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四章:曙光与新的挑战
常县长带来的强心针效果立竿见影。县机械厂的老师傅们果然名不虚传,他们与老张头带领的技工团队日夜奋战,针对供料机和切割装置的改造方案反复试验、调整。车间里灯火通明,叮叮当当的敲打声和机器调试的轰鸣声持续到深夜。
这里再调半毫米试试。老张头指着供料机的传动部件,额头上满是汗珠。
年轻的技工小王小心翼翼地拧动调节螺母:师傅,这个精度要求太高了,咱们这老设备......
设备老,但咱们的手艺不能老!老张头斩钉截铁,这可是救命的药瓶,半点马虎不得!
经过三天三夜的奋战,终于攻克了精度控制的关键难题。改造后的设备运行稳定,出料均匀,切割出的瓶口圆润规整,完全符合制药厂的要求。
与此同时,在地区轻工局和县工业局的双重压力下,那家模具厂也展现了惊人的效率。模具车间主任亲自带队,工人们轮班作业,硬是把原本需要一周完成的模具提前两天赶制出来。
快!装车!直接送到玻璃厂!模具车间主任抹了把汗,指挥着工人们小心翼翼地将模具搬上卡车。
模具一到厂,早已准备就绪的雷师傅团队立刻接手。技术科全员上阵,配合安装调试。夜深了,平板玻璃车间依然灯火通明。
左边再抬高一点......好!固定!雷师傅的声音在车间里回荡。
年轻的技术员小张紧张地盯着水平仪:雷师傅,偏差在允许范围内!
不行!必须零误差!雷师傅斩钉截铁,重新调整!
当第一炉采用新模具、使用符合标准的新原料熔炼的玻璃液,缓缓流入成型线时,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看着那晶莹剔透的玻璃液在模具中成型,最终变成一个个符合规格的药瓶,整个车间爆发出热烈的欢呼声!
成功了!
我们做到了!
王超拿起一个刚刚下线、还带着余温的药瓶,对着灯光仔细查看。瓶身通透如玉,无明显气泡和杂质,瓶口光滑如镜,厚度均匀一致。他深深吸了一口气,多日来紧绷的神经终于得以放松。
老张,雷师傅,各位同志,辛苦了!王超的声音带着一丝沙哑,但充满了发自内心的喜悦。
老张头用粗糙的手掌轻轻摩挲着药瓶,眼眶湿润:成了就好,成了就好啊!这些天总算没白熬!
雷师傅摘下眼镜,用力揉了揉发红的眼睛,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马厂长闻讯赶来,看到流水线上源源不断产出的合格药瓶,激动得连连说好:太好了!太好了!我这就让办公室向地区和县里报捷!
生产线一旦打通,后续的量产便顺理成章。玻璃厂开足马力,实行三班倒,人歇机器不歇。食堂按照常县长的指示,准备了可口的加班餐和夜宵。工人们虽然面带疲惫,但个个精神饱满。
老王,你这班产量又创新高啊!
那是!这可是救命的药瓶,咱们多生产一个,就能多救一个人!
十万只药瓶的任务,如同一个被不断攻克的堡垒,数量在每日的报表上稳步攀升。车间的黑板上,距离完成任务还差xxxx只的数字每天都在刷新。
就在药瓶生产任务进入平稳有序的冲刺阶段时,一天下午,王超正在办公室核对生产进度报表,马厂长拿着一份文件走了进来,脸上带着轻松的笑容。
王超啊,药瓶的任务我们完成得很出色,地区和县里都给予了高度评价。马厂长将文件放在桌上,这不,新的任务又来了,不过这次,算是甜蜜的负担
王超接过文件仔细阅读,这是县教育局和建设科联合发来的函件,内容是为了改善全县中小学校的办学条件,特别是解决部分教室窗户老旧、透光不足的问题,县里决定启动一批学校的窗户改造工程,计划统一安装新的木质窗框并镶嵌玻璃。而玻璃的供应,指定由县玻璃厂负责。
这是大好事啊,马厂长。王超看完文件,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为学校安装玻璃,改善孩子们的学习环境,这事做得有意义。
确实是好事,马厂长点头,需求量不小,而且对玻璃的尺寸、透光率都有明确要求,算是我们平板玻璃的稳定大订单了。不过......他指了指文件后面附带的初步需求清单,教育局那边经费也比较紧张,主要保障校舍维修和木工费用,所以希望我们在玻璃价格上能给予优惠。
王超立即明白了其中的关键。这既是政治任务,也带着半公益性质。他略作思考,郑重地说:厂长,我认为我们应该全力支持。学校窗户亮堂了,孩子们的学习环境改善了,这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好事。我们厂现在产能上来了,成本控制也做得不错,在保证不亏本的前提下给予适当优惠是完全应该的。这也体现了我们厂服务地方、回馈社会的责任担当。
马厂长赞许地点头:你和我想的一样。这样,你先去厂办开个介绍信,明天就带着技术科和销售科的同志,去教育局对接具体事宜。
好,我这就去办。
王超来到厂办公室,找到负责文书工作的干事小赵:小赵,帮我开一份去教育局接洽工作的介绍信。
小赵熟练地拿出印有赣南县玻璃厂红头的信纸,工工整整地写道:
兹介绍我厂副厂长王超同志前往贵局接洽学校窗户玻璃供应事宜,请予接洽为荷。
写完后又认真地盖上了玻璃厂的公章。王超小心地将介绍信折好收进公文包,在这个年代,这份盖着红印的介绍信就是最有效的通行证。
新的任务下达后,玻璃厂再次进入有序的忙碌状态。王超立即召集技术科和销售科开会,部署相关工作。
各学校的窗户尺寸要精确测量,切割方案要最优化,尽量减少浪费。王超在技术科强调。
我们要主动与教育局对接,把各校的需求和时间节点都核对清楚。他在销售科嘱咐。
生产线也及时调整了生产计划,开始为学校专项生产所需的平板玻璃。与之前赶制药瓶的紧张氛围不同,这次的忙碌带着一种特殊的温暖。
下班路上,王超特意绕去看看小学。看到工人们已经开始搭架子,准备更换窗框,他的心里涌起一股暖流。想象着不久之后,明媚的阳光透过崭新的玻璃窗,照亮孩子们认真读书的脸庞,他觉得所有的辛苦都值得。
回到家,他将这个好消息告诉了家人。李秀兰正在厨房准备晚饭,听到后连连称赞:这是积德行善的好事!孩子们读书的环境好了,比什么都强。
王红也高兴地说:我们纺织厂女工都在说这事呢,都说玻璃厂做了一件大好事。
王刚和王玥更是兴奋地围着大哥:我们学校的窗户也要换吗?以后教室里就更亮堂啦!
晚饭后,王超抱着小瑶瑶在院子里散步。四个月大的婴儿软软地趴在哥哥肩头,乌溜溜的大眼睛好奇地张望着夜空中的星星。王超轻轻拍着妹妹的背,感受着这份宁静的幸福。
药瓶任务的曙光已经显现,新的充满意义的任务也已铺开。站在春夜的庭院中,王超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充实和笃定。在这个火红的年代,他能够用自己的能力和努力,为急需的药品提供包装,为求学的孩子送去光明,这或许就是穿越时空赋予他的最深刻的使命。
夜色温柔,怀中婴儿发出均匀的呼吸声。王超知道,明天的太阳升起时,又将是为这些平凡而伟大的目标继续奋斗的一天。
第二百三十四章完。
喜欢回到饥荒年代,我的随身商城请大家收藏:(m.8kxs.com)回到饥荒年代,我的随身商城8k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