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重生之我在三国当谋主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66章 隔岸观火,林凡定计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
  

许都司空府内,曹操那蕴含着不甘与决断的怒吼,以及随之而来的一系列调兵遣将、外交暗谋,如同在平静(至少是表面平静)的湖面上投下了一块巨石。涟漪,或者说暗流,以许都为中心,迅速向四面八方扩散开去。

位于天下腹心、长江之畔的竟陵城,几乎是同步捕捉到了这来自北方的剧烈震荡。

时值建安十七年冬末,竟陵的天气虽也寒冷,但比起北方的肃杀,更多了几分湿冷。城主府议事堂内,炭火烧得正旺,驱散了空气中的寒意,却驱不散弥漫在众人心头的凝重与……一丝隐隐的兴奋。

林凡端坐主位,手中拿着一份由“暗羽”以最快速度传递回来的密报,上面详细记录了许都议事的核心内容:曹操的震怒、谋士们的争论、以及最终“有限干预,以拖待变”的决策,甚至连司马懿那条“秘密联络孙权”的毒计,也赫然在列。

“诸位,都看看吧。”林凡将密报递给身旁侍立的书记官,示意其传阅下去。“曹孟德,终于还是坐不住了。汉中这盘棋,他已然落子。”

堂下,徐庶、庞统、刘晔(已归附林凡)、邓芝等文臣,以及刚刚轮换回城述职的高顺、魏延等将领俱在。众人轮流看过密报,神色各异。

徐庶抚须沉吟,眉头微蹙;庞统小眼睛里精光闪烁,手指无意识地敲着膝盖;刘晔则面露思索,似在权衡利弊;魏延则是跃跃欲试,仿佛看到了战机;高顺依旧沉稳,面无表情,唯有眼神锐利如鹰。

“好个司马仲达!”庞统率先开口,声音带着几分尖锐的赞赏,更有几分冷冽,“‘有限干预,以拖待变’,外加一条驱虎吞狼的毒计!此策若成,曹操既能极大消耗刘备,又能将我等与孙权拖入泥潭,他便可坐收渔利,至少能稳住汉中局势,不至于让刘备过快得手。毒辣,却也精准!”

徐庶接过话头,语气沉稳:“曹操此策,亦是无奈中之最优选。他新败于我,元气未复,若倾力与刘备决战于汉中,无论胜负,其国力都将大损,届时我与江东若联手北上,他危矣。故,他只能选择此等代价最小、风险相对可控之策。关键便在于,他能否成功说动孙权,以及……我等该如何应对。”

魏延霍然起身,声如洪钟:“主公!此乃天赐良机!曹操、刘备鏖兵汉中,两虎相争,必有一伤!我等正可趁其无力东顾之机,厉兵秣马,甚至……北出宛、洛,直捣许都!末将愿为先锋!”他的想法直接而富有攻击性,代表了军中一部分渴望建功立业的将领的呼声。

高顺微微摇头,沉声道:“文长勇武可嘉,但操之过急。我军虽胜,然新得荆北之地,需时间消化整合。宛城、襄阳一线,曹仁经营日久,防务森严,急切难下。若孤军深入,后勤不畅,恐有覆灭之危。且……”他看了一眼林凡,“江东孙权,态度不明,岂能不防?”

刘晔此时也开口,他作为曾效力曹操、又深知淮南江东情况的谋士,分析的角度更为独特:“魏将军、高将军所言皆有道理。然晔以为,当前关键,确在江东。曹操遣密使欲说动孙权,其意无非是让孙权牵制,甚至攻击我方。孙权其人,守成有余,进取不足,且极擅审时度势,左右逢源。他若见曹操、刘备相持,而我方按兵不动,实力日增,其心中恐惧与贪婪必将同时滋长。恐惧于我之强盛,贪婪于荆州之富庶。曹操此计,正是要放大孙权之贪婪,压过其恐惧。”

众人的目光最终都聚焦到了林凡身上。所有的分析、争论,最终都需要他来拍板定论。这已不是简单的战术选择,而是关乎竟陵势力未来数年甚至更长远发展的战略抉择。

林凡的手指轻轻敲击着光滑的扶手,目光掠过堂下众人,最后定格在悬挂的那幅巨大的天下舆图之上。汉中的位置被特意用朱砂标记,显得格外醒目。曹操的黑色箭头指向长安,刘备的红色箭头深入汉中,而代表竟陵的青色,以及代表江东的绿色,则暂时按兵不动,但谁都知道,这两方的动向,将决定这场大戏的最终走向。

**利弊权衡,庙算先机**

“文长欲北上建功,勇气可嘉。”林凡缓缓开口,声音平静,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瞬间让有些躁动的气氛稳定下来,“然,高将军与子扬先生所虑,方是老成谋国之言。”

他站起身,走到舆图前,拿起一枚代表竟陵势力的青色棋子,在宛城、许都方向虚点一下,随即又移开。

“直捣许都?谈何容易。”林凡摇头,“曹操虽败一阵,根基未损。许都更是其经营多年的根本之地,城高池深,重兵布防。我军若倾力北上,则后勤线绵长数百里,极易被曹军骑兵截断。届时,前有坚城,后路被断,江东若再趁火打劫,则我等危如累卵。此乃行险,不可取。”

他放下青色棋子,又拿起代表刘备的红色棋子,放在汉中。

“那么,援刘抗曹?”林凡看向众人,“刘备若得汉中,则如猛虎添翼,西连氐羌,北瞰关中,实力必然大涨。其与我等,虽有联盟之名,却无联盟之实,更多是利益捆绑。一个过于强大的刘备,对我而言,是福是祸?”

庞统接口道:“主公明鉴。刘备,人杰也,更兼诸葛亮、法正为辅,关、张、马、黄为爪牙,若让其全取汉中,整合益州,其势必不可复制。届时,其北上可与曹操争锋,东进则可图我荆襄!养虎为患,古有明训。”

徐庶也补充道:“且我军若直接援刘,师出何名?粮草军械如何转运?翻越荆山秦岭,艰难无比,损耗巨大,恐事倍功半。更为重要的是,一旦我军主力西调,江东孙权,焉能放过此等良机?江夏、长沙,必遭其觊觎。此乃拆东墙补西墙,非良策。”

林凡点头,对徐庶和庞统的分析表示赞同。他又拿起代表曹操的黑色棋子,在汉中与许都之间放下。

“那么,助曹灭刘?”这个选项一说出来,堂下顿时一阵轻微的骚动。连魏延都皱起了眉头。

刘晔立刻道:“主公,此策更为不妥!曹操乃国贼,天下共知。我军若助曹,则大义尽失,天下士人离心,荆襄新附之民亦将惶恐不安。且曹操若迅速平定汉中,吞并张鲁,解决西顾之忧,其下一个目标,必是我等!此乃抱薪救火,自取灭亡之道也。”

“不错。”林凡将黑色棋子掷回棋盒,发出清脆的响声,“助曹,失义,且养寇自重,最终反噬自身;援刘,费力不讨好,且可能培养出一个更难缠的对手;北上,风险巨大,根基不稳。如此看来,似乎左右为难?”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众人,嘴角勾起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

“既然如此,我们何不……换个思路?”

“元直、士元、子扬,还有文长、高将军,你们的分析都切中要害。正因为各方牵扯,利弊交织,我们才更不能轻易下场。”

林凡走回主位,重新坐下,身体微微前倾,语气变得清晰而坚定:

“我意已决,此次汉中之争,我竟陵——**隔岸观火,坐山观虎斗!**”

**林凡定计,四方落子**

“隔岸观火?”众人闻言,精神都是一振,知道主公心中已有成算。

“然也。”林凡解释道,“曹操欲‘以拖待变’,我等便助他‘拖’下去!但不是帮他拖刘备,而是让这场火,烧得更久,烧得更旺!让曹刘两家,在汉中的崇山峻岭之中,尽情地消耗他们的兵力、粮草、国力!”

“具体而言,有几件事,需立刻着手去办。”

“第一,**陈兵边境,保持威慑。**”林凡看向高顺和魏延,“高顺,命你督帅新城、章陵一线防务,多布旌旗,广派哨探,做出时刻可能北上威胁宛城、洛阳的姿态。魏延,你部移至襄阳,加强水陆演练,做出西进支援上庸,或东下驰援江夏的机动姿态。我要让曹操如芒在背,不敢将关中兵力尽数调往汉中,更要让孙权摸不清我之虚实,不敢轻举妄动!”

“末将遵命!”高顺、魏延齐声领命。

“第二,**加速发展,夯实根基。**”林凡看向徐庶,“元直,内政之事,由你总揽。考功课吏法需深入推进,春耕生产要提前筹备,工坊‘标准化’生产与格物院的研究,要投入更多资源。尤其是‘轰天雷’的稳定性、投石机与弩机的改良、以及水军新舰的建造,必须加快进度!我们要利用这宝贵的战略发展期,将荆、交二州,真正打造成铁桶一般,钱粮充足,军械精良!”

“庶,明白!”徐庶肃然应道。

“第三,**外联西凉,稳固侧翼。**”林凡对邓芝道,“伯苗,与西凉马腾、韩遂的盟约与战马贸易,由你负责深化。不仅要买马,更要输出我们的盐铁、琉璃、纸张等物,加深利益捆绑。必要时,可暗示他们,若关中空虚,他们或许可以‘有所作为’。总之,要让曹操的西凉边境,不得安宁!”

“芝,必不辱命!”邓芝拱手。

“第四,**监控江东,洞察其奸。**”林凡的目光变得锐利起来,“‘暗羽’要加大对建业,特别是对吕蒙水军大营、以及孙权身边重臣(如鲁肃、吕蒙)的监视。曹操的密使一到,我要在第一时间知道孙权的反应!此外,江夏、长沙沿江防务,由甘宁全权负责,提高警惕,严防偷袭!”

庞统笑道:“主公此乃阳谋。孙权若动,则联盟破裂,我占大义,可名正言顺反击;孙权若不动,则曹操算计落空,我等更可安心发展。主动权,始终在我!”

“正是此理。”林凡点头,“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秘密筹备,伺机而动。**”他看向众人,声音低沉而充满力量,“我们不是永远观望。我们要像最有耐心的猎人,等待猛虎与饿狼搏杀到筋疲力尽、两败俱伤的那一刻!”

“‘暗羽’不仅要监控曹、孙,更要深入汉中战场!我要知道汉中的每一场战役细节,曹刘两军的兵力损耗、粮草储备、将领状态、乃至双方民心的向背!我们要收集一切可能的情报,分析出最佳的介入时机与方式。”

“我们的目标,不是在汉中获得一城一地,那对我而言,飞地而已,难以坚守。我们的目标是——**攫取最大的战略利益!**”林凡的手在舆图上划过,“或是趁曹操元气大伤时,北取南阳盆地;或是待刘备惨胜后,西收上庸诸郡;甚至……若时机巧妙,或可一举重创江东主力,彻底解决东顾之忧!”

“总之,鹬蚌相争,渔人得利。我们要做的,就是那个最后登场,收拾残局,获取最大利益的渔人!”

林凡的策略,清晰明了,层层递进。他不是消极等待,而是以积极的姿态,从军事、内政、外交、情报等多个层面进行布局,将“隔岸观火”变成了一种高明的主动战略。既避免了过早卷入消耗战,又将发展的主动权牢牢握在自己手中,更保留了在未来关键时刻下场、一锤定音的能力。

**厉兵秣马,静待风起**

战略既定,整个竟陵机器开始高效运转起来。

北线,高顺、魏延麾下的兵马频繁调动,营寨加固,斥候的活动范围向外延伸了数十里,一股无形的压力向曹仁控制的宛城地区弥漫而去。

内部,在徐庶的主持下,各项新政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深耕落实。工坊区日夜炉火不熄,敲打之声不绝于耳;格物院中,匠人与学者们围绕着一张张图纸、一件件模型激烈讨论;广阔的田野上,农官指导着农夫修缮水利,准备来年的稻种。

西边,邓芝的使团携带重礼,再次踏上前往西凉的道路,旨在将那份脆弱的同盟关系,变得更加牢固。

长江之上,甘宁的水军舰队以演练为名,巡弋范围覆盖了整个江夏水域,新下水的楼船巨舰如同移动的城堡,带着慑人的威势,其目光冷冷地注视着下游的江东方向。

而“暗羽”这张无形的大网,则撒向了更远的地方,许都、长安、南郑、建业……无数细微的信息开始向竟陵汇聚,经由专人整理分析,最终变成林凡案头一份份精准的情报摘要。

竟陵城,就像一只盘踞在荆楚大地的巨兽,在短暂的沉寂后,开始以一种更加深沉、更加内敛的方式,积蓄着力量。它收敛了利爪,磨砺着牙齿,锐利的目光穿透千山万水,冷静地注视着北方那场即将决定天下命运的大战。

林凡站在城主府的最高处,遥望西方。那里,群山阻隔,但他仿佛能听到汉中之地,金戈铁马渐起,杀伐之气冲霄。

“打吧,好好地打一场。”他低声自语,寒风吹动他的衣袍,猎猎作响。“只有等你们打得头破血流,我这把磨好的刀,才好选择最肥美的地方下刀。”

天下如棋,众生皆子。曹操已落子,刘备已应手,而林凡,选择了暂时隐忍,将手中的棋子握得更紧,等待着那能一子定乾坤的最佳时机。

建安十七年的冬天,就在这种诡异的平静与暗流汹涌中,缓缓流逝。所有人都知道,这平静之下,酝酿着的,将是下一场更加猛烈、波及更广的风暴。

喜欢重生之我在三国当谋主请大家收藏:(m.8kxs.com)重生之我在三国当谋主8k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