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也纳古董修复工作室的地下密室,空气凝滞如古墓。柔和的聚焦光灯下,那块从拍卖会漩涡中夺回的古玉残片,被安置在一个铺着黑色天鹅绒的防震工作台上。它不再仅仅是一件冰冷的矿物,在陈垣的感知中,它更像一个沉睡了千年、刚刚被惊扰的意识核心,正散发着微弱而持续的、如同心跳般的能量脉冲。
李琟带来的设备远比肉眼观察来得精密。多频谱扫描仪勾勒出玉石内部肉眼无法察觉的、如同神经网络般细微的能量导管;量子共振探测器则捕捉到其与脚下大地深处那磅礴地脉之间,存在的某种稳定的、如同和弦般的能量交换。
“结构极其复杂,远超已知的任何人工雕琢技术,”李琟盯着屏幕上构建出的三维能量模型,语气带着罕见的凝重,“这些能量通道……像是自然生长的,又像是被某种我们无法理解的技术‘引导成型’。它确实是一件‘谐振器’,但其工作原理,更接近于……生物体的器官,而非机械装置。”
陈垣伸出手指,悬停在古玉上方,并未直接触碰。一种难以言喻的悲悯与苍凉感,顺着那能量的涟漪,丝丝缕缕地渗入他的心神。他仿佛能“听”到,这玉石在漫长的岁月中,见证过的无数次地脉能量的潮起潮落,以及……某种强行施加于其上的、试图扭曲其天然频率的、带着冰冷恶意的“杂音”。
“它很痛苦,”陈垣闭上眼,轻声说,像是在转述一个微弱的声音,“有人在强迫它‘跑调’,就像……掰弯一把古琴的琴柱,让它无法再奏出纯净的音符。”
李琟看了他一眼,没有质疑这种近乎玄学的感知,只是将数据记录得更加详细。“这种‘杂音’,很可能就是‘归一者’试图覆盖地脉网络的尝试留下的痕迹。但这玉石本身的‘材质’和‘结构’,坚韧得超乎想象,他们在没有完全理解其本质前,似乎也无法彻底破坏它,只能进行干扰。”
就在这时,李琟的加密通讯器收到了一份来自“守望者”情报网深层档案库的、标记为【绝密\/碎片\/需最高权限拼合】的文件。发件人署名只有一个字:“影”。
文件是关于一个名为“黛”(dai)的女性的心理学与行为分析报告。这份报告并非由某一位分析师完成,而是“守望者”通过数十年的零星观察、外围情报交叉比对、以及对其偶尔留下的“痕迹”(如被其精神力量无意中影响的普通人的口述、特定环境残留的能量签名等)进行的拼图式还原。
报告的开篇,就奠定了一种非临床的、近乎面对非人存在的敬畏与困惑基调:
对象:黛(代号,非确认名)
身份推测:与‘归一者’及新出现威胁‘窃据者’均存在高度关联,权限等级疑似极高。其存在时间跨度远超正常人类生命周期,行为模式无法用常规心理学模型解读。
核心特征:表现出对‘知识’本身,尤其是其‘流动’与‘形态’,具有某种偏执的、近乎‘收藏家’般的掌控欲,但其动机并非‘归一者’的‘秩序构建’,更接近于……‘美学上的完美主义’与‘对熵增的终极抗拒’。
报告提供了多个侧面来描绘这个神秘的存在:
· 行为侧写(基于零星目击与事件回溯): 她曾出现在亚历山大图书馆大火前夜的记录中,并非纵火者,而像一名冷漠的观众;她疑似与历史上数次针对特定知识传承世家的“意外”事件有关,但从未亲自动手,更像是命运的“微调者”。报告指出,她的行为模式带有强烈的“因果干预”特征,但干预力度极其精妙,往往只需一个眼神、一句看似无意的话,或是一件关键物品的轻微位移,便能引发连锁反应,达到其目的。她不像战士,更像一位站在时间长河岸边的园丁,以近乎残忍的冷静,修剪着她认为“不美”或“多余”的枝杈。
· 能量特征分析(基于环境残留): 在多处与知识湮灭或扭曲相关的地点,检测到一种独特的、冰冷的、非情绪化的精神力量残留。这种力量与地脉能量有某种同源性,但其性质截然不同——地脉是温暖、包容、充满生命力的澎湃江河;而她的力量,则像是从这条江河中强行剥离、然后被绝对零度冻结的、晶莹而致命的冰棱。
· 动机推测(基于行为模式逆向推演): 分析师提出了一个令人不寒而栗的假设:黛的终极目的,可能并非“归一者”那样构建一个可控的未来,而是试图将人类文明乃至整个星球的知识活动,凝固在某个她认为“最完美”的瞬间,如同将一只蝴蝶永久地钉在标本框中。 她抗拒一切变化、一切不可预测性、一切可能导致“完美形态”解体的“噪音”。在她看来,知识的自由流动、思想的碰撞演化,本身就是一种不可饶恕的“污染”和“混乱”。报告引用了(疑似来自黛自身无意流露的意念碎片)一句令人费解的话:“唯有静止的真理,方为永恒之美。”
报告的结论部分充满了不确定性:
警告:对象‘黛’的危险等级,需重新评估。她可能代表了比‘归一者’的技术专制更为古老、更为根本性的威胁。‘归一者’试图管理知识,而‘黛’可能试图终结知识的生命。其能力上限未知,其存在形式存疑(是否完全意义上的‘人类’待考)。与‘窃据者’之关系,有两种可能:一,她是‘窃据者’的核心成员或领袖;二,‘窃据者’是她所利用的、类似于‘归一者’但更为古老的工具。建议接触等级:最高禁忌。遭遇策略:规避优先,对抗风险极高。
陈垣读完这份报告,感到一股寒意从灵魂深处弥漫开来。欧阳寰宇和“归一者”的理念虽然可怕,但终究是基于一种(哪怕是扭曲的)对人类未来的“责任感”。而这个“黛”,她的动机更加纯粹,也更加恐怖——那是一种对“永恒静态美”的、非人的、剥离了一切道德与情感的追求。她不是守护者,也不是管理者,她是……“凝固者”。
他再次将目光投向工作台上的古玉。那份报告中提到的,黛的力量如同“被冻结的地脉能量”,与古玉内部被强行烙印的、试图扭曲其天然频率的“杂音”,在性质上何其相似!
“难道……‘归一者’试图覆盖地脉网络的技术,其源头……就是这个‘黛’或者她背后的‘窃据者’?”陈垣的声音带着一丝干涩。
李琟沉默了片刻,指向屏幕上古玉能量模型中,那些细微的、被扭曲的节点:“可能性很高。‘归一者’或许只是学到了皮毛,掌握了如何‘干扰’和‘覆盖’,而真正的源头,掌握着如何……‘重塑’甚至‘冻结’地脉的钥匙。”
他调出从拍卖行反向追踪那个放大后的信号源的结果。信号最终消失在北欧一片人迹罕至、有着复杂强磁场干扰的冰川地区。
“斯堪的纳维亚山脉,深处。”李琟标记出坐标,“那里地质活动异常,地磁混乱,是天然的信号屏蔽区,也是……进行某些不希望被外界察觉的、大型能量实验的理想场所。”
密室里陷入了更深的沉寂。古玉在灯光下泛着温润的光泽,那份冰冷的心理学报告悬浮在虚拟屏幕上,而遥远的北欧冰川,则像一块巨大的、覆盖着未知的白色墓碑。
陈垣轻轻抚摸着怀中的传承羽笔,感受着其中流淌的、历代守卷人传承下来的、温暖而活跃的意志。这意志,与报告中描述的“黛”那追求绝对静止与凝固的冰冷美学,形成了本质的对立。
知识如同生命,其魅力在于奔流不息,在于生长与蜕变。试图将其凝固成永恒的标本,本身就是对生命最大的亵渎。
“我们得去那里,”陈垣抬起头,眼神重新变得坚定,“不能让她……让他们,得逞。”
李琟点了点头,开始快速整理装备,他的动作依旧精准、高效,但眼神深处,也多了一份前所未有的沉重。
对手的面纱正在一层层揭开,而真相,比想象中更加古老,更加冰冷。
喜欢沪上奕请大家收藏:(m.8kxs.com)沪上奕8k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