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五章:欢腾的厂区与新的起点
县里批准建宿舍的消息,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了一块巨石,在南水县玻璃厂激起了层层欢腾的涟漪,并且这涟漪持续扩散,经久不息。
第二天上午,雨过天晴,阳光格外明媚。玻璃厂那不大的操场上,黑压压地站满了全厂的职工。就连那些本该轮休的工人,也早早地从家里赶了过来,生怕错过了这个历史性的时刻。空气中弥漫着一种节日的喜庆,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发自内心的笑容,相互打着招呼,议论着,眼神里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
主席台是临时用几张木桌拼凑的,上面铺着洗得发白的红布。马厂长、王超等厂领导,以及工会主席、各车间主任依次坐在台上。马厂长今天特意穿了一件半新的列宁装,头发梳得整整齐齐,脸上容光焕发。
看着台下人头攒动、群情振奋的场面,马厂长拿起那个用硬纸壳卷成的简易喇叭,清了清嗓子,会场瞬间安静下来,几百道目光齐刷刷地聚焦在她身上。
“同志们!工友们!”马厂长的声音通过喇叭传开,清晰而有力,带着难以抑制的激动,“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厂职工大会,是要正式向大家宣布一个我们期盼已久的好消息!经过厂里的积极争取,和上级领导的大力支持,我们南水县玻璃厂——自建职工宿舍的方案,昨天下午,已经正式获得了县人民委员会的批准!”
“哗——!”尽管昨天已经有了风声,但此刻由厂长亲口正式宣布,台下还是爆发出了雷鸣般的掌声和欢呼声,许多人激动地跳了起来,用力地鼓掌,手掌拍红了也浑然不觉。
马厂长等大家的情绪稍微平复一些,才继续讲话。她没有讲太多空泛的大道理,而是围绕着这份批复的意义和接下来的工作,讲得实实在在:
“这份批文,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我们许多还挤在狭窄出租房、每天上下班要跑十几里路的工友,很快就能拥有一个离厂区近、宽敞明亮的新家!意味着我们的老师傅们,可以结束租房搬家的漂泊,安心在厂里养老!意味着我们的年轻工友,结婚成家有了盼头!这不仅是几栋房子,更是组织对我们全体玻璃厂工人辛勤劳动的肯定和关怀,是我们玻璃厂大家庭凝聚力的体现!”
这番话句句说到了工人们的心坎里,台下再次响起热烈的掌声。
“但是,同志们,”马厂长话锋一转,语气变得严肃而恳切,“批文下来了,只是万里长征走出了第一步。接下来,我们要平地起高楼!这需要钱,需要建材,需要大家付出更多的汗水和智慧!厂里决定,立即成立职工宿舍建设领导小组,我亲自担任组长,王超副厂长担任副组长,具体负责建设的日常协调和组织工作!各车间、科室要全力配合!”
她看向王超:“王超同志,你来说说下一步的初步打算。”
王超站起身,走到台前。他看着台下那一张张熟悉而充满信任的面孔,心潮澎湃。他接过喇叭,声音沉稳而清晰:
“工友们!马厂长已经把最重要的好消息和意义都讲了。我在这里,只跟大家说三句实在话!”
“第一,建房的钱,厂里会从利润里按规定提取福利基金,专款专用,每一分钱都会花在刀刃上,接受全厂职工的监督!”
“第二,建房需要的砖瓦、木料、沙石,我们已经在联系本地的供应单位,同时,我们也鼓励大家,如果谁有门路,或者有亲戚朋友在相关单位,可以为厂里提供信息,牵线搭桥,我们集思广益,共同解决建材问题!”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王超加重了语气,“房子是我们自己住,建设也需要我们自己的力量!除了专业的泥瓦匠、木工师傅,我们还需要大量的壮劳力,需要大家在不影响正常生产的前提下,利用工会时间、休息日,义务投工投劳,为咱们自己的新家添砖加瓦!大家有没有信心?!”
“有!!”台下异口同声的回答震耳欲聋,充满了无穷的力量。
“好!”王超也被这气势所感染,“具体如何报名参加义务劳动,如何分工,领导小组会尽快拿出方案,各车间也会组织。我可以向大家保证,我们一定会按照大家认可的那份图纸,把这宿舍楼建得结结实实、漂漂亮亮,让每一户都能早日搬进去!”
大会在经久不息的掌声中结束,但工人们的热情并未消退,反而更加高涨。各车间迅速行动起来,黑板报上贴出了建设领导小组的告示和初步的倡议书。
食堂的墙壁上,挂起了一幅由厂里略懂绘画的职工根据王超草图放大绘制的“未来新居”效果图,引得下班的工人们围着一遍遍地看,指指点点,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看,这就是咱家以后的样子!”
“二楼那间房留给我儿子结婚用!”
“这堂屋真亮堂!”
王超更是忙得脚不沾地,他要和领导小组的成员开会,细化建设方案和预算;要跑工业局、计委办理后续的具体手续;要联系砖瓦厂、木料场,确认建材的供应数量和价格;还要协调各车间,安排义务劳动的计划,确保建设和生产两不误。
家里的饭桌上,话题也总是围绕着建房。
“超儿,听说咱们厂真要盖楼了?”李秀兰一边给瑶瑶喂婴儿餐,一边忍不住确认,脸上带着与有荣焉的光彩。
“嗯,批文下来了。”王超扒拉着饭,脑子里还在想着建材的事。
王刚兴奋地说:“哥,我放学了也能去帮忙搬砖!”
“等你考完试再说,”王建国难得地露出了笑容,对王超道,“这是大好事,也是大难事,你得多费心。”
王红也轻声说:“厂里姐妹们都高兴坏了,都说要轮流去工地帮忙做饭、送水。”
就连走在县城里,也时不时有相熟或不相熟的人跟王超打招呼:
“王厂长,听说你们玻璃厂要盖大楼了?真气派!”
“王副厂长,恭喜啊!这可是给咱南水县城争光了!”
油库爆炸案的阴影似乎在这一片欢腾和忙碌中被暂时冲淡了。但王超在夜深人静时,偶尔还是会想起专案组同志那凝重的表情。他知道,危机并未真正解除,只是眼下,全厂上下都被这建房喜事激发出来的巨大热情和凝聚力所笼罩,大家都需要一个这样具体而充满希望的目标,来抚平创伤,凝聚力量,看向未来。
职工宿舍的建设,不仅仅是一个安居工程,更是在这个特殊的1957年夏天,注入南水县玻璃厂乃至整个南水县城的一剂强心针,它点燃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昭示着一个团结奋斗、共创家园的新起点。
(第二百六十五章 完)
喜欢回到饥荒年代,我的随身商城请大家收藏:(m.8kxs.com)回到饥荒年代,我的随身商城8k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