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屹在床上昏睡,脸色是好了点,但人一直不醒。云芷守着他,心里那根弦绷得紧紧的。药是灌下去了,可这只是吊着命。真正的解药,是那份能搅动国运的《平抑灵玉通胀,开通南境商路十策》。得赶紧把这东西递到皇帝眼皮子底下,越快越好。
可怎么递?她一个郡主,没资格上朝,更没资格递折子。直接让她爹靖王去?她爹没那个胆子,也没那个脑子在朝堂上跟人辩论这种东西,搞不好三两句话就被人绕进去,连累全家。得想个巧法子,既要让皇帝看见,还得让他重视,最好能绕开七皇子可能控制的那些传递消息的关口。
云芷把认识的人在脑子里过了一遍。太后?太后疼她,但后宫不能干政,直接递策论不合适,最多敲敲边鼓。顾知雪?这位才女名声在外,经常被召进宫陪后妃们说话,有时候甚至能在一些非正式的场合见到皇帝。她聪明,有见识,而且父亲是清流领袖,家风正,或许是个突破口。
还有沈砚青。他管着鬼市,三教九流的消息灵通,对官场那些见不得光的事门清,而且他明显是站在赵屹这边的。都察院那几个油盐不进、专啃硬骨头的御史,说不定能通过他递点东西过去。
琢磨了两天,云芷定下了主意。双管齐下,一条明线,一条暗线。
她先去找了顾知雪。没直接拿出策论全文,而是挑了几个《十策》里关于平抑物价、惠民利商的要点,用闲聊的口气跟顾知雪探讨。顾知雪开始只是觉得这郡主想法挺特别,听着听着,脸色就认真起来。她到底是书香门第出来的,对经济民生并非一无所知,立刻意识到云芷说的这些点子,直指当前灵玉乱象和边贸困局的核心,而且提出的办法非常实在,不是空谈。
“郡主…这些见解…真是…一针见血。”顾知雪忍不住赞叹。
云芷摆摆手,装作不好意思:“…我也就是瞎琢磨…听别人说的…可能都是胡思乱想。”
顾知雪却上了心。过了几天,太后在宫里办了个小范围的雅集,请了些宗室女眷和有名的才女,顾知雪也在。席间,话题不知怎么扯到了如今京城物价高,百姓生活不易。一位以耿直敢言、忧国忧民出名的老翰林夫人也在场,唉声叹气地说起现在钱不好用,东西还贵。
顾知雪看准机会,装作不经意地接话,把从云芷那里听来的几个观点,用她自己的话说了出来。比如提到灵玉泛滥如何掏空国库,开通南境规范商路如何能增加税赋、平抑物价等等。她说得条理清晰,见解深刻。
那老翰林夫人一听,眼睛都亮了,连忙追问:“顾小姐此言大有道理!不知是出自哪位高人之见?老夫真想登门求教!”
顾知雪按照之前和云芷商量好的,露出些许为难的神色,犹豫了一下才低声说:“不瞒夫人,小女也是偶然听人提起…据说是一位隐世的高人所作,但高人闲云野鹤,不愿沾染俗务,只将这些想法…托付给了有缘人…” 她没说是谁,留足了想象空间。
老翰林夫人如获至宝,回去就跟她那位老翰林丈夫说了。老翰林正在为国库空虚、边贸混乱的事发愁,一听这几点建议,简直说到他心坎里去了,激动得直拍大腿。他虽然没拿到全文,但就凭这几点,也足够他在下一次非正式见驾时,在皇帝面前狠狠夸赞一番,并强烈建议陛下关注此类谏言。
与此同时,云芷通过霜枝联系了白霁,又由白霁牵线,找到了沈砚青。她把《十策》中关于整顿吏治、打击利用灵玉和边贸贪腐的部分,单独摘出来,抄录了一份,没有署名,交给了沈砚青。
“沈老板,这东西,有没有办法,让它‘不小心’落到都察院那几位铁面御史的桌案上?”云芷问。
沈砚青翻看着那份匿名策论,越看神色越凝重。里面列举的贪腐手法、涉及的关节,甚至一些可能的保护伞,都说得有鼻子有眼,虽然没点名道姓,但内行一看就知道绝非空穴来风。更厉害的是,里面还提出了具体可行的稽查方法和预防措施。
“郡主放心,”沈砚青收起策论,神色严肃,“这东西,一定能送到该看的人手里。”
没过两天,都察院一位以刚正不阿闻名的御史,就在自己书房发现了一份不知谁塞进来的匿名文书。他本来想扔了,扫了两眼后,却再也放不下,连夜看完,第二天一早就带着文书去找了另外两位同僚。三人一合计,这还了得!若文中所述为真,那朝廷每年得流失多少税银?养肥了多少蛀虫?他们立刻联名上了一道奏折,虽然没有直接引用匿名文书,但奏折里的核心观点和部分证据,明显是受了那文书的影响。
这一下,朝堂可就热闹了。
先是老翰林在皇帝面前盛赞“隐世高人”的济世良方,后是铁面御史联名弹劾边贸和灵玉管理中的积弊,提出的解决方案还颇有见地。两件事虽然看起来不直接相关,但明眼人都能看出来,指向的是同一个问题——朝廷的经济困局。
很快,就有更多关于这份神秘“十策”的零散观点,在官员之间流传开来。有的赞成,说切中时弊,有的反对,说纸上谈兵。争论越来越激烈。
皇帝想不知道都不行了。他坐在龙椅上,听着下面大臣们吵成一团,心里却渐渐有了谱。他让人去打听,这所谓的“十策”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当一些关键要点汇总到他面前时,皇帝坐直了身子。这策论,眼光毒辣,思路清晰,不仅指出了问题,连可能遇到的反对意见和解决办法都提前想到了,简直像是把朝堂上这些人的心思都摸透了!
有一次朝会上,一个明显是七皇子派系的官员跳出来,大声驳斥开通南境商路是劳民伤财,容易引发边衅。结果支持“十策”的官员立刻引述了策论中的原话,将可能出现的边衅情况、预防措施、以及带来的长远利益说得清清楚楚,把那个官员驳得面红耳赤,哑口无言。皇帝在上面看着,心里差点没笑出来。
下朝后,皇帝对身边的心腹大太监感叹:“这策论若真能推行下去,我朝国力,恐怕真要焕然一新了。只是这献策之人…藏得可真深啊。隐世高人?托梦有缘人?朕怎么觉得,这人就在朕的眼皮子底下呢?”
《十策》就像一块砸进死水的石头,激起了千层浪。皇帝的兴趣被彻底勾起来了,下旨严查献策之人,并要求朝臣详细议奏此策。
云芷在将军府里,听着霜枝打听来的朝堂消息,知道第一步算是成功了。
喜欢修行一万年我成历劫工具人请大家收藏:(m.8kxs.com)修行一万年我成历劫工具人8k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