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章:认亲与传承
婚礼的喜庆气氛在宴会厅里弥漫,觥筹交错,笑语喧哗。新人敬完主桌和重要宾客后,王建国觉得这是个难得的机会,便对王超示意了一下。
超儿,过来。王建国神色庄重了些,趁着今天家里人齐,我带你去认认几位重要的长辈和亲戚。
王超立刻明白父亲的意思,这是要将他们正式引入洪城王家的家族网络中。他整了整衣襟,跟在父亲身后。王刚见状也机灵地跟了上来。
王建国首先走向主桌旁一桌年纪较长的宾客。那里坐着几位头发花白、气度沉稳的老人。
超儿,刚儿,这位是你们的三叔公。王建国指着一位置面容清癯的老人,恭敬地介绍。
三叔公好!王超微微躬身,王刚也学着兄长的样子,规规矩矩地行礼。
三叔公推了推老花镜,仔细端详着兄弟俩:好好,都长这么大了。建国啊,这一晃都快二十年没见了吧?
是啊,三叔,王建国感慨道,这些年一直在南水,难得回来。
在南水那边过得怎么样?三叔公关切地问,听说你在钢铁厂?
是,在钢铁厂当钳工。王建国答道,现在带着几个徒弟,日子还算过得去。
旁边一位头发全白的老人插话道:建国这孩子从小就踏实,现在在厂里肯定也是一把好手。
二伯过奖了。王建国谦虚地说,随即转向王超,超儿,这是你二叔公。
二叔公好。王超恭敬地问候。
二叔公点点头,打量着王超:听说你在玻璃厂当副厂长?年轻人有出息啊!
都是组织培养,老师傅们带得好。王超谦逊地回答。
来,给你们三叔公和各位叔伯爷爷敬杯酒。王建国示意。
王超连忙拿起酒壶,小心翼翼地给几位长辈斟酒。轮到王刚时,他也认真地给最后一位长辈斟满了酒。
三叔公,各位叔伯爷爷,我和弟弟敬您们。王超双手举杯。
王刚也连忙端起自己的汽水杯子:祝您们身体健康!
三叔公抿了一口酒,满意地说:建国,你这俩儿子教得不错,懂礼数。
敬完老一辈,王建国又带着他们走向另一桌同辈亲戚。
这是你们表叔,在洪城机械厂当车间主任。王建国介绍道。
表叔热情地拍拍王超的肩膀:听你大伯说,你在玻璃厂搞技术革新,非常成功,年轻人有想法好啊!
还要向表叔这样的老前辈多学习。王超谦逊地说。
这是你们堂伯,在教育局工作。王建国继续介绍。
堂伯笑着问:听说你们厂最近在给学校供应玻璃?
是的,王超点头,县里正在改善各学校的办学条件。
好事啊!堂伯赞许地说,孩子们的学习环境确实该改善改善。
一位在文化局工作的表姑关切地问王建国:建国,你们一家在南水过得还好吗?秀兰和孩子们都好吧?
都好,王建国脸上露出温暖的笑容,秀兰在国营饭店工作,红儿在纺织厂,刚儿和玥儿都在上学。
听说你们家现在四个工人?表叔惊讶地问,这可了不得啊!
王建国点点头,语气中带着自豪:是,孩子们都争气。
难怪能培养出超儿这样的副厂长。表姑赞叹道。
轮到给这些平辈亲戚敬酒时,王超表现得更加从容。有人问起他在玻璃厂的工作,他谦虚地说:在厂里跟着老师傅们学习,还有很多要进步的地方。
一位在供销社工作的堂叔笑着说:建国,你们家这两个儿子真是教养得好。超儿稳重得体,刚儿也懂事知礼。
王建国脸上露出欣慰的神色:孩子们都长大了。
一圈走下来,王超感觉自己对洪城王家的亲属关系有了更清晰的认知。在走向下一桌的间隙,他低声对王刚说:用心记住这些长辈,以后见面要主动打招呼。
王刚认真地点头:哥,我记住了。
最后,王建国带着他们回到了爷爷奶奶身边。
爸,妈,刚带着超儿和刚儿去认了认亲戚。王建国对父母说。
爷爷满意地点点头,看着王超:嗯,是该认认。超儿表现不错,像个大人样子了。
奶奶拉着王超的手,眼里满是慈爱:看到你们兄弟和睦,一大家子热热闹闹的,奶奶这心里啊,比吃了蜜还甜!
三叔公这时也拄着拐杖走过来,对王建国说:建国啊,看到你们一家在南水过得这么好,我们这些老家伙就放心了。以后常带着孩子们回来看看。
一定,三叔。王建国郑重地答应。
王超看着长辈们欣慰的笑容,看着父亲眼中如释重负的轻松,心中涌起一股暖流。这次认亲,看似只是婚礼上的一个插曲,却标志着父子两代人之间、南水与洪城两支之间,因多年分离而产生的隔阂,在这次团圆与喜庆中,彻底消融了。
婚礼的喧嚣依旧,但这份于喧嚣中完成的、静水流深般的家族认同与传承,却显得格外珍贵。王超知道,从今往后,他在这个时代,除了南水那个小家,又多了一个可以称之为的、更广阔的家族归属。
第二百四十章完。
喜欢回到饥荒年代,我的随身商城请大家收藏:(m.8kxs.com)回到饥荒年代,我的随身商城8k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