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守寡后,我靠美食随机摆摊暴富啦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93章 金丝土豆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
  

【解锁新食材:土薯、红茄。可合成新式吃食。支线任务:以土薯为主料,售出一百份。】

孟鸢“哦”了一声,抬眼看天,心里已经有了主意。

甜的、咸的、辣的都轮过一遍,正好来个古今对照。

先去坊口的杂货行领了空篓,又拐进牙行旁的小院,从系统兑换栏里把两筐土薯、两篓红茄落到竹案上。

土薯表皮粗糙,握在手里沉甸甸的,红茄圆润,颜色鲜亮,像刚晒足了日头。

她挑大小匀称的土薯,洗净刮皮,先切成厚片,再改成长条,粗细尽量一样。

切好的条子先丢进清水里浸着,水立刻浑了。

她把水换了两次,又加了点盐,靠墙等小半盏茶,再捞起沥干。

这样处理,炸出来才脆。红茄则去蒂、切块,撒一点盐把水气逼出来,滤净,再下锅与蜂蜜、米醋、小撮盐一同慢慢熬,红茄肉化开,汤汁变得粘稠,轻轻一抹就能在勺背挂住薄薄一层。

她尝一匙,酸里带甜,舌尖发亮,点点桂花撒进去,颜色更衬得人心里一动。

周玉明闻味探头:“嫂子,这红的能蘸么?”

“蘸。你等会儿,先别伸手。”她把第一批土薯条拍干水汽,撒一点干粉,丢进热油里。油面咕嘟一阵,条子先沉后浮,颜色由浅转金。捞起摊开,等表面略回脆,再复炸一遍,边角立刻挺起,光可鉴人。她拈起一根,轻轻一折,里面水气透出一缕白烟,外层脆响清脆。

“这叫金丝土薯。”她把炸好的条子倒进竹盘,轻轻抖了抖海盐,旁边放了两盏小碟,红茄熬的火红酱亮得扎眼。

临安趴在门槛上,眼睛发光:“能试一根吗?”

“你试。”她递给他一根,顺手在他碟里添了一小勺红酱。

临安先吃原味,咬下去“咔”的一声,面上先是一怔,随即笑出来,整张脸都暖了。又蘸红酱,酸甜一冲,眉眼更开。他点点头,认真道:“比‘香酥’二字还要……灵。”

柳氏在里屋笑:“你这书读得越多,嘴越笨。”

“娘说我笨,我就多学一根。”临安一本正经,又夹了一根。

午时将近,她把摊子推到杨柳书院外槐树下。书院门口今日比往常热闹,小厮、丫头、学子、挑夫都聚过来。门房老仆闻味抬眼:“孟娘子,又出了新活儿?”

“金丝土薯,蘸火红酱。新鲜。”她扬手示意:“先是书院的孩子们,排队,别挤。”

第一锅起出,金黄一片,竹盘里咔咔作响。她用竹夹子夹成一份一份装纸袋,纸口处系了细麻绳,另给一只小酱碟。有人凑前张望,忍不住问:“这看着像炸面条?”

“土薯。”她答,“本地叫山薯也行。先尝原味,再蘸酱。”

“多少钱?”

“一文一小袋,三文附红酱。”

“酱还要钱?”后头有人起哄。

“要。红茄难得,蜂蜜也贵。你若不蘸,省一文。”她不急不缓,声线沉稳。

挑夫笑骂:“钱给钱给,蘸!这红的看着就有脾气。”

第一个客人是昨儿吃过辣粉的镖师。他掏了五文,抓一袋就往嘴里送,两口下去,眼神立刻不一样:“咦——这玩意儿不辣不咸,脆得有骨头!再蘸红酱,酸甜在嘴里一打架,赢的那个是……爽。”

“好吃就排着再买。”孟鸢把找零递过去。

镖师一转身,吼一声:“让开让开,别挤倒摊子,我还要排第二轮!”

人群笑一片。一个学童小心捧着纸袋,蘸了一点红酱,刚到嘴边又缩回去,再蘸一点,终于咬下去,先呆半息,接着“哇”的小声欢呼。他嘴里还叼着一根,又冲身边同窗说:“这个能配背书。我再试一下《劝学》……君子生非异也……”说着说着,条子咬没了,背得更顺了。

后面立刻跟着起哄:“学兄,金丝土薯可比书好背?”“给我也来一袋,让我孝敬我夫子!”“我娘在家里说嘴淡,正好给她带这红酱。”

富家妇人派丫鬟来,刚要插队,被周临安挡住:“先来后到,莫坏规矩。”丫鬟脸一红,老老实实退回队尾,没多时抱着四袋、两个酱碟回去了。妇人坐在马车里尝一根,眼睛一眯:“有趣。再让她做几样‘蘸’的,回头设席用得上。”

也有人嫌贵,小声嘀咕:“一根土薯能卖三文?”孟鸢听见,抬眼看了他一下:“你先买盐,再买红茄,再用蜂蜜、米醋熬两遍,算一算花几文。买不起酱的,就一文买条。”那人被堵得尴尬,憋了半天,还是伸手掏了三文。

一锅接一锅出,声势比油酥饼那日还旺。金丝土薯的脆像有魔力,孩子们边吃边笑,边笑边舔手指头。学子们酸甜两口一换,背书的嘴更顺,连门房老仆都偷着蘸了蘸红酱,挑眉点头:“这酱里头有门道。”

马文中不凑近,远远站着看,嘴角冷笑。身边同伴忍不住去买了一袋,蘸了酱咬下去,眼睛亮得像被谁点了一下。马文中看见,脸上一沉,同伴缩了缩脖子,还是把纸袋护紧了。

“娘子,给我打两袋,酱多舀一点,我家小子爱蘸。”买鱼干的大汉大嗓门一响,队伍跟着笑。孟鸢利索装好,把那小碟酱压在袋口,交给他时叮嘱一句:“拿稳,别洒。”

“洒了我就沿路舔回去!”他哈哈笑走。

临安在旁边临时当了个“递袋人”。人多时他就帮着系麻绳,手忙得不行,心里却轻,偶尔抬头看嫂子的侧脸,觉得前胸后背都热。有人问他:“这酱怎么这么新奇?”他想了想,学着孟鸢的口气答:“红茄熬的。红茄是好东西,遇蜜就活。”

“活什么?”

“活嘴。”临安答完自己也笑。

柳氏给他递了一杯温水,让他润润嗓子,又把两袋悄悄按在他怀里:“带回去给夫子们嚼着玩。”临安“嗯”了一声,心里软成一团。

到辰末,队伍依旧拉得老长。孟鸢看了看竹盘里剩下的土薯条,估摸着只够三锅。有人扛着麻袋赶过来,气没喘匀就掏钱:“娘子,留我一份,我从陶井巷那头跑来的。”

“你来的不算晚。”她把纸袋递过去,又抬眼:“明儿也做,不过换法子。”

“换?这不正好么!”他急了。

“换口,是为了你后天还想吃。”她只一句,队伍里的人就笑,骂她会说话,更愿意掏钱。

三锅下去,竹盘见底。她把最后一小碟酱刮干净,递给排在末尾的老太太:“您牙口不好,少吃条,多蘸汤,酸甜入口软。”老太太接过碟子笑眯了眼:“这姑娘嘴上带蜜,手上也带蜜。”

人群散的时候,街面上落了一地纸屑,有几根掉下的土薯条被路人捡起,干脆利落送进嘴里。茶铺掌柜端出一壶热茶,朝她竖了个大拇指:“孟娘子,这玩意儿和茶合得很。我那堂口今日白赚一个热闹。”

“改天你也蘸一勺。”孟鸢笑。

“蘸了我怕回不去。”掌柜打趣一句,端着茶回去了。

临安抱着纸袋跑回内舍,篱门一推,三人正翻书。赵子昂抬头就瞄到油纸上的红点,眼神比狼还快:“给谁的?”

“都给。”临安拆了线,递过去一袋。赵子昂先扯一根原味,脆响上头,再蘸红酱,酸甜一合,脚下一软,险些坐地上。他夸张地倒吸了一口气:“孟嫂嫂这是会术法!这酱——我认了!”

其余两人一边笑他夸张,一边手比嘴快。纸袋里眨眼见底,赵子昂摸了摸空袋子,恋恋不舍:“明儿我得比鸡起得还早。”

“你起早也未必排在前面。”临安忽然挺了挺背,“我守树下。”

“你守书不守树的。”有人揶揄,他笑,没反驳。

傍晚,孟鸢回到铺里,把案台擦净,把红茄酱剩下的一小盅封好,又把明日要用的土薯挑出来,放在阴凉处。柳氏数钱数到手指都软了,眯眼问:“这红酱费不费钱?”

“费。可是值。”孟鸢把竹绳理顺,“红茄一旦打开这道门,后头还可以做红酱鱼、红酱肉、红酱条……人一旦记住了颜色,嘴就会找味。”

柳氏听不太懂,只觉得闺女说得稳,心里就踏实。她把两文钱悄悄按在孟鸢手心:“你明儿多熬一碗,给我留点。我也爱蘸。”

“好。”孟鸢把钱又塞回去,“你留着买针线。我给你单独装。”

夜里巷子静了。

她坐在小凳上,翻出系统的兑换栏,盯着“土薯”“红茄”两个小小的图标看了一会儿,忽然笑出声。

现代街角的最普通那口味,放进古代,竟能把一条街翻个身。

她把明日要用的比例在心里记了个准,又记下几条想到的新路数:土薯丝可以裹粉做酥饼,红茄酱还可以调蒜、调辣,天再热一点改成冰镇红茄水……一桩桩,一件件,像挑灯点在脑海里。

第二天一早,她还没出门,门口就先围了三拨人。

“娘子,金丝土薯可有?我今儿不吃早饭,空着肚子等你酱。”

“我家夫人说再多来两碟,昨夜不够吃。”还有个年青学子很诚恳:“娘子,敢不敢卖我一点红茄回去?我读书读到舌头苦。”

“红茄不卖,红酱卖。”她把门闩一挑,笑看众人,“今日加做‘双拼’——金丝土薯配火红酱,另加一款白蒜酱。想试新的,往左排。”

人群愣了一下,随即哄然叫好。有人问:“白蒜酱是啥味?”

“清口。”她抬手,“今天你们就知道。”

纸上没写的招牌已经立在众人心里。

南集镇的人这才发现,能讨好他们的,不只是饱,还有好玩。

人一多,街口就乱。

有人刚走过,就被那股酸甜里带着热气的香味钉住脚,抬头一瞧,摊前那竹牌上写着四个字——【金丝双拼】。

左边是熟悉的金丝土薯,金亮亮的,一捏就脆,右边是新调的白蒜酱。红酱在炭火旁晃着光,白酱在瓷碟里泛着柔润的亮,酸香里透着淡淡的辛气,像不经意的挑逗。

“娘子,这白的能蘸?”

“蘸。红酱甜,白酱冲,合着来最顺。”

人群笑,边掏钱边看她手下动作。那手稳,眼也稳,竹夹轻挑,一根根金丝土薯往纸袋里落,连声音都清脆。纸袋递出去的时候,红白两色并排放着,好看得像画。

头一个试白酱的是学童。小小一根蘸得多,送嘴里一咬,先被蒜香呛得眨眼,紧接着甜气往上翻,一口下去酸爽得打了个哆嗦,又不舍得放。

“娘子,这白酱像在打人。”

“被打也要伸脸的那种?”孟鸢笑。

学童红着脸点头,旁边的人笑出声:“嘴还嫩,这酱脾气比你大。”

有个赶集的汉子学着蘸,蘸一半红一半白,一口吞下,表情先一滞,然后拍大腿大喊:“哎呀,这味——打架打出情分!”

“娘子,这一口可比喝酒还冲!”

“冲也得排着来。”

纸袋一层层叠在摊上,麻绳全被临安拴得紧,郑首在后面笑得眼角都是褶子,手忙着收钱嘴还不歇:“娘子,你这酱换得快,城里都赶不上。”

“嘴换得比我快。”孟鸢抬眼,半眯着笑。

有人捧着袋子走远了,还舍不得丢。边走边蘸,红的蘸光了,再蘸白的,舔得指尖油亮。

“娘子,这酱要能瓶着卖就好了。”

“瓶着就坏了。”她头也不抬,“我做的,得趁着热吃。”

不知谁带了外地客过来,穿得体面,带着几分城气。那人抬袖遮嘴,半信半疑地问:“这东西不入席吧?”

“你要摆上席,也不跌价。”孟鸢淡淡道。

那人笑着摇头,却接过一袋。嘴一咬下去,眼神瞬间散开,像喝了好酒。

“这红白两味……”他低声感叹,“酸甜打头,蒜香压尾,唇上是火,喉咙里是凉。”

“舌头有记性。”孟鸢说,“记得才算吃过。”

客商立刻开口:“娘子,可肯教方子?我愿出十两银。”

“教方子?”她侧头,笑意浅浅,“方子能抄,手抄不了。酱认人,不认钱。”

周围人听了都笑,笑声一阵接一阵。

“娘子这嘴,比酱还辣。”

“那就多蘸两回,解解嘴。”

街边茶铺掌柜听着热闹,干脆把壶端过来,一边给客人续茶一边说:“吃你这双拼的,再喝我这壶桂花茶,甜里带辣,茶都成了人情味。”

“茶铺借我酱?”孟鸢问。

“敢借吗?”掌柜笑,“借了怕关门。”

《守寡后,我靠美食随机摆摊暴富啦》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8k小说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8k小说!

喜欢守寡后,我靠美食随机摆摊暴富啦请大家收藏:(m.8kxs.com)守寡后,我靠美食随机摆摊暴富啦8k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