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关城头,夜色深沉,唯有火把在夜风中摇曳,映照着守军士卒疲惫而坚毅的脸庞。中军大帐内,药气弥漫,关羽卧于榻上,甲胃未解,仅卸了肩甲,左肩处厚厚的绷带上隐隐渗出血迹,脸色在灯火下显得有些苍白。魏延与邓艾侍立榻前,神情凝重。
“君侯,斥候回报,魏军营中灯火通明,人马调动频繁,尤其是曹休本部大营,似有异动。”邓艾低声禀报。
关羽微阖的丹凤眼缓缓睁开,精光一闪而逝,哪有半分重伤垂危之态?他声音低沉却带着金石之音:“鱼儿,要咬钩了。文长,准备得如何?”
魏延按捺住兴奋,抱拳道:“君侯放心!各部皆已就位,弓弩、滚木礌石、火油皆备于最便利之处!只等魏狗前来送死!末将的亲兵队也已饱食酣睡,养精蓄锐,只待君侯号令,便可出城逆击!”
关羽微微颔首,看向邓艾:“士载,城防交由你全权指挥,务必稳住阵脚。文聘将军那边,可有消息?”
“文将军密信,水军已做好准备,一旦城头火起为号,便从水门突击,焚烧魏军沿江船只,断其退路与水路补给!”邓艾答道。
“好!”关羽撑着手臂欲坐起,牵动肩伤,眉头微蹙,却依旧稳稳坐定,“传令下去,各部依计行事!让将士们再辛苦一夜,破敌,就在今朝!”
子时刚过,东关城下果然响起了沉闷的战鼓声!无数火把如同繁星般亮起,曹魏大军如同潮水般,向着看似“群龙无首”、“军心浮动”的东关城墙涌来!冲车、云梯、井阑……各种攻城器械在黑压压的军阵掩护下,缓缓逼近。
满宠立于中军,望着沉寂的东关城头,嘴角露出一丝冷意。关羽重伤,此城必破!
然而,当魏军先头部队呐喊着冲过护城壕,将云梯搭上城头,准备攀爬之际——
原本沉寂的城墙上,骤然爆发出震天的怒吼和密集如雨的箭矢!
“放箭!”
“滚木伺候!”
“倒金汁!”
邓艾冷静的声音在城头各处响起。准备多时的守军爆发出惊人的战斗力,滚木礌石如同冰雹般砸下,烧沸的金汁(混合毒物的粪便尿液)迎头泼洒,更有无数火箭射向城下的冲车和密集人群!
魏军猝不及防,瞬间死伤惨重,攻势为之一滞!
“怎么回事?守军还有如此战力?”前线的夏侯尚又惊又怒。
就在这时,东关水门悄然开启,文聘率领数十艘艨艟斗舰,如同利剑般冲出,直扑魏军停泊在江边的运输船队!火箭齐发,瞬间点燃了数艘大船,江面一片火光!
几乎在同一时间,东关城门在一声巨响中轰然洞开!魏延一马当先,率领数千养精蓄锐已久的江东精锐,如同出闸猛虎,直接杀入了因攻城受挫而略显混乱的魏军前阵!
“关羽在此!魏狗纳命来!”
一声如同惊雷般的暴喝,竟从城头响起!只见关羽不知何时已登上城楼,手持青龙偃月刀,虽未亲自冲杀,但那巍峨的身影和熟悉的喝声,如同定海神针,瞬间让守军士气暴涨,也让城下的魏军魂飞魄散!
“关羽没死!是计!”张辽在后方看得分明,失声惊呼。
曹休、满宠等人更是脸色煞白,心中一片冰凉。中计了!
魏延率部在敌阵中左冲右突,勇不可当,专挑魏军旗帜和将领所在冲击,极大地加剧了魏军的混乱。城头守军见状,士气如虹,反击更加凌厉。
魏军本以为是捡便宜的总攻,却迎头撞上了江东军蓄谋已久的雷霆反击!前锋溃败,中军动摇,后军被文聘水军骚扰,整个攻势彻底瓦解,陷入了自相践踏的混乱之中!
就在东关战火重燃的同一天,交州布山大营。
庞统接到了霍弋通过秘密渠道送来的一份情报——标明了叛军最后几个核心首领可能的藏身之地,位于朱崖郡与交趾郡交界处的一片名为“鬼哭林”的原始密林。
“霍弋倒是守信。”庞统看着地图,嘴角微扬,“传令留赞,集中所有能动用的精锐,由他亲自率领,直扑鬼哭林!同时,各处关隘加强封锁,绝不能放走一人!”
“军师,晚辈请命随军观摩!”陈砥手臂上还缠着绷带,但眼神灼灼,充满了渴望。鹿鸣山的经历让他褪去了最后的稚气,他渴望亲眼看到这场叛乱的终结。
庞统看了看他,沉吟片刻,点了点头:“可。但只准在安全距离外观战,不得擅入险地。丁奉,你带一队暗卫,贴身护卫公子安全!”
“末将领命!”丁奉抱拳。
留赞的动作极快,接到命令后,立刻点起五千精锐,其中多为熟悉山林作战的士卒,携带猎犬、向导,如同一张大网,悄无声息地向鬼哭林合围而去。
陈砥在丁奉和暗卫的保护下,跟随中军行动。这一次,他不再是单纯的旁观者,庞统允许他参与军议,听取留赞对兵力部署、路线选择的考量,学习如何在复杂地形下指挥作战。
鬼哭林果然名不虚传,古木参天,藤蔓缠绕,瘴气弥漫,地形极其复杂。叛军在此经营日久,设置了无数陷阱和隐蔽的哨点。
然而,在绝对的实力和准确的情报面前,负隅顽抗显得苍白无力。留赞用兵稳健,步步为营,稳扎稳打,利用兵力优势,一点点压缩叛军的活动空间。小规模的遭遇战时有发生,但官军始终占据上风。
三日后,官军终于锁定了叛军核心首领藏身的一个大型溶洞。留赞下令四面合围,强弓硬弩封住所有出口,然后派遣死士携带火油、烟硝等物,强攻入内。
激烈的搏杀在阴暗的溶洞中持续了整整半日。最终,叛军最后一名大头领,在绝望中自刎身亡,其余残部或死或降。
当那名首领血淋淋的首级被呈送到留赞和陈砥面前时,持续数月的交州大规模叛乱,终于宣告平定!
陈砥看着那狰狞的首级,心中没有太多胜利的喜悦,反而有些沉重。这背后,是无数生命的消逝,是交州百姓的苦难,也是各方势力角逐的牺牲品。
“公子,乱世之中,有时不得不以雷霆手段,显菩萨心肠。”留赞似乎看出了他的心思,沉声道,“唯有彻底铲除祸乱根源,方能还交州一个太平。”
陈砥默默点头,将这番话记在心里。
东关大捷与交州平定的消息,几乎同时以八百里加急的速度,送到了建业镇南将军府。
陈暮看着两份捷报,一直紧绷的脸上,终于露出了如释重负的笑容。他当即召集徐庶及留守重臣。
“好!云长不愧万人敌!士元、子龙调度有方,留赞、文聘等将士用命!此番,我江东可谓双喜临门!”陈暮声音洪亮,透着振奋,“传令,犒赏三军!东关、交州所有参战将士,按功行赏,抚恤厚恤阵亡将士家属!”
“主公,此二役,意义重大。”徐庶抚须笑道,“东关一战,不仅打破魏军围困,更重创其士气,短期内,江北压力大减。交州平定,则稳固了我后方根基,打通了与荆南的联系,钱粮赋税得以保障。更可喜者,公子于交州历练,表现出色,临危不惧,折冲樽俎,与西蜀霍弋达成临时协议,挫败曹魏阴谋,此乃意外之喜,亦显我江东后继有人!”
众臣纷纷称贺,气氛热烈。
陈暮含笑点头,随即神色一肃:“然,局势依旧不容乐观。曹魏受此挫败,必不会善罢甘休。西蜀态度暧昧,其丞相诸葛亮乃当世奇才,霍弋虽暂停行动,然其最终意图未明。云长之事,终究需要有个了断。”
他沉吟片刻,果断下令:
“一,令关羽抓紧整军,修缮城防,巩固东关防线。魏延、邓艾等将,各依功绩晋升犒赏。文聘水军,继续巡弋江面,确保水道安全。”
“二,令庞统暂留交州,主持善后事宜,安抚百姓,整顿吏治,清查残余魏谍、以及可能与蜀中暗通款曲者,务必使交州彻底安稳。待局势稳定后,再班师回朝。”
“三,令赵云加强荆南及五岭防务,尤其警惕益州方向。同时…可让砥儿结束观摩,返回荆南继续学业。交州血腥,见识过便好,不必久留。”
“四,”陈暮目光看向北方,“以孤之名义,修书一封,遣使送往许都,交予曹丕。”
徐庶问道:“主公,信中内容?”
陈暮冷笑:“不必示弱,亦不必挑衅。只陈述东关、交州事实,言明我江东军民一心,保境安民之决心。顺便…质问其派细作行刺我儿、离间我君臣之事!看他曹子桓如何回应!”
这是一封不卑不亢,甚至带着几分问责意味的信。目的在于试探曹丕接下来的动向,也为江东争取更多的休整和消化胜利果实的时间。
“至于西蜀…”陈暮手指轻轻敲击着扶手,“待交州彻底安稳,士元回来后再议。或许,是该找个机会,与那位卧龙先生,好好谈一谈了。”
接到返回荆南的命令时,陈砥正在协助庞统处理一些简单的善后文书工作。他心中虽有对交州这片土地的不舍,但也知道,自己的根基和未来的道路,不在这里。
临行前,他去向庞统辞行。
庞统看着眼前气质已然大变的少年,欣慰道:“公子此行,可谓脱胎换骨。统幸不辱命,未负主公所托。”
“多谢军师教诲与维护之恩!”陈砥深深一揖,“晚辈永世不忘。”
“回去吧。子龙将军还在江陵等你。经此一事,你的课业,当进入新的阶段了。”庞统语重心长,“记住,为君者,不唯有仁心,更需有霹雳手段;不唯有智慧,更需有坚韧心志。这交州的烽火与鲜血,便是你最好的启蒙。”
陈砥郑重应是。
踏上归途,心境与来时已截然不同。来时是好奇与紧张,归时是沉静与思索。他回顾着在交州的点点滴滴——桓阶的实务讲授,赵云的武艺兵法教导,庞统的运筹帷幄,留赞的沙场征战,与霍弋的生死交锋,还有那些牺牲的白毦兵,鹿鸣山的血战,鬼哭林的肃杀……
这一切,都如同沉重的砝码,加速了他的成长。他明白了父亲的艰难,理解了疆土守护的不易,更窥见了天下这盘大棋的波谲云诡。
潜龙在渊,历经风雨,鳞爪渐丰。虽仍未到腾飞之时,但其目光,已能穿透迷雾,望向更遥远的未来。
当陈砥的马车在护卫下缓缓驶向荆南时,天下的棋局,也因江东这两场关键性的胜利而悄然发生着变化。
许都,魏王府。
曹丕看着陈暮那封措辞强硬的信,以及东关惨败、交州叛乱被平定的详细战报,脸色铁青,狠狠将信摔在地上!
“废物!满宠无能!张辽、徐晃老迈!司马懿…你的‘幽蛰’也是徒有虚名!”他咆哮着,殿内侍从噤若寒蝉。
司马懿跪伏在地,一言不发,眼中却闪烁着更加深沉阴鸷的光芒。一次挫败,并不能让他放弃。他在心中默默调整着接下来的计划。
成都,丞相府。
诸葛亮看着霍弋送回的密信,眉头微蹙。信中详细描述了交州见闻,与陈砥的接触,鹿鸣山遇袭,以及达成的临时协议。
“陈明远之子,竟已如此…看来江东气运,未可轻估。”他轻摇羽扇,喃喃自语,“云长兄之事…或许,真到了该重新考量之时了。只是,该如何与主公分说…”
他走到巨大的舆图前,目光在北方的曹魏和东方的江东之间徘徊。联吴抗曹,始终是他心中不变的战略基线。
东关城头,关羽抚着长髯,望着退却后一片狼藉的魏军营寨,丹凤眼中寒光凛冽。他知道,这只是开始。北伐之志,从未熄灭。只要一息尚存,他手中的青龙刀,终将指向许都!
荆南,江陵都督府。
赵云接到陈砥即将返回的消息,脸上露出了温和的笑容。他知道,经此磨砺,这块璞玉必将绽放出更加夺目的光彩。他准备好了更深入的文韬武略,等待着少年的归来。
潜龙归渊,并非沉寂,而是为了积蓄力量,等待下一次风云际会。天下的棋局,在新的平衡与暗流中,继续缓缓推移。而属于陈砥的时代,正伴随着征途上的风尘,一步步临近。
喜欢魏砥请大家收藏:(m.8kxs.com)魏砥8k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