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城西的皇家园林里,新凿的“养龙池”泛着粼粼波光。池底铺着从昆仑山下运来的温玉,边缘镶嵌着一圈夜明珠,即使在夜里,也能照亮池中游动的身影——那是十几条形态各异的蛟龙,大者丈许,小者尺余,鳞甲或青或金,龙须或长或短,游动时搅动的水花里都带着淡淡的灵气。
李砚坐在池边的白玉亭里,手里把玩着颗鸽卵大的“凝龙珠”。这珠子是玄道司的术士从南海深处采来的,能散发出安抚龙类的气息,刚放入池中,那些原本慵懒的蛟龙便纷纷游拢过来,用头顶着珠子嬉戏,像群讨食的锦鲤。
“陛下,这些蛟龙虽是幼体,却都是纯正的龙脉后裔。”清虚道长站在一旁,看着池中的景象,眼中难掩赞叹,“那条青色的,是长江水脉孕育的;金色的那条,带着黄河龙穴的气息;还有那条带角的,据传是西域雪山冰龙与凡蛟杂交的后代,虽力量被封印,却能耐寒抗冻。”
李砚笑了笑,将凝龙珠抛向空中。珠子在空中划出一道弧线,落入最大那条青色蛟龙口中。蛟龙吞下珠子,欢快地摆了摆尾,激起的水花溅在亭柱上,竟凝成细小的水纹符文——这是龙气外泄的迹象,虽微弱,却足以证明其血脉的纯正。
这些蛟龙,是玄道司耗费三年时间,从世界各地搜罗来的。有的是从美洲雨林的深潭里捕获的,有的是从非洲大湖的淤泥中挖出来的,还有的是从欧洲古堡的地下暗河里引出来的。术士们用特制的“锁龙阵”削弱了它们的力量,使其无法兴风作浪,却保留了龙类特有的灵智和龙脉亲和力,正好用来滋养大秦的龙气。
养龙池的设计堪称玄道司与工匠营的巅峰之作。池底的温玉连接着长安城的主龙脉,能持续不断地输送灵气;池边的夜明珠刻着“安灵符”,能让蛟龙保持温顺;甚至池边种植的“龙涎草”,其汁液混入水中,都能缓慢提升蛟龙的血脉纯度。
“您看池中央的那座小岛。”清虚道长指着池心的假山,“岛上的‘唤龙台’是用陨铁铸造的,刻满了‘龙契符文’。陛下若想与蛟龙建立契约,只需登上石台,运转万寿无疆功,符文便会自动激活,将您的气息与蛟龙的龙脉绑定。”
李砚起身走向唤龙台。陨铁铸就的台面冰凉刺骨,上面的符文在灵气滋养下微微发亮,像无数条细小的龙在游走。他站在台中央,运转万寿无疆功,脊柱处的龙形秘纹瞬间亮起,与台面上的符文产生共鸣。
池中的蛟龙似乎感受到了什么,纷纷停在台下,仰头望着李砚,眼中露出敬畏之色。最大的青色蛟龙甚至低下头,将额头贴在池底的温玉上,像是在行礼。
“这便是龙类的本能。”清虚道长在台下喊道,“它们能感受到陛下身上的帝王龙气,知道您是天命所归,愿意臣服。”
李砚没有立刻契约,而是俯身看着水中的蛟龙。他能“听”到它们的心声——有对力量的渴望,有对自由的向往,还有对眼前这位人类帝王的好奇。这些心声虽然微弱,却足够清晰,像一群懵懂的孩童,等待着被引导。
“先不急着契约。”李砚停下功法,龙形秘纹的光芒渐渐收敛,“让它们在池里多待些时日,等与长安的龙脉彻底相融了再说。”
他知道,契约龙类并非简单的掌控,更需要彼此的信任与共鸣。这些蛟龙刚被带到长安,对新环境还带着警惕,强行契约只会适得其反。不如让它们在养龙池里慢慢适应,感受大秦的龙气与灵气,等时机成熟,契约自然水到渠成。
日子一天天过去,养龙池成了李砚处理政务之余最爱去的地方。有时他会带着奏折坐在白玉亭里批阅,蛟龙们便围在亭边,吐着水泡听他念诵政令;有时他会运转万寿无疆功,引导池中的灵气滋养蛟龙,看着它们的鳞甲越发鲜亮;有时他甚至会亲自给蛟龙喂食——那些食物是用灵草、精米和龙涎草汁液混合而成的“龙食”,能加速它们的成长。
变化是显而易见的。最初那条尺余长的金色小蛟龙,三个月后长到了三尺,鳞甲上开始浮现出淡淡的龙纹;带角的冰蛟不再畏惧池水的温度,游动时身边会凝结出细小的冰晶;最让人惊喜的是条黑色蛟龙,原本黯淡的鳞片竟开始泛出金属光泽,术士说这是血脉觉醒的迹象,假以时日,或许能进化成真正的黑龙。
“陛下,您看这黑色蛟龙的鳞片。”负责照看养龙池的术士捧着一片脱落的鳞甲,鳞片坚硬如铁,边缘泛着幽光,“用它炼制的护心镜,能抵挡法器攻击,比玄铁还管用。”
李砚接过鳞甲,能“听”到里面残留的龙气。这龙气虽微弱,却带着股坚韧的力量,确实是炼制防御法器的好材料。“但不必强求。”他将鳞甲放回池中,“等它们自然脱落再说,强行取鳞,会伤了它们的灵智。”
术士连忙应下。他知道,陛下对这些蛟龙的珍视,远超一件法器。在陛下眼中,这些蛟龙不仅是滋养龙气的灵物,更是能与大秦共存的伙伴。
随着蛟龙与长安龙脉的联系日益紧密,它们开始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帝国的气运。李砚发现,每当他在养龙池边处理政务时,批复的政令总能更贴合民心;每当蛟龙集体浮出水面时,远方的战报往往是捷报;甚至有一次,关中出现旱灾的苗头,池中的青色蛟龙连续三日喷吐水汽,竟引来一场甘霖,缓解了旱情。
“这是龙气与国运交融的结果。”清虚道长观测后奏报,“蛟龙吸收长安的龙脉灵气,反过来又用自身的龙气滋养国运,形成了良性循环。照这样下去,不出十年,大秦的龙气将比现在强盛百倍。”
李砚对此并不意外。他当初同意修建养龙池,看重的正是这种相辅相成的效果。龙脉汇聚带来了灵气,灵气滋养了蛟龙,蛟龙反哺国运,而国运的强盛又能吸引更多的龙脉灵气——这便是他为大秦铺设的“龙气循环”之路。
契约的时机,在半年后悄然成熟。那日李砚正在唤龙台上运转万寿无疆功,池中的蛟龙突然集体跃出水面,在空中摆出奇特的阵型,它们吐出的水汽在阳光下凝成一道彩虹,彩虹的尽头,正好对着李砚的眉心。
“陛下,它们愿意与您契约了!”清虚道长激动地喊道,“这是龙类最高的臣服仪式,只有天命所归的帝王才能见到!”
李砚不再犹豫,全力运转功法。脊柱处的龙形秘纹爆发出璀璨的光芒,与唤龙台上的龙契符文融为一体。他能清晰地感觉到,自己的气息顺着符文流入池中,与每条蛟龙的龙脉相连——他“看”到了青色蛟龙在长江深处的诞生,“听”到了金色蛟龙对黄河的记忆,“感受到”了冰蛟在雪山中的孤独……
这些记忆碎片如潮水般涌入脑海,最终与他的意识融合。当他再次睁开眼时,池中的蛟龙都温顺地低下头,眼中闪烁着与他同源的光芒——契约,成了。
契约完成的瞬间,长安城的气运金龙发出一声震彻天地的龙吟,龙身竟凝实了近丈,龙爪上的鳞片清晰可见。玄道司的术士观测到,天下的龙脉灵气向长安汇聚的速度,突然加快了三成。
“陛下,您现在能调动蛟龙的力量了!”清虚道长欣喜若狂,“试着让它们做点什么?”
李砚微微一笑,心中默念。池中的青色蛟龙立刻会意,摆动长尾,激起的水花在空中化作“国泰民安”四个大字;金色蛟龙则潜入池底,叼出一颗拳头大的珍珠,珍珠上天然形成了大秦的疆域图;冰蛟喷出寒气,将水汽凝成一座小小的冰雕,正是长安的城郭模样。
李砚看着这些景象,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他知道,自己不仅契约了一群蛟龙,更与一种古老而强大的力量建立了联系。这种力量,将与镇魔司的锋芒、基建的根基、龙脉的灵气一起,共同守护着大秦的万里江山。
夕阳下,养龙池的水面泛着金光,蛟龙们在池中欢快地游动,它们的身影与远处长安城的轮廓交相辉映,构成一幅“龙佑大秦”的绝美画卷。李砚站在唤龙台上,感受着体内流淌的龙气与帝王气运,知道大秦的未来,必将如这些蛟龙般,在天地灵机的滋养下,愈发强盛,直至万寿无疆。
内侍前来禀报,说美洲的金矿已顺利开采,欧洲的铁轨即将贯通,澳洲的兽园又添了新的异兽。李砚点点头,转身向宫殿走去。养龙池的蛟龙在身后吐出水花,像是在为他送行。
他的脚步沉稳而坚定,因为他知道,自己的身边,不仅有忠诚的臣子、勇猛的将士、智慧的术士,还有这些与他契约的蛟龙,以及那股源源不断、日益强盛的帝国龙气。有这些力量在,无论未来遇到什么挑战,大秦都能从容应对,屹立不倒。
喜欢逃荒是不可能的请大家收藏:(m.8kxs.com)逃荒是不可能的8k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