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逆流60年代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528章 材料突破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
  

振华电子大埔新厂区深处,一间新挂牌的“材料实验室”悄然运作。与主生产线热火朝天的景象不同,这里气氛更为专注,甚至带着几分孤注一掷的沉寂。空气中弥漫着各种化学试剂特有的气味,实验台上摆满了烧杯、量筒、高温炉和一台老旧的耐压测试仪。

实验室的核心任务,是研发一种新型的高性能绝缘材料,用于“振华一号”芯片内部关键层间的隔离。现有的材料要么耐压性能不足,影响芯片稳定性和寿命;要么介电常数过高,导致信号延迟和功耗增加。而国际上最先进的材料配方,如同光刻技术一样,被几家巨头牢牢封锁。

张工带着两名得力助手,已经在此奋战了近两个月。他们尝试了数十种不同的树脂基材、填料配比和固化工艺,进展却微乎其微。要么机械强度不达标,要么耐高温性能差,最关键的绝缘强度始终徘徊在一个尴尬的水平,无法突破那个制约芯片性能跃升的临界点。

“不行,还是不行。”一名助手看着耐压测试仪上再次提前跳闸的数值,沮丧地摘下了护目镜,“添加氧化铝填料,介电常数飙升;换成氮化硼,分散性又太差,容易形成导电通路……这根本就是个死循环!”

张工盯着电脑屏幕上起伏不定的性能曲线图,眉头紧锁,布满血丝的眼睛里充满了疲惫。传统的材料学路径,似乎也走到了尽头。他不由得想起上次会议上廖奎那个惊世骇俗的提议,心中一阵苦涩——难道真的要走那条看似虚无缥缈的“生物”路线吗?

就在这时,实验室的门被轻轻推开。谢亦菲走了进来,她穿着一身简洁的白大褂,长发挽起,显得干练而专注。她最近在完成律师助理工作之余,将大量精力投入到了对材料学基础知识的学习中,并时常来实验室了解进展。

“张工,情况怎么样?”谢亦菲看着众人凝重的脸色,心中已猜到了七八分。

张工叹了口气,摇了摇头,将最新的失败数据指给她看:“谢小姐,你看,还是卡在绝缘强度这里。我们几乎试遍了能找到的所有已知方案……差距太大了。”

谢亦菲仔细看着数据,沉默了片刻。她脑海中浮现出系统空间内那片生机勃勃的药圃,以及那几株在灵泉滋养下违反常理、疯狂生长且药性惊人的植株。一个大胆的念头在她心中酝酿。

她抬起头,目光清澈而坚定地看向张工:“张工,我有个想法……或许可以尝试一下。”

张工和助手们都看向她,有些意外。

“我们能不能……在材料合成的某个环节,添加一种极其特殊的……‘活性水’?”谢亦菲斟酌着用词,尽量避免引人猜疑,“这种水,是我……家里祖传下来的一种非常稀有的催化剂,据说对一些精细化工反应有奇特的促进和稳定作用。当然,这只是个设想,我也不能保证效果。”

她拿出一个巴掌大小、密封得极其严实的特制玻璃瓶,里面装着大约100毫升清澈无比、在灯光下隐隐似乎有微光流转的液体。这正是她与萧亚轩、廖奎商议后,从灵泉中取出,并经过多次试验,确定了极度稀释(初步设定为百万分之一级别)和特殊封装方式的样品,对外则统一口径为“祖传秘方活性水”,以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

张工看着那个小瓶,眼中闪过一丝疑虑。添加不明成分的“活性水”?这听起来比廖先生的“生物路线”更不靠谱,更像是在搞巫术。但看着谢亦菲真诚而带着某种期待的眼神,再联想到目前山穷水尽的处境,他咬了咬牙。

“死马当活马医吧!谢小姐,你说,怎么添加?”

接下来的几天,实验室按照谢亦菲的建议,在一种筛选出的、性能相对最均衡的聚酰亚胺前驱体溶液体系中,尝试添加这种“活性水”。

第一次,他们按照谢亦菲最初设想的百万分之一比例添加。结果令人失望,材料固化后性能非但没有提升,反而变得更加脆硬,绝缘强度略有下降。

“看来不行……”一名助手小声滴咕。

张工也有些动摇,但看到谢亦菲并未气馁,反而拿着失败的数据仔细分析,他决定再试一次。

第二次,他们将比例降低到十亿分之一。这次,性能没有恶化,但提升也微乎其微,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实验室的气氛再次跌入谷底。连最初抱有一丝希望的张工,也开始认为这所谓的“活性水”可能只是个心理安慰。

“或许……是我们的添加比例不对?”谢亦菲没有放弃,她回想起在空间内修炼气感时,能量运转的精细控制何其重要,多一分则溢,少一分则亏。她大胆提出:“我们能不能把比例再降低几个数量级试试?比如……万亿分之一?”

“万亿分之一?”助手几乎叫出声来,“谢小姐,这个比例……几乎就等于没有了啊!仪器都很难精准控制这么微量的添加!”

这确实是一个近乎荒谬的比例。但在谢亦菲的坚持下,他们动用了实验室最精密的微量注射器,经过反复校准和稀释步骤,终于成功地将一滴被稀释了无数倍的“活性水”,精准地加入了新一轮合成的材料溶液中。

整个过程,所有人都带着一种“完成任务”般的心态,并不抱任何希望。

然而,当这次合成的材料薄片从高温固化炉中取出,进行耐压测试时——

“滋……啪!”

测试仪器的指针稳稳地越过了一个又一个曾经遥不可及的刻度,最终停在了了一个让所有人都目瞪口呆的数字上!

实验室里一片死寂。

张工勐地扑到仪器前,几乎把脸贴到了屏幕上,反复确认着那个读数。然后,他像是触电般跳起来,抓起那片看起来与之前并无二致的淡黄色薄膜,手指因为激动而微微颤抖。

“再测!换样品!全面测试!”他的声音嘶哑,带着难以置信的狂喜。

接下来的几个小时,实验室陷入了疯狂的忙碌。不同批次的样品被制作出来,进行全面的性能测试——绝缘强度、介电常数、热稳定性、机械性能、吸湿性……

结果一次又一次地确认了那个奇迹:

添加了万亿分之一“特殊活性水”的新型聚酰亚胺绝缘材料,其关键指标——绝缘强度,相比之前最优的配方,跃升了整整五倍!并且,其综合性能全面超越了他们所能获取资料的、欧美同类型的最先进产品!

张工拿着最终的性能报告单,双手剧烈地颤抖着,他抬起头,看着谢亦菲,又看看那片神奇的材料,嘴唇哆嗦了半天,才终于发出一声近乎呻吟的惊叹:

“这……这已经不是工艺问题……这是材料学的奇迹!是颠覆!我们……我们做到了!”

他激动得几乎语无伦次,看向谢亦菲的眼神充满了震撼和探究。那瓶所谓的“祖传活性水”,究竟是什么?竟然能在如此微量的情况下,引发材料性能如此天翻地覆的质变?这完全违背了现有的材料科学认知!

谢亦菲心中同样激动万分,但更多的是了然和谨慎。她强压下翻涌的情绪,对张工郑重说道:“张工,这个结果非常重要。但请您和参与实验的同事务必严格保密,尤其是关于‘活性水’的存在和具体添加比例,这是最高机密。”

她顿了顿,补充了一个关键的限制条件,这也是她和廖奎、萧亚轩早已预料到的:“另外,根据……祖上的记载,这种‘活性水’的效果存在一个极其精密的‘最佳添加点’,必须分毫不差。过量或者不足,都会导致失效,甚至产生反效果。而且,它的产量极其稀少,无法大规模量产。目前,只能用于最关键、最高端的产品。”

张工从狂喜中冷静下来,他立刻明白了谢亦菲话中的深意。这奇迹般的突破,背后隐藏着无法解释的秘密,并且受到严格的限制。但这已经足够了!这证明了一条全新的、通往顶尖技术的蹊径是存在的!哪怕目前只能小范围应用,也足以让“振华”在高端电路板,乃至未来的芯片封装等领域,建立起难以撼动的技术壁垒!

他郑重地点了点头:“我明白,谢小姐。你放心,我知道轻重。”

当夜,系统空间那边缘的三角区域内,灵泉依旧波光粼粼。廖奎、萧亚轩和谢亦菲三人再次聚首。

谢亦菲将材料突破的消息告知了廖奎和萧亚轩。

“万亿分之一……最佳添加点……”萧亚轩喃喃自语,眼神发亮,“这证实了我们的猜想,灵泉水的能量并非蛮力,而是需要极其精密的引导和控制。它更像是一种……‘钥匙’或者‘催化剂’,在特定的条件下,撬动了物质更深层次的潜能。”

廖奎看着那汪看似平静,却蕴含无穷奥秘的泉水,沉声道:“这是我们的优势,也是最大的限制。它无法支撑大规模工业化生产,但可以作为我们攀登技术巅峰的‘秘密武器’。关键在于,如何找到并利用好每一个‘最佳添加点’。”

材料学的奇迹,如同在黑暗的隧道中点燃的第一支火把,虽然光亮微弱,范围有限,却清晰地照亮了一条通往未知高峰的全新路径。这条路径充满了神秘,也布满了限制,但它真实地存在着,并给予了这个在风雨中飘摇的家庭和企业,一个坚实而充满希望的支点。

喜欢逆流60年代请大家收藏:(m.8kxs.com)逆流60年代8k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