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丐帮神丐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4章 临安雨急,宫墙暗流藏刀光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
  

我坐在临安城外的破庙里,指尖摩挲着怀里的青铜丐钵,钵身微凉,符文在昏暗的光线下若隐若现。雨丝斜斜扫进庙门,打湿了我的裤脚,带来一股江南特有的潮湿气息。身后传来轻微的脚步声,是李锐——陈默牺牲后,我提拔的情报堂新首领,这小子年纪不大,却继承了陈默的谨慎,连走路都带着股悄无声息的劲儿。

“长老,城里的眼线传回来消息,主和派的御史大夫王敬之,昨天在皇宫里待了整整一个时辰,出来的时候脸色铁青,像是跟谁吵过架。”李锐压低声音,从怀里掏出一张揉得皱巴巴的纸条,上面是丐帮弟子特有的暗号,“还有,禁军最近在宫门附近加了岗,连带着咱们之前安插在宫里的杂役,都被换了一批,现在消息传不出来了。”

我接过纸条,借着庙外透进来的天光扫了一眼,指尖一动,青铜丐钵微微发热,“辨伪”技能悄无声息地激活——纸条上的暗号没问题,是自己人写的,没有被篡改的痕迹。我心里咯噔一下,之前就料到朝廷会忌惮丐帮,可没想到动作这么快,刚把我召来临安,就开始清理宫内的眼线,这是怕我知道什么,还是在为软禁我做准备?

“知道了。”我把纸条凑到火折子旁点燃,看着它化成灰烬,“你再去一趟城南的‘醉仙居’,找掌柜的老胡,告诉他启动‘备用线’,让宫里还没暴露的兄弟,暂时别传消息了,先保住自己。另外,查一下王敬之最近跟哪些人走得近,尤其是净衣派的残余势力,有没有人跟他私下接触。”

“明白!”李锐躬身应下,转身就要走,又被我叫住。

“小心点,临安不比襄阳,城里官差多,眼线杂,别露了马脚。”我叮嘱道,李锐这孩子本事不错,就是性子急,容易冲动,“如果遇到危险,别硬扛,丐帮的规矩,活着才能传递情报。”

李锐重重点头,掀开破庙的门帘,身影很快消失在雨幕里。庙门被风吹得吱呀作响,我望着外面灰蒙蒙的天,心里盘算起来。这次宋理宗召我入京,名义上是“述职”,实际上,八成是王敬之那帮主和派在背后煽风点火,说丐帮“拥兵自重”“意图不轨”。他们怕的不是丐帮谋反,而是怕丐帮太强,会逼着朝廷跟蒙古硬打——主和派那群人,眼里只有眼前的安稳,哪管什么家国大义,只要能苟活,哪怕向蒙古称臣纳贡,他们也愿意。

可他们忘了,蒙古人的野心,从来不是一点贡品就能满足的。历史上,南宋就是这么一步步被蒙古蚕食,最终灭亡的。我既然来了这里,就不能让历史重演,丐帮不能被朝廷掣肘,更不能被主和派联手蒙古给端了。

我摸了摸怀里的青铜丐钵,自从完全激活后,它的“时空感知”技能偶尔会自动触发,虽然只能看到一些模糊的片段,但总能在关键时刻给我提示。刚才李锐说话的时候,我就隐约看到一片宫墙,还有刀光剑影,虽然看不清具体是什么,但直觉告诉我,这次临安之行,绝不会一帆风顺,搞不好真会有性命之忧。

“林长老,外面雨大,不如进屋避避?”一个温和的声音从门口传来,我抬头一看,是苏晴,她穿着一身青色的峨眉弟子服,头上戴着斗笠,雨水打湿了她的发梢,贴在脸颊上,显得格外清丽。她身后跟着两个峨眉派的弟子,手里还提着几个油纸包。

“你怎么来了?”我有些意外,这次入京,我只带了李锐和几个情报堂的弟子,苏晴按理说应该在四川协助峨眉派加固防线,怎么会突然出现在临安?

“静玄师太担心你这边出事,让我带几个师姐妹过来接应。”苏晴走进破庙,摘下斗笠,抖了抖上面的水珠,“我们昨天就到了,一直没敢贸然联系你,怕被朝廷的人盯上,刚才看到李锐从这边过去,才跟过来的。”

她把手里的油纸包打开,里面是几个热气腾腾的肉包子和一壶米酒:“路上买的,你肯定还没吃东西,先垫垫肚子。”

我确实饿了,从襄阳出发,一路赶路,到了临安城外,为了不引人注目,没敢进城吃饭,就一直待在这破庙里。我拿起一个肉包子咬了一口,温热的馅料在嘴里化开,带着淡淡的酱香,味道还不错。

“朝廷那边有什么动静?”苏晴坐在我对面,声音压低了些,“我们进城的时候,看到不少禁军在街头巡逻,还有人在盘查过往的江湖人,看样子,是在防备什么。”

“不是防备什么,是防备我。”我苦笑一声,把刚才李锐带来的消息跟苏晴说了一遍,“主和派想让朝廷软禁我,趁机削弱丐帮的势力。他们觉得,只要控制了我,丐帮就群龙无首,不敢再跟朝廷对着干,到时候他们就能安心跟蒙古谈和了。”

“这群卖国贼!”苏晴咬牙切齿,握着剑柄的手微微用力,指节都泛白了,“蒙古人都快打到家门口了,他们不想着怎么抵抗,反而在背后捅自己人刀子,真该让他们去蒙古军营里尝尝滋味!”

“别冲动。”我按住她的手,“现在不是发脾气的时候,我们现在人在临安,身处险境,一举一动都得小心。朝廷还没撕破脸,说明他们也有顾虑——毕竟丐帮现在是抗蒙的主力,真把我们逼急了,我们要是撤了襄阳的防御,蒙古人直接打过来,他们谁也跑不了。”

苏晴深吸一口气,慢慢平复了情绪:“那我们现在怎么办?就这么在破庙里等着?等宋理宗召见你,然后被他们软禁起来?”

“当然不能。”我喝了一口米酒,暖意顺着喉咙滑下去,脑子也清醒了不少,“我得主动出击,不能等着他们来拿捏我。明天一早,我就进城,先去拜访主战派的枢密使张浚大人,他是少数几个明白人,知道蒙古的威胁,只要能争取到他的支持,宋理宗那边,就好办多了。”

“可这样会不会太冒险了?”苏晴担忧道,“主和派肯定在城里布了眼线,你一进城,他们就会知道,万一他们在路上对你动手……”

“动手更好。”我眼神一冷,握紧了青铜丐钵,“光天化日之下,主和派要是敢对我这个丐帮长老下杀手,传出去,看天下人怎么骂他们!他们现在还不敢这么明目张胆,最多就是派人跟着我,监视我的一举一动。”

说到这里,我心里突然有了个主意。主和派不是想让朝廷忌惮丐帮吗?那我就偏偏要让临安的百姓,让朝廷的官员看看,丐帮到底是干什么的。丐帮不是什么“拥兵自重”的反贼,而是保家卫国、护佑百姓的江湖力量。

“苏晴,你帮我个忙。”我看着她,“你带着师姐妹,去临安城里的流民安置点看看。之前蒙古南侵,不少北方的百姓逃到临安,朝廷不管不顾,让他们在城外自生自灭,你去跟他们聊聊,看看他们有什么困难,顺便……把丐帮在襄阳救助流民、开垦荒地的事,跟他们说说。”

苏晴眼睛一亮,立刻明白了我的意思:“你是想让百姓知道丐帮的好,用民心给朝廷施压?”

“没错。”我点头,“主和派不是说我们‘意图不轨’吗?那我们就做给所有人看,我们丐帮弟子,上能抗蒙杀敌,下能救助百姓,这样的门派,怎么可能会谋反?民心向背,有时候比十万大军还管用。宋理宗就算再昏庸,也不能不顾忌百姓的看法。”

“好!我这就去办!”苏晴站起身,干劲十足,“我还会让师姐妹把蒙古人在北方屠城、残害百姓的事说给大家听,让他们知道,主和派的‘和平’,根本就是自欺欺人!”

看着苏晴带着弟子离开的背影,我心里稍微踏实了些。有苏晴在,临安城里的民心工作应该没问题。峨眉派在江湖上声望很高,苏晴又是静玄师太的得意弟子,她说的话,百姓们会信的。

雨渐渐小了,天边露出一丝鱼肚白。我收拾了一下,把青铜丐钵贴身藏好,又换上了一身干净的粗布衣服——虽然是丐帮长老,但在临安这种地方,还是低调点好,免得引人注目。

刚走出破庙,就看到不远处的大路上,有几个穿着短打、眼神闪烁的人,一直在盯着破庙的方向。不用想也知道,这是主和派派来监视我的人。我冷笑一声,装作没看见,径直朝着临安城门的方向走去。

走到城门口,果然被禁军拦了下来。一个领头的校尉上下打量着我,眼神里带着审视:“干什么的?进城做什么?”

“在下林越,是丐帮的执法长老,奉陛下旨意,入京述职。”我拿出耶律齐给我的信物,还有朝廷发来的文书,“劳烦校尉通融一下。”

校尉接过文书,仔细看了半天,又看了看我身后跟着的两个丐帮弟子(是我特意留下的护卫),脸色有些为难:“林长老,不是小人刁难,上面有令,凡是江湖人士入京,都要仔细盘查,还要登记造册。”

“应该的。”我配合地说道,“校尉尽管盘查,只是还请快点,陛下召见,耽误了时辰,我可担待不起。”

校尉见我态度配合,也不好太过刁难,让人登记了我的身份信息,又检查了我们随身携带的东西,确认没有武器(当然,我的青铜丐钵被当成了普通的乞讨用具,没被在意),才挥了挥手,让我们进城。

一进临安城,我就感觉到了和襄阳截然不同的氛围。襄阳是边境重镇,处处透着紧张,街上随处可见巡逻的士兵和丐帮弟子,百姓们虽然生活不易,但眼神里有股韧劲。而临安,作为南宋的都城,虽然繁华,却透着一股奢靡和麻木。街上的酒楼茶馆人声鼎沸,穿着绫罗绸缎的达官贵人随处可见,他们谈笑风生,仿佛北方的战事跟他们毫无关系。偶尔能看到几个衣衫褴褛的流民,缩在街角,眼神茫然,与周围的繁华格格不入。

我心里一阵唏嘘,这就是南宋的都城,表面上歌舞升平,实际上早已危机四伏。主和派的官员们,就沉浸在这样的虚假繁荣里,不愿意醒来。

按照之前打听好的路线,我朝着张浚大人的府邸走去。张浚是主战派的核心人物,多年来一直主张抗蒙,可惜在朝廷里,主和派势力太大,他的主张一直得不到推行。之前襄阳保卫战,张浚曾经暗中给我们送过粮草和武器,算是丐帮的盟友。

张浚的府邸不算豪华,甚至有些朴素,门口只有两个老仆看守,比起那些主和派官员的府邸,简直是天差地别。我上前说明来意,老仆进去通报,没过多久,就出来请我们进去。

走进府邸,穿过一个小小的庭院,就看到张浚大人正站在书房门口等我。他年纪约莫六十多岁,头发花白,穿着一身青色的官服,眼神锐利,精神矍铄,一点都不像个年迈的老人。

“林长老,久仰大名!”张浚快步走上前来,握着我的手,语气诚恳,“襄阳保卫战,林长老指挥若定,大败蒙古军,真是我大宋的栋梁之才!”

“张大人过奖了。”我连忙拱手,“晚辈只是做了分内之事,真正厉害的,是丐帮的弟子们,还有那些浴血奋战的宋军将士。”

“谦虚了。”张浚笑着把我请进书房,“我可是听说了,林长老不仅武功高强,还懂谋略,会练兵,甚至还能改良农具,开垦荒地,这样的人才,真是难得啊!”

进了书房,分主宾坐下,仆人奉上茶水。张浚开门见山:“林长老,这次陛下召你入京,想必你也知道是什么意思。王敬之那帮人,在陛下面前说了不少你的坏话,说丐帮‘拥兵自重’‘不服管教’,想让陛下软禁你,趁机削弱丐帮的势力。”

“晚辈略有耳闻。”我端起茶杯,喝了一口,“所以才冒昧前来,想请张大人指点迷津。”

张浚叹了口气:“陛下年轻,耳根子软,容易被王敬之他们蛊惑。他们之所以这么做,就是怕你逼着朝廷跟蒙古硬打。你也知道,主和派的那些人,大多是江南的大地主、大官僚,家里产业多,怕打仗毁了他们的家业,所以一门心思只想谈和。”

“可他们不知道,蒙古人的胃口,不是谈和就能满足的。”我放下茶杯,语气沉重,“蒙古灭了金之后,下一个目标就是我大宋。现在我们退让一步,他们就会得寸进尺,到时候别说家业了,就连小命都保不住!”

“我当然知道!”张浚一拍桌子,情绪有些激动,“可朝廷里,主和派势力太大,我一个人,孤掌难鸣啊!”

他平复了一下情绪,看着我:“林长老,你这次入京,千万不能跟王敬之他们硬刚。陛下虽然忌惮丐帮,但也知道丐帮是抗蒙的主力,不敢真的把你怎么样。你明天面见陛下,一定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陛下知道,丐帮对大宋忠心耿耿,绝无反意,而且,只有依靠丐帮,依靠江湖力量,才能抵御蒙古的入侵。”

“晚辈明白。”我点头,“我准备把丐帮最近收集到的蒙古军动向,还有我们在边境的防御部署,都跟陛下说说,让他知道,我们丐帮一直在为抗蒙做准备,从来没有闲着。”

“好!”张浚赞许地点头,“还有,你可以提一下,丐帮愿意协助朝廷训练士兵,改良武器,只要朝廷信任丐帮,我们就能联手,打造一支强大的抗蒙大军。这样一来,陛下既能看到丐帮的价值,也能放心,不会再听信王敬之他们的谗言。”

正说着,书房外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一个仆人慌张地跑进来:“大人,不好了!王御史带着禁军,说是要搜查府邸,说……说您私通丐帮,意图谋反!”

“什么?”张浚脸色一变,猛地站起身,“王敬之这个小人,竟然敢这么放肆!”

我心里也是一惊,王敬之动作这么快,竟然直接带人来搜查张浚的府邸,这是想栽赃陷害,把张浚也拉下水啊!如果张浚被定罪,那朝廷里就再也没人能帮丐帮说话了,我这次入京,可就真的成了孤家寡人。

“林长老,你快从后门走!”张浚急道,“不能让他们抓到你在这里,不然的话,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

“不行!”我摇摇头,“我要是走了,王敬之正好可以诬陷你私通丐帮,到时候你百口莫辩。再说,我是奉陛下旨意入京的,他王敬之就算再嚣张,也不能随便抓我。”

话音刚落,外面就传来了王敬之的声音,尖酸刻薄:“张大人,陛下有旨,说你私通丐帮,意图谋反,特命本官前来搜查,还请张大人配合!”

张浚脸色铁青,正要出去理论,被我拦住了。我对他使了个眼色:“张大人,稍安勿躁,让我来会会他。”

我整理了一下衣服,走到书房门口,正好看到王敬之带着一群禁军,气势汹汹地站在庭院里。王敬之穿着一身红色的官服,身材微胖,脸上带着倨傲的神情,看到我,眼睛一亮,像是抓住了什么把柄。

“哟,这不是丐帮的林长老吗?”王敬之皮笑肉不笑地说道,“怎么会在张大人的府邸里?难道真像传闻说的那样,张大人私通丐帮,你们要一起谋反?”

“王御史这话可不能乱说。”我淡淡一笑,往前走了两步,“陛下召我入京述职,我路过张大人府邸,前来拜访,这有什么问题吗?倒是王御史,没有陛下的亲笔圣旨,就带着禁军搜查朝廷大臣的府邸,这是不是有些不合规矩?”

王敬之脸色一僵,随即冷哼一声:“本官奉陛下口谕,前来搜查,难道林长老还想阻拦不成?”

“口谕?”我挑眉,“不知道王御史能不能拿出陛下的信物,证明你确实是奉了旨意?不然的话,谁知道你是不是假传圣旨,陷害忠良?”

我心里清楚,王敬之肯定没有陛下的口谕,他只是想趁这个机会,把我和张浚都栽赃陷害了。只要我不给他把柄,他就不敢真的动手。

果然,王敬之一听这话,脸色更加难看了,他没想到我竟然这么难对付。他身后的禁军统领也有些犹豫,看向王敬之,似乎在询问要不要继续。

“林长老,你少在这里狡辩!”王敬之强装镇定,“张浚私通丐帮,证据确凿,你在这里,就是最好的证明!来人啊,把林长老和张浚都给我抓起来,带回宫里,交给陛下发落!”

禁军们互相看了看,没人敢动。他们也知道,丐帮不是好惹

喜欢丐帮神丐请大家收藏:(m.8kxs.com)丐帮神丐8k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