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深人静,值房内只余一盏孤灯,映照着陆鸣沉思的脸庞。
桌案上,摊开着崔小玉白日里留下的、密密麻麻标注着律法要点与逻辑推演的手稿,字迹工整冰冷,却承载着关乎未来的重量。
窗外,酆都城的喧嚣渐渐沉寂,唯有远处忘川河水永恒的流淌声,如同背景的韵律,提示着这方天地固有的节奏。
陆鸣没有像往常一样继续伏案工作,而是静静靠在椅背上,目光深邃,回顾着自孟兰盆盛会阿罗被构陷以来,这短短时间内发生的惊涛骇浪。从绝地反击到真相大白,从规则抹杀到信念升华,每一步都走得惊心动魄,代价惨重。
他的目光最终落在那叠冰冷的手稿上,心中泛起复杂的波澜。崔小玉的牺牲,是此阶段最沉痛的代价,也是最重要的收获之一。
她失去了作为“人”的情感与温度,却以一种近乎残酷的方式,成为了团队不可或缺的“规则之锚”。
她的存在,时时刻刻提醒着每一个人,他们为何而战,他们所追求的新秩序,必须建立在何等坚实与公正的法理基础之上。
她的绝对理性,涤荡了可能因仇恨或激情而产生的偏差,确保了航向的正直。
她是道义的具象,是团队灵魂深处不可动摇的基石。这份沉甸甸的“锚点”,让他们的抗争超越了简单的复仇,拥有了更崇高的意义。
而前世文昌府仙官身份的确认,以及九天弘文真君作为终极对手的浮出水面,则如同在迷雾中点亮了一座灯塔。
它清晰地揭示了矛盾的根源并非一时一地的利益冲突,而是横跨数百年的理念之争,是静态维稳与动态革新之间的根本对立。
这真相,为团队赋予了超越个人恩怨的崇高使命感和历史纵深感。
这是航向的灯塔,指引着他们必须前往的彼岸——一个规则能够与时俱进、容纳生机的三界。
正是因为有了这“锚点”的稳固和“航向”的明晰,参事处才得以完成一次脱胎换骨的蜕变。
他们不再是被动地应对功过司的刁难、轮回司的暗算,或是惶恐于来自高层的打压。
他们主动将目标升维,从“破案自保”转向了“规则革新”。这种转变,是心态上的,更是战略上的。他们开始从规则的遵守者、利用者,尝试向规则的重构者、定义者迈进。
这意味着他们不仅要精通旧规则,还要能跳出旧规则的思维牢笼,甚至要面对“用旧规则的砖瓦,能否建成新秩序大厦”的根本性质疑。
这条路,远比单纯的破坏要艰难得多,每一步都像是在刀锋上行走,既要利用旧体系的资源,又要时刻警惕不被其同化或吞噬。
陆鸣的思绪进一步扩展,他清醒地认识到,这场革新绝非仅凭参事处一己之力能够完成。
值得庆幸的是,在他们展现出坚定的信念和不容小觑的能力后,地府内部一些关键的力量,态度正在发生微妙的转变。
孟婆,这位超然物外的轮回守护者,提供了知识宝库的钥匙,她的支持源于对旧秩序造成无数悲剧的洞见。
钟馗,这位铁面无私的刑罚主宰,默许了情报共享,他的倾向源于对真正“秩序”的扞卫,而非对僵化“规矩”的盲从。黑白无常及其背后的风声阁,则成为了他们在灰色地带灵活运作的手臂,提供着不可或缺的信息与资源。
甚至判官崔珏,也因崔小玉之故,在规则允许的范围内,给予了至关重要的默许与便利。
这些力量,并非彻底的革命派,他们各有立场和顾虑,可称之为“中间派”或“务实派”。
但他们因不同的原因——或为公义,或为亲情,或为地府长远稳定——正逐渐向参事处倾斜,悄然构筑起一个虽不稳固、却潜力巨大的潜在支持网络。
然而,陆鸣明白,这份支持网络是脆弱的。
孟婆的超然意味着她不会直接介入斗争;钟馗的秩序观若与“稳定”冲突,立场可能动摇;崔珏的倾斜更是在走钢丝,一旦天平失衡,后果不堪设想。维系这张网,比获得它更为艰难。
这张网,是参事处未来在惊涛骇浪中前行时,除了自身信念外,所能依靠的最重要的外部力量,但也可能是最易断裂的缆绳。
他必须小心翼翼地平衡各方诉求,让每一份支持都用在刀刃上,同时不断壮大自身,才能让这张网逐渐变得坚韧。
陆鸣深吸一口气,缓缓站起,走到窗前。夜风吹动他的衣袂,清冷的月光映照着他坚毅的侧脸。他感到肩上的担子从未如此沉重,却也从未如此清晰。
锚,已深深扎入灵魂深处。
航向,已明确指向规则新生。
船,虽小却坚。
风浪,虽巨却已有同道者暗中助力,尽管这助力如履薄冰。
前路依旧是万丈深渊,但参事处这艘小船,已经完成了关键的整备,校准了罗盘,正鼓足风帆,准备主动驶向那未知而壮阔的深海。
他转身,目光重新落回案头崔小玉的手稿,眼神变得无比专注。他知道,接下来要做的,便是将宏大的目标,分解成一个个可以落地的、坚实的步骤。
而第一步,就从眼前这份关于修改《阴律·功德卷》的可行性报告开始。
选择《功德卷》而非更核心的律条,正是一种深思熟虑的策略。它牵涉广泛,关乎所有司衙的实际利益,易于引发讨论和共鸣,阻力虽大,但一旦撬动,产生的连锁反应也将是巨大的。
这既是试水,也是播种,更是对自身能力的一次重要检验。他提起笔,蘸饱了墨,在崭新的卷宗上,落下了革新之路的第一个字。
这一笔,轻若鸿毛,却又重如千钧。
喜欢阎王叫我当秘书请大家收藏:(m.8kxs.com)阎王叫我当秘书8k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