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
定是那三城守将不战而降!
守的不是城池,守的是世道人心!
斥候快马加鞭,直奔吴县报信。
听闻曹仁率十万大军,以追剿伪帝袁术为名,三日连克庐江三城,孙策顿时大惊,脱口而出:“不可能!”
“曹仁哪来十万兵?”
“李术莫非谎报军情?”
斥候颤声答道:“吴侯,仅末将所见,曹军旗号便有三万之众。李太守称,三万人绝无可能三日破三城,按行军速度推算,曹仁每城用时不足一个时辰!”
周瑜、陈宫等人闻言,神色骤变。
即便龙舒、舒县、居巢三城兵力不足千人,城小兵寡,也不该如此迅速沦陷。
除非三城皆不战而降,否则断无可能!
可若曹仁真率十万奇兵突袭庐江,而庐江却毫无防备,更是匪夷所思!
“莫非李牧暗中将兵马藏于寿春,吴郡只是幌子?”
“以声东击西之计,诱我等在吴郡设防,实则奇袭庐江?”
“伪帝袁术?袁术早不知死在哪个荒山野岭,这借口简直荒唐!”
张昭语带讥讽,却又难掩疑虑。
但曹仁代表天子,咬定袁术藏身庐江,便不容辩驳!
要么开城受检,要么视为同谋!
反抗?请示?
呵,先打了再说!
周瑜沉声道:“十万兵真假难辨,但曹仁连破三城却是事实。若不速援,皖城必失!”
陈宫亦附和:“若真有十万兵,皖城三千守军绝难抵挡;若李术谎报,则恐其欲弃城而逃!”
“可曹仁如何三日破三城?”
“三城守将皆降?”
周瑜眉头紧锁:“时间紧迫,李术未及探查曹仁破城之法,便匆忙求援。”
“伯符,当先派兵驰援庐江,一为解围,二为探明虚实。”
孙策当即命韩当率五千精兵火速奔赴庐江,同时调丹阳吴景出兵增援皖城。
“公瑾,如此太被动了!”孙策焦躁道,“我们根本摸不透李牧的意图!”
“原以为他会让吕布护送吴郡太守赵牧赴任,谁知马车内竟是假人!甚至连‘赵牧’此人是否存在都成疑!”
“吕布军动向不明,曹仁又虚张声势……”
“唉——”
孙策只觉思绪纷乱,难以理清。
周瑜心中颇感无力。
江东局势被李牧牢牢掌控,犹如一柄利刃高悬头顶。
孙策虽可派兵驻守各处渡口,但兵力分散将导致调度困难,而李牧的真实进攻方向又难以预料。
此刻曹仁号称十万大军进犯庐江,虚实难辨。若出兵救援恐中调虎离山之计,按兵不动又恐失守要地。
正当众人举棋不定时,探马急报:吕布率五千兵马沿大路直奔曲阿,声称奉皇命护送吴郡太守赵牧,要求守将放行。
欺人太甚!孙策怒拍桌案,传令曲阿守将,敢放吕布过江者诛九族!
周瑜与陈宫对视一眼,均感蹊跷。陈宫建议固守待变:只要守住曲阿,吕布插翅难渡。待韩当探明庐江军情再作决断。
张昭适时禀报:吴郡、会稽名士已应允为主公游说六郡士族。
孙策闻言大喜:早该杀一儆百!话出口方觉失言,见张昭色变,忙改口致歉,心中却不以为然。周瑜暗自叹息,低声提醒孙策勿忘兖州前车之鉴。
江畔。
吕布见曲阿守将拒不放行,却也不急,索性在岸边强征船只。
无论大小,但凡能渡江的舟楫,尽数被他收入囊中。
如此大张旗鼓,丝毫不掩渡江之意。
“有显谋运筹帷幄,征战倒是省心,只需提戟冲杀便是。”
“哼,以为守住渡口,便能阻我吕布?”
“待过几日,且看本侯神兵天降!”
他横戟立马,远眺对岸。
“只是不知玲绮能否瞒住……”
“显谋这般佳婿,世间难寻啊。”
思及此,吕布竟忍不住咧嘴一笑。
身旁副将见状,默默低头,不敢多言。
……
下邳城内。
李牧与吕玲绮终日抚琴闲游,悠然自得。
孙策一方虽竭力揣测其意图,李牧却似置身事外,毫无焦躁之态。
该享乐时,照旧享乐。
最头疼的莫过于魏续。
他尚不知吕玲绮已向李牧坦白,整日绞尽脑汁,思索如何搪塞祭拜“秦玲绮父母之墓”一事。
“魏续!”
“在!”
魏续心头一紧,唯恐李牧再提此事。
“温侯待你如何?”李牧轻摇折扇,笑意温和。
魏续不明其意,连忙答道:“温侯待我恩重如山!”
李牧目光如炬:“听闻温侯好纳诸将妻室,可有此事?”
魏续顿时冷汗涔涔,环顾四周后低声道:“先生慎言!温侯……事出有因!”
李牧淡然道:“看来确有其事。”
魏续慌忙摆手:“末将绝非此意!温侯昔日虽有此念,但华佗断言其命中无子后,便再未提及。”
“可惜。”李牧合扇轻叹。
魏续愕然:“先生何出此言?”
李牧笑而不答,只道:“去准备吧,臧霸与孙观不日将至。”
魏续如蒙大赦,匆匆退下。
今日总算躲过一劫……
“且慢!”
李牧忽又出声,魏续身形一僵,缓缓转身。
“先生,还有何指示?”
魏续心中默念:莫问,莫问,莫问!
李牧轻摇羽扇,淡然一笑:“无需惶恐。玲绮之事我早已知晓,你不必终日忧心忡忡。”
魏续惊诧:“先生既已知情,为何故作不知?”
李牧远眺江东,目光深邃:“等待的时光,总要寻些趣味。”
【求全订】
第148章 武经总要,神兵渡长江(求全订)
“报!臧将军、孙将军到!”
传令声中,臧霸与孙观阔步而入。
“臧霸拜见先生!”
“孙观拜见先生!”
自泰山郡古庙分别,岁月已逝。曹操势力日益强盛,令二人既惧且悔。若当初未听郑玄之言按兵不动,或许早已不必困守琅琊。
故接到李牧传信,二人当即诛杀欲割据东海的昌豨,留吴敦、尹礼镇守琅琊,亲率精锐前来。
“入座。”
李牧端坐主位,锦衣纶巾,折扇轻点席位。
臧霸、孙观落座,案上酒肴已备。
寒暄片刻,臧霸按捺不住:“先生,末将此行有何任务?”
李牧展扇轻笑:“莫急。两位将军舟车劳顿,且在下邳休整半月。”
“半月?”孙观蹙眉,“兵贵神速,延迟半月是否贻误战机?”
二人志在立功,休整半月岂非重蹈覆辙?
李牧洞若观火:“欲成其事,先砺其锋。将军何必焦躁?征讨江东非在速胜,立功之机必存。若贸然渡江遇伏,反损士气,危及性命。”
“成大事者需静气。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
臧霸、孙观赧然,拱手道:“先生教诲,末将谨记。”
臧霸又问:“休整期间,末将等需作何准备?”
李牧含笑问道:“琅琊兵,可懂耕作之事?”
臧霸怔了怔,答道:“军中多是农家出身,虽久未务农,但若需下地,倒也不难。”
李牧轻摇折扇:“生疏了可不行。这半月你们便带着兵卒重习农事。秋收在即,正好让他们去帮下邳百姓收割稻谷,自北向南,半月足矣。”
臧霸与孙观相视一眼,面露困惑。
臧霸迟疑道:“先生,让将士们去收稻谷倒也无妨,只是......”
孙观直言相询:“还请先生明示,否则恐军心不稳。”
李牧合拢折扇:“二位将军以为,若无犒赏,将士们可愿为你们拼命?”
孙观脱口道:“无利不起早,兄弟们总要糊口的。”
李牧徐徐道:“替农户收稻,自然要收酬劳。寻常百姓给得少,但豪强大户出手阔绰。不必刀头舔血就能得钱粮,将士们岂会不满?”
臧霸与孙观再度对视,摇头道:“既有好处,自无怨言。只怕农户不肯雇人。”
李牧笑道:“这个无须你们操心。”
臧霸又道:“此次只带了八千精兵,若人手不足,我可再调琅琊兵马前来。”
李牧摆手:“八千足矣。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半月你们要熟悉新式农具,用熟了事半功倍。”
孙观掐指一算:“如此岂非要耽搁月余才能攻江东?届时战机早失。”
李牧莞尔:“谁说不能一月后再攻?你可曾见徐州兵马有渡江迹象?放心,他们也要等秋收完毕才会出兵。”
臧霸与孙观这才安心。
对士卒而言,拿钱办事,打仗与收粮并无二致。
但对臧霸、孙观来说,他们要的是军功爵禄。
既得承诺,二人心中大定,便不再多问。
李牧愿意分享这些军情已是对众人的信任,再追问恐怕会惹他不悦。
毕竟这等机密,知晓的人越少,敌方就越难揣测。
庐江郡内,曹仁得知韩当与丹阳郡兵马将至,当即下令拆除投石车,并提前撤走了负责组装的工匠。
这等攻城利器,自然不能让江东军知晓。
真可惜啊,若能一举攻下皖城该多好!
曹仁反复丈量着与皖城的距离,语气中满是惋惜。
以投石车的射程,完全能够覆盖。
只要给他足够时间,攻陷皖城指日可待!
但刘晔却不这么想:将军,我军仅五千之众,虽虚张声势营造出十万大军之势,可一旦与江东军交锋,这假象便会不攻自破。
此时撤军,方能令敌军摸不清我军虚实。
真真假假,虚虚实实,让敌人困惑,才能使其疲于应对。
曹仁颔首:我也就随口一说!牛金,传令撤军。回师途中记得重挖灶台,不许偷懒沿用旧灶。
牛金不解:为何不用现成的?新挖多麻烦!
曹仁斥道:叫你多读书偏不听。减兵增灶的典故总该知道吧?
牛金挠头:没听说过!
曹仁恼道:不知道就别多问,执行军令!
喜欢三国:我的娘子不是凡人请大家收藏:(m.8kxs.com)三国:我的娘子不是凡人8k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