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文学网官网首页,一夜之间被一抹兼具科技感与人文温度的视觉设计刷屏。第二届“云栖杯”网文大赛的启动海报占据了核心推荐位,背景是深浅交织的蓝色科技线条,缠绕着竹编纹理、稻田轮廓等东方人文元素,中央用醒目的渐变字体打出本届大赛的核心主题——“科技不是冰冷的,是有温度的”,下方配文“以科技为笔,写人文之暖”,既点明了赛事方向,又传递出温暖的创作理念。海报右侧,还滚动展示着首届大赛获奖作品的改编成果,从《非遗匠人》的动画预告到《乡村教师2》的短剧片段,直观呈现了赛事的孵化实力。
大赛启动公告一经发布,便迅速引发行业内外的广泛关注。与首届相比,本届大赛的规则设计更为细致,对创作方向的引导也更为清晰。公告明确指出,鼓励创作者跳出传统网文的套路框架,深度探索科技与人文的交叉领域——这里的“科技”并非局限于科幻设定,而是涵盖了AI设计、环保新能源、短视频传播、智慧农业等贴近现实的科技应用;“人文”则聚焦东方传统文化传承、普通人的生活情感、邻里互助的温暖瞬间等具有普世价值的内容,核心是书写科技赋能下的人文关怀,让冰冷的技术与滚烫的人心产生共鸣。
为确保参赛作品的质量与专业性,本届大赛的评审团进行了全面升级。除了保留首届的文学界知名作家、资深编辑、影视行业制作人外,还新增了三位重量级跨界评审:来自东方顶尖科技实验室的AI领域专家李教授,长期致力于AI与传统文化融合的研究,能从科技逻辑层面把关作品的专业性;国际环保组织亚太区负责人安娜,深耕环保技术落地与人文影响领域,可精准评判环保主题作品的现实意义;还有全网拥有数千万粉丝的知名短视频创作者阿木,其作品以记录东方乡村生活、非遗技艺着称,擅长从传播视角审视作品的人文表达与大众共鸣度。评审团将从“科技逻辑严谨性”“人文精神厚度”“故事可读性”“传播潜力”四个维度对作品进行综合打分,确保获奖作品既经得起专业推敲,又能打动普通读者。
更具吸引力的是本届大赛的奖励机制,彻底打破了“只给奖金”的传统模式,推出了极具创新性的“科技+人文”跨界改编支持计划。根据公告,金奖作品将获得云栖文创联合科技企业、影视公司提供的全方位孵化资源:若作品聚焦AI与非遗的融合,将联合科技公司共同研发故事中设想的“AI非遗设计工具”,让虚构的科技应用成为现实;若作品围绕环保技术展开,将联动环保组织将故事中的技术理念落地到乡村试点项目;若作品讲述短视频传播传统文化的故事,将由专业团队协助拍摄成系列短片,在各大平台推广。此外,所有获奖作品都将获得出版、影视改编、有声书制作的优先合作权,获奖作者还将获得与行业大咖面对面交流、参与跨界项目创作的机会。
首届金奖得主林晓的受访发言,更是为大赛增添了不少热度。在接受行业媒体专访时,林晓分享了自己的创作新动向:“首届大赛让我的《非遗匠人》被更多人看见,也让我父亲的竹编手艺获得了新生。现在,我正在构思一部名为《AI竹编匠》的新作,想讲述我父亲如何从一开始对AI技术的排斥,到后来主动学习,利用AI工具设计出更具现代美感的竹编花纹,让老手艺在科技的助力下吸引更多年轻人。”她还透露,父亲现在已经能熟练使用简单的AI绘图软件,甚至会和她一起讨论纹样的设计思路,这种传统与科技的碰撞,让她的创作灵感源源不断。
林晓的创作展望,精准契合了本届大赛的主题,也激发了更多新人作者对“科技+人文”这一新赛道的浓厚兴趣。社交平台上,#科技与人文 网文新方向# 话题迅速升温,不少作者分享了自己的创作构思:有人想写AI主播记录乡村教师日常,用科技传播人文温暖;有人计划创作环保工程师用新能源技术改造乡村的故事;还有人构思短视频博主通过镜头挖掘濒危非遗技艺,用传播力量助力传承。一位新人作者留言:“以前写网文总纠结于打怪升级、甜宠虐恋,现在发现‘科技+人文’的题材更有温度、更有意义,既能发挥想象力,又能贴近现实,让故事有了真正的价值。”
第二届“云栖杯”网文大赛的启动,不仅为网文创作注入了新的活力,更搭建了一个连接科技、文学与人文的跨界平台。它引导创作者将目光投向现实,关注科技发展背后的人文关怀,让网文不仅能带来娱乐体验,更能传递温暖与力量,为东方文化的传播与创新开辟了新的路径。
喜欢文娱:我的十年隐居藏着文娱半壁请大家收藏:(m.8kxs.com)文娱:我的十年隐居藏着文娱半壁8k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