见过?”

洪承畴连忙躬身道:“回摄政王,臣……臣未曾见过如此犀利之火器。此必是那伪弘光招揽了泰西(欧洲)巧匠,或是……或是其身边有非常之人相助。”他只能将之归咎于外部因素或朱慈烺个人的“异常”。

多尔衮冷哼一声,眼中闪烁着忌惮与杀机:“非常之人……此子不除,必是我大清心腹大患!”

他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开始部署:“传旨,从京师八旗、蒙古各部,再抽调精兵两万,火速南下,交由多铎统一指挥!告诉多铎,本王再给他一次机会,务必给本王守住淮河防线,绝不能再让明军北进一步!”

“命北京火器厂,集中所有工匠,不惜工本,仿造伪明火器!尤其是那种打得远的重炮!谁能造出来,赏银万两,官升三级!”

“再给南边的耿继茂、李成栋下死命令!他们的水师再不到长江口,就提头来见!”

一道道充满杀伐之气的命令从武英殿发出,显示出清廷对南京朱明政权这个突然变得极其难缠的对手,已经提升到了最高级别的重视和警惕。一场更大规模、更高强度的对抗,已然不可避免。

就在北廷震怒、调兵遣将之际,在南渡朱明政权控制下的江南水乡,一位看似与世无争的隐士,也在关注着天下的风云变幻。

苏州府城外,一处名为“水绘园”的幽静园林内,一位身着青衫、气质儒雅不凡的中年文士,正在凉亭中与友人品茗对弈。他便是名满天下的复社领袖之一,被誉为“当代文章伯”的冒襄(冒辟疆)。

然而,他此刻的心思却并不全在棋局上。听着友人带来的关于淮西大捷、朝廷新政、乃至海上靖海营的消息,他执棋的手指微微停顿,眼中闪过一丝复杂难明的光芒。

“辟疆兄,如今朝廷气象一新,陛下锐意进取,正是我辈读书人出山报国之时啊。你难道就甘心终老于此泉林之间?”友人放下棋子,诚恳劝道。

冒襄轻轻放下手中的白玉棋子,望着亭外一池碧水,悠然叹道:“国事蜩螗,非一日之寒。陛下虽英睿,然积弊已深,内外交困……此时出山,是顺势而为,还是逆水行舟,犹未可知。”

他并非不关心国事,恰恰相反,他看得太过透彻。他深知朝廷内部的党争倾轧、江南士绅的盘根错节、以及新君那令人捉摸不定却又手段酷烈的行事风格。他更担心的是,在这末世之中,个人的理想与抱负,能否真正得以施展,还是最终会被时代的洪流所裹挟、吞噬。

“更何况,”冒襄语气转为低沉,“家中还有些许俗务缠身,一时也难以脱身……”他想到了爱妾董小宛缠绵病榻,心中更是烦闷。

友人知他家中情况,也不便再劝,只得转换话题。

然而,无论是北廷多尔衮的震怒与杀机,还是南国隐士冒襄的犹豫与观望,都无法改变一个事实:时代的车轮正在朱慈烺这个穿越者的强力干预下,轰然转向一个与原有历史轨迹截然不同的方向。更多的人,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都将被卷入这场决定华夏命运的巨大旋涡之中。接下来的较量,将更加残酷,也更加波澜壮阔。

喜欢日曜南明请大家收藏:(m.8kxs.com)日曜南明8k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