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言意味深长,群臣各自思量。
“皇长孙?”
当真会归来么?
朱允熥满怀期待。
而朱允炆眉宇间阴云密布,神色愈发沉郁。
……
与此同时
“军制革新终成定局!”
此刻朱雄英欣喜若狂。
但见桃源秘境再生异象。
竟现鸟语花香之景。
百花齐放,古桃树四周新苗破土,数十株桃树蔚然成林。
落英缤纷,虚实难辨!
感受着体内奔涌的力量。
朱雄英气息渐促。
眼下
“积蓄之力当可尝试解封第五道金锁玄机!”
他心跳如擂鼓。
因前次梦境之中。
朱允熥竟与往昔梦境相连。
已达成系统所言——
神迹造梦术初窥虚实相生之境!
成败在此一举!
此刻
朱雄英已拟定方略!
以今时之梦,接续往昔之梦……
送药济世!
朱允炆面沉如水。
方才大明将士将那些逆时节生长的稻谷运出山时。
民间已传得沸沸扬扬。
此次
大明王朝又在钟山获得天赐祥瑞。
顷刻间
万民争相传颂。
目光又一次停留在“皇长孙”这三个字上。
皇长孙究竟是何人?
每当朱允炆思及此处,
胸口便仿佛被什么东西堵住,
充满了愤怒。
眼下……
大明的欢腾似乎与他毫无关联。
听着周围关于“朱雄英”的各种传闻,
朱允炆只觉得心绪不宁。
怎么会这样?
他内心几乎要咆哮出声。
本应是军事改革,
可看着蓝玉、常茂等人激动的模样,
这哪里是压制?
以火器组建新军,
冠以“神威”之名。
废除军户制,推行募兵制,
各地设立大明军部,
实行文武制衡——
这分明又削弱了文臣的一部分权力。
朱允炆心里非常清楚,
就目前局势而言,
齐泰等人能为他带来的帮助已经越来越少。
或许,
他只剩下最后一点机会了。
如果那个阴魂不散的朱雄英,以及那“一线生机”的常氏,
真的出现在大明,
那么他将再无任何机会。
朝野上下皆知,
两位皇孙年岁渐长——
不,
更准确地说,是他的年纪已经到了。
若皇祖父心中已有定论,
恐怕不久便会命他外出封王!
然而,
他怎能甘心?
……
不知不觉间,
回到京城后,他并未进宫,而是回到了自己的小院。
推开门,
那女子正坐在庭院中,笑容妩媚,
仿佛一直在等他。
“消息我都听说了,看来那位皇长孙确实神秘莫测。”
“蜉蝣道人?”
“近日皇城中,这个名字传得沸沸扬扬,难道他就是幕后之人?”
朱允炆沉默不语,女子似乎察觉到他的情绪。
自从上次亲密接触之后,
柳泷玉已自然而然地来到朱允炆身边。
“殿下可曾考虑清楚?”
“妾身得到消息,燕王不日即将返回。”
“高丽,确实内乱了!”
“什么?”朱允炆瞪大双眼,“真的内乱了?”
如今,
高丽内乱的消息尚未传至京城,
柳泷玉又是从何得知?
“李成桂权倾朝野,双李把持朝政!”
“此次高丽王派李成桂南侵,本就是想借大明这头猛虎除掉他。”
“但李成桂并非愚笨之人,妾身已收到消息……”
“他一路直奔开京,并未卸甲!”
“反而因粮道通畅,等消息传至开京时,李成桂已连破六城!”
“这才与高丽王的势力形成对峙!”
“高丽王此刻向北元求援。”
“如今,北元的正主脱古思帖木儿与天保奴已被也速迭儿所杀。”
“也速迭儿正极力掌控政权,”
“此次说不定真会援助高丽。”
“牵一发而动全身!”
“一旦燕王返回北平,出兵高丽,”
“也速迭儿也必然南下!”
“所以,殿下……这是千载难逢的机遇。”
柳泷玉注视着朱允炆。
“夏季一过,便是秋季。”
“在冬季来临之前,草原上的各部族也会消耗多余人口、抢夺足够过冬的粮食。”
“也速迭儿挥师南下,几乎是板上钉钉之事。”
“草原各部极可能暂时联合,奉这位新大汗为共主。”
柳泷玉语声轻柔,却毫不掩饰心中所想。
“眼下,也该为自己谋划了。”
“妾身先前所说的话,殿下可曾思虑清楚?”
“洪武帝坐镇朝堂,大明内政固若金汤,无人能撼动其威权。”
“既然内里不可破,唯有从外着手方能破局!”
“殿下!”
“须知您的老师,仍念着与您往日的情分。”
若在从前,
提起黄子澄,朱允炆必会厉声斥责。
可如今,
回想近日种种变故,
再加朱雄英的再度现身,
他只觉心中烦乱难平!
沉思许久之后,
朱允炆终于站起身来。
“大明需要的,是一位仁德之君!”
“皇祖父终究未能明白。”
“今日设立神威军……”
“朱雄英以钱粮为引,已激得大明上下战意升腾!”
“所谓军事改制,分明是为即将到来的大战铺路!”
“好战必亡!”
“此非功业,实为祸端!”
朱允炆语气复杂,目光却异常坚定。
“身为大明皇孙,血脉中流淌着朱家的血,我理应为大明尽一份心力。”
“此番只要我坚守本心,效法唐太宗之志!”
“唯有我!”
“才能让大明走向更好的未来!”
“殿下明智。”柳泷玉含笑低语,“那便从明日开始布局吧。”
“不!”
朱允炆一挥衣袖,转身便走。
“何必等到明日!”
“此刻便该动手!”
……
此刻齐泰正为今日之事满心郁结。
“陛下种种举动,无异于助长大明将士的好战之风啊!”
一杯苦酒入喉。
恰在此时,
门房手持书信前来。
“老爷,二皇孙来信。”
“哦?”
齐泰一怔,急忙接过。
展开信笺,
只见纸上仅有两行字:
“先生,近来秦淮河风光甚好。”
“科举在即,先生何不看看我大明士子满腔报国热忱?”
齐泰初时不解。
过了半晌,
他忽如醍醐灌顶。
信纸飘落在地。
他眼中热泪盈眶,连声道:“好!好!”
“二皇孙并未消沉!”
“他终于懂得何为蓄势待发了!”
齐泰忆起当日梦中景象——
他齐泰,
已是大明兵部尚书,位极人臣!
而大明皇帝,
本该是二皇孙朱允炆!
若非黄子澄献上“先弱后强”之策,又临阵改变几项关键谋划,
他们岂会败北?
不过如此也好……
“黄子澄此人,不提也罢!”
“但殿下身边,尚需一位辅政能臣!”
“来人!”
“备笔墨!”
齐泰一声吩咐,老仆很快呈上文房四宝。
他挥笔疾书一封。
“速将此信送往川蜀,请方大先生返京!”
方大先生,
正是方孝孺!
大儒宋濂关门弟子!
建文四杰之一!
齐泰犹觉不足,再修一书。
“将此信送至松月居士处!”
“守丧三年已满,他也该回京了!”
松月居士... 0
练子宁!
亦是后世所称的建文四杰之一。
……
夜色渐浓。
皇宫褪去白日的喧嚣。
朱彪踏进东宫时,时辰已迟。
后天,燕王将返北平。
身为长兄,他先携晋王朱棢,与燕王小聚。
今日大明又添“利器”。
不免多饮几杯。
回到东宫,夜色深沉。
因近日常宿于那荒僻小院,
他下意识推开木门。
院中两棵树映入眼帘,
心潮起伏,旧忆翻涌。
百味杂陈。
进屋后,
本想借醉意沉沉睡去。
不料,
朱彪骤然睁眼,醉意全消。
他冷步走至案前,
盯着桌上两只玉瓶。
忽地!
仰面大笑……
虽是大笑,他却抬手拭眼,神情激动。
朱彪蓦然转身,望向门外。
院中两棵树:
一棵早年种下的榆钱,一棵后来栽的枇杷。
而身旁那两个玉瓶中——
不再是枯木,各有一枚嫩芽。
青翠欲滴!
一枚榆钱新枝,
一枚枇杷初芽!
生机初绽!
朱彪虽不解其深意,心中已有揣测。
他强压激荡心绪,
匆匆躺下,欲要入眠。
……
东宫一隅,
朱允熥也已入睡。
……
同一刻,
朱雄英立于桃园空间……
见眼前景象愈发蓬勃,
感受着沛然能量。
他不知系统是否升级完毕,
却想一试。
入梦!
话音落,
朱雄英的意识已坠入未知梦境……
几经辗转……
终于!
……
叮当声起……
一阵清脆响声传来。
洪武十年!
大明京城。
一位尚未怀孕的女子,牵着三岁幼子的手,
走在街市。
忽被一阵清亮的金属敲击声吸引。
“雄英!”
“难得出来,娘带你去玩玩儿?”
这对母子格外特别。
孩童朱雄英面色平静,如小大人般沉稳;
而为娘的女子,却心思活泼。
她明眸一转,
便瞧见不远处……
一位挑着各式“孩童玩意儿”的老翁,正吆喝叫卖。
“都来瞧一瞧,几文钱的小物件嘞!”
摊上……
拨浪鼓、孩童面具、奇巧雕刻,
小铃铛、虎头帽,
还有些从未见过的稀奇玩意。
已有人围拢,带着孩子挑选。
但这孩童的娘亲,凑近前,
一眼便看中老翁摊心所摆的一件小物——
一把小金锁!
她眸中一亮。
“老爷爷。”见对方须发皆白,年约七八十,
她自觉这称呼妥当。
纤指一点那金锁,
“这个几文钱?”
老翁慈眉善目,含笑望来。
只听他缓缓吐出三个字:“一百两!”
“一百两?怎么这样贵?”女子面露诧异。
刚才她分明听见说的是几文钱,怎么一问之下,竟成了一百两。她低头看了看儿子身上华贵的锦衣,顿时明白过来——这是把他们当成“冤大头”了?
喜欢大明:陈圆圆跪地求饶!请大家收藏:(m.8kxs.com)大明:陈圆圆跪地求饶!8k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