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陈圆圆跪地求饶!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49章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
  

自登基以来,

这般纯粹的家常时光实在难得。

在这桃花村里,

他们暂时抛却朝堂大事,

只说家长里短。

说起儿子们的童年,

老爷子眼中泛起温情,

却毫不留情地抖出每个人的糗事,

引得满堂欢笑。

作为小辈的朱高炽三人,

也满眼憧憬地望着这一幕。

“记得咱刚登基那会儿……

你们大哥向来稳重,常替我看顾你们;

老二就是个混世魔王,如今想起来还后悔当年打得太少,让他在秦地无法无天;

老三看似爱读书,满口之乎者也,实则满肚子坏水;

至于老四你啊……”

说到此处,

老爷子的神情复杂起来。

“现在想来,总觉得亏待了你。

你是兄弟里最特别的那个。

你娘生你时险些难产,你自幼体弱,

刚出生时满脸褶皱,看得我直皱眉。

可后来,兄弟中就数你最善征战。

你啊!”老爷子长叹一声,

神情在苦笑与无奈间辗转,

最终化作一片肃然。

没有人知道,老爷子为何会在此时问出这样一句话。

原本充满欢声笑语的氛围骤然凝固。

变得紧绷无比,连一根针落地的声音都听得见。

只见老爷子目光转向燕王,声音缓慢而深沉:

“你是最让咱放心的孩子。”

“可是啊……”

“你又偏偏是让咱最放心不下的那个。”

燕王原本微微上扬的嘴角,渐渐收敛起来。

“爹……”

朱元璋神情复杂地说完这话后,整个场面陷入沉寂。

朱彪想开口打断,晋王朱棢也面露尴尬。

而被老爷子点到的燕王,只是默默低着头。

谁都听得出来,老爷子话里有话。

怎么答都不对,万一答得不好,这场家宴怕是也要不欢而散。

时间仿佛过了很久,又仿佛只是一瞬。

燕王终于抬起头,目光坚定地说道:

“爹,请您放心,孩儿已经长大,不会再让您为我担忧。”

老爷子似乎还想说什么,“咱其实是想说……”

就在这时,马皇后端着饭菜走进来,将盘子放到桌上,看向老爷子:

“说什么呢?你个老头子现在比我还唠叨。”

“在这就是家,只说家事,不谈别的。”

她又看向太子、晋王、燕王,以及三个孙子:

“孩子们都在这儿,现在是吃饭的时候。”

“吃饭就好好吃饭,别搞得像在朝上训话似的。”

“在我这儿,只准说高兴的事,诉诉苦也行,就是不准提那些让人不高兴的!”

老爷子有些不服:“妹子,你咋知道咱要说的是不高兴的事?咱还没说呢!”

马皇后瞧了他一眼,无奈道:“好好好,你没说就没说。那现在是要吃饭,还是继续说?”

眼看老两口又要争执起来,朱彪连忙给朱高炽三兄弟使眼色。

三个孩子也机灵,立刻站起身来。

朱高炽摸着肚子喊:“奶奶,我快饿扁啦,我去端菜!”

“我也去!”

三兄弟一溜烟跑进厨房。

老爷子咂了咂嘴,本来有点生气,可一想到过了今天,老四就要回北平,老三估计也快动身了,心头一阵怅然。

九大藩王镇守陕州,牵一发而动全身。

燕王回北平,晋王也要回山西呼应。

北境一旦有动静,秦王也得从陕州赶回来坐镇。

这样一来,孩子们就都要离开了。

“唉……”

算了,不说了就不说了吧。

令太子、晋王、燕王都惊讶的是,老爷子竟难得地讪讪一笑,认了错:

“行行,咱知道话多了,那就吃饭吧。”

“好歹也算是顿团圆饭。”

马皇后神色缓和下来:“这才对嘛。你们仨也别忙了,坐下等着,奶奶炒完最后一道菜就来。”

多亏马皇后及时拦住老爷子,气氛才没有继续尴尬下去。

这一顿饭……

说说笑笑间,晚饭结束了。

席间气氛很是热闹。

虽然马皇后已经露面,朱高炽三兄弟仍忍不住追问缘由。

最终得到的答案,却让他们更加吃惊。

“都是因为你大哥!”

“大哥?”

朱高炽眼中流露出迷茫,又带着一丝了然。

朱高煦则双目发亮,转向朱棣:

“爹!大哥那次出手太厉害了,几个呼吸间,就把帖木儿使团那些勇士全杀了。”

“我身边有三个覆甲亲兵帮忙,才艰难地杀了两个。”

“他枪枪致命,枪法又狠又绝。”

“比教我的枪术师父还厉害。”

提起“朱雄英”,几人神情都复杂起来。

再看看眼前这顿团圆饭,老爷子轻叹:

“说是团圆,终究还是缺了人。”

朱彪劝道:“爹,迟早会团圆的!”

“对,迟早会团圆的!”

老爷子朗声一笑。

“大丈夫,总多愁善感、扭扭捏捏也不像样。”

“咱现在也老了……”

饭毕,老爷子再次看向马皇后。

“妹子,刚才说了国事不在这儿谈。”

“但接下来咱要说的,既是国事,也是家事。”

马皇后这次没有阻拦。

她知道,有些话不说出来,这老头心里憋得慌。

“说吧说吧。”

“咱也是借这个机会,给你们兄弟几个交代几句。”

“都说风水轮流转,如今转到咱家!”

“想咱小时候就是个要饭的,哪想过能当皇帝?”

“可是啊——”

“既然咱老朱家坐了天下,那国事,就是家事。”

老爷子长叹一声,看向三兄弟。

第一句话就让三人脸色顿变。

“咱今年六十五了!”

“这岁数,也活不了几年了!”

朱彪大惊:“爹!”

晋王、燕王急着开口,却被老爷子拦住。

“听咱说完!”

“这些话,咱没法对朝臣讲,甚至只能压在心底。今天你娘在这儿,要是话说重了,她也能帮着缓和一下。”

老爷子不再迟疑。

“咱这年纪,放在历代帝王里也算高寿了。”

“就算明天睡过去了,咱也没啥遗憾,活得够本了。”

马皇后想打断,却忍住了——她明白,此时打断,有些真心话就再难说出口。

“咱可以走,可这大明江山、这片基业,绝不能垮!”

“起初你爹参军,就为混口饭吃,哪像那些士大夫说的,为天下开太平?爹没那么了不起。”

“开始是为吃饭;后来有了兄弟,就想带兄弟们吃饱;再后来娶了你娘,有了你们,还是小农心思,就想给孩子们留点家业,别再受咱小时候那份苦。”

说到这儿,朱彪三兄弟眼眶都红了。

众人都清楚,老爷子的童年岁月,可谓饱经苦难。

然而此刻,老爷子却淡然一笑:“起初只想安稳度日,可势力壮大之后才明白,一旦踏上这条路,便只能向前。”

“退?是退不得的。”

“一旦后退,四周虎视眈眈的豺狼便会一拥而上!”

“所以,为了生存,为了过上好日子,咱打下了这片江山。可真正坐上皇位,成为万民之君,才明白这天下最多的,正是曾经和咱一样受苦的百姓!”

“此时,咱才真正明白儒家那句‘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含义。”

“当越来越多的百姓称咱为皇帝老爷,咱也终于意识到——”

老爷子忽然起身,气魄雄浑。

他指近处,又指远方,

“这江山究竟有多重!”

“重如千钧!”

“雄英和你娘离世时,咱虽然心痛,但知道不能倒下。”

“必须将这一切完好交到你大哥手中。”

“可今年,你大哥从西安归来,因老二的糊涂事一病不起,咱是真的慌了!”

“若老大不在了,咱不仅成了孤家寡人,这江山也将动摇!”

“不行!”

“大明绝不能动荡!”

朱元璋语气坚决,不容置疑。

“咱也不瞒你们,当初老大病危,奄奄一息时,”

“咱已做好传位的准备。”

“而那时,为稳住江山,”

“咱说不定真会举起屠刀!”

言及此,众人皆想起那场梦境中老爷子的冷酷果决——

那最后的蓝玉案!

“可咱万万没想到,老四啊,千算万算,还是算错了你!”

朱棣面色发白,欲开口辩解。

却被老爷子抬手制止。

“咱说了,这都是过去的心里话,你们听着就好。”

“咱不会因一场未发生的梦,就对亲儿子动手。”

见朱棣神色稍缓,老爷子又是一声长叹。

“咱刚才说了,咱老了。”

“如今你娘、雄英,都曾回来过。”

“咱现在只盼着真正团圆,以及……将这江山平稳交到你大哥手中。”

说着,这位大明开国君主望向自己的儿子,

“咱已决定!”

“待近期几件大事了结,便让礼部筹备太子登基事宜!”

“今日我们父子团聚,”

“来日不知是否还有机会再聚。”

“索性今日就与你们兄弟三人坦言!”

“咱是有私心的!”

“江山虽重,但你们更重!”

“因为咱打下这江山,是要让朱家世代传承,”

“是要让朱家子孙、让天下百姓,在这片土地上安居乐业!!”

“要打,就去外面打!”

“你们兄弟几人,当如手足,同心协力!”

老爷子以此言,为这顿团圆饭画下句点。

次日,燕王启程北上。

晋王朱棢,也随即返回山西。

一个月后,秦王也匆忙赶回西安复命。

洪武二十五年八月,

整个大明的战局,在朱家那顿至关重要的家宴之后——

确切地说,是在老爷子最后一句话落下的那一刻,

正式拉开了序幕——开疆拓土!

“共进共退、扞我大明!”

“若血肉相残,爹死不瞑目矣!”

应天府的夏日接近尾声,

八月的天气依旧闷热。

北门外常有百姓驻足观望。

这一天,

数匹快马疾驰入京。

街边茶楼酒肆里的百姓纷纷起身,

满心好奇。

早有知情者趁机谈论起京城近来的热门话题。

喜欢大明:陈圆圆跪地求饶!请大家收藏:(m.8kxs.com)大明:陈圆圆跪地求饶!8k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