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定做得毅然决然,落实起来却依旧是苏家一贯的朴实无华,甚至可以说是仓促。没有三媒六聘,没有繁文缛节,仿佛只是将这个家里早已存在的事实,用一个更正式、更紧密的名分固定下来。
日子选在了一个天气还算晴好的休息日。头天晚上,李春燕翻出了那块她珍藏许久、原本打算给晓光做件过年新衣的红色灯芯绒布料。在昏黄的油灯下,她比划着自己的身形,用最熟练的针线活,连夜赶制出了一件样式简单、却针脚细密平整的红褂子。没有刺绣,没有盘扣,只是最基础的款式,但那抹鲜亮的红色,在这个灰扑扑的家里,已然是前所未有的隆重。
苏建国则把他那身唯一没有补丁、平日里舍不得穿的深蓝色旧厂服找了出来,仔仔细细地浆洗了一遍,晾在院子里,让晚风带走水汽,也仿佛要吹走往日的晦气。他虽然沉默,但眼神里多了些不一样的东西,是一种尘埃落定后的踏实,以及一份更深沉的责任。
婚礼就在苏家那个狭小的堂屋里进行。
没有高堂满座,没有喧闹的锣鼓。来的客人寥寥无几,却都是真心实意盼着这个家好的人。张玉芬老师早早地就来了,她带来了一对印着大红喜字的暖水瓶,算是贺礼,脸上带着由衷欣慰的笑容。隔壁的张大妈和另外两户平日里关系不错的邻居也来了,她们帮着李春燕简单梳了头,嘴里说着“春燕妹子,往后就是正经苏家媳妇了,好好过日子”之类的吉利话,眼神里充满了善意的祝福和一丝不易察觉的感慨。
晓光穿着自己最干净的一身衣服,小脸上洋溢着发自内心的喜悦和激动,忙前忙后地给客人们倒水。苏卫东也换上了一身干净的便服,剃短的头茬已经长出了青黑的发根,他站在大哥身边,虽然依旧话不多,但眼神沉稳,脊背挺直,像一座可以依靠的山。苏卫民似乎也明白今天是个不同寻常的好日子,他安安静静地坐在自己的小凳子上,手里攥着李春燕早上偷偷塞给他的一块水果糖,好奇地看着屋里多了的人和那抹鲜艳的红色。
时辰到了,其实也没有什么特定的时辰,只是大家觉得差不多了。
李春燕从里屋走了出来。那身她自己缝制的红褂子,衬得她常年劳累而显得苍白的脸上,多了几分难得的血色和光彩。头发挽得整整齐齐,别上了一朵邻居送的红绒花。她没有涂脂抹粉,但那双眼睛里闪烁着的,是坚定、是幸福、是对未来生活的全部期盼。她走到堂屋中央,微微低着头,有些羞涩,却更显温婉。
苏建国也走了过来,站在她身边。浆洗过的旧厂服虽然褪色,却干净挺括,将他常年劳作的身形勾勒得格外坚实。他看着身旁穿着红褂子的李春燕,眼神有些发直,黝黑的脸上竟也透出了一抹不易察觉的红晕,那双习惯了紧握铁铲和水泥袋的大手,有些无措地搓了搓。
没有司仪,张玉芬老师便笑着走上前,充当了主持的角色。她也没有太多华丽的词藻,只是看着这对新人,声音温和而清晰地说:“建国大哥,春燕嫂子,今天是个好日子。往后,你们就是正式的夫妻了。这日子,是你们两个人,还有这一大家子人,一起过。苦,一起扛;甜,一起尝。互相扶持,白头到老。”
简单的话语,却道尽了婚姻最本质的真谛。
接下来,本该是交换信物或者聘礼嫁妆的环节。苏建国和李春燕对视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一丝了然和坚定。
苏建国深吸一口气,转向李春燕,他的声音不高,却带着金属般的质感,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春燕,我苏建国,没什么家底,也给不了你金镯子银项链。以后,这个家,有我一口吃的,就绝不会饿着你。晓光,卫民,卫东,都是咱们的家人,我拼了命,也会护着这个家周全!”
这不是甜言蜜语,这是一个男人用脊梁和生命许下的诺言。
李春燕听着,眼圈瞬间就红了。她抬起头,迎上苏建国的目光,没有丝毫犹豫,声音带着哽咽,却异常响亮地回答:“建国,我李春燕,也不要什么金银财宝。我只要你这个人,要这个家!以后,咱们两条心,拧成一股绳!你的肩膀扛累了,我帮你撑着!咱们一起,把晓光供出来,把日子过红火!”
她没有嫁妆,她带来的,是她全部的自己,是她与这个男人、与这个家庭共进退的、不容置疑的决心!
这,就是他们之间最贵重、也最独一无二的“聘礼”和“嫁妆”。
没有拜天地,也没有夫妻对拜。在张老师和邻居们带着笑意的注视下,苏建国有些笨拙地、试探性地,伸出手,握住了李春燕的手。李春燕的手微微一颤,随即反手紧紧握住。两人的手,都布满了劳作的茧子和伤痕,粗糙,却温暖有力,紧紧地交握在一起,仿佛从此再没有什么力量能将他们分开。
“好!好啊!”张大妈带头鼓起掌来,其他邻居也跟着笑着叫好。晓光看着紧紧握住手的大舅和舅妈(现在该叫爸爸妈妈了,但她还需要时间适应),笑得眼睛弯成了月牙。连苏卫民似乎也感受到了这喜悦的气氛,咧开嘴,露出了一个憨憨的、大大的笑容。
仪式简单到不能再简单,甚至有些寒酸。但那份弥漫在小小堂屋里的真情,那份相濡以沫、共同担当的厚重承诺,却比任何华丽的婚礼都更动人心魄。
礼成之后,李春燕系上围裙,和邻居们一起,用家里现有的材料,张罗了一桌算不上丰盛、却热气腾腾的饭菜。没有山珍海味,只有自家种的青菜,一碗象征性的红烧肉(用的是苏建国昨天卖炒货赚的钱买的),还有管够的窝头和米粥。
大家围坐在一起,吃着,说着,笑着。阳光透过窗户照进来,落在李春燕那身红褂子上,映得满室生辉。
这个简单的婚礼,没有改变苏家物质上的贫困,却从根本上重塑了这个家的内核。它像一道坚固的堤坝,将过往的苦难与未来的风雨暂时隔开,也为这个家注入了前所未有的凝聚力与希望。从这一天起,李春燕和苏建国,真正成为了彼此生命中不可或缺的另一半,他们将携起手,带着孩子们,向着那未知却值得拼搏的未来,一步步,坚定地走下去。
喜欢青瓦巷里的向阳花请大家收藏:(m.8kxs.com)青瓦巷里的向阳花8k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