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回到饥荒年代,我的随身商城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32章 紧急任务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
  

第二百三十二章:紧急任务

平静的日子被一份加急文件打破。

这日上午,王超正在办公室审核上一季度的生产报表,马清波厂长拿着一份盖着地区轻工业局鲜红大印的文件,步履匆匆地推门而入,脸上带着前所未有的凝重。

“王超同志,你先看看这个。”马厂长将文件递到王超面前,声音低沉。

王超放下手中的报表,接过文件快速浏览。越看,他的眉头皱得越紧。这是一份来自地区层面的紧急生产指令,要求辖区内具备条件的玻璃厂,立即调整生产计划,将主要产能转向保障几种基础小药品(如碘酊、紫药水、红药水以及几种简单片剂)的包装瓶生产,并且要求在一个月内,完成首批十万只指定规格药瓶的交付任务。文件措辞严厉,强调了此项任务的特殊性和紧迫性,关乎地区乃至更广范围的医疗卫生保障。

“十万只?一个月?还要调整生产线?”王超放下文件,看向马厂长,“马厂长,这任务……很重啊。我们现有的模具大部分是日用瓶罐,药瓶的规格、材质要求、洁净标准都不同。”

“我知道。”马厂长重重叹了口气,揉了揉眉心,“我刚从地区开完会回来。上面透露,是邻近几个省份突然出现了局部性的流行病,对基础防疫药品的需求激增,连带包装瓶供应告急。我们地区有几个药厂增产任务很重,瓶子供不上,这才把任务压到了我们这些有玻璃瓶生产基础的厂子头上。”

他走到窗前,看着窗外忙碌的厂区,语气沉重:“这是政治任务,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完不成,影响的可能不只是我们厂的考评,更是前线防疫治病的大事。”

王超沉默了片刻,大脑飞速运转。他理解任务的特殊性,这不同于普通的生产指标,背后牵扯的是公共卫生安全。他迅速冷静下来,问道:“具体要求是哪几种规格?材质和洁净度有什么特殊标准?地区能提供哪些支持?比如新模具的图纸、符合要求的原料?”

马厂长见王超没有被困难吓倒,反而立刻切入关键问题,眼中闪过一丝赞许,转身从公文包里又拿出几份附件:“具体规格和要求都在这里。地区会协调一部分特种原料,但大部分还得我们自己想办法。模具……图纸有,但开模、试产到量产,需要时间,而这恰恰是我们最缺的。”

王超接过附件仔细看着。药瓶的瓶口更小,瓶身更厚实以利于运输,对玻璃的化学稳定性要求也更高,不能与药品发生反应。最关键的是,现有的生产线确实需要进行不小的调整,甚至部分改造。

“马厂长,困难很大,但任务必须完成。”王超抬起头,目光坚定,“我的建议是,立刻召开紧急会议,成立专项生产小组。我来牵头,把老张头、雷师傅他们都叫上,还有技术科、供销科的骨干。我们分头行动:一,技术科立刻研究图纸,评估现有设备改造的可行性和最快方案,同时联系地区指定的模具厂,催促他们优先安排我们的模具生产;二,供销科全力出击,按照附件上的要求,寻找和落实符合标准的原料,特别是那种耐腐蚀的纯碱和石英砂,地区协调不够的部分,我们自己想办法找渠道;三,制瓶车间立刻着手调整现有生产线,能转产接近规格的瓶子先转起来,同时挑选最好的老师傅和技工,准备接手新模具的试产。”

他条理清晰,瞬间将千头万绪的任务分解成了可执行的步骤。马厂长听着,紧锁的眉头稍稍舒展:“好!就按你说的办!你全权负责技术协调和生产落实,我负责对外联络和资源争取,咱们分工合作!”

命令迅速下达。玻璃厂这台刚刚恢复平稳运行的机器,瞬间进入了高速运转的紧急状态。刺耳的集合哨在厂区内响起,不到半小时,相关人员全部聚集到了小会议室。

会议上,马厂长传达了地区的紧急指令和任务的严峻性,没有隐瞒任何困难。当听到十万只药瓶和一个月的期限时,台下响起一片倒吸冷气的声音。

王超接着发言,他没有空谈口号,而是直接将初步方案和分工布置下去。他将技术难点一一摆在台面上,然后引导大家讨论解决方案。

“瓶口小,供料机流速和切割要重新校准!”

“瓶身厚,退火时间必须延长,否则容易炸裂!”

“原料纯度要求高,现有的库存大部分不达标,采购是难题!”

……

问题一个个被抛出,气氛紧张而压抑。

老张头盯着图纸,眉头拧成了疙瘩,半晌,他猛地一拍桌子:“妈的,硬骨头也得啃!供料机和切割刀调整交给我!不就是精度要求高吗?咱们一点点试,不睡觉也得把它调准了!”

雷师傅扶了扶眼镜,语气沉稳但坚定:“退火曲线必须重新计算设定,我带着技术科的人连夜搞,模拟不同厚度下的热应力分布,找到最优方案。不能靠经验估摸了,这次必须精准!”

供销科科长老钱脸色发苦:“王厂长,这原料……符合要求的纯碱和低铁石英砂,市面上太紧俏了,一下子要这么多,难啊!”

王超看向他:“钱科长,难也要办!列出所有可能的渠道,地区协调的,我们自己去跑的,哪怕是以前合作过的小矿山、小作坊,都去问,去谈!价格可以适当浮动,但质量和交货时间必须保证!需要我出面协调的,随时告诉我。”

会议结束时,每个人都领到了沉甸甸的任务,脸上没有了平日里的轻松,取而代之的是一种临战前的肃穆和决心。他们都知道,这不仅是一次生产任务,更是一场不能失败的战斗。

散会后,王超没有回办公室,而是直接扎进了制瓶车间。机器暂时停了,工人们围在老张头身边,看着他在供料机上比比划划,激烈地讨论着调整方案。王超没有打扰他们,只是静静地看了一会儿,然后走向正在清理熔炉的工人,询问了原料储备的实际情况。

他又去了技术科,那里灯火通明,雷师傅和几个年轻人趴在桌上,写写画画,计算尺和手摇计算机的声音此起彼伏。王超给他们递上几杯热茶,没有多问,只是拍了拍雷师傅的肩膀。

夜幕降临,玻璃厂许多车间依旧亮着灯。食堂特意为加班的工人准备了宵夜。王超和马厂长一起,到各个关键岗位巡视,给工人们鼓劲,解决他们遇到的实际困难。

回到家时,已是深夜。家里静悄悄的,家人都睡了。王超轻手轻脚地洗漱,躺在床上,却毫无睡意。脑海里反复回旋着生产线调整的方案、原料采购的渠道、技术计算的参数……十万只药瓶,像一座大山压在他的心头。

但他没有慌乱。赵科长的提醒言犹在耳,他知道此刻更需要冷静和智慧。他默默盘点着系统空间里的物资和之前积累的技术资料,思考着哪些可以在不引人注目的前提下,用来帮助解决眼前的难题。比如,是否有更精准的测量工具?或者关于玻璃材质稳定性的更详细数据?

月光透过窗棂,照在他沉思的脸上。这是一个艰难的挑战,但也是一次证明玻璃厂能力和担当的机会。他深吸一口气,闭上眼睛。明天,将是更为忙碌和关键的一天。他必须带领全厂,啃下这块硬骨头。

第二百三十二章完。

喜欢回到饥荒年代,我的随身商城请大家收藏:(m.8kxs.com)回到饥荒年代,我的随身商城8k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