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秦万年之赳赳老秦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58章 要想富,先修路 上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
  

秦道之上,墨家改良的马车碾过略显狭窄的路面,偶有运输建材的牛车与商队交汇,需缓缓避让方能通行。

始皇掀开车帘,望着窗外因避让而驻足的百姓,眉头微蹙,转头看向身侧的赢欣:“欣儿,此番巡视,见建设热火朝天、民生渐旺,却也见道路狭窄、通行滞涩。

你统筹营造署,诸事皆想得周全,如今沿途所见所闻,可还有新的想法?”

赢欣正望着车外掠过的村落与工地,闻言躬身答道:“父皇所见极是!

儿臣沿途观察,已思虑多日。

如今大秦农工商兴、宅建正酣,生育潮催生人口流动,商贸热带动物资往来,可这道路,却成了制约发展的关键。

儿臣以为,要想富,先修路——当效仿后世‘国道’之法,规划全国道路网络,拓宽、规整各郡县、村镇之路,统一标准、明确命名,让道路成大秦之脉络,脉通则人通、人通则财通、财通则邦固!”

始皇眼中闪过精光,身子微微前倾:“细说你的构想!”

“儿臣的规划,核心是‘四级路网、统一标准、命名有章、配套完备’,以咸阳为中心,辐射四十四郡,将每一座城池、每一个村镇、每一处宅院集群都纳入路网之中,既适配当下建设与民生之需,更利大秦长远统治。”

赢欣说着,从袖中取出墨家绘制的简易舆图,铺在车中案上,指尖点划间,一幅全国道路经纬图已然清晰。

一、四级路网:经纬交织,覆盖全域

赢欣指着舆图,逐一详解:“儿臣设想的路网分四级,自上而下,层层衔接,无一处遗漏。”

1. 大秦主动脉(国道一级):贯通天下枢纽

- 定位:连接都城与各郡治所、边疆重镇、核心商埠,是全国交通的“骨架”。

- 规划:以咸阳为中心,设五条主干线——东达东海郡(通渔盐之利)、西抵西拓郡木鹿城(连西域商路)、北至北境九原郡(固戍边防线)、南达岭南南海郡(畅粮渔流通)、东南连东拓会稽郡(接吴越之地),五条干线在咸阳交汇,形成“五脉聚咸阳”之势。

- 标准:路面宽20秦步(约合今30米),采用“夯土为基、石子铺底、表层覆青石板”的结构——墨家工匠试验过,此结构承重极强,可容十辆重载牛车并行,且雨天不易泥泞。

道路两侧各留3秦步宽的人行道与排水沟,排水沟按墨家“自流原理”设计,坡度微缓,确保雨水快速排走,不淹路面。

- 用途:主要承担跨郡物资运输(如建材、粮食、商货)、军情传递、官员往来,是大秦的“生命线”。

如今赏功宅建设所需的西域木材、岭南石料,皆可通过主动脉快速运抵咸阳、渭南,比往日节省三成时间。

2. 郡域干线(国道二级):连接郡治与县城

- 定位:作为主动脉的分支,连接各郡治所与下辖县城、大型宅院集群、一类镇,是区域交通的“枝干”。

- 规划:每郡至少设两条干线,确保县城与郡治、县城与邻郡县城互联互通。

例如渭南郡,设“渭南-长安干线”“渭南-西拓支线”,衔接主动脉与县域路网。

- 标准:路面宽12秦步(约合今18米),以“夯土+碎石”为基,表层覆夯土压实,可容五辆牛车并行,两侧设2秦步宽人行道与排水沟,适配区域内建材运输、百姓务工、商贸往来。

3. 县乡支线(国道三级):连接县城与乡镇

- 定位:连接县城与乡镇、二类镇、中小型宅院集群,是民生交通的“脉络”。

- 规划:每县按村落分布,规划“放射状”支线,确保乡镇到县城不超过两时辰路程(马车行程),让百姓上工、就医、求学、赶集皆能便捷往返。

- 标准:路面宽8秦步(约合今12米),纯夯土压实,墨家工匠改良的夯土技术可让路面坚硬如石,容两辆牛车错行,两侧留1秦步宽排水沟,满足日常通行需求。

4. 村落连道(国道四级):连接乡镇与村落

- 定位:深入田间地头,连接乡镇与各村、农户聚居点,是“最后一里”的交通保障。

- 规划:按村落分布密度铺设,确保每户农家到乡镇不超过一个时辰路程(步行或牛车),农忙时可运粮,农闲时可务工,连偏远异族村落也不例外。

- 标准:路面宽5秦步(约合今7.5米),夯土路面,平整无坑洼,可容一辆牛车通行,适配农户日常出行、粮食运输、农具搬运。

“这四级路网,如同人体的主动脉、静脉、毛细血管,层层贯通,”赢欣总结道,“从咸阳到边疆,从县城到村落,再到每一处赏功宅院、每一个镇域配套,皆能通过路网连接,再也不会出现‘路窄难行、物滞其流’的窘境。”

二、命名有章:辨向识途,彰显意义

“道路既成,命名需清晰易记,更要彰显大秦气象与道路功能。”

赢欣继续说道,“儿臣设想的命名规则,分三类,让行路人见名便知方向、知用途。”

1. 主干线命名:以“方向+枢纽”为核心

大秦主动脉的五条干线,直接以“方位+终点郡”命名,如“西拓干线”(咸阳至西拓郡)、“北境干线”(咸阳至九原郡)、“岭南干线”(咸阳至南海郡),简洁明了,行路人一眼便知去向。

2. 区域线命名:以“起点+终点+功能”为核心

郡域干线、县乡支线,以连接的两地名称+核心功能命名,如“渭南-长安联通干线”(渭南郡至长安县,衔接都城与西拓)、“润疆-黑石峡商路支线”(润疆县城至黑石峡商埠,适配商贸)、“北境-戍边支线”(九原县城至边疆哨所,适配军情),既辨方向,又明用途。

3. 村落连道命名:以“乡镇+村落”为核心

村落连道直接以所属乡镇与村落名称命名,如“渭南-李村道”“长安-王家庄道”,简单直白,农户日常出行不易迷路。

“此外,儿臣还建议在每条道路的起点、终点及交汇处,立一块‘路名碑’,”赢欣补充道,“碑上刻道路名称、起止点、距离(以秦里为单位),重要干线还刻双语标识(秦话+异族语言),方便西域商队、异族百姓辨认。路名碑由墨家工匠统一打造,坚硬耐用,可传后世。”

始皇闻言,捋着胡须点头:“命名之法甚妥,既实用,又能彰显大秦疆域之广、脉络之通,甚好。”

喜欢大秦万年之赳赳老秦请大家收藏:(m.8kxs.com)大秦万年之赳赳老秦8k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