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的午后,北京三环边的独立书店里浸着暖融融的阳光。巨大的落地窗外,梧桐树影婆娑,光线透过枝叶缝隙洒进店内,在原木色书架上投下斑驳的光影。书店被精心布置过,入口处挂着“网文大赛获奖作品读书会”的浅褐色麻布横幅,上面绣着“真实故事,温暖相遇”的小字;中央区域清空了部分书架,摆上几十张藤编座椅,形成一个紧凑而温馨的互动空间,座椅旁的小几上放着淡雅的雏菊盆栽,空气中弥漫着旧书的油墨香与鲜花的清香。
不到两点,书店里便已座无虚席,连过道上都站满了闻讯而来的读者。他们中有捧着电子书阅读器的年轻白领,有带着笔记本的学生,有推着婴儿车的宝妈,还有几位头发花白的老者——不同年龄、不同身份的人,因三本扎根生活的网文作品,汇聚在了一起。当林晓、王芳、张强三位获奖作者从后台走出时,现场立刻响起了热烈而真诚的掌声,没有粉丝对明星的狂热追捧,只有读者对创作者的由衷喜爱。
林晓穿着一件淡绿色的棉麻连衣裙,手里捧着一个竹编收纳盒,里面整齐摆放着父亲亲手制作的各式竹编小物件——小巧的竹篮、精致的竹扇、灵动的竹蜻蜓,每一件都透着匠人的巧思。“大家好,我是《非遗匠人》的作者林晓。”她的声音带着些许羞涩,却难掩激动,“这本书的原型是我的父亲,一位坚守竹编手艺几十年的匠人。今天我带来了他的作品,也想教大家编一个最简单的‘竹蜻蜓’,让大家感受一下竹编的魅力。”
话音刚落,读者们纷纷举手响应。林晓从收纳盒里拿出提前准备好的薄竹篾和细棉线,一步步演示起来:“首先要选柔韧性好的竹篾,剪成长短一致的两段,然后交叉固定,再把两端削成轻微的弧度,最后系上棉线……”她的动作不算熟练,却格外认真,时不时停下来强调:“这里要注意,竹篾很薄,用力要轻,不然容易折断。”读者们跟着一步步操作,有人不小心把竹篾折坏了,林晓便笑着递上备用材料:“没关系,我父亲刚开始学的时候,折坏的竹篾能堆一筐呢。”
半个多小时后,不少读者都成功编出了自己的竹蜻蜓。一位小朋友举着竹蜻蜓跑向林晓,兴奋地说:“姐姐,你看我的!能飞起来吗?”林晓蹲下身,帮他调整了竹篾的角度:“这样试试,轻轻一甩就能飞啦。”小朋友试着甩了一下,竹蜻蜓在空中划出一道优美的弧线,引得现场一片欢呼。一位年轻读者感慨道:“原来竹编这么有意思,看着一根普通的竹子变成这么可爱的小物件,突然能理解林老师父亲的坚守了。”
王芳则带来了一个厚厚的相册,封面已经有些磨损,里面装满了她在乡村学校任教多年积累的真实照片。她坐在藤椅上,一页页翻看着相册,声音渐渐带上了哽咽:“很多人问我,《乡村教师2》里的‘山野课堂’是不是编的,其实每一个场景,都是我和学生们真实经历过的日子。”她指着一张照片,照片里十几个孩子围在一棵大树下,她正拿着一片叶子讲解植物的脉络:“这是我们的自然课,山里没有实验室,大树、小草、昆虫就是最好的教材。”
另一张照片里,孩子们背着书包,沿着泥泞的山路行走,脸上却挂着灿烂的笑容:“这是我们的‘上学路’,最远的孩子要走两个小时山路,但他们从来没有迟到过。”还有一张照片,记录的是暴雨后教室漏水,她和学生们一起用盆接水,却依旧在课间笑着打闹的场景。“乡村教育有困境,但更多的是温暖与希望。”王芳合上相册,眼中闪着泪光,“我写这个故事,就是想让更多人看到乡村孩子的坚韧,看到乡村教育的力量。”现场安静了片刻,随即响起了持久的掌声,有读者悄悄擦拭眼角的泪水,一位宝妈留言:“王老师的故事太好哭了,也太有力量了,以后要带着孩子多关注乡村教育。”
张强的互动方式则充满了人文气息。他带来了一个沉甸甸的木箱,里面装着十几本“老街书店”的旧藏——有泛黄的连环画,有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散文合集,还有几本封面磨损的儿童文学名着。“这些都是我当年开书店时收藏的宝贝,每一本书都藏着一个故事。”张强笑着说,“今天我想搞一个‘以书换故事’的活动,大家可以分享一个自己的人生故事,不管是开心的、遗憾的、难忘的,都可以,然后从这里选一本旧书带走,让这些书继续传递新的故事。”
这个新颖的活动立刻点燃了读者的热情。一位中年男士率先举手:“我小时候家里穷,买不起书,经常在老街书店蹭读,老板从来不会赶我走。后来我考上大学,临走时他送了我一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现在我还珍藏着。今天看到《老街书店》,就想起了那位老板。”张强听完,递给了他一本同样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旧书:“希望这本书能替你延续那段温暖的回忆。”
一位年轻女孩分享了自己失恋后在书店偶遇一本治愈系书籍,慢慢走出阴霾的故事;一位老者讲述了自己与老伴在书店相识、以书传情的往事;还有一位学生分享了自己在书店复习备考,最终考上理想学校的经历。每一个故事都朴实无华,却深深打动了在场的人。张强认真地听着每一个故事,时不时点头回应,为每位分享者挑选最合适的旧书。活动结束时,木箱里的旧书所剩无几,却收获了一沓厚厚的故事笔记。
读书会临近尾声,读者们纷纷在留言板上写下自己的感受。“以前总觉得网文离不开穿越、甜宠的套路,今天才发现,最打动人的永远是真实的故事,是藏在生活里的烟火气与真诚。”“林晓老师的竹编、王芳老师的照片、张强老师的旧书,都让我明白,好的作品从来不是凭空想象,而是源于对生活的热爱与观察。”“我想把《老街书店》推荐给我家附近那个还在坚守的书店老板,告诉他,他的坚持很有意义。”“希望以后能有更多这样真实的网文作品,让我们看到不同人的生活,感受到不同的人生力量。”
这场没有流量明星、没有华丽宣传的读书会,却以最质朴的方式,让作者走到了读者面前,让文字背后的故事与情感得以真实传递。它不仅让三位获奖作者感受到了被认可的温暖,更让读者们明白,文学的力量不在于辞藻的华丽,而在于真实的共鸣。而这种“作者与读者面对面”的交流,也为网文创作注入了新的动力——唯有扎根生活、真诚记录,才能写出真正打动人心的作品。
喜欢文娱:我的十年隐居藏着文娱半壁请大家收藏:(m.8kxs.com)文娱:我的十年隐居藏着文娱半壁8k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