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中国古代奇闻录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0章 佳话流芳警世人(全文完)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
  

时光流逝,如白驹过隙。转眼间,吴承业已年至古稀。吴家的生意在他与儿子的精心打理下,愈发兴旺发达,不仅是钱塘,在苏杭一带也颇具名望。然而,拥有万贯家财的吴承业,晚年生活却愈发简朴平和。他将大部分生意交由儿子掌管,自己则每日里或在书房读书养性,或与老妻柳氏在园中散步赏花,偶尔也去灵隐寺听慧能禅师(后由其弟子接任住持)讲经说法,布施香火。

这一日,秋高气爽,菊香满园。吴承业将儿子吴继业与几个年幼的孙儿唤至书房。他须发皆白,面容红润,眼神清澈而充满智慧。他让孙儿们围坐身边,目光缓缓扫过儿孙,最终落在书房窗外那棵如今已亭亭如盖、金桂飘香的桂花树上——正是当年掘出金坛的那一棵。

“孩子们,”他的声音苍老却沉稳,带着一种历经世事后的通透,“今日叫你们来,是想给你们讲一个故事,也是告诫你们一番为人处世的道理。”

他便将从当年如何贪图便宜、执意买下城南凶宅开始,如何夜闻鬼泣、日渐憔悴,如何得高僧指点、掘地见棺,如何知晓苏婉清冤情、为其迁葬超度,如何受其托梦、千里寻访沈文轩,如何见证墓前悲誓、结庐守墓,又如何获赠金银、广行善事,直至最终“鸳鸯冢”成,佳话流芳……这数十年的风云变幻、因果奇缘,娓娓道来。

孩子们听得如痴如醉,时而惊惧,时而叹息,时而感动。他们虽自幼便零星听过家中这段往事,却从未如此完整、清晰地听当事人亲口讲述。

故事讲完,书房内一片寂静。吴承业看着儿孙们,语重心长地说道:“今日告知你们这些,并非要你们记住家中如何得了意外之财,而是要你们明白两个道理。”

“其一,莫贪不义之财,莫占不当之利。”他的神色变得严肃,“当年我若听进周福一言,详查那宅院底细,或许便能避免后来诸多惊扰磨难。世间万物,皆有因果。看似便宜的背后,或许隐藏着意想不到的代价。不属于你的,强求而来,终是祸端;属于你的,行善积德,福报自至。这便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其二,做人需常怀善念,敬畏因果。”他继续道,“若非我后来心生怜悯,全力为苏小姐昭雪沉冤,妥善安葬,完成其遗愿,又岂能化解怨气,得保平安?又岂能有后来种种福报?金银财物,终是外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唯有善心与德行,方能滋养家业,泽被后人。你看沈大人与苏小姐,真情至性,超越生死,虽历经磨难,终得圆满,令人敬仰。这人间,终究是天道循环,报应不爽,善心方能化劫啊!”

吴继业与孩子们皆肃然受教,将这番告诫深深铭刻于心。

吴承业晚年安享清福,儿孙绕膝,家宅安宁,备受乡邻敬重。他寿至七十六岁,一日夜晚,于睡梦中安然离世,面容安详,无病无痛,堪称善终。

而“吴承业迁宅遇鬼”与“鸳鸯冢”的故事,经过数十年的流传,早已深深融入了钱塘的地方风土与民俗之中。它不仅是一个茶余饭后的谈资,更形成了一种实实在在的民间习俗与集体记忆。此后,钱塘县乃至周边地区的人们,凡购置房产,尤其是年代久远的老宅,必先多方打听其历史渊源,有无“不清白”的过往。若传闻是“凶宅”或曾死过人的旧屋,买家要么敬而远之,要么在入住之前,必定会请来和尚道士,做一场隆重的法事,超度可能存在的亡灵,祈求家宅平安。

这种对未知的敬畏,对亡灵的尊重,对因果的信仰,正是这个流传多年的故事,所留下的最深刻、最持久的烙印。它警示着世人,在追求现实利益的同时,勿忘心存善念,敬畏鬼神,方能在这纷扰的人世间,求得一份真正的安宁与长久。

——全文完——

《中国古代奇闻录》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8k小说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8k小说!

喜欢中国古代奇闻录请大家收藏:(m.8kxs.com)中国古代奇闻录8k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