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中国驻日本大使馆。
使馆内气氛肃穆,负责领事与侨务工作的参赞面色凝重。就在萧亚轩被正式拘留满24小时,律师会见仍受阻挠之际,他依照国内指示,紧急约见了日本外务省亚洲局负责人。
会面在外务省一间标准的会议室内进行,气氛礼貌而疏离。中方参赞没有多余的寒暄,直接递交了一份正式的外交照会。照会文本严谨,援引《维也纳领事关系公约》中关于保障外国公民合法权益的条款,明确指出日方在萧亚轩案中存在程序瑕疵:
“……依据公约第三十六条,我方有权探视被拘留萧亚轩女士,并确保其获得充分的法律代表。目前,其律师会见权利受到不当限制,我方对此表示严重关切。我方敦促日方立即采取有效措施,保障萧亚轩女士的基本权利,确保其获得公正、透明、符合国际标准的司法程序,并就此案进展与我使馆保持密切沟通。”
日方亚洲局负责人,一位头发梳得一丝不苟、表情刻板的中年官员,接过照会,快速浏览后,用训练有素的官方辞令回应:
“我方已注意到相关情况。日本是一个法治国家,所有司法程序均严格依照国内法律法规进行。相关部门会依法处理此案,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对于贵方的关切,我方会予以转达,并‘关注’案件的后续发展。”
回应滴水不漏,强调了“依法办事”的原则,但对中国提出的具体诉求,仅以模糊的“关注”作为答复,既未承认程序问题,也未做出实质性承诺。外交斡旋的第一轮接触,在表面的礼节下,是立场的鲜明对立与角力。
几乎与此同时,在香港,中国外交部驻香港特别行政区特派员公署的官员,也奉命约见了日本驻港总领事,就萧亚轩被拘留事件正式表达了中方的严重关切,强调了维护香港企业和公民海外合法权益的立场。
外交渠道的介入,如同平静水面下涌动的暗流,虽未立刻改变局面,但无疑向日本方面传递了明确而坚定的信号:此事已不仅是一起商业纠纷,更已上升到可能影响两国经贸关系与司法互信的外交层面。压力,正通过官方渠道,悄然传导。
香港,振华电子总部新闻发布厅。
镁光灯如同密集的闪电,将大厅照得如同白昼。全球主要通讯社、财经媒体及香港本地媒体的长枪短炮齐齐对准了主席台。振华电子的法务总监,面色沉静,眼神坚定地站在话筒前。他的身后,是巨大的投影屏幕。
“各位媒体朋友,”法务总监的声音通过麦克风传遍全场,“今天,我们召开此次新闻发布会,旨在澄清事实,揭露真相,并对‘坂田精工’株式会社的恶意诽谤与不正当竞争行为,做出最坚决的回应!”
话音刚落,他身后的大屏幕亮起,展示出经过脱敏处理、但关键时间戳清晰可见的扫描文件——那是“青龙芯”核心架构的早期研发日志片段、实验室环境下的原始测试数据记录。红色的圆圈重点标注了几个无可争议的日期,这些日期,均早于“坂田精工”那项关键“潜水艇专利”的公开日期至少半年以上。
“这些证据链清晰地表明,”法务总监语气铿锵,“振华电子对‘青龙芯’相关技术的研发,是独立、自主且在先的。所谓‘窃取’指控,在时间逻辑上根本站不住脚!”
紧接着,屏幕画面切换,展示出一份整理好的列表。
“这并非‘坂田精工’第一次使用类似手段。”法务总监的声音带着控诉,“根据我们初步调查,在过去五年内,‘坂田’以类似的专利侵权为由,对至少七家具有创新潜力的竞争对手发起过诉讼或威胁诉讼,其中多家公司在漫长的法律诉讼和市场压力下被迫和解、业务萎缩甚至退出市场。我们有理据相信,这是一种系统性的、旨在扼杀竞争、维持市场垄断地位的不正当竞争策略!”
此言一出,台下响起一片哗然。如果振华所言属实,那么“坂田精工”的行为模式就绝非个案,而是其商业战略的一部分。
最后,法务总监掷地有声地宣布:
“基于以上事实,为维护我司合法权益及商业声誉,振华电子已于今日,分别向香港特别行政区高等法院,以及日本东京地方法院,正式递交诉状,反诉‘坂田精工’株式会社商业诽谤、恶意提起民事诉讼以及实施不正当竞争行为!我们要求法院判令‘坂田’公开道歉、消除影响,并索赔因其诬告及不正当竞争行为给我司造成的巨额商业损失及名誉损失,初步索赔金额为……”他报出了一个令人瞠目结舌的天文数字。
“我们坚信法律会还我们清白!振华电子将抗争到底!”
新闻发布会如同在已经沸腾的舆论油锅中又泼入一瓢冷水,瞬间引发了更剧烈的反响。振华不再是被动辩解,而是转守为攻,以确凿的证据和凌厉的法律反制,在全球媒体面前,打出了一场漂亮的反击战。真相与谎言,正义与强权,在法庭与舆论场上的较量,进入了新的阶段。
东京地方法院,文件登记处。
厚重的玻璃门被推开,振华电子聘请的日本首席律师森田良介,带领着由本地及国际律师组成的庞大律师团,神情肃穆地走入。团队成员手中提着数个沉重的公文箱,里面装着的,是凝聚了香港与东京两地团队不眠不休心血的法律武器。
森田律师将一摞摞文件郑重地递交给窗口后的法院工作人员。文件堆积起来,高度惊人,超过数百页。这不仅仅是一份诉状,更是一套组合拳,旨在从根基本动摇对方的指控:
1.《关于请求撤销逮捕令及立即释放嫌疑人萧亚轩的紧急动议》:文件详细列举了逮捕程序中的多处违规操作,包括搜查令依据不足、限制律师会见违反《刑事诉讼法》、以及指控所依据的“证据”(即那份栽赃文件)来源存疑、提取链条存在严重瑕疵。动议强调,继续羁押缺乏法律和事实基础,是对人权的侵犯。
2.振华电子核心材料技术专利证书集:其中包括在日本本土注册的专利,以及更具分量的国际pct(专利合作条约)专利证书副本。这些文件清晰地展示了振华在特殊材料领域拥有的独立自主知识产权,形成了一道坚固的法律屏障,证明其技术并非无源之水。
3.第三方权威检测机构出具的《技术差异性初步分析报告》:这份由瑞士知名独立检测机构SGS应振华方面请求,在极短时间内完成的初步报告,对比分析了“青龙芯”样品与“坂田精工”专利文件及公开技术资料。报告明确指出,两者在核心架构、材料成分(尽管无法完全复现振华的特殊材料,但关键指标迥异)、以及实现高频稳定的技术路径上存在“显着且根本性的差异”,初步结论不支持存在技术抄袭或窃取行为。
文件的提交过程安静而高效,但其所蕴含的力量却如同暗流涌动。每一页纸,都是对“坂田精工”指控的有力回击。
完成提交手续后,森田律师并未立即离开,而是在法院门口的台阶上,面对早已闻讯赶来的大批媒体,举行了一场简短而有力的记者会。
“诸位,”森田律师面对镜头,语气沉稳而自信,“今天,我们代表振华电子株式会社及萧亚轩女士,向东京地方法院正式提交了关键法律文件。这些文件充分证明,针对我当事人的逮捕是缺乏事实与法律依据的,所谓的‘证据’疑点重重。”
他略微举起手中的文件摘要,继续说道:“我们提交的独立第三方技术报告清晰显示,振华的技术与‘坂田’指控所谓被窃技术存在本质不同。同时,振华拥有完善的自主知识产权体系。我们有充分的证据和信心,能够在法庭上证明我当事人的清白。”
在最后,他特意强调:“我们坚信日本司法体系的独立性与公正性。我们期待法院能够依据事实和法律,做出公正的裁决,撤销不当的强制措施,还萧亚轩女士以自由,还振华电子以清白!”
闪光灯再次激烈闪烁。森田律师没有回答更多问题,在团队簇拥下迅速离开,但他的发言,以及那数百页沉甸甸的法律文件,已经通过媒体信号,传遍了世界。反击的号角,已经从舆论场,正式吹进了司法殿堂。压力,此刻转向了东京地方法院的法官,以及幕后策划这一切的对手。
喜欢逆流60年代请大家收藏:(m.8kxs.com)逆流60年代8k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